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哈耶克作品: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

書城自編碼: 391959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作者: [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著曹士龙 周德翼 等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42133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偏见的本质
《 偏见的本质 》

售價:HK$ 115.6
我的家人抑郁了
《 我的家人抑郁了 》

售價:HK$ 82.4
鼠狗之辈
《 鼠狗之辈 》

售價:HK$ 58.9
数实融合
《 数实融合 》

售價:HK$ 80.2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王立群读史记:无冕女皇吕后 》

售價:HK$ 57.8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 : 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 》

售價:HK$ 105.0
人生脚本
《 人生脚本 》

售價:HK$ 92.0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异兽迷城(彭湃人气热血力作) 》

售價:HK$ 58.8

 

編輯推薦:
★只有读了这本书才能理解哈耶克经济思想的根源。
★汪丁丁、马永翔作序推荐。
★哈耶克作为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学术声誉已经广为人知,但他的《感觉的秩序》作为一部理论或哲学心理学著作仍旧处在人们的视野之外,本书自首版出版七十多年以来,首度引进,中文译本首度问世。从这部著作的基本论题与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哲学关联也得到了足够的理解和梳理。
★《感觉的秩序》对哈耶克极其重要,哈耶克本人曾在注释中对该书做出的评论:我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同仁一般都认为我在《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一书中所做的研究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或难以理解的。但是,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研究,却对我大有裨益,它帮助我澄清了我心智中许多与社会理论密切相关的问题。我对进化的认识、对自生自发秩序的认识以及对我们努力解释复杂现象的方式与限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我在撰写《感觉的秩序》一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的确,我在学生时代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对我形成有关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认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样,借助于我在社会科学中学到的东西去澄清并阐明我在早期形成的心理学观点,也对我后来的整个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內容簡介:
应当说哈耶克这里的意指相当明确:《感觉的秩序》对于他建构其自由主义理论体系至关重要。而为了进一步明确这种重要性,我们简要梳理该书的基本论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该书论题与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基本哲学关联。
《感觉的秩序》被哈耶克本人定位为一本理论心理学著作,但它的基本阐述方式是哲学性质的。其核心问题在于,人的心智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为回答这问题,哈耶克首先突显了物理秩序和现象秩序(即心智秩序)之间的“不同”,并把现象或心智秩序解释为一种感觉质性的秩序。然后,哈耶克引入了“神经秩序”这一概念,并认为在现象或心智秩序与神经秩序之间存在一种“同构”关系。于是,考察人的心智或现象秩序,亦即感觉质性的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就可以转换为考察人的神经秩序如何形成和进化。由此,哈耶克借助生理心理学乃至实验心理学的言述,详细考察了人的神经系统的“分类”过程,并解释了诸如“多重分类”、分类的基本形式、复杂形式、不同类别之间关系的分类等等,最终则把人的神经秩序解释为一种处在不断进化之中的“层级秩序”。此后,哈耶克还描述了人的心智秩序的一般结构,这主要包括“前感觉经验”或“结联”“地图”“模式”和神经系统的“关联过程”。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哈耶克对“地图”之“预期”或“预选择”功能的解释、对“地图”—“模式”—“关联过程”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性意指,等等。此外,值得提及的还有哈耶克对意识和无意识、以及对“抽象”的解释,其中阐释了一个核心观念在于,人的意识或感觉经验乃以无意识或前感觉经验为前提和限度。最后,在《感觉的秩序》的第八章,哈耶克还着重论及了上述理论的基本哲学意义。这主要在于哈耶克对经验与“知识”的理解、对“现象主义”与二元论的态度、对作为“模式建构”之“解释”的解释,对作为人们认识周遭世界之一般方式的“原理的解释”的阐释、对“解释”或人的认识的“限度”的强调,以及对“科学之划分”以及人的“意志自由”的评论,等等。
表面上看来,哈耶克在《感觉的秩序》中所阐述的上述理论跟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包括其经济理论、社会哲学、法哲学,以及政治和道德哲学等等)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如果我们把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拆解为几个核心论题域,并仔细打量的话,就会发现它们跟《感觉的秩序》的基本论题在哲学层面上紧密相关。
關於作者:
作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者,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著有《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致命的自负》等。
译者:周德翼,湖北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博弈论、演化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技术与经济交叉研究。
曹士龙,安徽人,2003年6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8年高校(华中农业大学)教学与科研经验,5年基础教育教学经验;2017-2021年期间,曾多次以志愿者身份参加蔽山乡村夏令营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
朱月季 海南大学副教授
黄忠琴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四级主任科员
熊泽 融租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成林 湖北工程学院副教授
目錄
哈耶克《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导读 (汪丁丁)
哈耶克与《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 (马永翔)
前言
导论:作为哈耶克作品主线的“知识问题”
1.《感觉的秩序》缘起和写作过程
2.《感觉的秩序》的中心问题
3.《感觉的秩序》:理论内核
4.《感觉的秩序》和“知识问题”
5.“经济学与知识”
6. 波普尔和“选择的纯逻辑”
7.《感觉的秩序》与演化认识论
8.“抽象的首位性”、主观主义和“理解”的方法
9.“目的性行为的因果决定”
10.复杂现象和“原理性解释”
11.“系统内的系统”
12.“演化与自发秩序 — 一对孪生概念”
13.结论
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
前言
原版导言
第一章 问题的性质
1.什么是心智?
2.现象世界和物理世界
3.刺激,脉冲和特殊神经能量说
4.感质的差异是效果的差异
5.感觉的秩序的统一性
6.感觉的秩序并不限于有意识经验
7.行为主义对本问题的否定或忽视
8 感觉的“绝对本质”:一个伪问题 (phantom-problem)
第二章 理论的轮廓
1.解释的原则
3.分类的原理
4.多重分类
5.中心论点
第三章 作为分类器官的神经系统
1.生理学的知识准备
2.为讨论运行原理所作的简化假设
3.分类的基本形式
4.分类的复杂形式
5.类间关系的再分类
6.分类过程的普遍性质:格式塔现象和抽象概念
第四章 感觉和行为
1.感觉和有机体
2.中枢神经系统的演化和层级秩序
3.从特定反射到类化评定
4.较低层级反应的本体感受
5.与感知相连的姿势或动作
6.运动反应的模式
7.生理需求 (needs) 和内驱力 (drives)
8.情绪和詹姆士 - 兰格 (James-Lange) 理论
第五章 心理秩序的结构
1.前感觉经验或“链路” (linkage)
2.环境事件类间关系“地图”的逐渐形成
3.“地图”和“模型”
4.关联脉冲的相继激发过程 (associative processes)
5.机械行为和目的性行为
6.模型—对象关系
第六章 意识与概念思维
1.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过程
2.意识的标准
3.共同的时空框架
4.注意力
5.意识的功能
6.“具体”和“抽象”
7.概念思维
第七章 理论的确证与检验
1.本理论可以解释的事实
2.作为特例的旧理论
3.建议进行的新实验
4.实验反驳的可能性
第八章 哲学意蕴
1.前感觉经验和纯粹的经验主义
2.现象主义和感质的不稳定性
3.二元论和唯物主义
4.解释的性质
5.原理性解释
6.解释的限度
7.科学与“自由意志”的划分
关于理论心理学基础的其他著作
意识发生理论浅说
什么是心智?
在系统内和关于系统——对沟通理论若干问题的表述
《感觉的秩序》25 周年回顾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你知道什么叫做“感觉的秩序”吗?
重译《感觉的秩序: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
內容試閱
前言
新版《感觉的秩序》除了原书之外,还补充了四篇文章,它们都与哈耶克原作的副标题“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直接相关。
第一篇《意识发生理论浅说》是从哈耶克1920年的一篇德语论文翻译过来并首次发表的,原题“Beitr?ge zur Theorie der Entwicklung des Bewu?tseins”。当时,哈耶克还是一名尚未确定专业方向的学生,后来他决定选修法律和经济学而不是心理学。尽管如此,正如哈耶克在《感觉的秩序》序言中所写的:“那时形成的基本观点一直萦绕不去”。20世纪40年代后期,哈耶克重新检视这一学生时代的研究课题,并将以前提出的简要纲领扩充为一本书。该研究起初被命名为《什么是心智?》,但在1952年出版时改为《感觉的秩序》。第二篇文章是哈耶克1949年在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阿尔卑巴赫(Tyrolean village Alpbach)的会议演讲“Das Wesen des Geistigen”(译注:精神之本质),也是首次发表的。由于这次演讲概括了哈耶克在《什么是心智?》当中所提出的核心思想,英译版没有照译德文原题,而是以《什么是心智?》作为标题。第三篇补充文章《在系统内和关于系统——对沟通理论若干问题的表述》是哈耶克一篇未发表论文的片段。哈耶克从1952年开始撰写该文,试图对《感觉的秩序》中某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澄清,但未能完成。第四篇补充文章《〈感觉的秩序〉25周年回顾》是哈耶克1977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认知与符号化过程”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发表于1982年。沃尔特·韦默(Walter B.Weimer)教授在这次大会上组织的《感觉的秩序》专题小组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于哈耶克“探寻理论心理学的基础”的兴趣,而在此前数十年间,该研究几乎被忽略。
为保持这些文章的独立性,每一篇的参考文献都单独罗列。参照《哈耶克全集》其他各卷的做法,我们不加说明地改正了明显的笔误或疏漏。单词的拼法按照标准形式作了统一(例如“centre”改为“center”,“fibre”改为“fiber”,“behaviour”改为“behavior”,“colour”改为“color”)。为了同其他各卷保持一致,《感觉的秩序》中的“gestalt”被改为“Gestalt”。除此之外的其他的改动都标明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曾给我鼓励和支持的很多人。首先最重要的,感谢我的伴侣莫妮卡·范伯格(Monika Vanberg)。在我整个学术生涯中,她一直是我几乎所有作品的第一位读者和评论者。没有她的“批准”,我从来不敢把手稿送往出版社。当然,这并不是说她应对书中可能的缺陷负责。除了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我,莫妮卡还对这本书的完成提供了更加实质性的帮助:她承担了好几轮繁琐的校阅工作,对我的导论提出非常宝贵的评论和建议;我们讨论了这本书中所有的编者脚注,这对我帮助巨大。
特别感谢瓦尔特?奥肯学院(Walter Eucken Institute)厄休拉·迈耶(Ursula Mayer)夫人在图书资料方面孜孜不倦的亲切支持,她总能找到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资料来源,尤其是某些哈耶克早期的引注。我还必须致谢格蕾特·海因茨(Grete Heinz)博士,她出色地翻译了哈耶克1920年的文章和阿尔卑巴赫演讲,此番与她共事我收获颇多。对于两位匿名审稿人的有益评论和建议谨致谢忱。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我要感谢《哈耶克全集》的总编辑布鲁斯·考德维尔(Bruce Caldwell)在文献资料和其他事项中给予的慷慨支持以及对此卷作品的耐心等待。
维克多·范伯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