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际工程黄皮书:国际工程发展报告(2024)
》
售價:HK$
217.8

《
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
售價:HK$
74.8

《
钩编圆滚滚的瓦尤包袋
》
售價:HK$
65.8

《
日暮途穷:大清覆灭前夕的关键时刻
》
售價:HK$
96.8

《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原书第4版)
》
售價:HK$
218.9

《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第二版)
》
售價:HK$
360.8

《
明代书院讲会研究
》
售價:HK$
97.9

《
消失的亿万富翁:更好的投资、财务决策指南
》
售價:HK$
76.9
|
編輯推薦: |
☆盛传百年的词话经典,一本书读懂王国维的“境界”说。
☆邀请著名青年作家贾飞作推荐序,帮助你更好地品赏《人间词话》。
☆收录了王国维手定稿64则与未刊稿50则,内容更为完整丰富。
☆重新编排,译注准确、详尽,即使没有古文基础,也能无障碍领略诗词之美。
☆内含多幅珍贵古画,与诗词相辅相成、情景交融,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四色刷边工艺,使外观更精致,随书赠送书签,精美实用。
☆附录人间词话删稿12则、常见词牌名简介与王国维词作等内容。
|
內容簡介: |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久负盛名的美学经典。他将中西方美学、哲学思想巧妙融合,对唐以后的词作进行了精辟独到的点评。尤其是书中提出的“境界”说,观点新颖,自成体系,将词的创作与审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魅力。本书图文并茂,译注准确,让读者能够轻松读懂王国维的经典论述,跨越时空,与大师进行思想交流。
|
關於作者: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出生于书香世家,早年追求新学,并将中国美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他在美学、史学、哲学、考古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且成就卓越,被称为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一生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流沙坠简》等。尤其是《人间词话》,堪称中国近代久负盛名的美学经典。
|
目錄: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未刊稿
附 录
人间词话 删稿
常用词牌简介
王国维词作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世上再无王国维,只留词话在人间。”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罕见的全能型大师,著名历史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缪钺曾毫不吝啬地赞誉王国维“一人而兼具数美,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国学大师陈寅恪也对王国维推崇备至,称“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意思是在学术造诣上难以望其项背。虽然说文人相轻,但王国维的学术地位在同时期文人中几乎无可撼动。他留下了无数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首推《人间词话》。
生活在这个纷扰而喧嚣的世界中,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心灵的净土和生命的归宿,需要借助内心的修行来完成一次次脱胎换骨的改变和成长。每当向内寻找时,我就会想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体悟这种美学境界,宛若被一束穿透历史尘埃的光照亮,让人在茫然中忽觉豁然开朗,得到无限的启发和鼓励。所以,对我而言,《人间词话》这部作品评的不仅是词,还是人生。
《人间词话》这部充满哲思的美学经典,不仅开创了诗词评论的新范式,更将诗词与人生相融合,探索了生命的本质。当我重新阅读这部经典著作,发现其中的每一句都蕴藏智慧,直击心底,慰藉我们受困的心灵。
同为写作者,我对王国维提出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深有共鸣,文章诗词的“境界”便是那神来之笔,是文章诗词的灵魂所在。这种将“境界”擢升为诗学圭桌的举措,不仅是选择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更是对传统审美茧房的突破。不仅如此,王国维先生还创造性地将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熔铸贯通,通过对“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辩证,提出“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创作心法,使诗词审美标准跃迁至新的维度。他对诗词的评论超出了情怀和技法,上升到了审美和生命境界。这种融汇中西的创举,令中国传统的意境论开始迈向现代化。
时至今日,这部经典之作依然魅力不减,对当代人具有特殊的启示价值。当跟随王国维先生的视角来阅读中国经典的诗词时,那些我们熟悉的文字会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内心,为我们铺就一条超越自我、追寻人生真谛的精神道路。
我相信,当你再次打开这部美学经典,静听词心细语,或许在某个蓦然回首的瞬间,你便会邂逅灯火阑珊处那个全新的自己。
贾飞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注释
①词: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代,多为配合乐曲而作的诗歌,是诗的别体,最初称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②境界:原指边界、疆界;佛典中指人的感知能力或精神修养所达成的程度;文艺作品中指所描绘的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地。王国维的“境界”源自王昌龄《诗格》中的三境说,即“物境”“情境”“意境”,指的是含义深刻而意味无穷,并且上升到人生态度的高度。
③高格:高尚的人格、品格,高迈的格调。
译文
词以境界的营造为最佳。有了境界,词自然就能形成高迈的格调,也自然会拥有脍炙人口的名句。五代、北宋时期的词作之所以超群绝伦,原因就在于此。
二
有造境①,有写境②,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注释
①造境:是指作者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一个超越现实的意境。
②写境:是指作者对现实情况的描写、再现,往往也带有一些理想的成分。
③自然:包括人类现实生活在内的客观世界。
译文
境界的创造有造境和写境两种,这正是理想派和现实派的区别。然而,这两派很难清楚地区分开。因为杰出的诗人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意境必然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再现方式构造出的意境也必然接近于想象。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说为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已所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②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出自金朝末年文学家元好问的《颍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译文
词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属于“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都属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是创作者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所以所描写之物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无我之境”,是创作者忘却自我,用外物的心来观察事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古人作词,写出“有我之境”的人居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出“无我之境”,有才华的诗人是能够自我有所建树的。
四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①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注释
①之:往,到。
译文
“无我之境”,诗人只有在保持内心沉静之时才能达到。“有我之境”,诗人由内心涌动归于内心宁静之时才能达到。所以“无我之境”显得优美,“有我之境”显得宏壮。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①中也,必遗其②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注释
①美术:艺术。
②遗:放弃,舍弃。
译文
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互相关联,也互相限制。然而,将它们写进文学作品及艺术作品中时,一定要舍弃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限制的地方。所以,写实派的艺术家也是理想派的艺术家。
另外,不管是怎样虚拟构造出的情境,其所用到的材料必然源自自然,而且它构造的方法,也必然遵从自然的法则。因此,理想派的艺术家也是写实派的艺术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