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售價:HK$
41.8

《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学衡社会史丛书)
》
售價:HK$
140.8

《
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五大维度再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中国知识传播等)
》
售價:HK$
140.8

《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第2版
》
售價:HK$
261.8

《
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
》
售價:HK$
140.8

《
宋朝往事系列20册
》
售價:HK$
1716.0

《
通用动力F-16“战隼”战斗机
》
售價:HK$
204.6

《
日本国志(上下册)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 你是愿意每天花功夫提醒他、吼他,还是愿意花21天培养他的专注力?
◆ 一针见血解决上课走神、作业拖拉等问题,让妈妈告别吼叫和崩溃!
◆上课走神、边玩边写、散漫、效率低下、遇到困难就逃避……让妈妈崩溃的这些问题,书中都有很实用的解决方法!
◆ 通过专注力培养激发孩子内驱力,不仅解决表面‘不专心’,更培养孩子内在的专注习惯和能力!让孩子从“被监督”到“自主计划”“自主学”。
◆ 提供训练,在家就能轻松上手:无需特殊道具、专业场地,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就能练!
◆ 神经科学副研究员 一线优秀教师 正面管教讲师,三大专业作者合力解决家长、孩子走神难题。
|
內容簡介: |
课上经常走神,要么“神游”,要么和同桌说话;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听话左耳进右耳出,常忘记老师留了什么作业;
写作业拖拖拉拉,写一会儿就要玩一会儿;
没有一点耐心,做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热度;
……
在当下这个屏幕时代,短视频、网络游戏等都在抢占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的专注力变得越来越差。这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本书从发现优势和兴趣、改变生活环境对专注力刻意练习等5大方面,提供40多个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并且配有专注力训练游戏合集,让家长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进而提升学习力!
|
目錄:
|
第1章:培养有专注力的孩子,学习不用再督促
1.“我一上课就走神”——专注力是稀缺品,但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13
2.“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呢”——孩子缺乏专注力 那不是孩子的错16
3.“我能坚持画画啦”——保护孩子的专注点,循序渐进地养成习 惯/10
“为什么我看手机就能专注”——专注力的问题,会不会是妈妈 自己的痛/16
第2章 发现优势和兴趣,不用焦虑不用卷,也能轻松培养孩子专注力
1.“哦,原来你这么喜欢跳舞啊”——通过优势训练让孩子变得专注/35
2.“除了跳舞,你编程也超棒”——优势组合让孩子关注技能获得的过程/42
3.“你觉得还有哪些学习项目自己比较拿手”——拓展孩子的眼界,更专注优势项目/47
4.“你学围棋都两个小时了”——用兴趣提升孩子的专注力/50
5.“小蚂蚁是怎么打洞的,我们一起来观察吧”——和孩子一起做,他会更专注/54
6.“你数数路边有多少棵树”——让孩子像福尔摩斯一样专注/57
7.“找找这两幅图有几处不同”——带孩子来找茬,训练专注力60
8.“这些问题都说明你在认真思考”——引导孩子思考训练专注力64
“今天在这项学习上你坚持了两小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自制力/67
10.“你更喜欢做哪个部分”——让孩子找到可继续坚持的点/70
第3章 生活环境小改变,养出有爱、和善、能干的娃
1.“桌上只有学习bibei用品”——学习环境越简洁越有助于专注/75
“如果没有电子产品,我可以做什么”——减少被动干扰,孩子 自然专注度高/79
3.“我看书,你做作业”——家长做学习的榜样,孩子更专注学习/85
4.“我只听,我不说话”——家长学会闭嘴,孩子更能一心一意/88
“虽然我很想知道,不过我可以等到明天”——家长有耐心,孩 子不易被打扰/92“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爱你”——坚定的支持,提升孩子的 注意力/95
7.“我想请你和我一起读”——创造良好的亲子学习环境/100
“你要怎么说我才能听得懂”——让孩子学会积极沟通,内心更 专注/103
第4章 会吃会睡会运动,专注力培养底气足
1.“我想多吃点炸鸡可以吗”——为什么垃圾食品会影响专注力/109
2.“为啥总让我多吃绿叶菜”——健康食物怎么吃能提升专注力/114
3.“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让孩子学会睡觉很重要/120
4.“无聊时就想刷短视频”——会玩,是提升专注力的一大利器/128
“妈妈,我们一起锻炼吧”——运动本身就在训练专注力/133
6.“足球高手的秘诀”——将运动中掌握的技能复刻到学习中/138
“哇,我现在能坐得住啦”——腹式呼吸法,打下专注的基础/143“我喜欢和妈妈一起练习”——冥想,哪怕是小孩子也可以/149
第5 章 孩子自我刻意训练,让专注成为习惯,在繁重的学习中 胜出很容易
“我只做一两项”——减少任务切换,深度学习,主动专注/159
2.“现在只做第一部分”——切割任务,让目标变得更容易实现/166
3.“一边……一边……并不适用于学习”——一次只做一件事/170
“时间居然过去这么久了”——让孩子体验心流的深层快乐/173“我居然真的做到了”——有了强烈的愿望,一切拦路虎都是纸老虎/180
6.“学习路漫漫,但我不气馁”——教孩子专注目标,最终取胜/184
“我相当可以”——难的事是真难,但是一直做就做成了/190
第6章 升级专注力到更高的水平,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1.“我现在很专注了”——破除各种诱惑,全身心专注于学习/199
2.“我不再被情绪所影响”——找到不专注的内部干扰源/208
3.“我来当故事里的主角”——让专注在创意中越来越稳固/217
4.“我喜欢这样的任务”——思考套路化,我的专注很简单/224
5.“我再也不怕走神了”——让孩子学会神游时怎样回到专注/232
6.“我能和压力和平相处”——让孩子练习在压力下恢复专注/238
“我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啦”——几个小工具,让孩子专注力一直 在线/243
第7章 专注力训练游戏合集
1.专项游戏专注力训练/255
2.互动游戏专注力训练/261
3.自我练习专注力训练/266
|
內容試閱:
|
“这些问题都说明你在认真思考” ——引导孩子思考训练专注力
小学生总爱刨根问底地问问题,铭铭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一天,吃着吃着饭,铭铭问道:“这豆腐是种出来的吗 ? ”
奶奶笑道:“傻孩子,豆腐怎么能是种出来的呢?豆腐是黄豆做成的。”
“黄豆是怎么做成豆腐的呢?”铭铭继续追问。
“黄豆加水磨成浆,然后加入石膏,就变成豆腐了。”奶奶说道。
“为什么加入了石膏就能变成豆腐呢?”铭铭继续发扬刨根问底的精神。
“你这孩子,可真是问题多啊!”奶奶有点答不上来。
“铭铭,你问这些问题,说明你在认真思考呢!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吧。”妈妈鼓励铭铭。
“太好了!”铭铭欢呼道。于是,妈妈带着铭铭一起查看了制作豆腐的视频,知道了黄豆从浸泡、研磨、煮浆、凝结的过程。“可是为什么石膏能把这些豆浆变凝 固?别的东西不行吗?”铭铭看了制作豆腐的过程,还是没找到答案。
“铭铭,你问的这个问题可是一个好问题啊!妈妈知 道豆腐是我们古老的食物,从老祖宗那就传下来了,现在是我们常见的食品,而很多食素的人更是靠豆腐和豆制品来获取蛋白质,但是究竟为什么古代的人能够发现石膏能让豆腐凝固呢?这个妈妈也特别想了解,那我们再来看 看吧。”
于是,妈妈继续带着铭铭找寻豆腐的起源。有一种传说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豆腐之法始于西汉淮南王刘安。那么刘安是怎么发现石膏能够使豆浆凝固的 呢?相传刘安喜欢研制长生不老的丹药,有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炼丹炉旁观察,一不小心把豆浆洒到了旁边的 石膏上,过了一会儿发现石膏消失了,而豆浆变成了白白 嫩嫩的东西,于是豆腐便诞生了。
铭铭听得津津有味,妈妈看他如此沉浸,便再引导解 释说石膏进入豆浆后,是因为正离子和负离子会和豆浆中 的水分子结合,打破豆浆中蛋白质和水交融的状态,使得 蛋白质颗粒凝聚,形成了沉淀。
“妈妈,什么是正离子和负离子?”铭铭又听到一个 新概念。妈妈微微一笑:“铭铭真是一个好学好问的孩子。这是我们看不见但是时刻存在的东西,铭铭上了中学会学到具体的内容,妈妈也只能简单地说一下。比如空气中就含有负离子,如果去到公园、森林、瀑布等环境后,或者是闪电、下雨后,我们都会感到空气更清新,这都是因为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增多了。具体的可以等以后铭铭去探索哦!”
“真神奇啊!为什么人能够发现那么多神奇的东西呢?”铭铭眨着好奇的大眼睛感叹道。
妈妈笑笑,说:“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铭铭一样,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去寻找答案的人,我们才有了那么多的发现和发明创造,而以后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新鲜的事物也是未知的,等着铭铭去发现和创造呢!”
都说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尽可能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哪怕孩子的千百万个“为什么”我们答不上来,或者孩子的现阶段理解能力还不足,都无伤大雅,只要孩子 主动地思考这个世界的一切,他们的专注力也就在不知不觉 中强化了。
“学习路漫漫,但我不气馁” ——教孩子专注目标,最终取胜
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本质上运用的是一种 错位竞争,从而取得整体胜利的策略。学习路漫漫,每个人 的学习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很难做到每个学科都面面 俱到,就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也不例外。
小 P 高中时已经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实至名归的学 霸,数理化成绩遥遥领先,在课堂上通常老师还没讲完 他就已经学会了,还获得了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但 他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英语和语文,总感觉不像学数 理化那般如鱼得水,尤其写作文这一关对他而言尤为困 难,为此他也曾经焦虑,并请教过老师。老师问他的目 标是什么。“清华大学。”小P 很笃定。“考取清华一定要 每一门科目都得拿第一名吗?”“不一定,只要总分高就 行。”“是的,所以你在数理化科目方面的目标是攻克难题 取得高分,而英语和语文则确保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不失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总分能达到考取清华的目标 便可。”
后来,小P 调整策略,不再一味地攻克语文、英语 的难题,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确保其数理化的科目优势 上来,最后他被清华大学成功录取。此时的他已经学有所 成,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是利用了“田忌赛马”的原理, 帮助小P 专注于所要实现的目标,减少弱势学科的精力消 耗。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即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短板的 长短,所以在学习中容易习惯性地用“补短板”的思维,把 时间大量消耗在20%的难题、短板科目上。然而,现实中 “新木桶理论”倒是提出了新的视角,即我们想要木桶盛到更 多的水,不是着急把短板补齐,而是加长自己的长板,并把 木桶倾斜,从而实现盛到更多的水的目标。
我们普通人的学习也可仿照“田忌赛马”“新木桶理论” 的原理,在纠缠于各科学习时,不妨来个通盘思考,明确自 己的目标,分清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加长 自己的长板,从而达到目标。
(1)对自己的学科优劣势有全面认知
田忌赛马中的孙膑首先了解了自己的马以及对方的情 况,才能制定策略,先输后赢,稳操胜券。在学习中,我们 也要首先对自己各个学科的优劣势有全面的认知,明确自己 的优势科目,可以拿多少分。
(2)有目的地放弃对弱势学科的过度追求
有的同学在学习时力求完美,比如遇到不懂的数学题自 己花大量时间进行死磕,这本是好事情,但在考试时却会造 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正如孙膑放弃对下等马的胜利追求一样,我们也不妨放下对弱势学科的过度追求,只需保证这一 学科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不失分即可。
(3)充分挖掘,发挥你的长板优势
寻找自身比较感兴趣的得心应手的科目,这便是你的长 板。注意寻找长板科目时应与自身比较,而不是和他人比较。 在这些长板科目上投入大量精力,当他人把精力平均分配到 五六门学科,你把70%以上的精力都投入一两门长板科目, 你便是这个科目的专家。这是你的上等马,必须牢牢确保 优势。
(4)强化对必学科目的训练
比如英语,无论将来选什么专业,英语都是必学科目。 在英语的投入上可以选择一些辅助资源,如付费选择一个全 英的环境,突破语感关,用输出倒逼输入,把英语学习当成 生活的一部分,将会获得突飞猛进的成长。像这种必学科目 就是你的中等马,是确保你达成总目标的助攻选手。
(5)弱势学科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上述提到的放弃对弱势学科的胜利追求,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不学习,而是指减少精力投入比例,只要求自己掌 握最基础的知识。比如物理,考试灵活度很高,如果本身就 不是优势所在,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做到整体提升,可能还 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像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求自己掌握 正常课堂知识,如概念、定律及课后题等。这是下等马,让 它能出战便可。
(6)通过模拟考试检验你的布局
把模拟考试看成是一场真实的赛马,对手是同场竞技的 同学。通过模拟考试观察:你的上等马是否能明显高于同水 平同学,中等马能互相媲美,下等马能够上赛场。在一次次 的模拟考试中检验自己的排兵布局,不求赢在单科上,而追 求总分的胜利。
从学科的投入比例上我们可以学习田忌赛马,在一天的 学习中也可运用田忌赛马的原理,合理使用精力和脑力。
曾经有记者访问一位以内地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香港科 技大学录取的同学,问及其学习方法时,他告诉记者,他的 有效学习方法就是交替学习法。
他的案头上从来不会只放一 门学科的书,而是放四五门 学科的书,每隔20分钟,他就会换一门学科进行学习,不会 长时间地只学习一门学科。遇到难题时,他会争取在30分钟内集中注意力解决,如果未能解决,那么也不会继续纠缠下 去,而是会换另一学科交替学习,或者休息一会儿后再回来 解那道题。
这位同学之所以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和他 这种高效的交替学习法有关。交替学习法实际上是掌握了合 理用脑的关键,即人的注意力有限,要让大脑适当休息,这 种休息不是睡大觉或打游戏,而是切换成别的学习任务,让 自己把握注意力最集中的20分钟,使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中从 容应对。这种学习方法可能一开始会觉得一科作业还没完全 做完就做其他学科,心里会不舒服,但学习是一个长期连续 的过程,我们更应该关注长期的目标,合理分配精力,自然 结果便是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