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杰出投资者的情绪管理课:揭秘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的真相(德国年度财经图书奖)
》
售價:HK$
87.8

《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178.2

《
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器(一部汇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大型图集)
》
售價:HK$
1680.0

《
科技革命与日本现代化
》
售價:HK$
174.6

《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书信集 1876—1904
》
售價:HK$
92.2

《
天才基本法
》
售價:HK$
62.3

《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
》
售價:HK$
113.3

《
穿衣自由?——时尚背后的文化与抗争
》
售價:HK$
69.6
|
編輯推薦: |
“仰望星空”系列丛书 引进自国际知名出版社斯普林格的经典天文观测系列众多天文学家和国际天文观测协会成员合力打造的匠心之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执笔翻译丰富的天体理论知识、实用的观测指导,让你的观测更专业附有各种实际绘制的观测图,手把手教你学会观测星空 《仰望星空-观测月球》 * 文中配有众多图片和高清实景观测照片,更直观地展示神秘的月球世界 * 详细讲述月球的起源及其地形等知识,并附之介绍各种实用的观测设备 * 文后有关于天文观测社会组织和月球资料等的网站,帮你获得更多天文知识并找到同好者 * 平装裸脊,可180°摊开,更便于阅读
|
內容簡介: |
《观测月球》无论我们用肉眼还是用各种天文望远镜来观测月球,它总是最容易被找到的。借助仪器观测月球,就像驾驶着一艘航天飞船在月球的表面翱翔一般,环形山、皱脊、月海、月溪,等等,无不展现着它的安静与迷人,满足我们儿时对它的想象。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月球是最常见的天体观测对象。在本书中,彼得· 格雷戈对月球的起源、历史及其地质状况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描述,并为观测月球的天文爱好者提供了指南。本书详细介绍了月球表面十六个区的所有地形特征,并展示了各种天文观测成果,同时为读者介绍了许多实用的观测设备及其使用技巧。
|
關於作者: |
关于作者:
彼得·格雷戈,自1976 年以来一直定期观察夜空。他从1982年开始研究月球,喜欢观测月球和其他明亮的行星,从1984年开始担任英国大众天文学会月球部主任,此外还是皇家天文学会会员。他曾担任天文学期刊《大众天文学》的编辑长达16年,出版《地球大碰撞》《眺望星辰需要知道的事情》等。
关于译者:
刘晨迪,2018 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202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硕士毕业,2024 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博士毕业,所在课题组分属月球与深空探测部地面应用分系统。
|
目錄:
|
第一章 月球的起源..........................................................001
第二章 月球的测量..........................................................049
第三章 对比之下的世界...................................................081
第四章 观测和记录月球...................................................105
第五章 用肉眼看月亮........................................................141
第六章 月球展览:月球陈列室的双筒望远镜之旅.......153
第七章 月球近地端的观测...............................................183
第八章 月球进阶研究.......................................................319
第九章 月球观测的设备...................................................333
附录....................................................................................363
致谢....................................................................................393
|
內容試閱:
|
俘获说
火星的小卫星和围绕着四颗气态巨行星运行的众多小卫星无疑是被俘获的小行星。那些围绕着各自的主星并具有高度倾斜和逆行轨道的卫星曾是形成独立行星的主要候选者。月球本身是否曾经也是一颗被地球引力俘获的独立行星?
在俘获场景中,引力扰动导致内侧行星的轨道过度偏离轴心,以至于它进入地球俘获的范围内。有人认为,这颗行星的原始轨道靠近地球,与地球轨道平面倾斜角约为5度。其中一个模型将俘获时间定在大约25亿年前,当时月球在距地球64,000千米的范围内。另一个模型提出,月球最初在一个距太阳约5000万千米的圆形轨道上,正好位于水星的轨道内。水星和月球之间异常近距离的相遇可能足以使水星进入其目前的偏心轨道,并将月球推过空间中的海湾,进入地球的引力怀抱。该理论可以解释月球和水星相似的撞击坑雕刻面,这是由于两个星球都在太阳系内部遇到小行星碎片的划擦造成的。
无论月球起源于何处,如果它曾经是一颗独立的行星,它遇到地球时的动量就必须以某种剧烈的方式减小,以使其被迫绕地球运行;否则,它就会飞过地球。一些俘获说支持者认为,月球撞进了地球轨道上密集的大型流星体和小行星群,很大一部分的月球轨道能量被吸收,导致其运行速度变慢。这些碎片可能已经在月球上留下了一些巨大的撞击伤痕——当然,一些古老撞击盆地的年代与月球被设想的俘获年代相吻合。
俘获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现在以与黄道成5度的倾角绕地球运行,此外还可以解释地球和月球在密度和组成上的显著差异。然而,该理论并不能解释地球和月球岩石中相同的氧同位素问题,而这个问题意味着地球和月球是在早期太阳系的同一邻近区域内形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