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79.4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79.4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4.8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HK$
78.2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HK$
92.0
|
內容簡介: |
山东位于黄河下游,其春节文化在表现出积极的国家认同的同事,也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性色彩,内涵深厚,瑰丽多彩。贴春联、贴年画、送福字、吃饺子、拜年、走亲戚、赶庙会猜灯谜等活动在北方汉族地区有一定的典型性。
|
關於作者: |
张士闪,1964年11月生于山东淄博,获山东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2001)。
2009年入选中国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基础理论、艺术民俗学,所任课程艺术民俗学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近年来主持国家、省部级等社科研究项目多项,先后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组织“乡民艺术与近现代华北社会学术研讨会”(2006·济南)等多个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并主编有《齐鲁民俗》等丛书。
|
目錄:
|
目 录
综述 001
一、山东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概览 003
二、山东春节的历史流变 005
三、山东春节的现状 019
四、山东春节的地域性特征 032
五、山东春节的文化功能与意义 040
六、山东春节的传承困境与现代转型 045
七、田野调查点的说明 049
志略 053
一、节日时空 055
腊八 055
腊月二十三 055
除夕 056
年五更 057
大年初一 057
大年初二 058
大年初三 058
主示日 059
正月初五 059
正月初七 060
转八日 061
石头生日 061
起信 061
石磨生日 062
元宵节 062
正月十六 063
灶 063
堂屋 064
天地棚 064
大门 064
庭院 065
水井 066
祠堂 066
墓地 067
年集 067
寺庙 067
二、组织 068
火神会 069
文艺队 070
花供会 070
胡集书会 071
庙会 072
香会 072
烟台毓璜顶庙会 073
趵突泉迎春灯会 073
德州灯会 074
渔灯节 074
青岛海云庵庙会 074
好客山东贺年会 075
三、节日缘起 077
春节的来历 077
四、仪式活动 078
扎耳洞 079
送福 079
挂天灯 080
辞灶 080
扎灶马 081
赶乱岁 082
扫屋 082
赶年集 082
蒸馒头 083
蒸饽饽 084
送年礼 085
打礼 085
收年账 086
接灶 086
写春联 086
贴春联 087
上年坟 087
请家先 088
祭拜家先 088
供家谱 089
送家先 089
打囤子 090
放拦门棍 090
照庭 090
搭天地棚 091
摆天地桌 092
恭请财神下界 092
供奉天地 093
发纸马 094
上供 094
散元宝 095
吃年夜饭 095
吃饺子 096
守岁 097
发压岁钱 097
燃放鞭炮 097
压锅 098
拜年 098
填磨眼 099
掏磨眼 099
乞长 100
走亲戚 100
待新客 101
送神 101
祭火神 102
做花供 102
七姑娘转井台 103
扎姑姑 103
烧大马 104
烧大牛 105
蒸面灯 106
散灯 106
放灯 107
送灯 107
照灯 107
捏生肖灯 108
躲灯 108
走百病 109
卜紫姑 109
春节禁忌 109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110
祭灶王爷的传说 110
春节拜年的规矩是咋兴起来的 111
春节为啥贴门神 112
春节为啥贴对联 114
农家春节为啥贴“酉”字 115
过年为什么“发马子” 116
过年为什么挂“过门钱” 117
过年为什么放鞭炮 118
咱这儿春节为什么规矩挺多 119
花供会的传说 120
节日歌谣 121
节日谚语 122
六、游艺娱乐 124
赛花供 124
“吹牛”闹元宵 125
猜灯谜 126
搭松门 126
玩玩意儿 126
玩故事 127
舞狮 127
抬芯子 128
跑旱船 128
跑竹马 128
踩高跷 129
七、节日用品 130
腊八粥 130
腊八蒜 130
糖瓜 131
糖核桃 131
面叶 131
年货礼品 132
馒头 132
饽饽 133
年煎饼 134
黏米面 134
肉食 135
炸货 135
发团 136
生菜 合菜 豆芽 136
豆腐 136
糖米 137
果子 137
素饺子 138
春联 138
年画 139
过门钱 139
鞭炮 139
烟花 140
家堂 141
家堂折子 141
隔年陈 142
供菜 142
火纸 143
元宝 143
花供 144
鬼脑 145
元宵 145
钱串子 145
花灯 146
面灯 147
萝卜灯 147
裙子灯 147
盒子灯 148
百鸟朝凤灯 148
九曲黄河灯 148
五色饭 乞巧饭 149
八、节日文献 149
节序同风录 149
水浒传 150
金瓶梅词话 150
醒世姻缘传 150
中华全国风俗志 150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 151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151
山东省志?民俗志 151
山东民俗 152
中国俗文化知识丛书 152
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 152
齐鲁民俗丛书 152
孔孟之乡民俗 152
山东剪纸民俗 153
山东民俗 153
山东运河民俗 153
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 153
济南通史 154
山东通史 154
山东社会风俗史 154
曹县花供会及其渊源初探 154
调查报告 155
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城子村春节调查报告 157
曲阜市姚村镇颜家庙村春节调查报告 184
肥城市石横镇石横村春节调查报告 218
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西当峪村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253
临沂市莒南县相沟乡永安村春节调查报告 282
威海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春节调查报告 315
淄博市罗村镇洼子村春节“敬天爷爷”调查报告 353
昌邑市西小章村春节“跑竹马”调查报告 385
昌邑市东永安村“烧大牛”调查报告 418
“好客山东贺年会”调查报告 447
参考文献 488
后记 490
|
內容試閱:
|
一 先秦:山东春节的孕育期
先秦时期,春节开始孕育。在西周时已经出现了旧岁新年交替时欢庆丰收的活动,《诗经?豳风?七月》称之为“改岁”,即为今日过年的雏形。春秋时期,岁末的蜡祭是一项重要的活动。《礼记?郊特牲》:“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礼记?杂记下》中有关于孔子与子贡观蜡的故事,这是关于山东春节较早的记载: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从中可知,蜡祭群饮在鲁国相当时兴,其场面是隆重盛大的。劳作终年的人们,借迎神报功的蜡祭之机,尽情狂饮,以自我陶醉与解脱。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山东春节的定型与发展期
秦汉以后,春节基本定型并逐步完善,节俗日趋丰富。汉代在正旦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各种隆重仪式进行庆贺,如朝廷中举行朝会、祭陵,民间举行祭祖、家宴、走亲访友等。傩是古代一种驱逐疫疠凶鬼的巫舞,傩戏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在鲁国流行,《论语?乡党》载“乡人傩”。到汉代,形成了岁末逐傩驱鬼习俗,并一直延续下来,清代,山东部分地区除夕仍有演傩戏的活动。此外,放爆竹、挂鸡、插桃符、饮椒柏酒已经在汉代出现。宋国蒙(今山东曹县南)人庄周曾讲:“有挂鸡于户,悬苇炭于其上,树桃其旁,而鬼畏之。”
魏晋时期,春节完成了从立春节庆到大年节的过渡,逐步由单一形态的立春农事节庆逐渐过渡到复合形态的新年节庆。到了南北朝时期,春节便发展成为我国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作为“新年”的地位得以确立。这一时期,“元旦(春节)的农事节庆色彩比过去要淡薄一些,而贺年、迎春、驱疫、祭祀、游戏、联欢等性质的活动内容却愈加增多” 。燃放爆竹、贴画鸡、插桃符、绘门神、饮椒柏酒、守岁、迎紫姑、晦日送穷、祭祀火神、郊游迎春、人日登高等节俗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西晋时期,元旦守岁普遍流行。西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在山东,元旦时特别注重家人团聚。西晋临淄(今属山东)令曹摅,除夕到监狱巡视,对囚犯们说:“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便让囚犯回家过年,到规定日期,犯人自动投狱,无一逃亡。《北齐书?循吏传》载,北齐张华原为兖州刺史,“至岁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亦遣归家申贺,依期至狱” 。
三 隋唐两宋:山东春节的初步成熟期
隋唐至两宋时期,山东春节日趋成熟,节庆活动逐步增多,节庆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成为普天同庆的“佳节良辰”。这一时期的山东春节有腊日上坟、贴年画与春联、燃放爆竹、祭祀祖先、祭祀天地、除日饮酒等习俗,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更是普天同庆、热闹非凡。北宋时期,腊日上坟是山东人的年例。《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有清风寨知寨刘高之妻腊日上坟被劫的故事:“当时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七八个人跟着,挑着两个盒子,去坟头化纸。”除夕之日,山东境内“竹爆千门万户,家家贴春胜,处处挑桃符”。(《金瓶梅词话》 第七十八回)除夕夜,各地要举行驱傩仪式,燃放爆竹,燃起燎火,唱歌跳舞,饮酒守岁,热闹非凡。苏轼在除夕夜曾留困潍州(今潍坊地区),作《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这是他在除夕晚与人饮酒过节,第二天酒意犹存而作。辛弃疾《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中的“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词句,描写了当时除夕聚集饮酒、庆祝新年的场景。元旦日,人们穿戴一新,亲朋好友互相拜谒。重和元年新正月元旦??那平安儿与该日节级在门首接拜帖,上门簿,答应往来官长士夫。玳安与王经穿着新衣裳,新靴新帽,在门首踢毽子,放炮仗,磕瓜子儿。(《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八回)
正月十五上元节在唐宋时期已成为民众狂欢的节日,其中,赏灯是最主要的内容,风行山东各地。《水浒传》第三十三回描写了政和七年山东青州清风寨元宵节的盛况。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然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到这清风镇上看灯时,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四五个人手挽着,来到大王庙前,看那小鳌山时,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虽偏居一隅,但清风镇的元宵节却热闹非凡,家家门前搭灯棚,悬挂各式花灯,众人集资扎鳌山,放灯庆赏。可见,宋时山东元宵节已是处处皆繁华的景象。
四 元明清:山东春节的繁荣期
元明清时期,山东的岁时节日延续着唐宋以来日益贴近人性的演变趋势,节俗事象的参与性、娱乐性增强,也更为丰富多彩。这一时期,山东春节习俗已从宗教迷信的笼罩中解脱出来,发展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原有习俗得到了丰富和更大的发展,一些新的节俗也逐步形成。元明时期,山东春节保持着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其发展可谓稳中有变。腊八熬粥,除夕日贴门神、祭先祖、饮酒、守岁,正月朔日(初一)祭神、祭祖先、拜谒师长、亲友相贺,正月十五赏花灯等主要年俗在山东地区均很好地传承了下来,正月十六日的郊游则演变为“男女走桥”“病妇陶灸”等活动,这是后世“走百病”的雏形。此外,山东各地春节多嫁娶之风。在淄川地区,已婚的妇女则要年前回娘家送节礼。
“除夕,祭先祖,贴门神”。“春正月朔日,祀神,祀先。宾客宗族相贺。‘上元日’,赏灯放花。十六日,男女走桥。” “‘除夕’,祀先祖,贴门神,宜春字,隆师友,多嫁娶”。“春正月朔日,祀神、祀先,宾客宗族相贺。隆师、逆女,婿妇追节。‘上元’,赏灯放花,前后三日。十六日,病妇陶灸。” “十二月八日,作‘腊八粥’,好施者济贫。二十四日辞灶,俗称诸神上天,嫁娶无忌。岁尽祀神,延祖先祭之。是夕,作‘守岁会’”。“‘元日’,设牲醴祀神祇、祖先,亲友相拜,酬以柏酒、椒盘为乐。‘元夜’,张灯置酒,男妇嬉游。” 清朝时期,山东春节达到空前繁盛,各地习俗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山东春节主要有如下样貌。
1. 腊八节盛行熬制腊八粥,部分地区还有酿“腊酒”、储“腊水”、私塾放假、女孩穿耳洞等习俗腊八日,境内盛行熬制腊八粥,原料一般为米、枣、豆等五谷或果实,俗信食之可“辟瘟”。此外,腊八粥还可施予乞丐等,以结善缘,增冥福。曲阜地区,“腊八日,祭先农,献谷果,告成功。合五谷为‘腊八粥’,储雪及井水为‘腊水’”。 庆云地区,“十二月八日,黍枣为粥,曰‘腊八糕(粥)’。塾师放学,女穿耳”。 茌平一带,煮“腊八粥”用稻黍、苹果;取腊水待酿春酒,久藏不坏。 高密地区也有腊八日作“腊酒”的习俗。海阳地区则在腊八日“取兔血合荞麦面,加雄黄、朱砂、茶叶为块,令连续剧儿食之,解痘毒” 。福山地区新婚的夫妇在腊八日这天送节礼,“十二月八日,杂米豆诸果煮粥食之,酿‘腊酒’,新姻馈酒食诸物追节” 。
2. 腊月二十三日辞灶,用甜食,妇女和儿童均可参与;此后百无禁忌,多嫁娶山东地区多以腊月二十三日辞灶,但有的地区也在腊月二十四日进行,如济南历城、即墨、临沂等。 辞灶多用饴糖,粘住灶王的口,以免他上天说坏话。部分地区妇女和儿童均可参与,已没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禁忌。“腊月二十三日辞灶??豆为灶神秣马,以饯神朝上帝,而又必用饴糖,云以胶神唇口,使见帝不言人家是非。虽士大夫皆然。” “二十三日,夜设馈糖、黍糕于灶上,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 辞灶过后,诸神升天,人间便无禁忌,此后多嫁娶。二十四日一般打扫房舍,俗称“除残”。“自二十四日以后扫舍宇,谓之‘除残’。逐日嫁娶,到月终不忌,谓之‘滥祀日’。” 尤其是除夕这一天,百无禁忌,娶不起媳妇的贫困人家多选择在这一天成婚。“晦日为‘除夕’,俗以‘除日’为百无禁忌,凡婚嫁不能成礼者多于是日行之。”
3.除夕至初一期间的主要年俗贴春联、祭天地、祭祖、接灶、燃爆竹、照庭、守岁、分压岁钱、拜年、走亲戚等,在山东境内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节俗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是一年中的岁时节点,被认为是“吉祥无忌”,没钱娶媳妇的贫困人家多在这一天举行婚礼。贴春联、祭天地、祭祖、接灶、燃爆竹、照庭、守岁、分压岁钱等是除夕的主要活动。在这一天有许多围绕着“岁”的文化设置,产生诸多与“岁”有关的节俗,如“守岁”“辞岁”“踩岁”“带岁”“馈岁”“分岁”等 ,这些烦琐的仪式程序,无不反映人们趋疾纳祥的美好心愿,也说明了清朝时期山东春节在内容和形式上已十分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