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茹退集

書城自編碼: 411619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夏金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10023979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改变课堂的教育理论:理解与运用(第2版)
《 改变课堂的教育理论:理解与运用(第2版) 》

售價:HK$ 85.8
使行录与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上下册)
《 使行录与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242.0
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传
《 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传 》

售價:HK$ 61.6
吸引力旋涡:遇见生命中的每个奇迹(个人修养励志人生规划个人提升 事业突破情感修复 财富累积身心健康)
《 吸引力旋涡:遇见生命中的每个奇迹(个人修养励志人生规划个人提升 事业突破情感修复 财富累积身心健康) 》

售價:HK$ 61.6
7068
《 7068 》

售價:HK$ 50.6
油画棒涂色系列 大师风景    路正先课题组 组编 何美仪 张天奇 李睿诗 编
《 油画棒涂色系列 大师风景 路正先课题组 组编 何美仪 张天奇 李睿诗 编 》

售價:HK$ 52.8
壹卷YeBook 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壹卷YeBook 宫闱内外:宋代内臣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97.9
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好的公司拒绝忙碌,崇尚高效!)
《 重来3:做得更少,但赚得更多(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好的公司拒绝忙碌,崇尚高效!) 》

售價:HK$ 75.9

編輯推薦:
1.专家之作与大家之作。作者夏金华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佛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佛理的践行者,其对佛教之论述既理性又感性。
2.涉及广博而论证精审。该书涉及儒释道,以及更广泛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作者精心考证的文章集结。
3.本土意识与现实关怀。作者不仅仅是专精的学术研究,也关注着我们生活的地区,关心着我们的生活习俗及其由来。
內容簡介:
本书以佛教研究为主,系作者从百余篇论文中选出十九篇汇集而成。所选篇目,以别具一格、鲜有关注、自出机杼和有争议者为采择标准。全书涉及古代纸钱、葬仪、礼乐、释迦眷属、吃茶、高僧、纸衣、逃禅、地理、史迹之类的考据,又讨论佛性、译经、念佛、注疏、宗教本土化诸理论学说,兼及陀罗尼、地方神祇等民俗信仰,且多贯摄儒、释、道三家之学,或与已消亡之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相关。作者意在呈现宗教的多样性,以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之深远影响。
關於作者:
夏金华,1958年生,浙江建德人,笔名吴明、严州人、乙二三、严州布衣、丁三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并任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佛学、哲学及儒、释、道三家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主要著作有《佛学与易学》([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大邱]岭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宝相庄严:五百罗汉集释》(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印光大师年谱长编》([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年初版、2015年再版)、《隋唐佛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提婆达多问题的再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主编《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哲学的历史进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等。
目錄
总序:呼唤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 方松华
自序
纸钱源流考
李通玄考
论《修禅要诀》是一部伪作
佛门丧仪的等级差异与本土化之争论
沪上曹王禅寺之“曹王”究竟是谁?
观音类经典与昙无竭《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释迦牟尼之子善星比丘事迹考
唐代佛陀波利之译经与陀罗尼信仰
吃茶与禅机——古代高僧勘验悟道与否的方式
古代纸质衣物与僧伽生活考释
中古时期三夷教之消亡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明末封建士大夫逃禅原因初探
论“礼崩乐坏”是儒学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兼以佛教礼乐的发展进程为例
圆瑛《首楞严经讲义》料简
论“念佛往生”与“信愿往生”——以民国时期守培与印光等人的争论为例
关于“一性皆成”的真义之探讨
佛教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优势与实行之难度
印度佛教心性学说的形成过程——兼及本净“心性”与大乘“真心”之异
佛学理论中有“本体论”学说吗?
內容試閱
在这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人类文明经受考验的严峻时刻,仍然有不少中国的学者坚守象牙之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值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之际,我们开始推出《中西哲学比较与文明史研究丛书》,既是为了致敬哲学所创所60周年,缅怀李培南、冯契、周抗先生等前先贤,也是为了薪火相传,展现中青年一代学者的专业精神以及他们的天下意识和家国情怀。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向上起步较早,特别是在风起云涌、思想解放的20世纪80年代,哲学所发起召开了全国首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不久集全所之力出版了《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一批专著。新世纪以后又开始着力于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作为中国近现代哲学主题之一,旨在从中西哲学源流两个方面来探索哲学的元问题,这一难题引发了古今中西各种哲学思潮与流派的激烈论战。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大约肇始自16世纪,但是中国学者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自觉还是要到20世纪才产生:从中西文化与哲学的优劣比较,到依傍西方哲学概念谱写中国哲学史,再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哲学进入蔚为壮观的创体系时代。一直到20和21世纪之交,中国哲学才真正告别模仿的时代,开始涉猎中西方哲学的开端、形态、要义乃至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哲学”这样的元哲学问题。经过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以西方传统哲学为主流的哲学观念正从其根基处开始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希望不失时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为这一人类哲学史上可能的重大变革做出贡献。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尽管4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并没有荣膺引领时代的先声。当代中国哲学不仅与先秦中国哲学的原创时期思潮蜂拥、学派纷呈的子学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与近代“五四”古今中西各种思想激荡、精神高昂的时期也相去甚远。如何结束“五四”以来对西方哲学的“依傍”,深刻反思中国现代哲学的创体系时期,进而告别模仿的时代,开启繁盛的中国原创的哲学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共同责任。

一般说来,纸钱有两种意思:一指历史上的旧式纸币,如北宋时期发行的最早的纸制钱币——交子 ;另指在祭祀时焚化或埋入棺内给已故亲人、朋友或鬼神作为钱币使用的纸制品。本文所要讨论的,正是后一种意思。它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追根溯源,纸钱是伴随着古代祭祀之礼而产生的。祭祀习俗起源甚早,“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上得以兼下,下不得以僭上,古之制也”。同样,普通平民也有相应的祭祀方式,只是起源的时间已难以稽考。但是,这种习俗与人类的祖先崇拜和鬼神信仰密切相关,则断无可疑。远古以来,人们坚信死后,灵魂是不灭的,只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已。因此,需要将其生前使用过的东西或心爱之物,连同死者一起下葬。这些作为陪葬品的物件或钱币,是供死者在阴界里继续使用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至今依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祭祀祖先或鬼神,古代一般使用玉币(也称为“瑞玉”)之类的玉器、布帛等高级物品,他们“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毕,则埋之”。《周礼·天官·冢宰》云:“大丧,赞赠玉、含玉。”或是“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太祝以玉币置于篚。”就皇家而言,这种大型的祭祀方式在宋代尚可见到,如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一月,真宗“幸泰山,奉玉币、三牲,祀昊天上帝于山之圆台,太祖、太宗陪位于东西,依南郊行礼法”。但是,由于玉币的取材不易,且制作工艺的要求也很高,对于平民丧事的祭祀来说,显然不可能普遍使用。于是,迨至汉代,便逐渐流行起以钱币作为陪葬品的做法。
埋入坟墓中供死者享用的钱币,在汉时称为“瘗钱”,如宋代高承所说:“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王应麟《困学纪闻》也认为,两汉时已有瘗钱。此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汉书》中的《张汤传》记载,酷吏张汤尝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一事,欲置丞相庄青翟于死地。由于皇家孝文园(即霸陵,乃汉文帝的陵墓)随葬的钱币及物品很多,故而诱发盗掘之事;又因丞相本负有四季巡视陵园之重大责任,故张氏认为,发生盗墓案,庄氏身为丞相,理应被治罪。此事的结局出乎意料,张氏反被其所害。
这里作为陪葬品的钱币之“瘗钱”,据唐初颜师古所注“瘗,埋也。埋钱于园陵,以送死也”之语推测,应该是当时流通的货币,亦即实钱。在历代出土的墓葬中,不时可见各个朝代或多或少的铜钱,正是这种习俗的延续。时至今日,在实行土葬的偏僻乡村里,除了烧纸钱之外,入葬师仍会在死者的口中放上一枚硬币,并将其嘴巴合拢,然后钉上棺盖,也正是此习俗流传之余绪。
以实钱殉葬之习俗,自西汉一直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宋时的隐士僧严,“寥廓无常,人不能测”。后出家为沙门,“栖迟山谷,常以一壶自随”。临终时,对弟子曰:“吾今夕当死,壶中大钱一千,以通九泉之路;蜡烛一挺,以照七尺之尸。”僧严当夜亡故,一如其言。
然而,习俗并非一成不变。因为亲人故世,若均以实钱作为随葬品,成本自然很高,不能多放;倘若能易俗从简,以纸钱取而代之,则费用低廉,且焚化(或随葬)的纸钱数量也可以大大增加,死者生者,两得其便,不亦宜乎?再说,厚葬容易引起盗墓贼的光顾,导致死者不能入土为安,也是使实钱随葬习俗发生变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种以纸制作来寓意实钱的纸币便在民间悄然出现了。
以今观古,瘗钱应是纸钱的前身,即古来所谓“丧葬之焚纸钱,起于汉世之瘗钱也”。纸钱,又作阴钱、寓钱、拟钱,亦即剪(或折叠)纸张为钱之形状者,用来焚烧以飨鬼神,或与死者遗骸一齐放入棺内,以供其像在阳间一样随时取用。但是,这种纸钱到底是什么时候面世的,后世文献之记载却多有歧异,各不相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