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HK$
141.6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HK$
9784.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HK$
166.9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編輯推薦: |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是一部通史著作。在时间跨度上,它覆盖了迄今为止的美国历史的全部历程,从前殖民地时代一直贯穿到21世纪初。在主题方面,它将美国历史的各个重要侧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思想、社会和环境等,都纳入“自由”史的叙事之中,并注重讨论这些侧面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书根据原书第四版(2014年版)译出,所做的重要的修订是增补了力图展示美国宗教史的内容。同前两版一样,本版各章的“自由之声”包括了两篇历史文献,但对文献的选择做了一些调整,以反映本版对宗教史的强调。各章之后的参考书目也相应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此外,各章中还加入了新图像,以扩大对读本中提到的关键思想和历史人物的视觉表现。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新美国史学”的结晶,作者以“自由”为主线,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将新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融入对经典美国史学题目的重新解释之中,凸显被传统史学所无视的美国群体的历史经验,呈现了一种以多元互动的历史观来重构的美国通史。全书的史实多而有序,繁而清晰,叙述流畅,既有细致入微的史学描述,也有入木三分的精湛分析,令人难忘的故事与发人深省的思想各领风骚但又交相辉映。
|
關於作者: |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1943— ),当代美国深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威特·克林顿历史学讲席教授(荣休),曾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1993)和美国历史学会主席(2000)。在美国内战与重建史、奴隶制史、美国政治文化史等领域中成就斐然,著述甚丰。代表作有《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内战前共和党的意识形态》《潘恩与革命时期的美国》《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美国自由的故事》《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和《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等。
王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2008—2020)。著有《民主的考验:黑人选举权与北部共和党人(1860—1910)》《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译有《美国自由的故事》《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最新编著包括《在美国教历史》《重新认识美国:来自当代的反思》。
|
目錄:
|
前言
致谢
第一部 1763年前的美洲殖民地
第一章 一个新大陆
第二章 英属美洲的开始,1607—1660年
第三章 创建盎格鲁人的美洲,1660—1750年
第四章 奴隶制、自由与 1763 年前的帝国之争
第二部 一个新国家,1763—1840年
第五章 美国革命,1763—1783年
第六章 内部革命
第七章 创建一个新的国家,1783—1791年
第八章 巩固共和国,1791—1815年
第九章 市场革命,1800—1840年
第十章 美国民主,1815—1840年
第三部 奴隶制、自由与联邦的危机,1840—1877年
第十一章 特殊的体制
第十二章 改革的年代,1820—1840年
第十三章 分裂的国家,1840—1861 年
第十四章 自由的新生:内战,1861—1865年
第十五章 “何谓自由?”:重建,1865—1877年
第四部 走向世界,1870—1920 年
第十六章 美国的镀金时代,1870—1890年
第十七章 自由在国内与国外的界限,1890—1900年
第十八章 进步时代,1900—1916年
第十九章 为保障民主而战: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1920年
第五部 大萧条与战争时代,1920—1953年
第二十章 从商业文化到大萧条:20 世纪20年代,1920—1932年
第二十一章 新政,1932—1940年
第二十二章 为四大自由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年
第二十三章 美国与冷战,1945—1953年
第六部 什么样的国家?1953—2012年
第二十四章 一个富裕的社会,1953—1960年
第二十五章 六十年代,1960—1968年
第二十六章 保守主义的胜利,1969—1988年
第二十七章 全球化时代的成就与失落,1989—2000年
第二十八章 一个新世纪与新危机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
我很高兴有机会将本书介绍给中国读者。《美国史:理想与现实》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通史性著作,故事从欧洲人最早对新大陆的探险和征服开始,一直讲述到 21 世纪初期,它的中心主题是不断变化的美国自由的内容与形式。
如同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曾经观察到的,历史“所关切的不仅仅只是过去,甚至并不主要是过去。恰恰相反,历史的伟大力量来自于我们始终怀揣着它这一事实……即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之中,历史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如鲍德温写道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历史的力量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堆积,也不是一些不能被挑战的历史解读,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一代人都会重新书写历史,学者之间也会针对历史解释的基本问题而意见相左。这一切都是正常而自然的。
《美国史:理想与现实》提供的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事实的叙事,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历史解释。它所强调的事件、个人和主题,在我看来,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它希望同时关注那些声名显赫的领袖人物和平凡普通的美国人的经历,并关注那些构成美国社会的不同群体的历史经历。
将这部叙事连贯起来的是自由这一主题。美国人当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热爱自由的人民。在20世纪,我们见证了发生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争取自由的斗争。然而,正是因为自由的思想在美国生活中占据了极为中心的位置,如果不了解自由在美国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我们便无法懂得美国社会。
关注自由概念本身拥有的相互冲突的定义,关注不同群体如何为争取自己所理解的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是一种将美国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的方式。在美国的政治语言中,“自由”是一个核心词。自由并非只有一种亘古永恒的表现形式,它的定义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事实上,美国历史的相当一部分就是一个围绕自由而展开辩论、表示异议和进行斗争的故事。例如美国革命、美国内战和冷战等危机永久性地改变了自由的思想。不同群体为享有更大的自由而提出的要求也同样改变了美国自由的内涵。自由的内涵不光是通过国会辩论和政治学说来建构的,而同时也是通过发生在种植园内、罢工纠察线上、普通人家的客厅里甚至卧室中的事件得以建构的。对一些美国人来说,自由一直是一种被学者所称的“心灵习性”,一种人们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却很少去分析和研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对于另外一些美国人来说,自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一种相距甚远但能激发他们为之做出极大牺牲来争取的目标。
在关于谁有权享有自由赋予的恩惠的问题上,美国人一直存有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自由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美国曾剥夺了许多本国公民的自由。非白人群体极少享有过白人所享有的通向自由的通道。女性也没有享有过与男性同等的自由。同理,通过少数种族、妇女和其他群体为争取更大自由所做出的努力,美国自由的内容和经验得以深化和转化,自由的观念也因此延伸到新的领域之中。
但美国历史不是一部从自由走向更大自由的光荣史诗。正如废奴主义者托马斯·温特沃斯·希金森在美国内战后指出的,“革命也有可能开倒车”。自由可以通过争取而获得,但也可能遭到剥夺。在今天,如同以往一样,自由的代价是保持永久的警惕。
本书的修订版加入了关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美国自由的联系的深入讨论。当今,美国宗教史研究已经成为美国历史写作中一个富有活力的分支领域,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时代出现了很多关于政府与宗教的关系、关于宗教自由的界定的辩论。读者可在全书中发现与这个主题相关的新材料,从对清教新英格兰时代的政教关系的延伸讨论,到一个新加入的章节,我在其中讨论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主义袭击如何引发了关于伊斯兰教在美国生活中的角色的深层争议。直到今天,这场辩论仍然在美国继续进行。
在21世纪初,自由继续在美国政治与社会生活和美国思想中占据中心位置。我希望这个读本能够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清楚的、关于美国历史以及它的核心主题——自由——的叙事。如同美国生活一样,美国自由将继续是多样性的、不断受到质疑的,并不断变化的。也许,本书能够帮助激发起一场关于自由的界定以及自由的未来的国际讨论。我相信这样的讨论必将使中美两国人民都能从中受益。
埃里克·方纳
2014年5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