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成为可能的自己:摆脱停滞感的自我成长指南 [加]马娅·吉基奇

書城自編碼: 41167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成功/激励
作者: [加]马娅·吉基奇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79179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缥缈 典藏版(1-5)
《 缥缈 典藏版(1-5) 》

售價:HK$ 258.5
揭秘立体翻翻书 我们的中国+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揭秘立体翻翻书 我们的中国+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售價:HK$ 228.6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售價:HK$ 74.8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售價:HK$ 60.5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售價:HK$ 85.8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售價:HK$ 140.8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售價:HK$ 206.8
上岸
《 上岸 》

售價:HK$ 47.1

編輯推薦: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多伦多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推荐 ☆解决自我改变这一永恒难题的全新视角与方法 ☆揭开被负面情绪困扰、成功却不幸福、节食总是失败、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的深层原因 ☆带你深入了解自己,摆脱人生的停滞感,真正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成年人的自我修复指南:童年创伤自愈、“35岁困局”突围、职业倦怠期能量修复、亲密关系重塑… ☆当全网都在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与真实的自己和解」
內容簡介:
我们经常被告知,成功的关键在于事业上的进步,但为什么当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的时候,我们还会感到如此停滞和不满足呢?成人发展专家马娅·吉基奇解释说,为了发现我们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持久的改变,我们需要超越那些目标狭隘的理念和策略(如改变心态或略微调整行为),转而深入内在,关注我们的本能渴望。 吉基奇认为,只有当我们的五个部分同时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时,才能发生持续的变化。她介绍了一个叫作“自我之轮”的转变系统——一个简单的五部分计划,与我们自己的五个关键部分相对应:动机、行为、情绪、大脑和身体。通过理解这五个部分的作用机制,你将能够摆脱成功却不幸福的矛盾困境,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收获从内而外的充实与圆满。
關於作者:
马娅·吉基奇博士是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副教授、自我成长实验室主任和罗特曼高管教练证书课程学术主任。她还是性别与经济研究所的教学研究员。吉基奇博士专注于人格发展领域的研究,深耕如何发展平衡、灵活的自我的过程和方法。她发表和撰写了超过35 篇关于人格发展的科学论文和书籍章节,其研究成果被15 个国家的50 多家媒体报道(包括《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以及知名网络杂志Salon 和Slate)。除了在罗特曼管理学院为MBA 学生授课外,她还教授面向领导者的EMBA 课程和定制高管课程。她的政府和企业客户包括安大略省卫生厅、联合健康网络、麦肯锡公司、德勤、礼来制药、杰特贝林、永明金融、加拿大皇家银行、多伦多道明银行、Aird & Berlis 律师事务所、现代汽车加拿大分公司、微软、爱尔康、Right to Play、Open Text、ReachOut Centre for Kids、Loblaws 公司和美国第一资本投资国际集团。
目錄
目  录引言第1部分 自我之轮第1章 当自我之轮停止转动002自我之轮的运转004陷入停滞的危险信号014改变的外部障碍018如何使用本书021第2部分 推动自我之轮第2章 动机026寻找核心愿望029破坏性愿望040找到核心愿望050技巧1:重新发现自己的愿望059第3章 行为064意志力经济068时间和精力的窃贼082超越习惯089技巧2:恢复意志力095第4章 情绪100情绪是理性的102如何处理负面情绪111黏滞情绪121技巧3:重新处理情绪133第5章 大脑138三重大脑139该不该相信自己的想法151学习,过度学习,重新学习155寻找封闭构念161技巧4:研究构念165第6章 身体169身体的功能170转变的要素180重新学习,疗愈自我186技巧5:重新学习197第3部分 运转中的自我之轮第7章 协同行动204让自我之轮运转起来205这是一项长期工作211附录214致谢218作者简介220注释222
內容試閱
引  言从人生的起点到终点成长,是所有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未来那个可能的自己的自然过程,是所有生命的特征。如果这个过程进展顺利,一切都会如行云流水般毫无阻滞。当看到泥土中的球茎长成花朵,看到幼小无助的婴儿学会说话,我们很难不为此触动。然而,这个对于花朵和婴儿来说看似简单的过程,对成年人来说则要复杂得多。成年后那个推动生命实现潜能的过程可能会放缓,有时甚至陷于停滞。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成长。但我们成年后会发现,这股本应推动我们实现潜能的力量可能会停滞。我们会经历快速成长期,也会经历成长的停滞期—有时甚至长达数年。当我们在人生某个领域遇到看起来很棘手的问题并试图做出改变时,例如停止超负荷工作、找到自信、营造更好的人际关系或成为更好的领导者,我们会发现自己茫然失措。是什么让我们停滞不前?为什么我们无法改变?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尝试?自我改变的战斗往往充满艰辛和痛苦,我们可能想放弃,但放弃战斗的感觉就像遗弃了那个我们可能成为的人,那个可能的自己。我在管理学院教授人格心理学,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有所成就但在人生某些领域却陷入停滞的专业人士。他们曾多次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改变阻滞他们前行的那部分自我,但都没有取得持久的成功。很多时候,他们差一点就要放弃,接受自己的局限,并认为那是他们的“本性”了。这本书,就是我对他们的呼吁,呼吁他们不要放弃。同时,这本书也是我对他们的一些问题的答复:自我是什么?自我成长是如何进行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加速或减缓了自我成长?为什么很多人在自我成长上屡遭失败?这本书的写作目的不仅是提供一些信息,更重要的是用一些能够让我们摆脱困境、为生活带来持久改变的技巧,帮助我们彻底改变自己。这本书的中心前提是,无论我们困顿了多久,无论我们在改变之路上行进得多么艰难,我们都可以摆脱困境,不断成长。但是,在我解释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谈谈潜伏在背后的一个反向假设,这个假设否定了终身成长的前提,那就是成年人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本性”。 这种怀疑性的观点对自我成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为这种假设会让我们放弃自我成长。因此,我们有必要问问自己,这种假设从何而来?有道理吗?我们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之所以相信人们无法改变,原因之一是我们看到周围的人就是如此。毕竟,身边很多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朋友总是在节食,伴侣们总是对彼此怒气冲冲,人们在感情上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老板总是固执己见。我们也可能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试图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但每次都是枉费力气。于是我们开始相信“我本性就是如此”。直到21世纪初之前,科学家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就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还在用“一成不变”这样的字眼来描述性格。1研究人员认为,性格特征,即我们与自己和他人互动的稳定方式,会在30岁之前定型,不可改变。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由基因决定,因此无法改变。如果成年后遇到问题,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改变有问题的行为。这个观点认为,虽然性格特征(我们的“本性”)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用意志力改变我们的行为,并努力通过养成习惯的方式来使其保持稳定。这种看待成年人成长的观点导致人们蜂拥去做性格测试(市值高达20亿美元2)。据说这种测试能够确定我们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属于哪种“类型”和“风格”,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优势是你拥有的一切,你最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超越自己的劣势。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成长观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很明确:我们在人生中达到的“停滞期”即我们的终点。我们可以在必要时努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但除此之外再无他法。摆脱束缚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有时会看到自己和周围的人发生变化呢?我们可能变得不像高中时那么害羞了,可能观察到身边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稳重或更加自信了,或者看到朋友们的人生经历了彻底的转变。在职场中,有人告诉我们,我们有“潜力”,让我们去参加工作坊,培养我们的“软技能”。对于许多教练、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心理学家和其他从事个人成长工作的人来说,我们可以改变这一前提是他们工作的核心依据。他们的见解与人格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是一致的。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人员证明人的性格特征在整个成年期都会不断发生变化。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往往变得更随和、更谨慎。3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社交技能往往有所提高,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神经可塑性领域的研究告诉我们,大脑是可以改变的,它具有可塑性。4这意味着所谓固有的神经通路是可以改变的。当中风病人恢复说话能力,当我们养成了新的习惯,当我们成年后的感知力和记忆力有所增强,都意味着我们建立了新的神经通路。5就这样,原本看似是成长终点的地方,突然变成一个供我们在攀登下一个成长高峰前暂且休息的平台。不是说性格是遗传的吗?不完全是。基因赋予我们一种叫作气质的生理倾向,例如,对声音或味道比较敏感,或者对情绪刺激反应比较快,等等。后天习得的适应这种气质的方式,会让我们形成某种性格特征。例如,两个同样对声音比较敏感的人,一个可能会避免与他人接触而变成一个害羞的人,而另一个生活在音乐世家的人可能会利用这一点通过音乐与他人建立连接。我们可以把性格特征看作生命早期在独特的环境中为了适应自己的气质而形成的技能。这意味着,我们在成年后可以学会与气质共处的其他方法,从而促进性格的积极发展。我们不要把性格特征视为成长的终点,而是可以把它们视为早期的内在技能,视为我们继续成长前暂且休息的平台。我们不要把有待成长的性格特征视为我们应该接纳的局限,而是可以摆脱它们的束缚,去开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那部分自我。假如我们情绪不稳定,我们可以设法培养情绪的复原力;倘若我们一贯外向,我们也可以学着享受独处。这是生命的真正拓展,而不是与自我成长方向背道而驰,强行做一些表面上的改变。未得到满足的感觉往往是因为故步自封,不去探索和发展自己所谓的弱点。我们要摆脱自己的局限,继续成长、发展,不断拓展生命的边界。重启自我成长“人是可以改变的”这一认识引出了本书的中心主题:在不退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出深刻的改变?成长为那个可能的自己本应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会一败再败?了解我们为何经常失败,将有助于我们为持久的自我成长创造适当的条件。我们无法改变,一个原因是我们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行为上,也就是自我中最明显和最容易衡量的部分。行为是可以观察和量化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衡量进步的参照点。但是,自我不仅仅包括行为,还包括大脑、情绪、动机和储存在身体中的过去学会的东西。自我的这些部分就像车轮上的多个辐条,如果我们想让车轮转动而不断裂,就必须让这些辐条一起行动。如果只着眼于行为,就好比我们要让一根辐条朝一个方向移动,而其他辐条却都朝着相反的方向用力。我们即使将着眼点扩大到行为之外,也会发现大多数现有的自我改变技术往往只关注自我的其中几个部分。例如,习惯养成方法强调行为和动机,认知行为疗法侧重大脑、情绪和行为,创伤疗法则深入研究储存在身体中的情绪和记忆。要激活成长的自然运行并产生持久的变化,我们需要同时激活自我的五个部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知道自我的每个部分是如何运转的,是什么让它们停滞不前,以及如何才能重新使它们向前运转。在人生任何一个时期,我们的自我都有许多独特的、正在发展的潜能,包括身体、人际关系、智力、家庭、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潜能,每种潜能都有自己的发展“车轮”,以自己的速度前进。有的飞速前进,有的缓慢移动,还有的早已停止运转。在本书中,我的目标是帮助你识别那些业已停止或放缓的车轮,使它们重新运转。书中的模型根据我在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13年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教学对象包括学生和专业人士)总结而成。你接下来将读到的关于阿比诺夫、卡伊、埃米莉和艾莎的故事是根据学院学生和工作坊参与者的叙述写成的,他们使用本书中的方法重新启动了他们的自我成长。为了保护他们的隐私,他们的个人信息有所修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