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售價:HK$
75.9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
一战全史
》
售價:HK$
74.8

《
二战全史
》
售價:HK$
74.8

《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售價:HK$
41.8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于企业股权激励设计与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在股权治理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采取“操作流程 实务要点 案例解析”的框架思路,全面阐述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操作实务与执行要点,涵盖股权架构与公司治理、股权激励的模式路径、股权激励的操作流程、股票期权激励操作要点、员工持股计划实操指南、合伙人制度操作实务、退出机制及税务筹划等重点内容,并附有大量案例、范本与图表等,致力于为企业管理者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操作指导。本书旨在为读者学习股权激励知识、用好股权激励手段、提升股权设计能力、保障公司稳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案例参考,适合中小企业家、有志于创业的人士、公司的合伙人和管理者、股权咨询服务的从业者以及对股权知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袁琴,美国贝翰文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南京大学会计学硕士、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南京宏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上海宏泰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恒泰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职埃斯顿集团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理事、董秘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在资本运作、市值管理、股权激励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臧建国,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上海蓝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富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长牛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创始合伙人,有多年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经验。时雁,美国恩伯利亚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南京宏泰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宏泰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证券部负责人,曾任职埃斯顿集团证券事务代表、投关总监,有丰富的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经验。
|
目錄:
|
第1章 股权架构与公司治理 1
1.1 企业股权结构类型与设计要点 2
1.1.1 企业股权设计的基本概念 2
1.1.2 股权设计的“九条生命线” 4
1.1.3 企业股权架构的四种类型 8
1.1.4 初创企业的股权结构设计 12
1.2 基于股权结构的公司治理体系 15
1.2.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 15
1.2.2 “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 16
1.2.3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8
1.2.4 公司治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21
1.3 企业掌握控制权的七种设计方法 23
1.3.1 有限合伙架构 23
1.3.2 金字塔股权架构 24
1.3.3 一致行动人 26
1.3.4 委托投票权 27
1.3.5 董事会控制 27
1.3.6 发行优先股 28
1.3.7 AB股架构 29
1.3.8 【案例】“宝万之争”的分析与启示 31
第2章 股权激励的模式路径 34
2.1 股权激励的概念、原则与要素 35
2.1.1 企业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35
2.1.2 企业股权激励实施的目的 36
2.1.3 企业股权激励的设计原则 38
2.1.4 企业股权激励的设计要素 43
2.2 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操作要点 45
2.2.1 期股 45
2.2.2 干股 47
2.2.3 业绩股票 47
2.2.4 虚拟股票 48
2.2.5 延期支付 49
2.2.6 限制性股票 50
2.2.7 股票增值权 51
2.3 实股激励与虚拟股权模式比较 51
2.3.1 实股激励与虚拟股权的概念 51
2.3.2 实股激励与虚拟股权的区别 52
2.3.3 实股激励与虚拟股权的优劣 54
2.3.4 企业如何选择股权激励模式? 55
2.4 【案例】企业股权激励工具操作解析 57
2.4.1 特斯拉:多元化激励工具 57
2.4.2 光明乳业:限制性股票 60
2.4.3 文光集团:身股分红方案 62
第3章 股权激励的操作流程 63
3.1 定对象:确定股权激励的对象 64
3.1.1 股权激励对象的核心范围 64
3.1.2 激励对象选择的考量因素 65
3.1.3 股权激励对象的人数确定 67
3.1.4 股权激励对象的条件设置 68
3.1.5 股权激励条件设置的原则 70
3.2 定模式: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 72
3.2.1 企业选择股权激励模式的原则 72
3.2.2 基于企业发展阶段的模式选择 73
3.2.3 基于不同激励对象的模式选择 75
3.3 定业绩:设置业绩考核的指标 76
3.3.1 股权激励业绩考核设置的目的 76
3.3.2 构建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激励模式 78
3.3.3 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标准的确定 81
3.3.4 上市公司业绩考核的常见指标 84
3.4 定数量:确定股权激励的数量 86
3.4.1 股权激励数量的确定原则 86
3.4.2 股权激励总量的确定方法 89
3.4.3 股权激励个量的确定方法 91
3.5 定价格:确定股权激励的价格 92
3.5.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定价方法 92
3.5.2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定价方法 95
3.5.3 初创公司股权激励的定价方法 98
3.6 定来源:确定标的股票的来源 100
3.6.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标的来源 100
3.6.2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标的来源 101
3.6.3 确定股权激励购股资金的来源 103
3.7 定时间:股权激励的时间安排 104
3.7.1 有效期 105
3.7.2 授予日 106
3.7.3 等待期 106
3.7.4 窗口期 107
3.7.5 可行权日 108
3.7.6 禁售期 109
第4章 股票期权激励操作要点 110
4.1 股票期权的原理、要素与范围 111
4.1.1 股票期权基本原理与价值 111
4.1.2 股票期权激励的基本要素 113
4.1.3 股票期权激励的适用范围 115
4.1.4 【案例】微软:股票期权计划的运用 116
4.2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与方法 117
4.2.1 股票期权的基本会计原理 117
4.2.2 股票期权的计量核算方法 118
4.2.3 股票期权行权条件的确定 120
4.2.4 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问题 122
4.3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3
4.3.1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123
4.3.2 对策1:健全股票交易市场制度 125
4.3.3 对策2:改进现行股票期权制度 127
4.3.4 对策3: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129
第5章 员工持股计划实操指南 131
5.1 员工持股计划的操作流程与实践 132
5.1.1 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与发展 132
5.1.2 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与类型 134
5.1.3 员工持股的三种形式及其优劣 136
5.1.4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流程 138
5.1.5 员工持股计划的应用与实践 141
5.2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要点 142
5.2.1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现状 142
5.2.2 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 143
5.2.3 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 145
5.2.4 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模式 146
5.3 有限合伙持股平台架构与操作实务 148
5.3.1 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股权架构 148
5.3.2 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主要优势 151
5.3.3 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激励方案 153
5.3.4 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协议要点 154
5.3.5 有限合伙持股平台的退出机制 156
第6章 合伙人制度操作实务 158
6.1 合伙人制度设计的关键点与案例分析 159
6.1.1 合伙人制度的基本概念 159
6.1.2 合伙人机制的设计要点 161
6.1.3 合伙人的治理机制设计 163
6.1.4 合伙人的管理机制设计 165
6.1.5 合伙人的动态考核机制 166
6.2 【案例】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实践 168
6.2.1 高盛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实践 168
6.2.2 万科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实践 171
6.2.3 碧桂园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实践 174
6.2.4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设计与实践 178
第7章 退出机制及税务筹划 182
7.1 股权激励的退出机制及设计要点 183
7.1.1 股权激励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183
7.1.2 股权激励退出机制的触发条件 184
7.1.3 员工激励股权收回的主要方式 186
7.1.4 股权激励退出机制的设计要点 187
7.1.5 股权激励退出价格的认定方法 189
7.2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涉税风险及防范 191
7.2.1 直接性股权激励所得税政策 192
7.2.2 间接性股权激励所得税政策 196
7.2.3 企业股权激励税务合规风险 198
7.2.4 企业股权激励税务风险防范 201
7.3 上市公司不同股权激励形式的计税方法 202
7.3.1 股票期权的个税计算方法 202
7.3.2 股权奖励的个税计算方法 204
7.3.3 股票增值权的个税计算方法 204
7.3.4 限制性股票的个税计算方法 205
参考文献 206
|
內容試閱:
|
股权激励作为舶来品,虽然早在20世纪末便被引入国内,但真正被大众所熟知主要是由于阿里、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大厂打造的“财富神话”。比如,2018年7月小米在港交所上市,近三成员工分到期权,“期权崇拜”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之一,股权激励也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重要法宝。
如今,商业形势云谲波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管理手段和运营策略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无疑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足见人才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随着国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正不断增强,这也启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资本,更要聚焦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股权激励是一项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积极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管理手段,在过去数十年间已经反复地被应用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可以说,只要一个企业对于自身发展有着较高的战略期望,那么其必然要对股权激励问题进行思考。换言之,股权激励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道路上绕不开的关口,能否用好股权激励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能达到的高度。
股权激励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股权激励能够将其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捆绑在一起,因此,其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会大大增强,而这种内在驱动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股权激励也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股东的多元化意味着企业的决策方式会更加民主、科学、合理。股权激励还有助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当有更多成员的工作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时,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必将更加和谐团结、积极向上。
然而,同其他诸多管理工具一样,股权激励并不是万能的,而且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困难。不管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在应用股权激励工具的过程中,均需要基于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阶段等情况来解决股份来源、绩效考核、税收以及行权价格的确定等诸多问题。对于非上市企业来说,在股权激励的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更加复杂,也更具有挑战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基本是有章可循的,但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激励不仅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可以依据,而且相关政策在不同区域的落地细节也有差别。从成本层面来看,股权激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股权激励的认知存在一个共同的误区,即认为股权激励能够以股权代替资金给予员工奖励,因此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实际上,对于非上市企业而言,股权激励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是隐性的,虽然在短期内股权激励可以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但当企业准备上市时,这部分用于激励的股权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营收及利润,进而阻碍上市流程的推进。再从认知层面来看,“一夜暴富”的故事已成过去式了,“期权崇拜”也正在被打破,企业能否上市、何时上市、上市后的行情如何、股权退出是否具有可预期的路径等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股权激励的吸引力可能也不够大。
要应对上述诸多问题,使股权激励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企业首先需要立足本身、厘清业务。当股权造富神话破灭,员工的职业选择会更加理性,更关注企业本身的价值。企业只有厘清业务,才能制订出清晰的发展规划,推动业绩的持续增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当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时,需要绘制精确的“激励画像”,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股权能够真正用于激励对企业成长至关重要的核心人才。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完善股权退出机制,因为良好的股权退出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股权的激励作用,也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股权纠纷,为企业上市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日益完善,股权激励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已经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而对中高层管理者、创业者而言,全方位、一站式的股权激励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构建“凝聚人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提升员工积极性与企业绩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本书旨在为读者学习股权激励知识、用好股权激励手段、提升股权设计能力、保障公司稳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和案例参考,适合中小企业家、有志于创业的人士、公司的合伙人和管理者、股权咨询服务从业者以及对股权知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