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工业密码
》
售價:HK$
140.8

《
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所得税:从起源到1820年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售價:HK$
44.0

《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售價:HK$
44.0

《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琳派艺术:日本的生活美学
》
售價:HK$
204.6

《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售價:HK$
96.8

《
文与图的世界史:《史集》与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图景
》
售價:HK$
217.8
|
內容簡介: |
进入新世纪,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浪潮造成了一种符号崇拜与城市形态趋同的现象。在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由来已久的地域寻根倾向则从住宅领域掀起了一轮高潮,不少中国建筑师选择通过住宅地域创作来寻求设计表达的多样性。 西方建筑地域主义理论在二十世纪经历了重建和争论过程,其关键成果“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近年来中国建筑界受批判的地域主义“陌生化”与“建构”等内容影响,在对待建筑地域主义问题的态度上呈现一种符号批判的倾向。然而,这种“去符号”的理论预期在实际创作中会因种种限制而遭遇困难,进而引发一种暧昧的境地。 本书回顾了新中国住宅创作的历史发展,其地域表达经历了一个建符号-无符号-再符号-显符号-隐符号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住宅地域创作对符号从迎合到回避的变化。而当下正是 “显符号”与“隐符号”并存的暧昧阶段。 书中归纳了五类来自传统民居的住宅地域创作中的符号,其基本思路是转化其中的地方传统要素。设计手法可以概括为图像地域主义、类型学地域主义、体验的地域主义、人类学地域主义,其中图像地域主义就是一种“显符号”的手法,建筑师把原型要素叠加到设计对象上进行创作。而其他属于“隐符号”的手法,建筑师通过对原型关系、设计逻辑与地区人群的响应,实现不同程度的符号消隐与回避。
|
目錄:
|
第一章一世界的还是中国的
一、全球化、地域性、住宅、符号
二、建筑地域主义:一种文化策略
三、当代中国住宅创作的境况
四、有关地域主义的讨论
1.赞同在中国的实践中采用建筑地域主义的策略
2、质疑建筑地域主义合理性
3.中立的理论研读
第二章一去符号:建筑地域主义的理论态度
一、千变万化的“建筑地域主义”
1.内容的多样性
2.历史上有关建筑地域主义的多种语境
二、传统、乡土、民族、地域
1.传统建筑
2.乡土建筑
3.民族建筑
4.建筑地域主义
三、西方的建筑地域主义:争论与统一
1.先锋派的抵抗
2.国际式与地域性的论战
3.后现代主义之外的选择
4.批判的地域主义
5、西方建筑地域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小结
四、中国的建筑地域主义:一种“去符号”的态度
1.重要建筑思想举例
2.中国建筑界看待建筑地域主义的一种“去符号”态度
3、建筑地域主义的理论预期与实践困境
第三章一符号消长:住宅的演变历程
一、建符号:民族的形式
1.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
2、住宅大街坊布局与中国传统形式
二、无符号:厉行节约与意识消减
1.反对浪费,突出节约
2.住宅设计的地域表达:符号与地域特征同时消失
三、再符号:复苏的身份认知
1.经济发展与文化开放
2.公共建筑中的地域主义意识
3.住宅建设对量的急迫需求
4.住宅的标准建设与设计的符号再生
四、显符号:寻根
1.全国性建设与开发热潮
2.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与猎奇
3.“中式”居住的符号彰显
五、隐符号:地域认同重建的过程
1.全球化浪潮
2.中国成为国际建造场
3.隐匿符号的文化身份构建
4.服务于少数人的地域主义
第四章一符号显隐:当代住宅创作
一、四种手法
1.帕弗莱兹按照历史脉络提出的四种方法
2.本文归纳的四种设计手法
二、作为原型的建筑
1.北京四合院
2.徽州民居
3.江南水乡民居
4.江南私家园林
5.福建客家土楼
三、符号拼贴
1.消费社会
2.后现代主义: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3.图像地域主义
4.拼贴是要素与对象的叠加
四、符号拆解
1.建筑类型学
2.要素的拆解
3.从原型到范型的过程
五、符号结构化
1.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2.结构主义的思考方法
3.对形式逻辑的关注
4.要素的结构化
5.形式“自由”的地域主义
六、符号更新
1.有关住宅的人类学研究
2.符号的更新
七、消失的符号
1.共有的特征要素
2.符号的消隐
第五章-中国居住的样子
一、从原型到类型
二、符号的迎合、回避与暧昧
参考文献
附录A 当代中国有关建筑地域主义的讨论
附录B 本文涉及的主要案例
附录C 历史事件年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