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被视为是一块“科学的新国土”。中国一般的社会经济状况,在过去固然极度耐人摸索,即摆在我们目前者,亦还是叫人弄不清楚。一九二一年,李炳华(Ping-Hau Lee)女士曾用英文撰刊了一部《中国经济史》(The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griculture),在同书的序文中,他力言中国现在经济状态之所以被西欧经济学者看为一个“谜”,且看为经济法则与经济发达研究上的显著例外,就因为关于中国经济发达的一切事实,欧美科学过于无知。这位女士的议论,我是相当承认其正确的。但她忽略了一件事实,就是:把中国现在社会经济状态看为“谜”,看为经济发达研究上之“例外”的,并不限于西欧学者,即我们
生于此时此地的中国人,又何曾有几个人不是把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事业,当作“谜”来猜度呢? 以中国人而不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实相,那在许多原因之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正如李女士所说的,对于过去中国社会经济发达的事实,过于无知。其实,社会意识过程是以社会生活过程或生产过程为前提的。我们所有的意识,都是由现实生活的物质基础所规定,且随生产力的增大与生产样式的变化而发达。中国过去言讳利,或反复昌言“形上之道”的儒家思想,要不外数千年封建社会之物质基础的反映。在此重精神轻物质的空气中,对于社会经济的历史,不但无人过问,且实在也无从过问,因为我们祖先的意识形态,被他们当时社会的物质环境所限定了。
五口通商而后,中国传统旧思想的堡垒,无疑是受了西人致富政策与物质文明所摧毁,但要那种思想根本变革,即要使一般人对于过去乃至现在中国社会经济状态能有正当的认识,究还有待于我们当前社会之物质环境的改造。
不过,依着当前世界文化交通工具的异常发达,和环绕着我们的世界其他国家之社会经济事象的急剧改变,致使我们在意识过程的默化潜移的转变上,得到了不少的便利。所以中国当前社会尽管还残留着相当浓厚封建主义的实质,但近几年来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却还能显露几分进步的、有希望的曙光。
然而从大体上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究还是一个新辟的园地。一切关于这方面的学问努力,一方面固然要注意我们既有的史料的归寻与整理,同时尤其要知道利用各国先进的社会经济史学者,已经在这门学问上所发现的诸般归集史料、制驭史料的方法。换言之,就是我们必得了解关于一般社会经济变动的演化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