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揭秘立体翻翻书 我们的中国+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售價:HK$
228.6

《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售價:HK$
74.8

《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售價:HK$
60.5

《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售價:HK$
85.8

《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售價:HK$
140.8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售價:HK$
206.8

《
上岸
》
售價:HK$
47.1

《
粮舵: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历史从未出现他战败的记载,却清晰刻下他自刎的时刻。
从底层士卒到灭国战神,白起用他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冷兵器时代最极致的战争神话。
本书揭秘战神光环下的人性博弈场,看一个完美的军事机器如何被政治齿轮无情碾碎。
|
內容簡介: |
战国烽火中,白起以铁血战功铸就“不败战神”的传奇。从伊阙之战初露锋芒,到长平之役杀四十万赵军,他凭借精准的战术布局与冷酷的战争哲学,为秦国扫平六国铺就血路。然而,战神的荣耀终不敌庙堂权谋。长平一战后,他与丞相范雎的权力角力、同秦昭襄王的信任裂痕逐渐暗涌成致命旋涡。当杜邮亭的寒风吹落秦王赐剑,这位曾主宰百万人生死的名将,最终沦为帝国机器运转的牺牲品。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以战场为经,以权谋为纬,既再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艺术巅峰,更剖开英雄落幕的深层冲突,还原战国时期那段血色史诗,照见大秦崛起的代价与帝王权术的冰冷法则。
|
關於作者: |
詹洪陶,女,毕业于辽宁大学,硕士学位,现任杂志内容主创。擅长以学术考据为根基,大众叙事为笔法,构建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图景。作品有《长勺之战》《历史书单:6 本殿堂级好书带你穿越上下五千年》《姑娘,世间险恶,我劝你学几分魏璎珞》等。
|
目錄:
|
序 言 001
第一章 学艺 001
第二章 雏鹰 015
第三章 小试牛刀 037
第四章 风起云涌 063
第五章 挂帅 083
第六章 所向披靡 115
第七章 武安侯 133
第八章 隐患 151
第九章 将相 169
第十章 长平之战 193
第十一章 杜邮之刎 225
白起年表 243
参考文献 245
后 记 246
|
內容試閱:
|
白起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他一生征战,未尝败绩,被称为“杀神”“歼灭战之祖”“万人斩”“人屠”。
翻开史书的篇章,白起的军事才华在“伊阙之战”中初露锋芒。此役之后,秦国势如破竹,一举攻占魏国61座城池,为东出崤函的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白起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夺垣城,轻取光狼,每一次战役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展现了其超凡的军事才能。
在白起的南征北战生涯中,他率领大军南下攻楚,势如破竹,连克鄢、邓等5座城池,最终攻陷楚都郢。秦昭襄王对白起的赫赫战功给予高度评价,封其为武安君,并命他平定巫、黔中二郡。白起逢战必胜,杀伐决断,他的威名让诸国闻风丧胆,可谓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军事领袖。
作为“兵家”的杰出代表,白起一生攻城略地70余座,斩敌160余万,不仅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更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永恒的神话。在战国末期“用兵最精”的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中,白起名列榜首,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胜战次数和杀敌人数最多,更在于他的作战指挥艺术达到了战国时期的巅峰。
白起用兵如神,他善于分析敌我形势,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战术。在“伊阙之战”中,他采取逐个击破的战术,以数万之兵歼灭了韩魏数十万联军;在“华阳之战”中,他长途奔袭,歼敌10余万,创造了远途奔袭的奇迹;而在“长平之战”中,他更是诱敌深入,巧妙运用分割包围的战术,歼敌数十万、俘虏数十万,创造了先秦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战例。白起的作战特点在于善于抓住战机,对敌人进行猛烈的打击,往往通过佯败诱敌深入,然后全歼敌人,真可谓“料敌合变,出奇
无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战神,却在“长平之战”后因政治斗争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其悲剧性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自宣太后芈八子生病不再临朝听政后,秦昭襄王开始独掌朝政,并谋划削弱魏冉(亦作魏厓)和白起的权力。在范雎的蛊惑下,秦昭襄王为了满足私欲而放过了赵国,使得“长平之战”的胜利变得毫无意义。白起虽然是一位纯粹的军事家,在政治上却存在盲区,这也让后人感叹“自古功成祸亦侵,武安冤向杜邮深”。
本书以白起的生平为主线,深入挖掘他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术指挥才能,同时讲述他鲜为人知的诸多历史故事,全方位展现他的性格和精神内核。通过阅读本书,能够领略到战国第一名将——白起的传奇经历,还能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时代发展和历史演变。
第一章 学艺
神秘身世
白起,一位秦国的军事天才,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显赫的战功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尽管他如同神话中的英雄,但他的出生神秘莫测,令人好奇。
根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白起,这位来自今天的陕西宝鸡眉县的军事家,在秦昭王十三年(前294)时被提拔为左庶长,开始了他那灿烂的军事生涯。然而,关于他的早期经历,历史文献却鲜有记载,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众多关于白起出身的推测中,有一种观点特别引人注目——他可能并非出身贫寒,而是拥有贵族血统。在那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背景下,白起能够迅速崭露头角,可能正是得益于他显赫的家世。但是,历史的尘埃太过厚重,使得这段往事被深深埋藏,导致后人常常误解他是从底层士兵中崛起的典范。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都曾尝试揭开白起的身世之谜。白居易在家谱中将白起的祖先追溯到楚国的白公胜,但这一说法因时间上的混乱和史料的不足而受到质疑。李商隐在为白居易撰写墓志铭时,用“公之世先,用谈说闻”八个字隐晦地表达了对这一说法的怀疑。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提出,白起可能是春秋时期名相百里奚的后代。然而,这一观点同样面临着逻辑上的挑战,难以自圆其说。
那么,白起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在历史的细微线索中,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一些端倪。《战国策》中称他为“公孙起”,这个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重要意义,表明白起可能是公族(诸侯王族)的后裔。结合秦国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推测,白起很可能是嬴姓公族的一员,属于秦国的贵族阶层。
秦武公二十年(前678),秦武公病重,其长子公子白心中充满了忧虑。某夜,一位谋士见到公子白在书房中徘徊,便上前询问。公子白面带愁容,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在我父王即位前,群臣曾推举秦出子为君主,尽管我是长子,但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支持德公皇叔。”谋士听后,建议公子白:“殿下何不顺应民意,顾全大局呢?”这番话让公子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随后,公子白便深居简出,直到秦武公去世,秦德公继位。秦德公登基后,身着朝服,神采奕奕。不久,他便召见公子白至御书房觐见。公子白以谦卑的姿态行礼,秦德公见状大悦,随即将秦国都城雍附近的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并赐予他平阳君的称号。公子白去世后,他的家族便以白为姓,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白氏家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一些不肖子弟在外惹祸,也无人因公子白曾是秦武王之子而给予宽容。白家的主支因失去了爵位,虽然富有但不再显赫;而旁支则生活更加艰难,常常为了与权贵交往而竭尽全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白氏家族的每个成员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强烈的愿望——重返荣耀之巅。在那个时代,家族的荣耀只能依靠男性后代。如果前辈没有成就,那么就只能期待下一代的男孩能够有所作为。终于,在一个充满喜悦的时刻,产房传来了好消息——一个男婴出生了!
接生婆满脸笑容地抱着孩子走出产房,将一个瘦弱的男婴夸赞为大胖小子。一位看起来三十几岁,像员外郎的男人接过孩子,他并不关心孩子的外表,只是简单地看了一眼就慷慨地赏赐了众人。这时,白家一直器重的方士也匆匆赶到。男人急忙说:“大师来了,快看看这孩子。”方士检查了孩子的骨骼和头部后,开始掐指计算。过了一会儿,他将孩子还给男人,并行礼道:“根据孩子的出生时辰和骨骼,结合《周易》的二十二卦,这孩子的命运非凡。”话音刚落,婴儿突然大哭起来。方士听后惊讶地说:“来日公子要么风生水起,要么草席裹尸。”族人纷纷询问孩子具体的命运。接生婆随口奉承:“哭声这么大,将来一定能风生水起,肯定大富大贵。”虽然接生婆的话不一定可信,但方士引用了“比干挖心”的故事来支持她的观点。他说,比干挖心后离开皇宫,询问路人“无心能活否”,但那天没有人回答“无心可活”,这才导致了他的死亡。而今天接生婆无意中的一句话,却可能成就这个新生儿非凡的命运。男人听后非常高兴,立刻请方士为孩子起名。方士沉思片刻后说:“白起。”这个名字似乎预示着这个男婴未来将掀起波涛万丈、一飞冲天。
时间匆匆流逝。
白起在家乡的学堂开始了学习,刚开始他还能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述战争的故事,毕竟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呢?但当被老师要求背诵军事书籍时,他就开始找借口逃避,时而藏在树上不进教室,时而翻墙溜出家门,跑到河边去捉小鱼。
贪玩的行为最终会被惩罚,比如被打手掌或被罚跪在香案前。经过十几次这样的教训后,白起不再敢逃课,而是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那些他并不理解的兵书。虽然他看起来非常勤奋刻苦,但他的心思其实早已飞到了放学后的时光。
在家乡,白起与父母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日子。然而,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需要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从古至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从未改变。
在秦国,如果想要增长见识,没有什么地方比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附近)更合适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