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成人心理治疗计划
》
售價:HK$
107.8

《
遇阳(全2册)【晋江甜文作者提裙代表作,网络原名《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
》
售價:HK$
87.8

《
通胀的教训
》
售價:HK$
75.9

《
婚礼的前一天 穗积漫画作品集
》
售價:HK$
47.1

《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售價:HK$
65.8

《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售價:HK$
63.8

《
峰值体验2
》
售價:HK$
74.8

《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艺术导论》为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为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设计与工艺美术课程与教材建设”,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编写。教材契合当前国内艺术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适应艺术类院校一流本科专业的教学现状,理论深度和案例选择均符合课堂教学需求,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知识性强,便于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及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学习。
|
內容簡介: |
《艺术导论》立足中西艺术史、批评史和理论自身发展的历史,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出发,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与研究能力。内容一方面涵盖了艺术基础理论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艺术类学生长于实践而短于思辨的特点,加入了适量案例分析,使艰深的理论问题得到了形象的说明。本教材契合当前国内艺术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适应艺术类院校一流本科专业的教学现状,理论深度和案例选择均符合课堂教学需求,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在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教材配备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考试题目与评分标准、教学大纲建议及课件PPT,既可作为本科及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用书,也可作为普及推广美育教育的实用读本。
|
關於作者: |
徐磊,1976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艺术批评”方向博士生合作导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泰山学者艺术学岗位核心成员。主要从事艺术历史及理论、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研创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主持厅级及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的“乡村文化振兴研究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随笔70余篇,其中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文16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参编学术丛书5套(部),主编专业通识教材3部。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泰山文艺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等奖项10余项。
|
目錄:
|
第1章 艺术概述
1.1 艺术的定义和概念 / 001
1.2 艺术的历史与演变 / 008
1.3 艺术的特点 / 017
第2章 艺术的发生与文化参与
2.1 艺术的发生 / 021
2.2 艺术中的文化参与 / 029
第3章 艺术种类:美的集合
3.1 造型艺术 / 040
3.2 表演艺术 / 051
3.3 综合艺术 / 056
3.4 语言艺术 / 061
第4章 艺术文本
4.1 文本要素 / 067
4.2 风格与流派 / 073
4.3 文本的解读与评价 / 080
第5章 艺术创作
5.1 艺术创作的特点与主体 / 085
5.2 艺术家的风格、主题和意图 / 091
5.3 艺术创作的过程 / 094
第6章 艺术接受
6.1 艺术接受的主体 / 105
6.2 艺术接受的特征 / 111
6.3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与意义 / 117
第7章 艺术与个体发展
7.1 艺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123
7.2 艺术与创造力 / 126
7.3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 131
7.4 艺术与心理健康 / 137
第8章 当代艺术发展动向
8.1 当代艺术的走向 / 143
8.2 数字艺术和网络艺术 / 148
8.3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 / 152
8.4 艺术技术创新的前沿趋势和特点 / 156
参考文献 / 161
后 记 / 163
|
內容試閱:
|
艺术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多种形式存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它首先是一种创造和表达美的形式,通过艺术,人们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技巧和技艺,还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展示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观众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与其对话,产生共鸣,从而得以窥见时间和空间中艺术的多种面貌。
艺术的演变历经了丰富多彩的篇章。中国古代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而西方古代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则展示了欧洲文明的辉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艺术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现代艺术以其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崛起,艺术家们对自由表达的追求使得艺术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艺术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和传播途径,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艺术具有许多特点。它是创造性的,艺术家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创造出新颖和独特的作品。艺术也是表现性的,它通过形式和表达方式,传递出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艺术具有审美性,它能够引发观众的美感和审美享受。艺术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使其充满生命力,每一个时代和地区都诞生出独具风格和特点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
对于艺术的起源,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究谜底,主要的艺术起源学说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及多元决定论。然而,艺术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创作行为,它与文化息息相关。艺术在文化坐标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道德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的种类多样,包括造型艺术(如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园林、摄影),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及语言艺术(如诗歌、散文、小说)。艺术以其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艺术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艺术文本、艺术创作、艺术接受是艺术重要的存在方式。艺术文本由语言符号、艺术形象、艺术意蕴和文本特征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外在表现。在艺术中,不同的艺术流派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这种区别对于理解和解读艺术文本及进行评价至关重要。艺术创作也有其特点和主体性,包括创作的过程、艺术家的风格、主题和意图,以及艺术创作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艺术的接受涉及接受主体的条件、艺术接受的特征,以及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通过对艺术创作和接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作用,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审美视野,增强文化认知。
艺术在个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积极影响。艺术激发创造力,推动创新与社会进步。艺术教育培养创造力、情感表达、审美意识、跨学科能力、文化认同和社会意识。此外,艺术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艺术作品有助于调节情绪,完善自我认知,提升表达能力,更好地应对压力,提升自信心,并带来心流体验。
当代艺术正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代,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不断扩展和演变。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使艺术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创作理念和风格的方式来表达。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经验使艺术成为一种反映和探讨现实世界的力量,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则为艺术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促进了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技术的应用与影响则深刻地改变了艺术的创作和展示方式。
数字艺术和网络艺术凭借其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向。艺术家们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现他们的创作。数字艺术和网络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观众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随时随地欣赏和分享艺术作品。互动性和参与性是数字艺术和网络艺术的鲜明特点,观众可以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呈现中,与艺术家互动和交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和表现手段,可以增强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创新的创作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拓展创作的边界和可能性。艺术作品的解析与评价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分析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评价。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体验,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变革。
当代艺术正处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代,数字艺术、网络艺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表达方式。艺术家们以数字化、互动性和实验性为特点,不断探索和挑战艺术的边界,创作出独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这些艺术技术创新的前沿趋势和特点共同构筑了当代艺术发展的壮丽景观,使我们对未来的艺术发展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