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善一分殊:儒家论形而上学、道德、礼、制度与性别 | 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
》
售價:HK$
109.8

《
泛逻辑理论--统一智能理论的逻辑基础
》
售價:HK$
327.8

《
戏舞霓裳: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制作技艺研究
》
售價:HK$
184.8

《
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藏漆画艺术展作品集
》
售價:HK$
528.0

《
中国非遗文化探寻绘本——舞狮男仔
》
售價:HK$
38.5

《
大唐开国录——唐高祖与唐太宗 历史 杜文玉著 揭秘李渊、李世民权谋征伐,再现大唐开国风云
》
售價:HK$
107.8

《
无人机摄影与摄像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54.8

《
电力算力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
售價:HK$
162.8
|
內容簡介: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大众喜爱的新媒体账号主讲人蔡丹君解读《红楼梦》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网粉丝百万的古代文学学者,解读《红楼梦》视频播放量超1.5亿
★多年研究、讲授《红楼梦》心得首度结集全放送!
?★普通读者能读懂、能读完、能读透的实用版《红楼梦》导读书
?★从小问题入手,解读《红楼梦》整本书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为什么都发生在芒种节?
秦可卿的丧仪,如何勾连出贾府与府外世界的关系?
围绕宝玉挨打的情节,作者埋下了多少伏笔?
一顿“螃蟹宴”够刘姥姥家过一年,这笔账是怎么算的?
抄检大观园暗示了“群芳”怎样的结局?
贾政为什么让宝玉写《姽婳词》?
……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蔡丹君写给《红楼梦》读者的“红楼阅读难题集锦”,选取薛林初入府、送宫花、秦可卿之死、扑蝶与与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进荣国府、抄检大观园、《姽婳词》与抄家等十大关键情节,对读者提问最多的近百个问题进行精炼解答,帮助初读《红楼梦》的读者了解章回小说的网状结构、对称结构,揭示那些不为人所注意的“草蛇灰线”。
与一般《红楼梦》导读书随文评点的方式不同,本书针对发端于课堂教学及网友互动的近百个问题,给出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扎实精当、富于个性的解读。
|
關於作者: |
蔡丹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著有《浮世本来多聚散:唐诗中的二十一种孤独》等。
|
目錄:
|
序言 共宴红楼最深处
——叩开《红楼梦》的三重门
第一编 楔子的谜团
1.《红楼梦》与《石头记》,哪个才是小说本名?
2.《红楼梦》为什么会有五个名字?
3.《红楼梦》只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小说吗?
4.《红楼梦》为什么要以顽石神话开篇?
5.甄士隐家的故事为什么被称为“小荣枯”?
6.贾雨村发迹娶娇杏的故事有什么寓意?
7.如何理解甄士隐、贾雨村在情节叙事中的意义?
8.如果删掉《红楼梦》的楔子,会影响全书阅读吗?
第二编 薛林初入府
1.第二回至第五回有怎样的叙事轮廓?
2.黛玉进贾府,看到了哪些“与别家不同”之处?
3.“护官符”揭示出四大家族的哪些秘密?
4.薛家为何非进京不可?
5.薛宝钗进贾府,为何要从她哥哥写起?
第三编 宫花来与去
1.“宫花”是薛宝钗选秀后从皇宫中带出来的吗?
2.周瑞家的送宫花时遇到了哪些人,这些场景有何寓意?
3.为什么丫鬟不让周瑞家的进王熙凤的房间?
4.周瑞家的为什么最后才给黛玉送宫花?
5.送宫花情节只是为了烘托黛玉性格吗?
......
|
內容試閱:
|
共宴红楼最深处 ——叩开《红楼梦》的三重门 红楼深几许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处处有《红楼梦》的影子。网上有用林黛玉的声音做视频配音的,有学林黛玉讲话风格的,也有拿《红楼梦》来编笑话的。我最近听到的一个笑话是:老师夸学生论文“写得好”,像曹雪芹自己眼中的《红楼梦》。学生开心地问:“老师,这多不好意思,我这么厉害吗?”老师回复:“可不是吗——你的‘满纸荒唐言’,让我‘一把辛酸泪’啊。”
除了这些网络流行语,还有人用十六型人格来分析红楼人物,以《红楼梦》为蓝本解析职场经验、财务管理法则……甚至有新一代的读者说:“我们就靠《红楼梦》长心眼子呢!”这些新角度、新解读,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红学热”。可以说,很少有作品能像《红楼梦》一样,生发出如此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从问世之初的手抄本,到当下利用AI声音、图像衍生出的“二次创作”,《红楼梦》的内容与精神都与普罗大众毫无隔阂地紧密相连。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化,演绎出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丰富的解读。
但是,在“网络红学热”流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尽管这些停留在《红楼梦》表层的符号式的狂欢非常有趣,但要真正理解《红楼梦》,我们首先要读懂其文化精神。若非如此,就像一个人吃葡萄,却只吃葡萄皮,不吃葡萄肉。
......
第一编 楔子的谜团 《红楼梦》为什么会有五个书名?
甲戌本开卷第一回中,提到了空空道人从抄录石上文字到全书问世之后的题名过程: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段叙述中竟然一口气开列出五个名字——《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将真实创作历程融入了小说虚拟的叙事之中。《石头记》的书名取自大荒山上顽石的自述;《情僧录》取自小说中虚拟的创作者——空空道人,这两个名字取自虚拟叙事。之后的《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则对应着曹雪芹实际的成书历程。
多数研究者认为,《红楼梦》并非曹雪芹从无到有的首次创作。在这部小说成形之前,他曾写过其他作品。其中最早的创作或为《风月宝鉴》,这有可能是曹雪芹青年时代创作的一部不太成熟的作品,也是这部小说的第一个前身。脂评本的批语中透露了相关的信息。甲戌本第一回中有眉批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今本《红楼梦》的第十一回到第十三回、第六十三回到第六十九回,也就是秦可卿和尤二姐的故事,或许是根据《风月宝鉴》改写而来。从这些改写的部分来看,《风月宝鉴》的题材可能类似于《金瓶梅》,属于盛行一时的风月小说。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借“石兄”之口对这类风月小说进行过一番批判,说它们“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或许也有几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反思之意。
这部小说的第二个前身是《红楼梦传奇》。“传奇”是当时对戏曲文体的指称。这部传奇可能并未完稿,只填了曲子,没有用宾白连缀起情节。但这些曲子没有被浪费,而是成了“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的总纲,作为寓言被穿插进小说之中。除了第五回直接名为“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外,书中写到的很多支曲可能在这部《红楼梦传奇》中也有其原本的位置。比如《好了歌》是借甄士隐之口喻唱贾宝玉悬崖撒手、弃家为僧;宝黛相见之时,书中为他们一人写了一首曲子,也有可能是在戏曲中介绍人物时所唱;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在冯紫英宴席上作了一首《红豆曲》,从内容来推测,它有可能是戏曲中黛玉死后,宝玉怀念她时所唱的曲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