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本的扩张
》
售價:HK$
79.2

《
中国古代姓氏与避讳起源(学术文库)
》
售價:HK$
107.8

《
以色列史:应许之地的现代叙事 | 看世界 | 区域国别史
》
售價:HK$
94.6

《
堂吉诃德(插图珍藏版)(全2册)
》
售價:HK$
437.8

《
项目管理一本通(故事版)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法兰西美食一千年
》
售價:HK$
75.9

《
国际工程黄皮书:国际工程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217.8

《
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1.知名儿童心理学家给家长的“抗挫力”培养指南。知名育儿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基于数十年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及一线幼儿教育经验,给家长的培养内心强大、不害怕失败的孩子的养育指南!2.给出培养“有韧性的孩子”的5个具体抓手。本书为家长具体解析了构成孩子“韧性”的5大心理支柱——学会信任他人、学习自我情绪调节、发展主观能动性、与他人联结以及被他人接纳,并提供了培养每一个心理支柱的具体方法。3.揭示日常亲子互动中的韧性培养技巧。引导家长在日常的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中成为孩子的“容器”和“锚点”,培养适应性强、敢于面对困难、善于从挫折中获得成长的孩子。
|
內容簡介: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困难和逆境,而韧性是孩子战胜困难、将逆境转化为成长契机的关键品质。本书深入分析了韧性在孩子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韧性这一品质的核心出发,向父母介绍了培养孩子韧性的五大支柱:学会信任他人、学习自我情绪调节、发展主观能动性、与他人联结以及被他人接纳。父母可以通过成为孩子的“容器”和“锚点”,在日常的亲子关系和亲子互动中,帮助孩子不断强化这五大韧性支柱,从而逐步养成孩子适应性强、敢于面对困难、善于从挫折中获得成长的性格和品质。
|
關於作者: |
托娃?克莱因(Tovah P. Klein)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心理学教授,巴纳德学院幼儿发展中心主任。她曾在密歇根大学学习心理学,并在杜克大学获得临床和发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是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临床研究员、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
目錄:
|
目 录推荐序前 言第一部分 韧性的根本第一章 不确定时期的成长机遇 / 002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保护作用 / 009为什么依恋的神经生物学很重要 / 017成为孩子的容器和锚点 / 025第二章 养育中的“你”因素 / 031自我觉察 / 039成年人也需要情绪调节 / 044成为足够好的父母 / 052第二部分 孩子韧性的五大支柱第三章 支柱一:信任他人 / 065对孩子及时响应且周到细致 / 068依靠每日例程 / 070帮助孩子理解事件 / 077重置和修复 / 088“你”因素 / 096第四章 支柱二:自我调控 / 102协助孩子调节情绪:需要两个人一起做 / 104调动身体感官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 115分散注意力有助于调节强烈的情绪 / 119教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 / 120情绪是具体的 / 128帮助孩子识别并管理压力源 / 132“你”因素 / 143第五章 支柱三:主动性 / 149设定期望值和限制 / 153独立与安全的需求冲突 / 167给予孩子犯错的自由 / 172居家常务 / 180羞耻感是如何干扰孩子发挥主动性的 / 185“你”因素 / 188第六章 支柱四:与他人联结 / 195帮助他人与寻求他人的帮助 / 196同理心和同情心的根本 / 201如何向孩子示范社交技能 / 203归属感和融入感 / 214同伴压力不是问题 / 222怎样免受来自他人的负面影响 / 230“你”因素 / 234第七章 支柱五:感到被接纳 / 238自尊心与自我接纳 / 242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时间表 / 248如何看待你的孩子 / 251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 255和孩子一起运动 / 258和孩子一起放松玩乐 / 262花时间在户外 / 264在社区里做志愿者帮助其他人 / 266练习感恩 / 270正念练习 / 272“你”因素 / 276后记 / 287致谢 / 290附录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韧性的16个育儿提醒 / 298
|
內容試閱:
|
前 言很久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本书的主题和内容,不过,直到世界因新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时我才开始动笔。我选的题材是“培养能够应对、度过令人不安的时期且能在其中及其后茁壮成长的孩子”。因为后来新冠疫情愈演愈烈,这个主题很快就变得更加不容忽视了。新冠疫情给我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实验室”,让我可以在目睹家长和孩子的无奈和脆弱时,在一个扩展的实验项目中同时观察和体验我自创的育儿方法。我和我住在纽约市的家人们也参与了这项实验。虽然疫情引发的封锁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几乎都是一种新的情况,但对我和我所做的工作而言,它的各个方面都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学家,我专门调查研究创伤事件(包括虐待、无家可归、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悲剧事件)对儿童及其家庭的影响。我从之前的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中得知:如果某些因素能够齐备并发挥作用的话,儿童和成年人是有能力应对变化且不会因悲剧而留下创伤的。具体来说,当家长能够保持与孩子的联结,敏感地对孩子做出回应并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安全和保障时,那么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对孩子产生保护作用,防止孩子受到持久的伤害。我早期的工作结果显示,这种保护性具有很大的潜能。不过,随着我们都开始重新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我越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家长究竟做了什么才能有效地为孩子创造出如此持久、积极的影响。我知道这是因为家长帮助了孩子,让孩子变得更有韧性了。但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在亲子关系中还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亲子关系本身不仅具有了保护作用,还具有了防御、抵抗负性事件影响的作用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最终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它为父母提供了一种战略性的方法,让他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当下和将来变得更有韧性。韧性不仅仅是那种在失望或者失败后能够自我恢复的能力,也不仅仅是那种能够适应或大或小的变化的能力。在我与儿童及其父母一起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在我进行的原创性研究中,我对韧性有了更深入细致的理解。我开始将韧性视为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并通过日常亲子互动来培养X的一系列的个人特征。通常,当我们使用“韧性”一词时,我们会认为我们之所以变得有韧性,只是因为我们度过了一段困难的时期,或者我们曾经面对过逆境,或者我们在创伤或其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件中幸存了下来。虽然克服困难可以增强人的力量并展示人的韧性,但建立韧性却并不一定必须经历困难或悲剧。当我们所有人都走出了新冠疫情的阴霾时,我提出了关于韧性的两个核心理论。第一,亲子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韧性孵化器。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儿童能够发展他们自己内在的资源,去很好地适应变化和调整自己。第二,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危机事件或创伤经历到来之前主动帮助孩子建立起他们的韧性。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近年来,针对创伤影响所进行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支持了下面这个观点:一位与孩子有联结、有共鸣、有爱心的父亲或母亲的存在,决定了孩子是否会因不良经历而受到负面的(有时是永久性的)创伤。研究证据还表明,一位与孩子有很好联结的父母,有助于孩子奠定自我调节的基础。自我调节是一种神经生物学系统,它使我们能够重新获得平衡和稳定,从而可以从任何程度或水平的干扰中恢复过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本书重新定义了韧性的意义,阐明了韧性是如何发展出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塑造成型的,同时也解释了韧性的重要性。当我们接受不确定性是生活的正常现象,而不是一种反常现象时,那么培养孩子的韧性就变成了一件我们每天都有机会去做的事情。而且,在你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中去培养孩子的韧性是最为有效的。父母每天给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包括以善意和良好的态度回应孩子的需求、关注孩子、及时响应孩子、安慰孩子、去学校接孩子、为孩子准备晚餐、听孩子发泄一天的情绪,等等)时可以自然而然地去培养孩子的韧性。亲子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它们累积起来就形成了一种亲子关系,而这种亲子关系可以成为韧性的孵化器。这里谈到的亲子关系与“完美”二字无关。正如我将在本书中向你展开论述的那样,我们将要讨论的是关于建立和维护一种充满爱意的、稳定的以及相互联结的日复一日的亲子关系。如果你读过我的第一本书(《蹒跚学步的幼儿如何茁壮成长》)的话,那么你肯定已经认识到了幼儿和大龄儿童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这一次,我的分享要面对所有年龄段孩子的父母。我将为你们明确并详述那些能够稳定儿童与青少年的情绪并让他们将来能够成长为朝气蓬勃的成年人的共同要素(在本书中,我将用“父母”或“家长”来指代所有的看护者,包括孩子的监护人和其他与孩子有关系的人)。在我担任巴纳德幼儿发展中心主任以及从事与大龄儿童/青少年父母相关的工作过程中,我有幸在某些日子里身兼数职(有时竟会同时扮演多重角色)。我同时是教育工作者、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倡导者。我做的事情很多,从向大学生、孩子家长和专业人员讲授儿童的发育发展及个体差异,到开展旨在了解父母如何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研究,到向大众解释这些研究以呼吁大家重视儿童的需求,到直接与家长及他们的孩子合作。我整天都在寻找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儿童与青少年究竟需要什么来为健康的、适应性强的、富有同情心的成长奠定基础,而且这种基础不会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遭遇了什么而被动摇?学习如何应对你的孩子(无论是四岁或是十四岁)做出的惹你生气的行为是一回事,理解这种行为的动机则是另一回事。只有理解了孩子行为的动机,你才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并帮助他们长久地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我将向你展示支持孩子茁壮成长的方法,使得孩子在当下以及未来能够发展韧性并成为有韧性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重要的研究将发展心理学与神经生物学联系了起来。我认为我的角色是转述这些有价值的研究并加上我自己对家长及孩子的研究,一起为家庭提供一种可实操的方法。这种方法会要求你稍微转换一下视角,在你和孩子建立的亲子关系的背景下去思考育儿的问题。与过去那种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养育孩子的方法不同,你要与你的孩子建立起一种既是锚点又是容器的关系。作为锚点,父母的作用就像一个稳定的船舶停靠处,牢牢地固定着成长中的孩子(所谓的船舶),防止他这艘小船在强大的水流或风暴中颠簸。当孩子可以依靠这种稳定的力量时,他们会更有可能内化出一种安全感。尽管他们会遭遇风暴或变化,但他们知道自己终究会没事的。你作为孩子的支柱,要在孩子感到不确定或心烦意乱的时候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和身体,教会他们使用工具,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富有同情心的人。作为容器,父母要建立并培养出一种能在生理和情绪上为孩子提供空间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自由地体验和表达他们所有的感受。这种包容关系使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独,所以他们才能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父母通过给孩子提供没有嘲笑、没有评判或羞辱的安全空间来鼓励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能够被他人完全接受和理解的地方,而作为容器的父母就给他们提供了这种安全感。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在扮演着锚点和容器的角色了。但当你安抚你那心烦意乱的孩子或者处理他们崩溃的情绪时,当你对孩子跳上沙发或使用手机设定一个合理的限制时,当你为孩子的就寝时间或者完成作业时间设定一个每日例程时,或者当你帮助孩子处理他们对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的担忧时,你就是在扮演锚点和容器的角色。当然,我们要面临的挑战在于锚点和容器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容易做到的。某些时刻,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扮演好锚点和容器的角色,比如:当你和你的幼儿或青少年都情绪爆发的时候,或者当你感觉自己的耐心被孩子消耗殆尽的时候。在这些时刻,你更难抓住和锚定你的船(你的孩子),甚至,你都无法稳定住你自己。作为一个母亲,我也经历过以上这样的时刻。我的方法是不注重完美而注重实用。我曾经提出过五个支柱。这些支柱阐明了韧性的发展及其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它们会向你展示成为锚点和容器的具体方法。无论你的孩子是两岁、十岁还是十六岁,这些方法都适用。我为忙碌的、压力巨大的家长以及自我感觉尚好、只是想在帮助孩子变得更适应环境方面做得更好的家长提供了许多经过时间验证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专制的行为准则。相反,这些是你可以依赖的、被明确定义好的“路标”。无论你孩子的个性、气质、背景或所经历的压力、创伤是怎样的,你都可以依据这些“路标”来帮助孩子学习那些在情感、智力、社交方面成长和进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它们适用于每个年龄段的每个孩子。当父母能够介入并为孩子提供可靠的、充满慈爱的稳定性时,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而且,也许你还会有一个额外的收获:当你使用这些方法并结合韧性的五大支柱时,你与你的孩子之间将培养出一种终身的关系,一种你们双方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倍加珍惜的关系。我的方法既支持父母也支持孩子。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不少实际育儿过程中发人深省的案例。这些案例会为你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也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反思的问题,用以提示你注意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和你现在为人父母的育儿行为之间的联系。显然,在不确定的时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更加努力,好让自己保持情绪稳定,这样才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孩子的幸福。当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时,我们会感到不稳定,这会干扰我们实现自己的最佳目标,使我们感到更加焦虑和担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意识到哪些行为是我们作为家长所应该做出的反应。这样的自知自觉会有助于我们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担忧,而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自己的情绪和担忧转移到我们的孩子身上。通常,在情绪加速升温的时候,我们会走得很快,以至于过快而没有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找出最佳的路线。我们采取行动是出于自己的恐惧和我们要坚决保护孩子的愿望。我们甚至会想都不想就立即采取行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冒了强行介入的风险。即使这种强行介入是以一种充满爱意的方式进行的,它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我们可能会破坏孩子与生俱来的某些本领。这些本领让孩子能够自己培养出主动性和战胜挑战的能力,而他们需要这些本领作为自己积极成长的基础。除此之外,父母善意的但过于超前的行为有时会让孩子感到羞愧,反而起不到支持他们成长的作用。我的方法将引导家长找到他们应该出现的最佳位置,并将自己牢牢地固定在那里,让自己能够给孩子提供指导并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就可以安全地测试自己的韧性了。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韧性的根本”,首先让读者了解为什么不确定性会让我们所有人(包括父母和孩子)感到如此混乱和焦虑。这个了解的过程会为读者接下来学习、理解、应用我的方法奠定基础。然后,这一部分将探讨我们可以从处理压力、逆境和创伤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们对于促进儿童的日常成长、帮助儿童为面对生活(无论是轻松的生活还是艰难的生活)奠定基础来说至关重要。第一部分还介绍了依恋关系的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原理,也谈到了怎样才能首先与孩子建立联结并在孩子变得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持续保持这种联结。依恋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如何应对生活,如何处理情绪以及在建立韧性的道路上无法避开的那些障碍。作为家长的你也将会在这一部分学习观察自己童年经历给你现在的育儿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这非常重要,能让你理解你与孩子的关系、理解你对孩子的反应、理解如何做才能最好地支持孩子。这个过程包括审视你自己是如何被抚养长大的以及找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部分或错过的机会(这些缺失的部分或错过的机会可能会悄然无声地影响你对孩子的焦虑以及你与孩子的互动)。第二部分围绕孩子韧性的五大支柱展开。这些支柱将与诸多实用策略一起出现,家长可以随时使用这些策略去帮助孩子建立能够支撑韧性的能力。这五大支柱向家长展示了:1. 如何提供安全感。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够建立起内心的信任。2.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调节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管理他们自己的情绪。3. 如何在设定限制的同时容许孩子自由犯错。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去探索和学习。4. 如何与孩子联结。这样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同理心以及与他人真诚联结的信心。5. 如何不带任何评判或羞辱地接纳孩子。这样他们才能接受自己、爱自己,这是他们幸福、快乐和富有同情心的关键。这些韧性支柱不是一套线性的指导方针,你可以用任何对你和你的家人来说最有意义的方式或顺序来使用它们。即使你的孩子处于最艰难的时刻,这些支柱也能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我常常在一天结束时感叹如今抚养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了。不过,每当产生这种念头的时候,我就会立即转回到一个事实: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我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的乐观源于曾经真实发生的事情,我已经看到过数百名(如果尚不足数千名的话)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渡过了无数个起初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境。我支持他们,与他们保持联系,看着他们带着力量和韧性向前迈进。在每一个儿童、青少年和即将成年的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年轻人。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完美之处,或者前进的道路上会有无法绕开的障碍,但是这个年轻人还是蓄势待发,时刻准备着要去成长,去学习,去蓬勃发展。我以类似的视角看待为人父母的人: 他们是带着自己的过往经历开始养育孩子的人,他们最想做那些对孩子来说最好的事情。即使那些事情很难做到,他们也义无反顾。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中,失望、恐惧、失落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们也为家长提供了帮助孩子适应和成长的机会。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时刻是建立韧性的意外礼物。抚养孩子不仅仅是为了今天或是此刻,这是一项需要毕生努力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同时着眼于现在和未来的话,那么我们将会看到: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强大的、持续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掌握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将使他们能够成为完整的自己,成为独立的、机智的、关心并同情他人的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能使他们能够处理生活的起起落落并茁壮成长。而且,同样重要的是,父母可以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即使他们已经长大并且已经离开家出去闯世界了,但他们仍然想回到父母的身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