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能图像处理
》
售價:HK$
64.9

《
善一分殊:儒家论形而上学、道德、礼、制度与性别 | 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售價:HK$
109.8

《
泛逻辑理论--统一智能理论的逻辑基础
》
售價:HK$
327.8

《
戏舞霓裳: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制作技艺研究
》
售價:HK$
184.8

《
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藏漆画艺术展作品集
》
售價:HK$
528.0

《
中国非遗文化探寻绘本——舞狮男仔
》
售價:HK$
38.5

《
大唐开国录——唐高祖与唐太宗 历史 杜文玉著 揭秘李渊、李世民权谋征伐,再现大唐开国风云
》
售價:HK$
107.8

《
无人机摄影与摄像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一部坚持“人民性”价值标准、具有体验性与批判性有效结合的文艺评论作品集。在兼顾文艺热点的同时,着重对邵阳本土文艺家进行评介,理论性和可读性都很强、批评语言接地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录作者小说、诗歌、影视、美术评论共33篇。作者既是一位文艺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因此他的评论呈现出鲜明的体验性,具有不同于一般学院式批评的特质。他对文本的语言、意象和意蕴等从沉浸式体验的角度做出把握,对自己的批评对象不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来审察他们,而是以一种朋友来访的方式融入他们的生命世界,与他们沟通交流,由衷地赞赏他们的精彩,善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在诚挚地反思和追问中,最终携手跨越到一种更真更美更善的人生境界。同时又是体验性与批判性的有效结合,其批判性体现在他对文艺批评的“人民性”价值标准坚持上。
|
關於作者: |
张先军,笔名张五龙,大学教师,高级职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邵阳市文联第五、六届委员会委员。曾任邵阳市诗词协会主席、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著有散文、诗词、文学评论等多种。从事文学评论多年,文章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创作与评论》《文学教育》《湘江文艺评论》《新丝路》《新西部》《邵阳日报》等刊物。首倡“邵阳诗词”概念,并加以研究推广,发表论文多篇。其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社科联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二等奖、邵阳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发展报告2020》“诗词发展史的梳理与建构”一章所采用。主编《邵阳诗词研究文论选(现当代部分)》,被评为2021年度邵阳市优秀社科普及作品。个人事迹入选《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目錄:
|
目录
第一辑 小说评论
玻璃房子能找到吗?——小说《玻璃房子》解读 002
临水照花,花自飘零——论张爱玲的悲观与虚无 006
“别生了,母牛啊,生命是短促的。”——对《百年孤独》的一个隐喻的阐释 013
抗拒与忧伤——评马笑泉小说《红蛇男孩》 017
再谈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使命——以小说《红豆生南国》为例 020
批判的价值迷失——从《兄弟(下)》看余华之失 027
楼、月为何能“善终”?——乱读《金瓶梅》之一 030
情节安排之败笔——乱读《金瓶梅》之二 033
春梅怀的谁的种——乱读《金瓶梅》之三 036
伯爵原来是“好人”——乱读《金瓶梅》之四 040
“达达”声中有“密码”——乱读《金瓶梅》之五 044
资本、权力两相衡——乱读《金瓶梅》之六 048
故事、现实两茫然——乱读《金瓶梅》之七 053
第二辑 诗歌评论
孤寂的静夜孤寂的心灵——陈敬容《静夜》诗赏析 060
写诗的小马——马笑泉诗歌《果核》及其他 066
“风雪夜归人”意象及其象征意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主题思想探 069
明如清溪奇如松石——张千山诗联赏析 074
从近期邵阳诗歌创作看地域性写作自觉——以李晃、李春龙、张五龙为例 079
有骨头的诗歌——读唐陈鹏诗歌 092
真我、爱情和渴望:一个女人的世界——海美蓝诗歌解读 096
正确看待“汪国真现象”对文艺发展的作用 101
追求单纯有境界的表达——熊烨诗歌评析 106
清新 别致 奇崛——《泥鳅》等两首诗歌赏读 113
巫风楚韵浸润的炽烈歌唱——刘毅翔长诗创作的意义 118
马少侨诗歌对历史的书写及其价值 123
“石毓根现象”及对诗词发展的启示——在石毓根诗词研讨会上的讲话 130
第三辑 影视评论
“老炮儿”的警示意义——电影《老炮儿》观感 140
反腐,每一个人的灵魂都要痛——从《人民的名义》“祁同伟”形象说开去 143
思想与艺术应当兼美——电影《长津湖》观感 146
第四辑 美术评论
艺术应体现“人民性”——评陈白水的版画艺术 150
简练的笔墨意趣深广的人文情怀——回楚佳“乡里乡亲”组画赏析 156
附录
民国武人那些诗 162
才有梅花便不同——历代咏梅诗审美意蕴漫谈 185
|
內容試閱:
|
自序
这本书本应该在2020年出版的。出版个人作品集往往是冲动的结果,回过头来看,往往又会为这种“冲动”后悔,因为总是会对自己以前的作品不满意,所以当时抑制了自己的冲动。但鉴于半生已过,能出版自己作品集的机会不多,又不妨再冲动一次,“不悔少作”应算是对自己毕生热爱文字的一个交代。这次结集,增加了2020年以后的几篇作品,其中“乱读《金瓶梅》”系列是2023年冬天的一组读书笔记,发表在网络上.《民国武人那些诗》是为抖音号视频写的文案,《才有梅花便不同-历代咏梅诗审美意蕴漫谈》是一个讲座的讲稿,这两篇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论文章,但我觉得包含了自己的一些文学批评思想,所以也作为“附录”录于其后。
此书原题为《懒拾集》,但为了更好地突出本书内容的主旨,更名为《相信文学的价值》。综观这些文章,多发表于网络,虽然文风粗粝生猛,发出一些站在民间的声音,如一株野草在岩缝中倔强地生长,但其内核始终坚守着文艺批评的人民立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2020年,此书拟出版时,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善林教授为此书作序《体验与批判的有效融合一张先军文艺评论集〈懒拾集〉》,发表在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公众号上。溢美之语铭记于心,仍沿用原序。
此书,我不仅仅是对一些作品作评析,而是借我的评论对象来表达我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对文学艺术的认识。
当我还是一个为青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时,我读到了小说《玻璃房子》,思考了个人与他人、理想与社会、真实与虚伪的关系。我得出结论:“当那些既定规范与心灵自由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是无法以个人的意志去改变其既定性质的,丑恶、黑暗、虚假、谬误总是与美好、光明、真诚、真理同在.但我们得活下去,而且完全有理由生活得很好,只要我们愿意。”
在“消费刺激生产\还是主流经济学理论的20世纪90年代,我认为物质的繁荣并不能给个人带来幸福,我借对《百年孤独》一个细节的解读,喊出了“别生了,母牛啊,生命是短促的”的声音。我认为消费欲望的满足使我们的心灵走向荒芜。
当我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历史知识后,我对民国时期政治人物的那些诗词的阅读超越了政治、历史的局限,对处在复杂历史情境中的生命多了一分尊重和理解。我认为“不管成王还是败寇,诗词是他们最后的唯一平等的话语权”。
我重读了《金瓶梅》,借对书中人物的分析,表达了我对现实的思考。
我对我的评论对象是用心去读、以情共鸣。正如文艺学博士唐善林教授所说:“我能感受到他对文本的语言、意象和意蕴有着近乎痴迷的沉浸式体验。这让我觉得他对自己的批评对象不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来审察他们,而是以一种朋友来访的方式融入他们的生命世界,与他们沟通交流,由衷地赞赏他们的精彩,善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在诚挚地反思和追问中,最终携手跨越到一种更真更美更善的人生境界。”
此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向志柱先生的细心指导,得到了《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凌翔先生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此书期待您的阅读分享,并敬请批评指正。
2024年10月 作者于邵阳
附2020年自序:
三十年来,拉拉杂杂,写下这些文字,散落在各处。如此大的时间跨度,说明我是非常懒惰之人。年轻气盛时,是有点瞧不起自己写的这些文字的,随写随扔。年近半百,一事无成,终归天命,为告儿女:时间都去哪儿啦?今费心尽力,拾掇一起,命名《懒拾集》。当然也有或已遗失,或羞于再提之什,既曰“懒拾”。姑且如此。
虽曰“懒拾”,然评论之意义固不应止于当时,是非得失,隔着时间的距离回看,或许才能看得更真切些。“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评论也因之而成为可能。
2020年7月 作者于邵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