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揭秘立体翻翻书 我们的中国+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售價:HK$
228.6
《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售價:HK$
74.8
《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售價:HK$
60.5
《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售價:HK$
85.8
《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售價:HK$
140.8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售價:HK$
206.8
《
上岸
》
售價:HK$
47.1
《
粮舵: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
售價:HK$
85.8
編輯推薦:
本书是一本为人文社科领域青年学者、新手审稿人及学术出版从业者量身定制的实用指南。全书从理论根基到实践困境,系统剖析论文评价的核心逻辑,既直面学术发表中的现实难题——如发表压力、研究热点浮躁、学科视野局限等,又细致拆解期刊论文的标准化结构,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评价框架。书中融合推荐序、审稿经验与读者反馈,兼顾学术深度与实操性,堪称破解人文社科论文写作与评审迷思的启蒙之作。无论是初入学术圈的探索者,还是希望提升审稿能力的学者,都能从中获得方法论启迪与批判性思维锤炼,值得反复研读。
內容簡介:
本书旨在为学术界的青年研究者、新手审稿人及对学术出版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论文评价指南,从推荐序到个人自序,再到读者反馈,不仅涵盖了论文评价的理论基础,还深入探讨了学术出版的现实挑战。书中探讨了人文社科论文存在缺陷的多重原因,包括发表压力、研究热点的快速更迭、个体科研者的学科背景限制等,为读者揭示了学术研究的复杂性,又对期刊论?的标准化结构进?了详细拆解与评价。
關於作者:
王卓,笔名Julie,教育技术学博士,青岛大学助理教授、研究生导师,青年卓越人才。毕业于美国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全额奖学金,发表高质量国内外会议、期刊论文二十多篇,并担任《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编委及多家一区SSCI期刊审稿人。
目錄 :
目 录
1 如何评价论文的标题............................................ 1
1.1是否够具体?......................................... 1
1.2是否体现研究属性?................................... 2
1.3是否可以快速揭示研究内容?........................... 3
1.4研究方法是否明确?................................... 4
1.5副标题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 5
1.6研究对象或主体的识别是否容易?....................... 5
1.7是否足够清晰简洁?................................... 6
1.8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是否明确?......................... 7
1.9是否避免了歧义和生词?............................... 8
2 如何评价论文的摘要........................................... 14
2.1是否清晰概括了研究目的?............................ 14
2.2是否概括了研究设计和方法?.......................... 15
2.3是否总结了主要结果和结论?.......................... 16
2.4是否阐述了论文的学术贡献?.......................... 17
2.5理论视角是否在摘要中有所体现?...................... 18
2.6是否在描述研究目的之前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的
原因?............................................... 19
2.7是否识别了3~6个相关、学术且按重要性排序的
关键词?............................................. 21
3 如何评价引言................................................. 24
3.1是否首先描述了一个大众比较普遍熟悉的相关背景?...... 24
3.2是否快速引出研究主题和目的?........................ 25
3.3是否引用了近三年内的研究?.......................... 26
3.4是否引用了足量的文献支撑?.......................... 26
3.5内容组织逻辑是否容易识别?.......................... 27
3.6是否明确表述和列举了研究问题?...................... 29
3.7是否尽早提供了较为陌生的专有名词的解释?............ 30
3.8如果引言和文献综述是独立的模块,是否将引言篇幅限制在
半页至一页A4纸?.................................... 31
3.9是否引用了该主题领域内的权威文献?.................. 32
4 如何评价文献综述............................................. 36
4.1如果引言和文献综述是独立的模块,文献综述的篇幅是否
至少是引言的2.5倍?................................. 39
4.2是否体现了与篇名极为相关的研究综述?................ 39
4.3是否全面回顾了与篇名主题相关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40
4.4是否尽早提供了关键名词的权威定义?.................. 41
4.5逻辑组织结构是否可以让读者快速识别?................ 42
4.6是否体现出作者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肯定和理解?.......... 43
4.7是否体现出作者对已有研究的空白识别及批判性
思考?............................................... 43
4.8是否避免了不加思考地罗列作者的研究结果?............ 44
4.9是否体现出作者对观点和事实的区分?.................. 45
5 如何评价理论框架............................................. 49
5.1是否简述了理论框架的相关理论基础?.................. 50
5.2是否解释了理论框架是原创、改编还是直接引用?........ 51
5.3是否详细描述了该理论框架的构造和逻辑?.............. 51
5.4是否列举了该理论框架为何适用于本研究的多个
原因?............................................... 52
5.5是否准确罗列了该理论框架在本论文中的作用和
功能?............................................... 53
5.6是否清晰、准确地呈现了理论框架图示?................ 54
5.7作者是否对所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其起源、
发展以及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54
5.8作者是否能够将不同的理论有效地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
分析框架?........................................... 55
5.9作者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或对现有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
扩展?............................................... 57
5.10作者是否提供了实证研究来支持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58
5.11作者是否识别并讨论了所选理论(和框架)的
局限性?............................................. 60
6 如何评价研究方法............................................. 63
6.1A研究设计是否有效回答了研究问题?................... 66
6.2A是否给出明确的依据说明为何选择该设计?............. 66
6.3A样本量是否充足?................................... 67
6.4A样本于目标研究对象的总人口而言是否有代表性?....... 69
6.5A抽样方法是否妥当?................................. 71
6.6A使用的问卷是否常被引用的权威问卷?................. 74
6.7A使用的问卷是否提供了信度和效度参数?............... 76
6.8A原创问卷是否经过了试测或专家评议?................. 77
6.9A问卷的回收率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79
6.10A是否提供了问卷的题目类型、数量、赋分方式和
示例?............................................ 79
6.11A问卷数据的收集过程是否详细透明?.................. 82
6.12A实验研究是否使用了随机分配?...................... 83
6.13A如果使用了预实验设计,是否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85
6.14A使用的数据分析方式是否有效回答了研究问题?........ 86
6.15A是否提供了所属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及号码?........ 88
6.16A研究者是否汇报和遵循了必要的伦理要求?............ 89
6.17A研究过程是否足够详细透明以至于其他研究者可
复制?............................................. 90
6.18A数据分析方法是否准确、合理、专业?................ 91
6.19A如果使用了实验研究,是否提供了明确的研究
流程图?.......................................... 91
6.1B是否(再次)阐述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95
6.2B是否根据文献依据和现实依据合理选择了相应的研究
设计?............................................. 95
6.3B是否清晰描述了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和确定过程?....... 97
6.4B是否选择了适当的主要数据收集方法,如采访或
观察等?........................................... 99
6.5B是否提供了数据收集工具,如采访提纲或观察
记录表?........................................... 100
6.6B是否描述了访谈提纲设计和修改的过程及依据?........ 101
6.7B是否注明了数据收集过程中的保密与知情同意要求?..... 102
6.8B是否给出了具体的分析程序,如主题分析法或内容
分析法?........................................... 103
6.9B是否描述清楚了各步分析步骤,如开放编码与轴心
编码等?........................................... 104
6.10B是否注明了使用软件或程序的具体版本并提供界面
截图?............................................ 106
6.11B是否提出了保证研究质量的策略和程序?............. 106
6.12B是否论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和有效性?..... 108
6.13B是否遵循了伦理要求?............................. 108
6.14B是否阐述清楚了采用的哲学视角及其对本研究的
影响?........................................... 109
6.15B是否讨论了个人的潜在偏见和反思结果?............. 112
7 如何评价研究结果............................................ 119
7.1A呈现是否与研究问题的呈现顺序一一对应?............ 119
7.2A主要发现是否清晰呈现?............................ 120
7.3A数据分析是否支持研究结果?........................ 120
7.4A是否与研究问题一致?.............................. 121
7.5A是否包含支持数据?................................ 121
7.6A解释是否清晰?.................................... 122
7.7A是否涵盖全部内容?................................ 122
7.8A是否具有创新性?.................................. 123
7.9A是否具有可行性?.................................. 123
7.10A是否保持一致性?................................. 124
7.11A推论统计是否呈现在描述性统计之后?............... 124
7.12A是否检测了正态分布?............................. 125
7.13A如果是非正态分布,推论统计是否使用了非参数
检验?........................................... 125
7.14A如果计算了相关性,相关性检验类型是否与变量类型
匹配?........................................... 126
7.15A如果发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是否也提供了效应
量数据?......................................... 127
7.16A是否先呈现文字解释,再邻近呈现相应图表?......... 128
7.17A文字解释是否避免了简单地重复表格所传递的信息?........ 128
7.18A当样本量较小时,是否避免了仅汇报比例,而省略基数
造成曲解?....................................... 129
7.19A是否有效回应了所有假设?......................... 130
7.1B质性研究的结果是否首先报告了具体的主题数量?...... 132
7.2B如果使用了三级编码,是否提供了部分编码对应的
表格式过程性截图.................................. 132
7.3B论述主题和编码时,是否引用了访谈原话、文档作品等
证据做支撑?...................................... 133
7.4B是否使用了图表来提升结果汇报的清晰度和说服力?.... 133
7.5B是否描述了反思过程与进行了自我批评?.............. 134
8 如何评价讨论................................................ 138
8.1是否首先重述了本研究的目的?....................... 139
8.2是否简要重述了研究结果?........................... 140
8.3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评价?............. 140
8.4是否结合了文献综述部分提及的重要文献来讨论结果?..... 141
8.5是否讨论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即它们是否可以推广到
更广泛的群体或情境?................................ 142
8.6是否提出了对现有理论的支持、挑战或修正?........... 142
8.7是否强调了研究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贡献和创新点?....... 143
8.8是否合理解释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不一致的地方?..... 143
8.9是否基于当前研究的发现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以进一步验证或扩展结果?............................ 144
8.10在讨论中是否展现了批判性思维,对研究结果进行了
多角度的分析?..................................... 144
9 如何评价结论................................................ 146
9.1是否首先重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146
9.2是否清晰地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 147
9.3是否简单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复杂性?............... 148
9.4是否强调了研究对学术界或实践领域的贡献?........... 149
9.5提出的后续研究建议或实践应用是否具有实用性?....... 151
9.6是否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 152
9.7是否指出了基于本研究结果的未来研究方向甚至建议
选题?.............................................. 154
9.8篇幅是否在一页A4纸的1/3~2/3?..................... 155
10 如何评价系统文献综述论文................................... 159
10.1题目是否明确表示了是系统文献综述还是元分析?...... 162
10.2摘要中是否指明文献综述包含的文献数量和年份
跨度?............................................. 163
10.3 摘要中是否指出了该主题系统文献综述的必要性?...... 164
10.4是否包含了引言、文献回顾、方法、结果与讨论,
以及结论等五个核心组成部分?....................... 165
10.5方法部分是否包含检索策略、筛选标准、编码方式和
理论框架?......................................... 166
10.6是否识别并评价了类似主题的已有系统文献综述?...... 167
10.7是否清晰阐述了多个研究问题?...................... 168
10.8研究问题的呈现是否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169
10.9是否详细描述了系统检索策略?...................... 170
10.10能否清晰识别包含或排除研究的标准?............... 173
10.11最终样本是否包含足够多的研究进行分析?........... 175
10.12数据提取和编码程序是否描述清晰?................. 176
10.13数据的编码方式是否有明确的依据和文献支撑?....... 177
10.14是否提供了精美而准确的图示来补充对研究结果的
文字解释?........................................ 179
10.15研究结果是否以非专业人士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
解释?............................................ 181
10.16研究结果的呈现顺序是否与研究问题一致?........... 181
10.17作者是否在讨论部分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已有文献
进行对比?........................................ 182
10.18讨论部分是否体现出作者对结果的批判性分析和
趋势洞察?........................................ 183
10.19研究人员是否解释了他们的分析结果,以提出具体的
实践意义?........................................ 184
10.20研究启示是否包含了多方利益相关者?............... 185
10.21研究人员是否列举了他们分析的局限性?............. 187
10.22是否在附录中提供了综述覆盖的所有论文的关键
信息?............................................ 188
11 如何评价参考文献........................................... 191
11.1是否列出了所有在研究中引用的文献?................ 192
11.2引用信息(如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
卷号、页码等)是否准确无误?....................... 192
11.3是否遵循了所在领域(尤其目标期刊)的引用格式
规范?............................................. 192
11.4是否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 193
11.5是否平衡了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的引用?.............. 194
11.6引用的文献是否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 194
11.7是否引用了多种类型的文献,如期刊文章、书籍、会议
论文、政府报告等?................................. 195
11.8是否主要引用了知名的期刊论文?.................... 196
11.9文中直接引用是否使用了双引号并提供了页码?........ 196
11.10直接引用的位置是否不超过三处?................... 197
11.11整篇论文的引用格式是否保持一致?................. 197
11.12是否提供了参考文献的DOI?........................ 197
11.13总的来说,引用文献数量是否在40条以上?........... 198
12 如何评价附录............................................... 200
12.1附录内容是否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对理解研究结果
至关重要?......................................... 201
12.2 附录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补充材料,以便其他研究者
复现研究?......................................... 202
12.3 附录中的信息是否清晰、易于理解?.................. 203
12.4附录是否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便于读者查找和参考?.... 203
12.5附录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是否准确无误?.............. 204
12.6附录是否避免了不必要的冗余,只包含对研究有实质
贡献的材料?....................................... 205
12.7附录的格式是否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205
12.8附录中的引用和格式是否与正文保持一致?............ 206
12.9附录是否为读者提供了额外的实用信息,如研究方法的
详细说明、数据分析的额外步骤等?................... 206
12.10在包含敏感数据或个人信息时,是否采取了适当的
保密措施?......................................... 207
13 如何综合评价论文质量?..................................... 209
13.1论文的写作语言是否简洁而准确?.................... 209
13.2论文的写作语气是否客观而中立?.................... 210
13.3论文引用已有文献时,是否既尊重又有批判精神?...... 211
13.4论文是否可以让读者迅速识别每一段的中心意思?...... 212
13.5论文中是否有拼写错误、错别字、语法错误、容易引起
歧义的句子?....................................... 212
13.6论文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研究细节让读者可以有信心复制
这个研究?......................................... 213
13.7该论文是否能够引起利益相关者的足够兴趣?.......... 213
13.8该论文是否有效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 214
13.9该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否从一而终,没有变过?.......... 215
13.10如果没有做这项研究,你是否凭直觉也能预测到这些
研究结果?........................................ 215
13.11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如何?........................... 216
14 中英文期刊论文评价有何不同................................. 217
14.1篇幅与结构差异.................................... 218
14.2语言与表达风格.................................... 219
14.3参考文献格式...................................... 219
14.4审稿与发表过程.................................... 219
14.5研究伦理要求...................................... 221
14.6开放获取与学术影响力.............................. 222
15 AI时代的论文质量评价....................................... 224
15.1 AI的出现没有改变论文本身的评价标准............... 225
15.2评价的准确程度取决于标准的清晰程度................ 226
15.3训练从量变到质变.................................. 227
15.4把AI当成学习工具,努力提升高阶思维................ 228
参考答案....................................................... 230
参考文献....................................................... 235
內容試閱 :
1 如何评价论文的标题
标题(Title)是读者与论文首次接触的第一道门。具体来说,标题是论文的“名片”,直接影响论文在学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中的可见度。首先,一个精心设计的标题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有效地进行关键词搜索,从而提高论文的曝光率和引用频次。其次,标题是传递论文价值和重要性的媒介。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标题能够引导读者思考,并可能激发新的研究想法或问题。最后,对于那些与论文研究领域并不完全相符的潜在读者来说,一个有力的标题可能是吸引他们阅读的主要因素。
因此,科研者需要重视标题的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标题的多重作用,既要确保其科学性和专业性,又要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和可读性。通过有效的标题,研究者可以确保他们的论文在学术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1.1是否够具体?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具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它应该简洁地传达出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概念,否则,期刊编辑可能会因为标题模糊不清而直接拒稿,因为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出最相关和高质量的论文。一个不清晰的标题可能会使编辑难以确定论文的主题和贡献,从而影响他们的审核决定,也可能会将论文发送给不合适或不匹配的审稿人。这可能会导致审稿人对论文的评价不准确或不公正,影响论文最终的接受度。而对于读者来说,模糊不清的标题可能会使他们对论文内容产生误解或期待过高,导致对论文的理解偏差或失望;读者可能会花费时间和精力阅读与其预期不符的论文,降低其对期刊的信任度和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兴趣。案例见表1.1。
表1.1 标题的具体性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研究
(1)不同家庭条件下城乡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
(2)任务导向教学法在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点评
这个标题表达的主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但具体性不够,没有明确研究方法和视角等
与案例一相比,两个标题都明确指出了研究的视角,一个着眼于家庭条件差异,一个关注特定教学法的应用,读者和评审人能较为明确地了解论文的研究问题与贡献所在
1.2是否体现研究属性?
标题应尽量明确表明研究的属性类型,如是思辨研究、实证研究还是系统文献综述。通过表明研究类型,读者可以预期论文可能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可能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准备和理解论文。案例见表1.2。
表1.2 标题是否体现研究属性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思辨分析
(2)多媒体辅助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3)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文献回顾
点评
无法判断研究属性,是文献综述还是实证研究,抑或一篇教师的随笔
与案例一相比,三个标题都明确使用了“思辨分析”、“实证研究”和“文献回顾”等词语,表明了研究的类型,读者可以根据研究类型理解论文可能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点表达方式,更好地进行阅读和评价
1.3是否可以快速揭示研究内容?
标题应直接指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是探讨因果关系、描述当前状况,还是分析模式机制。直接揭示研究内容的标题可以减少读者对论文内容的误解和混淆。如果标题不清晰或模糊不清,读者可能会对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产生疑问,导致理解上的困惑和误解。案例见表1.3。
表1.3 标题是否体现研究内容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A Descriptive Study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The Mechanism of Peer Influence on Adolescent Behavior: A Systematic Analysis
点评
这个标题表明研究的内容是对教育不平等的描述性研究。它暗示了论文将提供一个关于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概览或描述,但没有明确指出研究是否涉及现状问题、因果关系或特定干预措施
这个标题直接揭示了研究内容,即对同龄人影响青少年行为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它明确了研究的类型(系统性分析)和研究焦点(同龄人影响),使读者能够理解研究的深度和方向
1.4研究方法是否明确?
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价值。好的标题应使读者能迅速判断使用的研究方法,例如是案例研究、调查研究还是实验设计等。通过在标题中指明研究方法,读者可以更容易地定位到特定类型的研究,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和研究兴趣。例如,如果读者对实验设计感兴趣,他们可以直接选择阅读标题中提到实验设计的论文,而不必费时去查找其他信息。这样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信息获取速度。案例见表1.4,
表1.4 研究方法是否明确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教育资源分配的比较研究
案例研究:城市与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比较分析
点评
标题二更符合标准,因为它明确指出了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而标题一没有提供研究方法的信息
1.5副标题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
副标题应与主标题互补,可以强调主标题中所包含的主题或重点内容。通过在副标题中突出论文的关键点,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论文的核心内容和研究重点。首先,副标题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例如研究对象、地区、时间范围等,以补充主标题的概括性描述。这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了解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时候,副标题可以增强主标题的吸引力,使读者对论文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在副标题中提供引人注目的信息或关键词,可以吸引更多读者阅读论文。最后,副标题可以提供论文的背景信息或上下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案例见表1.5。
表1.5 副标题的积极作用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词汇学习困难吗?
(1)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以北京市10所小学为例
(2)影响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分析——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
点评
这个标题的副标题没有提供额外信息帮助读者理解论文,反而让篇名更加模糊,且没有明确的研究属性或方法等
与案例一相比,两个标题都在主标题基础上使用了副标题提供更多信息:
(1)明确了研究对象范围;(2)突出了研究方法。这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研究范围和重点,更好地进行阅读
1.6研究对象或主体的识别是否容易?
标题应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或主体,如教师、学生、校长等。研究对象或主体通常反映了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通过在标题中指出研究对象,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确定论文是否与他们的研究领域或兴趣相关。此外,对于那些与论文研究对象相关的读者来说,标题中明确指出研究对象或主体可能会增强他们对论文的兴趣。例如,如果一个教师看到标题中提到了教师,则可能会更愿意阅读这篇论文,因为与他的职业相关。案例见表1.6和表1.7。
表1.6 研究主体是否易识别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幼儿园培训模式研究
(1)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对教学效能影响研究
(2)我国地区幼儿园教师预聘前培训模式比较研究
点评
没有指出研究主体是谁
比案例一更明确地指出了研究主体是教师
表1.7 研究对象是否容易识别英文标题案例
标题
一
二
案例
How Motivation Works in High School Settings
Exploring Student Motivation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es:A Qualitative Study
点评
研究对象范围较广,涵盖高中各个领域的动机机制;未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停留在问题提出层面
研究对象和内容表达的更清晰明确;揭示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信息量更丰富;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定位和预期论文重点;更有利于吸引数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群体的关注
1.7是否足够清晰简洁?
一个有效的标题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赘词,保持清晰简洁。清晰简洁的标题能够准确而迅速地传达论文的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的内容。这样的标题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阅读论文。此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赘词可以让标题更加简洁、节省篇幅。在期刊或会议论文中,篇幅通常受到限制,因此清晰简洁的标题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篇幅,同时确保传达足够的信息。
表1.8 标题清晰简洁性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探讨我国特殊教育学生学习障碍识别与干预的一些研究进展与思考
特殊儿童学习障碍的识别与干预研究
点评
语言表达不够简练直接;内容传达上缺乏明确性;信息量控制上过于复杂
这个标题明确表达了研究对象是特殊儿童,研究内容是对他们学习障碍的识别和干预,信息表达清晰;没有使用不必要的重复词语,直接使用“识别”和“干预”两个词概括研究内容,表达简洁;标题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词或者其他赘词,语言结构简练,符合简洁原则;读者只需一眼就可以明白研究主题,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信息传达效果好
1.8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是否明确?
论文的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通常是研究的重要特色之一[1],也是作者在研究的主要思考方向。一个明确反映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的标题可以突显论文的研究特色,让读者更容易注意到该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独特贡献;同时,清晰地反映论文的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其他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该研究的定位和意义,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而且,一个具有明确理论视角或理论基础的标题通常会给人以学术严谨和深度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学术认可度和可信度。这对于论文的引用和影响力也是有益的。案例见表1.9。
表1.9 理论视角明确性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小学课堂文化研究
批判理论视角下的课堂文化分析
点评
标题二更符合标准,因为它明确指出了理论视角(批判理论),而标题一没有构建理论基础
1.9是否避免了歧义和生词?
标题中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歧义的词汇和对大多数读者来说陌生的专业术语。这有助于确保标题对广泛的受众都是可访问和理解的。使用晦涩的术语或含混不清的表达可能会使标题难以被理解,从而影响读者对论文内容的理解和吸引力。因此,确保标题简单明了、不含歧义和专业术语对于吸引广泛受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论文的主题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可以尽量使用通用的术语或解释性的词汇来替代,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标题的含义。同时,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或短语,选择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有助于读者快速理解标题所传达的信息。案例见表1.10。
表1.10 标题是否避免歧义案例对比
标题
一
二
案例
IDA视角下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点评
案例一不但使用了不常见的缩略词,还容易引起误解,例如影响研究到底指的是“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结果”还是“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和原理”;相反,案例二没有使用缩略词,也明确了研究内容是影响机制,而非影响结果
创意标题的写法介绍
在学术研究论文中,创意性的标题或篇名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和内容。它们不一定完全遵守前面提及的所有标准,但创意标题常常有极大的情绪价值,让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就感同身受、心领神会,甚至惊呼赞叹。我个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读博时遇到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标题的前半句是“Going to the MALL”,让我一下子觉得这篇论文的作者一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因为这句话本身和“去逛商场”是一个意思, 但是因为mall是大写,所以意思和商场完全不同,而是“移动技术辅助下的词汇学习”的理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创意性的标题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好的创意标题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还应该能够激发读者对论文内容的探索和思考。因此,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其他领域,创意性的标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让论文脱颖而出。
一般来说,创意性标题可以通过借用受访者原话、使用提问句或展示研究结论等方式编写,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具体解释与示例如下。
借用受访者原话:标题可以直接引用受访者或研究对象的原话,以突出研究的独特性或引人入胜的内容。这样的标题通常会让读者产生共鸣,增加对论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改变了我的生活”:学生如何看待在线学习体验》。
使用提问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作为标题,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读者对论文内容的兴趣,并吸引他们进一步阅读。
例:《在线学习是否真的改变了教育格局?》。
展示研究结论:将论文的核心结论或发现直接呈现在标题中,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发现。
例:《数字化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积极影响:一项元分析研究》。
运用幽默或反讽:使用幽默或反讽的手法,给标题增添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教育政策制定者的“猜猜我是谁”游戏: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采用生动的比喻或隐喻:使用生动的比喻或隐喻来揭示论文研究的主题或观点,增加了标题的趣味性和形象感。
例:《教育中的“种子”: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篇名/标题实例解析
小王博士,一位新晋的高校教师,带着对教育研究的热情和对学术生涯的憧憬,加入了一所享有盛誉的大学。她迅速融入了学术环境,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与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注意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
在准备申请职称晋升的过程中,小王博士发现自己在某些关键信息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她努力工作,发表了几篇论文,参与了多个项目,但总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同事。她注意到,尽管她经常向资深同事请教,但他们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一些关于职称评审标准和科研业绩提升的敏感话题。小王博士开始怀疑,这些同事是否在有意隐瞒一些对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信息。
有一次,小王博士无意中听到两位资深教授在讨论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这是一篇即将在某个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这个期刊对于职称评审有着极大的加分作用。然而,当小王博士向他们询问时,他们却含糊其词,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这件事让小王博士意识到,她可能错过了一个提升自己科研业绩的宝贵机会。
有一次小王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席间第一次了解到“知识隐藏”这个概念。她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正在经历的就是知识被隐藏的体验。于是,小王博士对“知识隐藏”这一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开始思考,这种现象在学术界是否普遍存在,以及它如何影响年轻学者的职业发展。她决心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希望能够揭示“知识隐藏”背后的动机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营造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学术交流环境,促进学术界的健康发展。小王博士的这一决心,不仅源于她个人的经历,更是出于对学术公平和知识共享的深刻理解。
通过在知网和Web of Science分别检索,她发现了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1)该概念的提出者是一位加拿大学者;
(2)该概念提出的主要动机是改善企业管理;
(3)目前在学术领域的研究较少,针对年轻教师被动经历的知识隐藏更是几乎没有。
于是,她确认了自己想要继续钻研该话题的想法,并满怀热情地起了五个题目作为后续研究的备选。以下是五个题目,请亲爱的读者帮她判断一下这些题目是否符合我们前面所讲的评判标准,为什么?如果让你取题目,你会怎么取呢?
(1)大学教师的知识隐藏经历与感受——一项个案研究。
(2)高校中的知识隐藏现状研究。
(3)中国高校教师的知识隐藏影响因素研究。
(4)中国高校教师的知识隐藏——认知、态度与对策研究。
(5)中国高校教师的知识隐藏防范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