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售價:HK$
96.8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HK$
47.1

《
大清300年
》
售價:HK$
74.8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HK$
96.8

《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售價:HK$
54.8

《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售價:HK$
76.9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86.9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FBI心理画像之父”、《沉默的羔羊》原型人物约翰·道格拉斯新作
|
內容簡介: |
像他这样一个渴望被宣传、被关注的心理变态,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怎么做到那么多年保持悄无声息的?
他还在杀人吗?
为什么他最后不再躲藏而是选择被逮捕?
本书讲述的是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参与追捕美国历史上最恐怖的连环杀手之一“BTK杀人魔”三十年背后的真实故事。
BTK是杀手给自己取的代号,由三个英文单词“捆绑、折磨、杀死”(Bind, Torture, Kill)的首字母组成。在行凶之后,杀手会以BTK为名向媒体和警方挑衅。凶手犯下多起绑架、性侵及谋杀罪行,受害者包括至少七名妇女、一名男子和两名儿童。他曾沉寂九年后突然复出作案,并声称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公众的恐慌和警方的无能成为他一再行凶的动机。经过三十年的斗智斗勇,这个杀人狂魔最终落网,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是当时已六十一岁、已婚并育有二孩、身份为普通牧师的丹尼斯?雷德。
|
關於作者: |
约翰?道格拉斯: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调查支援科创建人,任职联邦调查专员25年,美国顶尖的罪犯人格画像专家,现代犯罪调查分析的开创者,被誉为“美国的现代福尔摩斯”。他同时也是《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等犯罪电影的专家顾问;著有《心理神探》《顶级悬案》《坐在我对面的杀手》《杀手的影子》《杀手来电》《变态杀手》等多部作品。
约翰尼?多德:美国《人物》杂志资深记者兼签约作家,曾多次荣获新闻类奖项,著有三本非虚构作品,被翻译为汉语、德语、日语等多国语言。
|
目錄:
|
致谢
前言
第一幕 我对B.T.K.毕生的追捕
第二幕 B.T.K.的抓获与逮捕
第三幕 会见 B.T.K.:独家专访
|
內容試閱:
|
前言
第一次听说他的案件是在1974年的秋天,当时我在联邦调查局驻密尔沃基外勤办事处做“街头特工”。我那年28岁,已经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了3年多。一天下午,在与密尔沃基警察局的几个命案警探闲聊时,有人提到了堪萨斯州威奇托市的一个连环杀人凶手,此人自称“B.T.K.勒人魔”。
B.T.K.,只有这几个首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什么词?我那时候还不知道答案,不过一听到这个词,我就感到一股电流从身上穿过。我迫切想知道关于这个罪犯的一切。那时候的我还想象不到,为了查找相关资料,我的生活会如何与这个凶狠残暴、神出鬼没的杀人犯交织缠绕。
我正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研究罪犯杀人动机的,想弄明白是什么促使一个人热衷于对陌生人实施暴力。这也是为什么连环杀手的身份这么难以查明的原因,因为他们很少杀死熟悉的人,他们的犯罪行为经常找不到动机。
作为联邦调查局的一名年轻特工,我当时暗下决心,立志找出这些罪恶凶狠杀手背后的行为动机。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实施犯罪行为、怎么选择受害者的。我当时告诉自己,如果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终有一天可以帮助全国的警察在那些连环杀手继续作恶之前就把他们找出来。
1974年那天听说了B.T.K.案件后,我晚上就去了密尔沃基公共图书馆查阅资料,找到了几份威奇托市的旧报纸。我认真阅读了报纸上有关B.T.K.的每一个字,知道了此人在1974年1月犯下4宗凶杀案,还了解到B.T.K.的意思是“捆绑、虐待、杀害”(bind, torture, and kill)。他为自己起的名字准确地总结了他的作案手法。他会悄悄溜进受害者的家里,把他们捆绑起来,用小男生折磨昆虫的方式虐待受害者,然后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夺走他们的生命。他的受害者里有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孩子,没有特别的偏好。
我那个时期的工作紧张又忙碌,不是在处理银行抢劫案和绑架案,就是在威斯康星大学上课。我当时正在攻读威斯康星大学的硕士学位,专业是教育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是什么让如 B.T.K.一样的人犯下那么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罪行。
我在有些晚上睡不着时会问自己:“到底谁是B.T.K.?是什么导致这样一个人做出这种行为?什么会刺激他犯罪?”
那段时间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组(BSU, Behavioral Science Unit)成立了,隶属于弗吉尼亚州匡蒂科市联邦调查局学院,主要以学术科室的角色运转。那时联邦调查局的词典里还没有“心理画像”(profiling)这个词。但是很快就会有的,我对此充满信心。我要求自己取得硕士学位以后,就要调到行为科学组,全职给残暴的连环杀手进行心理画像。
1977年6月,我兑现了上述诺言,被联邦调查局学院选中调到行为科学组任教员,并很快开始讲授人质谈判和犯罪心理课程。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课,偶尔也会思考B.T.K.的事,想知道他是否已经被查明身份并被捕。
1978年3月的一个下午,在重新调查另一起案件的时候,我又开始查找B.T.K.的资料,发现他自1974年以来已经犯下了7宗谋杀案,却一直没有被警察锁定,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截至 1978年的那个时候,他已经给当地报纸邮寄过两封挑衅信件,第一封是在1974年10月,第二封是在1978年2月。他在信里问警察有没有胆量去抓他。
到了 1979年,我已经启动了连环杀手调查项目,与三十几个连环杀手进行了会谈,后来都演变成为深度访谈。接受会谈的连环杀手包括查尔斯?曼森、亚瑟?布雷默、理查德?斯派克、约翰?韦恩?盖西、大卫?伯科威茨(也被称为“山姆之子”)等人,他们每一个人都谋杀过最少3名受害者,罪行之间都有某种等待期。
1979年秋,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当时我在联邦调查局学院图书馆的地下室办公。电话的另一端是威奇托市警察局一位负责凶杀案的警探,他说:“我听说了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帮我们看一下手头上的一个案子。”
“说说案子的情况。”我回答。
他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名叫B.T.K.的连环杀手。您听说过他吗? ”
“仅限于报纸上的报道。”
他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向我简要介绍了 B.T.K.谋杀案件,详细说明了调查的各种波折,反复提到他们愿意接受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组提供的任何帮助。
我告诉他:“如果您能来我这里一趟的话,我可以抽出一天的时间。把所有相关的东西都带过来,我们从头到尾过一遍,然后我给你们提供一份犯罪情况分析。”
一周后,威奇托警督伯尼?德罗瓦茨基来到匡蒂科市。我和他一起爬上楼,来到图书馆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德罗瓦茨基把犯罪现场的照片摆在桌子上。我说:“我们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过。唯一要提醒的是,不能告诉我你们在调查的潜在犯罪嫌疑人是谁。”
那位经验丰富的警察皱起了眉头,压低声音说:“我们没有犯罪嫌疑人。”
在我翻看那些恐怖的照片时,德罗瓦茨基一句话也没说。他不辞辛苦大老远地跑来向我寻求帮助,这让我意识到只要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把案件指向他们没有想到的方向,威奇托市警察局都会紧抓不放。
德罗瓦茨基说:“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一般我们都在威奇托市侦办谋杀案。”
我和同事们那段时间正在努力想弄明白一个公式——“为什么 怎么样=谁”。我认为找出这个式子的每一项内容的含义,就可以帮助警探侦破那些通常令人沮丧、难以解决的案件。
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有人想要在几天、几个月或者像B.T.K.那样在很多年内杀死多名受害者?为什么他们会锁定某种类型的受害者?他们是怎么样为实施罪行做准备的?他们的行为对他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影响?
他们是天生的杀人魔吗?还是童年时期受到的创伤扭曲了他们,才变得如此暴力?又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激发了他们杀人的欲望?是什么因素让他们最终被人查明了身份并被逮捕?是他们变得马虎了?还是警探们工作特别出色的结果?我们的访谈协议里有几千个问题,长达57页。我们从这些杀人犯身上得到的见解,对理解连环杀手的心理极具价值。
警察从B.T.K.犯罪现场得出的结论是,B.T.K.很明显对受害者具有高度的控制欲。对另一个人施以这种形式的支配似乎很能刺激B.T.K.。他用绳子或者在现场找到的其他东西把受害者捆绑起来。到了杀人的时候,他喜欢用绳索勒受害者或把塑料袋套在受害者的头上。他经常把尸体摆出侦探杂志封面的造型。他在逃跑前有时会在受害者身上或者身旁手淫。
此外,我在1979年的分析报告中向警察强调,B.T.K.的自我意识最终将导致他的毁灭。我在分析中写道,警察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公开迎合 B.T.K.,给予他渴望的尊重,希望他能继续与警察沟通。我认为能够将这个杀人凶手控制并绳之以法最好的机会,就是让他保持与警察交流。我不知道警察具体怎么处理我写的报告。我那时的当务之急是处理下一个案件。如果他们需要我,只要拿起电话打给我就可以了。
1984年10月,威奇托的警察第二次来到我的办公室。那时距离B.T.K.上一次臭名昭著的谋杀案已经过去了7年,警察对于这个变态杀手仍然所知甚少,无法将其缉拿归案。
威奇托市警察局在那不久前刚成立了一个由8个人组成的 B.T.K.专案组,被称为“捉鬼敢死队”(Ghostbusters)。他们的警察局长已经在位很长时间,马上就要退休了,他想要在离职前侦破这个案子,所以组建了一个特别行动组,其中包括6名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警探,还有一名警监和一名警督。他们重新打开卷宗,仔细查看成堆的犯罪现场照片、目击证人陈词、警方报告和尸检报告,甚至包括 5年前我写的关于此案的分析报告。3个月后,为了避免让调查再次进入死胡同,他们再一次找到了我们行为科学组。他们首先打电话问我们能否提供帮助。一周后,两名专案组成员,保罗?多特森和马克?理查森,来到了联邦调查局学院,同时带来了新的犯罪现场照片和各种各样的报告,共有几磅重。当时我的办公室在法医学大楼,手下有6名犯罪心理画像师。我在法医学大楼的大厅迎接了他们。
我对他们说:“我们到会议室去吧。我的几名同事已经在那里等你们了。我想让你们把案子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
多特森和理查森先给我们分发了 8英寸×10英寸大小的照片。在他们为播放幻灯片做准备的间隙,我给他们介绍了我们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历程。他们给我们看的那些照片展现了很多细节,让人不寒而栗。在接下来的8个小时里,他们把案件的基本事实进行了陈述,包括受害者的情况、凶手邮寄的信件、法医报告、凶杀案发生的几个街区。
我听完他们的介绍后,脑子里想到的问题远比获得的答案多得多。尽管我当时被认为是全国研究连环杀手最顶尖的专家之一,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跟 B.T.K.案件相似的情况。
距离B.T.K.上一次给警察写信已经过去6年了。他在那封信里因为其中一个受害者而洋洋得意。我想知道的是,像他这样一个渴望被宣传、被关注的心理变态,怎么做到那么多年保持悄无声息的?他还在杀人吗?他对受害者在性方面、身体上和心理上具体做了什么?为什么他还没有被逮捕?
我与4名同事一起根据情况介绍提取分析信息。几天后,我们与两位警探一起坐下来开了一次历时很长的交流会。我们向他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口头心理画像,那是我们根据当时有限的信息得出来的,同时还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先发制人的做法。我们认为这些做法可能可以把B.T.K.引出来。
“捉鬼敢死队”专案组在 1987年的时候被解散了。由于B.T.K.案件只是我那些年研究的成千上万个案件之一,我从来没有了解过我们分析中提到的那些做法到底有多少被用在了案件调查中。但有一个事实很清晰,也很令人沮丧,那就是我1995年从联邦调查局退休的时候,威奇托市的那个不明嫌疑犯(UNSUB)还没有被查出来。他死了吗?他是因为另一个案件被监禁起来了吗?他从威奇托市搬走了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他为什么销声匿迹了?
我甚至以为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了,直到2004年3月的一天晚上,一个以前的同事给我打来了电话。那个时候我的妻子帕姆、我与我们的大女儿艾瑞卡住在一起。艾瑞卡那年29岁,住在家里,每天努力学习,准备成为一名护士。她的妹妹萝伦那年24岁,当时在法学院读大三。我们18岁的儿子杰德正在高中读毕业班。我们全家当时刚吃过晚饭。我坐在书房里的书桌前,在与一名强奸受害者通话。她是通过我的网站与我联系上的。她当时还没有缓过来,在电话那端不断地哭泣。我刚结束与她的通话,电话铃就又响了。
“他回来了。”电话另一端的声音说道。那个声音属于联邦调查局一名心理画像师,他是我在位时录用的,我在退休之前对他进行过培训。
B.T.K.重新冒出来了,刚给当地的报纸寄了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张照片,是他在1991年一起凶案作案时拍的。这个消息让我感到既兴奋又失望。我的直觉告诉我他迟早有一天会栽到自己手里,被警察抓住的。但同时我也知道,因为我不再是联邦调查局的一员,所以可能不得不需要等上好几年才能有机会访谈到他。
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威奇托市警察使用了我曾在20世纪80年代侦办圣地亚哥一起凶杀案时首先试过的方法——塑造一个执法人员的形象,我称之为“超级警察”。这位警察能够在新闻发布会上站出来直接向不明嫌疑犯喊话,并最终与犯罪嫌疑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以至于嫌疑人甘愿冒险与之保持联系。如果没有这样的关系,嫌疑人不会这样冒险。
B.T.K.就是这样被抓住的。他放松了警惕,开始认为自己和那名超级警察在某种意义上是同志和同事。他犯了一个错,那就是相信警察会告诉他事实,这最终导致了他的被捕。2005年2月,警察逮捕了丹尼斯?雷德。他看起来温文尔雅,已婚,两个孩子已经成年。他经常去教堂做礼拜。他是一名市政雇员,在威奇托市做合规监督员,主要工作是给那些草坪上的草太高或者没有提交申请就在车库进行售卖活动的人递上罚单。而且,正如我们担心的那样,他并没有收手,杀害的人数达到了10人。
雷德被捕6个月后举行了量刑听证会。我认真观看了电视台的转播。他平静地详细讲述了他杀的是谁、是怎样杀害的。但我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
我写上一本书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我这几年一直在等着合适的故事出现,通过讲述故事来告诉读者连环杀手的头脑是怎样思考的,怎样才能阻止其他连环杀手继续作案。8月份的那一天,我从电视上看着丹尼斯?雷德的举动,终于找到了灵感。我的职业生涯中不可能再遇到第二个这样的故事了。一些连环杀手对他人死亡的渴望让我开启了研究黑暗内心的征途。B.T.K.正是我最初遇到的这类连环杀手之一。他的犯罪史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他一直在那里,一直潜伏在周边。所以当终于能够把碎片拼凑起来的时候,我抓住了这次机会。
但是,尽管研究分析连环杀手很多年,雷德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谜。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杀戮对他这么重要?他怎么做到结婚育子的同时,还成了一个这么残酷无情的恶魔,一个这么丧心病狂的性变态?他为什么销声匿迹了这么多年?这样一个杀人凶手是怎么被选为教会会长的?为什么没有人看透他的真实身份?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有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能够让他早点被逮捕?为什么他最后不再躲藏而被逮捕了?
我拿起电话,打给我的文学经纪人莉莎?道森,告诉她B.T.K.的故事,详细说明了我参与其案件侦破的情况与方式。考虑到我认识州和市两级警察,我想安排在监狱对雷德进行一次访谈。几个星期后,道森与乔西-巴斯出版社联系妥当,确定出版此书,并印上“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的名字。很快我就开始了研究丹尼斯?雷德暗黑扭曲心理的艰难跋涉。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段路会有多么崎岖不平。但很快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接踵而至。这些问题有个人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数量之多让我对最终做成这件事都不抱有太大希望了。我原以为 B.T.K.的故事是完美的,后来却变成了所有我经历过、研究过、撰写过的故事中最费力艰辛、令人沮丧的一个。
不过,等到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之后,我就成了唯一可以与雷德交谈的作者。部分原因是雷德想要与我交谈。他非常了解我和我的工作,特别渴望与我聊一聊。
我后来发现,在丹尼斯?雷德过着两面人生活的那些年,他读过我的很多书。他在我1998年出版的《变态杀手》(Obsession)一书中读到了我对B.T.K.的心理画像。
很明显,他觉得我写的东西很有意思,所以被捕9个月后,他针对我的分析报告写了一份书面批评。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最终读到了他写的那些既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安的内容。
这本书是关于一个连环杀手内心世界的故事,他是美国历史上最难捕获的连环杀手之一。写这本关于 B.T.K.的书,我得以进入他那错综复杂、令人惊恐的内心世界。我走进了他的生活、思考视角、人际关系和他的整个世界。我不仅与很多人进行了交流,包括他的朋友、心腹密友和其他生活中有交集的人,还花了一年时间向许多追捕了他二三十年的执法人员了解情况。他们把我带到了以下这些地方:他的家和办公室,与他作案有关的房间、街道、地下室、汽车和电话亭,还与我分享了调查这些凶杀案时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案件让威奇托人无比恐惧。
但最能揭露真相的,是他们让我看到了雷德被捕后从他家和办公室里获取的大量证据,这是非常罕见的。在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机会看到过这么大量的藏匿物,让人无比震惊。这些资料包括雷德的个人日记、图示、拍立得照片和他关于罪行的书面记录,这让我得以直接了解这个冷酷无情、精明算计的杀人犯。这些东西让我非常惊讶,也经常感到恶心。
走进恶魔的内心是我的特长。我在联邦调查局工作的25年里,每一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我在那里的工作加上现在一直在做的研究,让我能够非常了解像雷德这样的杀人犯,其程度远比他们自己希望的要多得多。在这本书里,我的犯罪学技能会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我打算做以下几件事:
1.讲述雷德为什么开始杀人;
2.描述他是如何做到将自己的生活与犯罪行为有效隔开的;
3.解释为什么在最令人恐惧的时候他似乎销声匿迹了;
4.详细说明警察是如何抓捕他的,我们从他身上总结出有助于尽早抓住连环杀手的经验,避免出现下一个B.T.K.。
你如果读过我的书,就会知道我写作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和预防。我想让人们明白,雷德以及像雷德一样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对他进行监狱独家采访时,他告诉我,他不仅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暴力的想法感到痴迷,而且在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了。
我坚信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有能力识别一些这样的危险行为信号,警醒我们一个潜在的危险问题正在恶化。
雷德的故事最终被证明是一个令人恐惧却又引人入胜的研究,让我看到了凶杀者内心世界的全新变异。话虽如此,但对于他没有因为罪大恶极而得到应有的死刑惩罚时,我感到恶心不已。
1989年,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被处电刑前不久,一群行为科学家想让我发表一个公开声明,表示邦迪不应该被处死,而应该留着活口供人们研究。我告诉他们“研究泰德?邦迪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过了这几天,他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听后就没那么激动了。
我很高兴丹尼斯?雷德活得足够长,有足够的时间与我谈话,回答了我最早在1974年就提出的问题。我一点都不在乎他现在怎么样了。或许他会自杀?又或许他那可悲空虚的生命会被某个为了在监狱圈里获得一点恶名的狱友终结?
不管雷德接下来的命运如何,这本书将要讲述的是他之前生活的编年故事,是对他罪行的独家报道,是对他内心的探索研究。我相信阅读这个谜一般杀人犯的内心世界,你会感到既惊心动魄又深受启发。
这是一个我等了30多年才讲出来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