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婚礼的前一天 穗积漫画作品集
》
售價:HK$
47.1

《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售價:HK$
65.8

《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售價:HK$
63.8

《
峰值体验2
》
售價:HK$
74.8

《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
售價:HK$
74.8

《
AI生图变现100例
》
售價:HK$
65.8

《
汗青堂丛书149·君临天下:世界历史上的皇帝
》
售價:HK$
121.0

《
万千心理·青少年辩证行为治疗技能手册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从学科发展视角,本书基于文献和案例视角对区块链创新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基于多维度分别对区块链创新的经济影响进行测算,能够有效丰富区块链创新领域的研究实践,构建更完善的数字经济研究体系。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文献和案例视角,针对不同应用行业,对区块链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公司治理、公共管理、商品零售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本书还基于多维度视角,使用前沿量化实证方法,对区块链创新的经济影响进行测算,对区块链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及其监管进行深入讨论。数字经济浪潮下即将到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时代,是中国数字技术创新“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然而,作为一项发源于比特币的新兴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在学术界存在分歧,各国监管机构也普遍担忧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背后存在的风险。
|
關於作者: |
徐瑞峰,金融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在《经济学动态》、《金融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1]宋敏,徐瑞峰:《央行数字货币创新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22年第5期,(CSSCI|封面文章)[2]彭红枫,徐瑞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定价合理吗?——基于“人人贷”的经验证据》,《金融论坛》2018年第9期,(CSSCI|封面文章)[3]徐瑞峰:《中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创新研究》,《金融与经济》2015年第7期,(北大核心|封面文章)。
|
目錄:
|
目录第一章 从数字经济到区块链技术创新 11.1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1 现实背景和政策意义 11.1.2 理论背景和学术意义 51.2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91.3 主要创新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10第二章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数字货币 122.1 数字货币的概念辨析 122.2 私人数字货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132.2.1 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 132.2.2 私人数字货币的密码学技术基础 162.2.3 比特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192.2.4 以太坊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12.2.5 稳定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22.2.6 平台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52.3 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27 2.3.1 巴哈马沙元 272.3.2 尼日利亚电子奈拉 282.3.3 加拿大Jasper项目 282.3.4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联合开发的Stella项目 282.3.5 数字人民币 292.4 数字货币对经济体系的影响 302.4.1 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302.4.2 数字货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322.4.3 数字货币对跨境贸易结算的影响 332.5 数字货币发展的风险与挑战 342.5.1 数字货币的技术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 342.5.2 数字货币的市场波动与投机风险 362.5.3 数字货币的法律合规风险与监管不确定性 362.5.4 数字货币的可拓展性风险 372.6 数字货币监管的国别比较法研究 382.6.1 数字货币的司法界定 382.6.2 数字货币的非法交易监管 402.6.3 世界各国对比特币的监管制度比较 41第三章 区块链技术赋能数智化创新网络 433.1 区块链技术与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 433.1.1 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开发 433.1.2 区块链与元宇宙技术 443.1.3 区块链与Web3.0网络技术 453.1.4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应用 473.2 数字货币与资产代币化 48第四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新进展 514.1 数字技术创新的研究动态 514.2 企业技术创新价值的研究动态 514.3 区块链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研究 524.4 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534.5 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544.6 数字金融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 544.7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 554.7.1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商务服务业的应用研究 554.7.2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金融业的应用研究 574.7.3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574.7.4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零售业的应用研究 584.7.5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领域的应用研究 594.7.6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594.8 对既有文献的评述和需要拓展之处的讨论 60 第五章 区块链创新发展现状及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案例 625.1 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概述 625.2 世界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645.3 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发展特征 675.4 区块链技术创新行业发展案例研究 685.4.1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商务服务业的案例分析 685.4.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业的案例分析 705.4.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案例分析 765.4.4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零售业的案例分析 775.4.5 区块链技术创新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领域的案例分析 775.4.6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分析 785.5 区块链创新经济影响的案例分析 805.5.1 区块链创新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案例 805.5.2 区块链创新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案例 81第六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价值度量:基于市场反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视角 836.1 引言 836.2 理论与研究假说 856.2.1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分析: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反应研究 856.2.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866.3 数据和模型 896.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896.3.2 区块链技术的市场反应与市场价值估算模型 916.3.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模型构建、变量定义 926.4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市场反应和市场价值估算 946.4.1 描述性统计 946.4.2 区块链创新市场价值估算 956.4.3 分年度异质性分析 966.4.4 分行业异质性分析 966.5 区块链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应用价值分析估算 986.5.1 描述性统计 986.5.2 相关系数表 986.5.3 基准回归结果 996.5.4 内生性问题 1016.5.5 稳健性检验 1046.5.6 机制分析 1066.5.7 异质性分析 1116.6 结论和启示 114第七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研究 1167.1 引 言 1167.2 理论与研究假说 1177.2.1 区块链创新缓解融资约束的技术原理 1177.2.2 区块链创新缓解融资约束可能渠道的理论基础 1197.3 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1217.3.1 数据来源 1217.3.2 融资约束度量模型 1217.3.3 回归模型 1217.3.4 描述性统计 1227.3.5 相关系数表 1237.4 实证分析:区块链技术创新缓解融资约束研究 1247.4.1 基准回归结果 1247.4.2 内生性问题 1257.4.3 稳健性检验 1277.5 机制分析 1287.5.1 缓解信息不对称 1287.5.2 降低财务困境风险 1297.5.3 提升会计稳健性 1307.6 调节效应 1317.6.1 代理成本 1317.6.2 研发投入 1327.7 异质性分析 1337.7.1 基于专利类型的异质性分析 1337.7.2 基于企业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1347.7.3 基于企业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 1357.8 结论 136第八章 区块链技术创新对金融业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 1388.1 引言 1388.2 理论与研究假说 1408.2.1 区块链创新影响企业风险的理论基础 1408.2.2 区块链创新影响企业风险的渠道分析 1418.3 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1438.3.1 数据来源 1438.3.2 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1448.3.3 回归模型 1468.3.4 描述性统计 1478.3.5 相关系数表 1488.4 实证分析:区块链技术创新对违约风险的影响 1498.4.1 基准回归结果 1498.4.2 内生性问题 1518.4.3 稳健性检验 1538.5 机制分析 1558.5.1 提高股票流动性 1568.5.2 缓解信息不对称 1568.5.3 缓解融资约束 1578.6 异质性分析 1588.7 结论 159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1619.1 实证研究发现 1619.2 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164参考文献 166
|
內容試閱:
|
前言数字经济浪潮下即将到来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时代,是中国数字技术创新“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深度嵌入人工智能、Web3.0、元宇宙等新兴数字技术创新网络,而且能够进一步通过新一代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编程开发平台实现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推动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核心在于,将信息存储于数字货币交易输出序列中,利用数字货币的金融交易实现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实时更新。目前,信息已成为数字经济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区块链技术能够使各行业企业的信息要素“代币化”,将信息存储于去中心化且不可篡改的代币链上,从而使金融科技领域最新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融合。区块链在应用于金融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时,能保障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智能合约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协调。然而,作为一项发源于比特币的新兴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被学界广泛质疑,各国监管机构也普遍担忧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背后存在的风险。因此,本书首先系统介绍数字经济与区块链创新的最新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数字货币、智能合约、Web3.0、元宇宙等多维度视角对区块链创新应用的技术特征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文献和案例对区块链创新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公司治理、公共管理、商品零售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书首先基于累计超额收益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维度分别对区块链创新的市场反应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对区块链创新的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测算,判断区块链技术是不是能够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然后进一步对区块链创新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进行分析;*后针对区块链技术创新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及其风险管理进行讨论。市场化融资是金融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准确的市场定价将是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探究资本市场对区块链创新的反应,本书将专利摘要或标题中含有“区块链”的专利视为核心区块链专利,并结合事件研究法、泊松回归模型和股票收益率数据对专利授权的市场反应和市场价值进行估算,发现上市公司区块链专利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和修正后市场价值均值均为负,整体水平上区块链创新的市场反应不强,反而存在市场支持不足的问题。异质性分析显示,区块链创新专利为负的趋势逐年缓解,虽然2019年、2020年区块链创新的市场价值均值为负,但2021年转为正值,均值约为897万元,说明随着区块链创新概念的不断推广,投资者正在逐渐发现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行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块链创新能够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金融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正面市场反应,而在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反应不强。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的区块链创新市场价值较高,每项专利的市场价值分别为56万元和约389万元。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使资金流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因此,本书进一步探究区块链创新市场价值较高的行业是否生产率也较高。为探究区块链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本书进一步使用区块链行业词典深度识别区块链专利,将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区块链专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进行匹配。在充分考虑控制变量与年份、企业固定效应后,本书发现企业的区块链创新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均值意义上,基于每项区块链专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水平,本书估算得到每项区块链专利应用价值均值为1125万元。为解决基准回归中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遗漏变量、序列自相关和选择偏误等内生性问题,本书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Heckman两步法和熵平衡法确认结论的稳健性。为探究区块链创新活动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本书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展开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的区块链创新活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供应链集中度、降低非效率投资程度四个渠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无线通信网络类区块链专利*具创新价值,区块链技术创新能给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效用,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最大,是基准回归的近90倍,而该行业也是市场价值较高的区块链创新行业,说明在这一行业市场是部分有效的。融资约束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至关重要。因此,本书针对区块链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渠道之一——缓解融资约束——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区块链创新活动确实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质使其能够让信息更加透明,有效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还能够将传统的会计核算转变为准确性和透明度更高的分布式账本多方记账,让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更高。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区块链技术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财务困境风险和提升会计稳健性三个渠道缓解融资约束。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代理成本和研发投入的增高会抑制区块链创新活动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创新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企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的融资约束的缓解水平*高,分别是基准回归的近168倍和14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企业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变革性但存在较大风险的激进型创新,可能带来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和“爆雷”风险,亦可能通过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缓解金融业企业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来缓解风险。此外,违约风险是金融业企业重要的效率指标,因此本书就金融业企业区块链创新活动对违约风险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还进一步就区块链创新对其他非金融重点行业企业的违约风险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区块链创新能够缓解金融业企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企业的违约风险,但会增大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的违约风险。为解决基准回归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书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法和系统GMM确认结论的稳健性。为探究区块链创新活动对金融业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机制,本书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展开分析,发现金融业企业的区块链创新活动主要通过提高股票流动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渠道抑制违约风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企业的非金融类区块链创新活动能够抑制金融业企业的违约风险,但金融类区块链创新活动对违约风险的抑制效果不显著。此外,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类和人工智能类区块链专利抑制金融业企业的违约风险的效用*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