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書城自編碼: 408527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朱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432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HK$ 87.8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HK$ 85.8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HK$ 107.8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布克哈特书信选 》

售價:HK$ 94.6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DK园艺的科学(100+个与园艺有关的真相,让你读懂你的植物,打造理想花园。) 》

售價:HK$ 107.8
牛津呼吸护理指南(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护理学译著
《 牛津呼吸护理指南(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护理学译著 》

售價:HK$ 206.8
窥夜:全二册
《 窥夜:全二册 》

售價:HK$ 87.8
广州贸易:近代中国沿海贸易与对外交流(1700-1845)(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国际知名史学家深度解读鸦片战争的起源!)
《 广州贸易:近代中国沿海贸易与对外交流(1700-1845)(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国际知名史学家深度解读鸦片战争的起源!) 》

售價:HK$ 97.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7.2
《什么是洞见——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第一辑)》
+

HK$ 57.7
《生死,最漫长的告别》
+

HK$ 78.2
《雅克·德里达研讨班:论生死——巴黎高师 1975—1976》
+

HK$ 57.2
《大家小书 逻辑学讲话(精)》
+

HK$ 96.8
《柏拉图《美诺》疏证》
+

HK$ 107.8
《黑格尔著作集(第8卷)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Ⅰ逻辑学》
編輯推薦:
“如果有一天我倒在讲台上,请不要为我悲伤,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死亡的。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
“我是癌症终末期的患者,按照医生的判断,我随时都可能走人,所以时间很紧迫,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让我觉得我应该跟大家分享我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以轻松的方式,谈大家一般不愿意谈,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算是我最后走之前对社会的关怀,还有我的爱。”
人生最后十场对话,直击生命深处的豁达。照见生命深处的豁达,重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理解自己。
內容簡介:
“生死问题是哲学最大的问题,而我又恰好处于这样的生命历程中。按照医生的判断,我随时都可能走人,所以时间很紧迫,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让我觉得我应该跟大家分享我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我以轻松的方式,谈大家一般不愿意谈,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算是我最后走之前对社会的关怀,还有我的爱。”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就收到了哲学家朱锐留给世界的爱与告别。
被医学宣布仅剩数十天的生命,每天都在体验身体的疼痛与功能丧失,朱锐留下的文字直面每一步更接近死亡的进程。但他无所畏惧,并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带至人生最后时刻。他始终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这本书正是源自作者朱锐在生命最后的十日对谈,以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最后一门哲学课,汇集了他在哲学研究领域30余年的思考。
从大学教室到安宁病房,他将最后的时间转为生命的渡口,用哲学的理念和生命的实践阐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死亡的积极性的理解,从古希腊“练习死亡”的哲辩到庄子“大化流行”的生死观,从存在主义困境到爱的终极释义,希望给予读者一个多元的生命视角,重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用哲学和艺术的态度来直面生活中的终极挑战。
關於作者:
朱锐(1968-202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美国森林湖文理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神经学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横跨哲学、艺术学、神经生物学,在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比较哲学、古希腊哲学等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在生命的最后一轮春夏,他带病讲课,探讨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目錄
导言 朱锐给我的生命教育/刘畅

第一章 为什么哲学家不惧怕死亡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我的死亡“练习”
灵魂作为“参数”

第二章 区分“死”和“死亡”
死亡是生生不息的来源
变成“寄居蟹”
关于死亡,没有传记,只有小说

第三章 生命图景
翼装飞行
白霜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最后的审判
灵魂的交流是最深的慰藉

第四章 我们不理解恐惧,是因为不理解身体
世界的可能性在身体的舞步中展开
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拥有一个强健的胃
爱是恶心的悬置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命的洪流

第五章 生命图景中的时间
日历时间:作为生命体验的时间
事件时间:作为秩序的时间
身体时间:鳄鱼之眼
破解时间的暴政

第六章 生命的小大之辩
反抗吞噬一切的“大”
生命要比原子大
0.12像素的暗淡蓝点,让宇宙为之闪烁
在有限中寻找无限

第七章 拥有生命深处的豁达
看到生命的完整价值
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八章对话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爱是主体的退场
读书是最好的捷径
在重复性的工作里找到精神的自由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确定性
高欲望、低内耗的人生

后记 我想对你说/朱素梅
內容試閱
如果有一天我倒在讲台上,请不要为我悲伤,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死亡的。
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确定性。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惧怕那些不应该惧怕的事物,就是作茧自缚。
生命要比原子大。
关于死亡,没有传记,只有小说。
如果生活于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之中,那就是在消磨自己的生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只有有限的身体,才配拥有生命。
死亡是融入生命的洪流,是生生不息。“我是万千逸动的风”,这就是死亡的意义。
每个人都承载着宇宙的奇迹,这不是隐喻,而是事实性的描述;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宇宙的奇迹,让宇宙为之闪烁,这不是诗意的语言,而是客观的描绘。
#我们传统上都认为“大知”是好事儿,“小知”则是不好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舍小而取大是一种比较片面的思维方式。在今天,有一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生活哲学,我们姑且称之为麻雀主义——过小日子。我生活的天地就在我的后院,这在西方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运动。有人说,“大”是一种资本的变身,是跨国公司的表象,麻雀主义要反抗的就是这种吞噬一切的“大”。麻雀主义不是“躺平”,更不是“卷”。所谓的“卷”实际上是在否定自己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意义。麻雀主义也不是混日子,而是一种“小”意识的觉醒:在后院种几株南瓜,几根胡萝卜,过一种自给自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宣布将自我隔离在商业世界、消费世界这种资本控制一切的霸权主义之外。麻雀主义是积极的,代表了一种现代的环保意识的,甚至是自在自为的人格意识的解放。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大”就盲目地崇拜它,因为“小”就盲目地鄙视它。实际上,我们都是平凡的人,都是“小”的。很多城里的人渴望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回到农村;渴望的不是大江大河,而是小溪。个人体验离不开这样的“小”。特别是在今天,在“大”主义控制一切的情况之下,如果我们真正重视个人体验,并且在个人体验之中构建自己的“大”,这将是一种艺术的自我救赎之道。
#当我们走向社会时,我们不要过度夸大自己的困难或者不公正的待遇,也不要过多地蔑视自己的成就。我们都应该致力于做一个平凡但是大写的人。很多人会忘记社会之大,有各种各样的空间允许每个人自由发挥,有人又会忽视社会之小,在这样大的场景中,平凡才是终极真理,个人生命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关注自己的意识,关注意识内容的修缮,让自己纯洁地感受世界。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渺小不是卑微,因为恰恰是渺小的个人能凭借心中的道德律,媲美浩瀚的星空。我想这才是小大之辩的至理。庄子、薛定谔及暗淡蓝点,指向的可能都是这个道理。
作为最后一课,和大家分享了一些稍微有点儿空洞的大道理。事实上,对我个人来说,这完全不是空洞的道理。刘备在去世之前跟他的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实际上也是小大之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