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HK$
86.9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售價:HK$
85.8

《
分歧与团结:以色列社会的运转逻辑和活力来源
》
售價:HK$
75.9

《
中国式管理(全集·全新)
》
售價:HK$
108.9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HK$
63.8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HK$
316.2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HK$
80.2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讲述了汪龙德的从医的生涯经验和学术理论成果。本书分为思想辑要、两个部分,其中思想辑要着重论述了汪龙德的学术成果,详细记载了汪龙德在消化、循环、呼吸、血液、内分泌等系统多发病、常见病方面的系统诊治经验和医学学术成果。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未病先防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既是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者水的重要标志。《黄帝内经》提出这一概念,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认为“治未病”理论的核心是主动防范。此外,东晋医学家葛洪曾指出:“是以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强调了“治未病”思想对于养生防病的重要。与此同时,相关研究对“未病”属进行划分,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与传四个方面,进一结出以下几种诊疗理念:(1)未病先防,防病于先;(2)欲病救萌,防微杜渐;(3)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瘥后调摄,防其。因此,结合上述祖国医学对“治未病”的认识与记载,汪龙德主任医师认为,病救人的要旨在于以人为本,促进健康,相比于治病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首倡“治未病思想”,主涵以下几个方面。
1.均衡饮食,饥饱得当
药王孙思邀曾在《千全方。食治》提到,“是以攻邪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薬为充,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此之谓也”。汪龙德主任医师临床中常嘱咐病人要均衡饮食,瓜果、蔬菜、肉蛋各组分构成不同,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搭配及适量摄入,可保证人体营养物质供给与代谢衡。此外,汪龙德主任医师认为,在均衡饮食的同时,要更注重清淡饮食,如脾胃湿热病人嘱其戒烟少酒、少食肥甘厚味,正如《千金方。道林养》所言“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尝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莲”,可知服用补药应具有针对,不可一味育目追求大辛大热之品,而需参照个人体质差异来培养良好的饮食惯。同时,现代研究表明,高热量饮食惯与高血压、非酒精脂肪肝、肥胖症、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汪龙德主任医师多提醒病人“饭吃七分饱”,也可选择少食多餐来减轻胃肠负担,以满足机体正常的营养需要。早在《千金方?道林养》中有相关记载,如“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也”,在食疗养生方面强调“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若短时间内摄人水谷较多,超出生理状态下胃肠所承受的正常范围,势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进一步引发水谷精微的输布受阻,终甚或导致“大饱血脉闭”。《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人体后天的育与健康与否,皆赖脾胃充养,因此,不应过食、大食、暴食,否则脾胃受损,百病皆生。现代研究证实,条件下的热量限制,不仅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