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短线交易天才 我如何从商品期货市场赚到100万 拉瑞威廉姆斯著经典投资期货交易入门技术分析
》
售價:HK$
74.8

《
长江人文馆:中国近代史
》
售價:HK$
60.5

《
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
》
售價:HK$
85.8

《
医美必修课:科学变美的实践指南
》
售價:HK$
140.8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古代博物图集(第一卷)
》
售價:HK$
206.8

《
上岸
》
售價:HK$
47.1

《
粮舵:文明分流与现代化的起源
》
售價:HK$
85.8

《
不平等的样貌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长江、黄河、钱塘江、大运河……中华大地上的大江大河川流不息,见证着历史变迁,孕育了无比灿烂的华夏文明,也哺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富春江是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更兼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黄公望曾在富春江畔结庐隐居,创作了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本书借鉴郦道元《水经注》的河流考证,以文学的、讲中国故事的方式,致敬古代先贤追求人水和谐、民生为本的思想,深刻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河流立传。
|
內容簡介: |
河水流金,文脉所系。《富春江地理志》为“新水经注”大型文学精品创作出版工程中的第一部作品,全方位抒写百里富春江及其两岸的人文与历史。本书深度挖掘富春江及两岸两千多年来的治水史、风俗史、变革史等,记录富春江边“水色佳美”的迷人风景,讲述富春江边的传奇人文故事,生动展现浙江乃至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
關於作者: |
笔名陆布衣等,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笔记的笔记》《连山》《而已》《袖中锦》《九万里风》《天地放翁——陆游传》《水边的修辞》《<论语>的种子》《昨非录》《烂漫长醉》等四十余种。主编“浙江散文精选”系列、“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等六十余种。作品曾入选几十种选刊,曾获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报人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大家文学奖等数十种奖项。
|
目錄:
|
001 宝石般的河流
上部 大江
011 第一卷:简史志
011 一、六股尖东坡与青芝埭尖北坡
015 二、“建德人”与独木舟
017 三、始皇渡江
022 四、渔浦及其他
027 五、东梓关
033 第二卷:苦厄志
033 一、灾祸记
037 二、《四库全书》避难记
040 三、建德秘密机场
045 四、篾涧泷封锁线
050 五、宋殿村受降
051 六、清障
054 第三卷:营建志
054 一、赶“羊”事故
057 二、一株苦楝树
061 三、锁桐江
071 四、分水之江
080 五、春水东流
082 第四卷:食货志
082 一、永远的鲥鱼
092 二、子陵鱼咏叹
097 三、文艺的鲈鱼
103 四、渔歌子
108 五、鲂之歌
113 第五卷:沙洲志
114 一、富春渚及其他
124 二、洲上春深
130 三、烟波桐洲
135 四、年轻的新沙
141 五、长沙东洲
149 六、五丰沙
155 七、镜子一样的湖
下部 两岸
165 第一卷:山水志
165 一、长林堰
170 二、吴公堤
173 三、《耕织图》
178 四、《禁棚户示》
184 五、绿树村边合
188 第二卷:古城志
188 一、梅花之城
200 二、“小中国”
213 三、一朵莲
225 四、王者之门
236 第三卷:非遗志
236 一、用时光熬制
243 二、春江渔歌
254 三、纸传奇
263 四、九姓渔民
270 五、好风知时节
279 六、致中和
285 七、“活金死刘”
290 第四卷:形胜志
290 一、孝柏
295 二、寺名圆通
300 三、少康的玉泉
306 四、江南“坎儿井”
314 五、马岭关上
321 六、灵峰精舍
328 第五卷:碑坊志
328 一、建德侯坊
334 二、大历八年秋
342 三、思范坊
347 四、《戒石铭》
352 五、三元坊
359 六、有精神曰富
364 第六卷:传奇志
364 一、“既欢喜而歌舞”
371 二、天官姚夔
376 三、张县令破案
380 四、“一人杀九盗”及其他
393 五、遗闻几则
397 不是结尾
402 附录: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许多年前,一个盛夏的中午,那个少年,正蹲在水边,低头捧水洗脸。
路边有一担沉重的柴草,那是少年一上午的劳动成果,他要将柴草挑到窑厂去,100斤可以计10个工分。不过,这一担实在太沉了,超过了他平时的能力,少年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好不容易挑到了溪岸,他要到水边洗洗。一处深潭,水面在烈日下一晃一晃的,碧水映着少年白皙的脸庞,有游鱼窜来窜去。
少年眼盯着水,他知道水往东流去,但他不知道眼前的水会去往何方,在哪里耽搁。他幼时,在母亲的怀抱里,最远只去过上海,他想:水会在上海入海吗?
后来,少年成了青年,他在大学里读到古希腊先哲泰勒斯的一句话:“水是万物的始基。”他恍然有悟,天天住在水边,却从来不知水有这么伟大,它能孕育万物。他家乡那水,是分水江支流,分水江汇入富春江,富春江再汇入钱塘江,而钱塘江最终注入东海。
那个少年自然是我。我对水,似乎有种天然的喜欢,向来关注。少年时的夏季,在山间的岩石深潭边,我常常一坐就是一小时,什么也不为,就是傻坐着,躲荫,看水,想着水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山顶上的白云慢悠悠地飘荡,树上的蝉在狂嘶,林间的鸟儿却懒,偶尔才鸣几声。
我眼中,这自在而狭小的世界,有了水,就生动活泼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写给朱元思的这封信,我是在大学的古代文学课上才读到的。我完全没想到,年少时日日相伴的那些水,能有这样让人惊艳的品质。从此文开始,我重新阅读母亲河,将她当作一部伟大的作品来读。越读,形象越丰满;越读,内涵越深奥。现在的感觉是,富春江要读一辈子,不,一辈子也读不完。
富春江给予了我们什么?
我觉得应该从物质与精神两大层面来说。
物质层面,其实是我们对富春江的索取。饮用水源、水力发电、灌溉用水、交通航运、鱼类资源等,这些都是对水的直接利用。因河水而生成的大小沙洲,顺河谷而建设的城市与村落,沿河岸而建造的高速公路、人行绿道,则是我们从她那间接享受到的好处。
精神层面,则是人类因傍河而产生的各种文化。我曾经在《水边的修辞》一书的序中这样说过:“万物皆有灵,包括植物与 水。”富春江的清流,与隐士桐君、严子陵、黄公望等的气质极为匹配,与诗人谢灵运、杜牧、范仲淹、苏轼、陆游等的审美也极为吻合,2000多年来,因江生发的7000多首诗词,都可以证明这种奇妙……
最为关键的是,富春江能安抚我们紧张焦虑的情绪。
严子陵曾经焦虑,当他来到富春山,面对富春江时,焦虑立刻消散。春风骀荡,枇杷正鲜,富春山下的石濑旁,严子陵戴笠垂钓,没过一袋烟工夫,就拎上来一尾红点大鲥鱼,他立即站起收竿。看看篓中的鲜鱼,望着两岸的青山,严子陵捋须微笑,心中惬意感满溢—又可以上东台,醉卧春风读《老子》了!我这样幻想着,在朝阳或者夕阳的映照下,水边这位钓翁的影子拖得好长好长。
范仲淹曾经焦虑,当他来到富春山,面对严子陵祠堂,焦虑感顿失,被山水激发出千古名句。在我看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仅仅是范仲淹对严子陵的赞词,也是范仲淹人格魅力的体现。这或许就是一篇好作品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换句话说,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将人们对严子陵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融进了家国情怀。自此,“山高水长”就成了严光的代名词。
诚如吴均所言,古往今来,富春山风、富春江水,治愈了无数焦虑的灵魂,且这种焦虑,经山水的浸染,大多演变成了悦耳动听的诗与文。望峰息心,窥谷忘返。面江,俯身,随手掬起一捧水,指尖流泻的尽是7000多首诗文碎句的清音。
六岁的小瑞瑞,见我每天写呀写,忍不住问了:“爷爷,你今年在写什么书?”
我答:“《富春江地理志》。”
她自言自语:“是《水边的修辞》吗?”
我似乎有点懵,转而笑了:“是呢,是水边的故事。”内心暗忖:《水边的修辞》是从人的角度写富春江,《富春江地理志》是从地理的角度写富春江。两部书完全可以看成上下部啊,小朋友一语中的。
瑞瑞问:“爷爷,你能给我说说吗?”
我笑笑:“好。我们这就来说说富春江的故事。” 她是一个几百万岁的老人了。
她从安徽休宁的高山上流出。
她从细流变成大河。
她起初叫新安江,她最美的江段叫富春江,她的全名叫钱塘江。
她一路奔腾,镂刻出了无数的山峦与绵长的河谷。
她所到之处的谷地平原两岸,诞生了无数的城市与村庄。她的流域上,曾经生活着十万岁的“建德人”,一万岁的“桐庐人”,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
她是干流,还有许多支流、支流的支流,不管是大河还是小河,它们都是富春江的子孙。她安静的时候是碧波,发怒的时候是洪水。洪水带来洪灾,洪灾要吃人,吃房屋,吃土地,吃庄稼。洪灾就是毒蛇,洪灾就是猛兽。洪灾来了,横扫一切。于是,我们要在江中筑坝,将洪灾消灭。
她两岸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土壤,她江中膏腴而鲜美的数百种鱼类,这些都是哺育几百代人生存的根本。
她挟带而下的碎石残屑,在江中堆积成了数十个富饶的沙洲岛。
她孕育的千年古城镶嵌在山水间。
时光熬制中飘出阵阵文化清香。
诸般形胜展现万千姿态。
品德品行天地间铭刻。
神奇土地自有神奇故事。
富春江绵延至今,她是两岸所有人的母亲。
“瑞瑞,你听明白了吗?”
瑞瑞看着我,点点头,又摇摇头,一脸的真诚。
富春庄的铜手模墙上,左边刻着巴金先生《我爱富春江》的全文,右边是55位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手模,它们来自已经看过或将要来看富春江的作家,这也是当代写作者向巴金先生的集体致敬。
富春江是美丽的。
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中期,我曾两次到过富春江,都是因为去看看新安江水电站。同来的朋友,已经有几位不在了。其中有唐弢、魏金枝,还有萧珊。到了这里,想起往事,我不能不怀念他们。
岁月可以流逝,历史不能忘记。
1959年的富春江之行,我写下了《星光灿烂的新安江》。几十年过去,世事变化很大,但我当时写文章的感情是真诚的。
1991年春天,我第三次来到桐庐,已经成为只能坐在轮椅上看富春江的老人了,但我眼前的富春江更美丽了。
那些铜手模,瑞瑞在书院的时候,经常要去摸一摸,她也要读一读巴金的文章,“富,春,江,是,美,丽,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声音很大。甲辰这个夏天,她已认识一千余字,能十分流利地将《我爱富春江》读下来。我每听一次,都有感触,瑞瑞稚嫩的童音,与巴金先生直抒胸臆的文句,极为相称。
对于河流,我们现在的普遍共识是—她是地球的血脉,她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富春江及其两岸的历史,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眼里,河流也是形容人生的重要隐喻之一。这一次写作,虽是一次全方位的深度解读,但我对富春江,依然一无所知,她如此博大精深,她如此纷繁多彩。这一条宝石般的河流,流光溢彩的盈盈碧水是她的俊丽外表,丰盈沉厚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核心内里。她奔腾不息,涤荡所有,海纳百川;她亦随遇而安,沉潜深流,柔软而坚强。
写完关于富春江的若干本书,我终于确定了内心一直鼓荡着的动力,因为我是富春江的后裔,她是我的母亲,我愿意为她付出我所有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