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赢利
》
售價:HK$
140.8

《
零线索(只有被杀,才能挽救他的人生!)
》
售價:HK$
65.8

《
成本核算的陷阱
》
售價:HK$
46.2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万有引力书系)
》
售價:HK$
103.8

《
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
》
售價:HK$
113.3

《
活力物质:“物”的政治生态学
》
售價:HK$
93.2

《
哪吒传漫画(1-4册)
》
售價:HK$
85.0

《
我是时代的孩童:陀思妥耶夫斯基随笔选
》
售價:HK$
103.8
|
編輯推薦: |
1.各个时代的政府都面临如何高效和公平地征税的问题,这是全世界的共同难题。从古至今,税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历史上关于税收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当下提供很好的借鉴。
2.国际贸易冲突频发,而关税是对贸易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关税是历史上的主要税种之一,也是国际冲突的根源之一。历史上关于关税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值得关注。
3.两位作者均为税收研究领域资深学者,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加上生动有趣的真实案例,让读者可以通过故事轻松了解税收的运作机理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4.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英国前央行行长默文·金等大咖推荐。
|
內容簡介: |
各个时代的政府都在寻找有效和公平的征税方式,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这本妙趣横生的税收史著作中,著名财政学家、国际公共财政学会前主席迈克尔·基恩和乔尔·斯莱姆罗德基于多年的研究,梳理了从中世纪以来历史上出现过的五花八门的税收政策和征税方式。
作者认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税收政策,都是各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且都面临着共同的税收原理:税基的可测量性,税收公平和效率,税收归宿,税收征管以及在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等。书中呈现的或匪夷所思或充满智慧的历史税收故事,揭示了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仔细权衡其成本和收益。
该书将理论寓于故事之中,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读者,都能从该书中获益匪浅。
|
關於作者: |
迈克尔·基恩(Michael Kee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前副主任,东京大学研究员。 乔尔·斯莱姆罗德(Joel Slemrod),密歇根大学经济学David Bradford杰出校级教授、经济系主任,罗斯商学院商业经济学Paul W. McCracken院级教授,税收政策研究所主任。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著有《课税于民》《税制分析》等。
两位都曾任国际公共财政学会主席,且都获得美国国家税收协会颁发的丹尼尔·霍兰德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们对公共财政研究和实践的杰出贡献。
|
目錄:
|
“比较译丛”序
前言
第一篇 掠夺与权力
第1章 所有的公共事务
从孟加拉到波士顿
前所未有的耻辱
玻利维亚缘何变成内陆国家
对天堂之光征税
并非一切都关乎税收,然而……
第2章 往日时光
对漫长税收史的简要回顾
税负几多?
战争与福利
巴贝奇的噩梦
债务、违约与君主
印制货币
第3章 改头换面
从伊丽莎白一世到无线电频谱拍卖
出售主权
廉价劳动力
尽绵薄之力
履行你的封建义务
越界惩罚
还有更多
第二篇 受益者和受损者
第4章 足够的公平
挂上人头的长矛
高尚的事业
力图实现公平
寻找标志
对精致生活征税
第5章 如此庞大的财政发动机
巨人的工程:英国的所得税制度
税收领域的斯科特判决
一场激情犯罪与法国的所得税制度
旧的担心和新的方向
第6章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对女性征税
特殊税收制度
信仰飞跃
圈外人
艰难抉择
第7章 固定还是转移?
错误的起点
窃取他人的智慧
务必牢记在心
老兄,你能给我找0.2美分的零钱吗?
眼见并不总是为实
更广阔的场景
第三篇 改变人们的行为
第8章 除弊兴利
兴利扬善
对坏事征税,放过好事
让罪恶付出代价
直接拒绝?
第9章 附带损害
刺激创造性
额外负担
第10章 怎样给鹅拔毛
探寻税收领域的圣杯
控制损失
税收制度设计的一个具体案例
需要多少根羽毛?
第11章 世界公民
从米糕中挤出水来
躲避税收风暴的天堂
富豪不同于常人
虚假利润
翻滚的税收游戏
第四篇 税收不会自动上缴
第12章 穿刺大公弗拉德与优雅的征税艺术
关注税收缺口
很多大棒,加上一两根胡萝卜
当其他办法都失灵时,就讲真话
取消现金
线人、雪貂和告密者
信息曝光
信任但仍需核实
纳税人也是人
第13章 必须有人去干活
税务员的群像
谁来征收?
税收技术
第五篇 创造税收
第14章 负重和愉悦
财政部长的梦想
饿死野兽
从考文垂到华盛顿K街
各国政府的花招
第15章 未来场景
纳布星球与乌托邦的税收
税收智慧的支柱
未来的超越
是非功过谁与说?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税收……从来都是生动有趣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比天花病毒或高尔夫球跟我们的关系更为直接,并包含同样精彩纷呈的戏剧性故事。另外,它还被很多夸张的荒唐理论弄得醇厚芬芳。
——亨利·门肯(H.L.Mencken,美国著名作家)
古老的税收和财政机制的话题实在晦涩难懂、令人生厌。
——乔治·坦尼森·马修斯(George Tennyson Matthews)
在这个话题上,我们站在门肯先生一边,本书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说服读者赞同我们的观点。即便是马修斯教授本人,似乎也对自己的说法缺乏信心,因为他随后又用了292页的篇幅去介绍法国古代晦涩难懂的税收制度。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告诉大家,关于税收的历史故事可以是鲜活有趣的:有时荒诞怪异,有时阴森恐怖,有时只是单纯的令人着迷。这些故事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在今天占据媒体头条与政治论坛的各种税收议题。本书介绍的诸多故事跨越数千年时光,从苏美尔的泥板文书、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卡利古拉皇帝异乎常人的税收理念,到“巴拿马文件”揭露的逃税行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征税潜力以及被新冠疫情改变后的世界税收前景等。不过,本书既非一部税收史专著,也不是关于税收原理的入门读物,它兼具二者的一些特征。
原理能给历史讲述设定框架,例如,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统治者在缺乏今天的所得税等工具时,如何创造出其他办法,减轻最贫困人群的税负(以确保他们能够生存下去)。有时候,对税收史上广为人知的少数故事的普遍看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但这样的错误本身又值得人们深思。例如,激起英国1381年农民起义的税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头税;导致美国波士顿茶党兴起的并非增税,而是减税。
历史故事还能够澄清税收的若干基本原理。有时候,这些原理在反常现象乃至过去的历史遗物中的表现,相比于我们熟悉的日常税种更为明晰。我们很容易被当今时代税收议题中空洞浅薄的政治诡辩所迷惑,而脱离争议的历史税收案例则能充分展示基本原理的作用。例如,利用碳税来解决地球面临的气候危机,从理论层面看与彼得大帝在俄国引入胡须税来解决贵族危机就颇有相似之处。
我们分析的许多税收史案例初看上去相当勉强甚至有些滑稽。其中某些带来了灾难性的错误或残暴的结果,某些无法提供有益的教训,只能作为华而不实、荒谬可笑的谈资。但除去这些闹剧,还有许多真正包含智慧的故事。本书要探讨的主题之一正是:历代先人在设计和实施税收的时候,从根本上面临着我们当前仍为之挣扎的相同问题。而他们的创造性并不亚于今天的人们,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设立税收上,也包括规避和偷逃税收。就如今的税收状况而言,我们不应该觉得自己比祖先优越得多。古人对炉灶征税的想法在我们看来或许显得很奇特,但我们今天的一些做法,在后人看来或许会同样怪异,例如对跨国企业征税时试图测算一大群完全不同的公司在极不可能出现的相同处境下会如何行动。对于其中的荒唐之处,后人完全有理由感到好笑。
本书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税收能解释一切,虽然我们推测它能解释的东西确实超出普通的认知。相比亨利八世如何同罗马教廷决裂,借以掌控本该支付给教皇的税款从而缓解自己的财政问题,谈论他贪恋安妮·博林(Anne Boleyn)的美色通常更能吸引听众。本书也不打算宣传作者本人欣赏的任何税收制度体系,虽然我们会竭力从历史上的税收故事中挖掘对当今争论话题有益的启示。这确实是关键的一点。当今世界与古代希腊、殖民地时期的塞拉利昂、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或挣扎于大萧条中的美国都全然不同,但它依然受到很早以前做出的决策的影响。例如,建国初期的美国有关奴隶制与税收的讨论留下的遗产之一就是给今天引入财富税造成现实障碍。此外,本书最核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关于好的税收和坏的税收的许多基本原理在历史上都有充分表现,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过去,为正在被技术变革改造的未来做出明智选择。另外,观察它们在历史上的实际运转也会是令人愉悦的旅程。
为了阐述贯穿税收故事的上述主题,本书将以话题而非时间线索来组织内容,因此会在多个世纪和多个大洲之间来回跳跃。全书包含五篇。第一篇借助较宏大的背景,首先讲述税收史上某些可怕或有趣的逸事,并对应全书要探讨的若干恒定的税收原理,然后宽泛地介绍在漫长的历史上,各国政府如何让芸芸众生为统治者的各种随心所欲提供资源。第二篇是关于受益者和受损者的内容,即税收的公平性。即便是邪恶的统治者,若要生存下去也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个议题。我们将看到他们在此过程中犯下的许多错误与偶尔的灵光闪现。然而,要弄清楚税收中究竟谁是受益者、谁是受损者远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会看到,哪些人是税负的真正承担者这个问题至少从中世纪英格兰以来就困扰着政策制定者,并参与塑造了后来的政治制度。第三篇将展示人类寻找避税方法的杰出创造力,从法老时代的埃及到今天的跨国企业,还将分析各国政府必须或应该如何应对此类恶行。第四篇将转而讨论令人痛苦(有时甚至致命)的税收征管方式,会涉及人性中善和恶的方面,以及各国政府借助何种方法来威胁、哄骗、劝说我们按照它们的法规去缴纳应付的税款,从中国古代的精美青铜器,到当代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空的无人机,等等。最后的第五篇将讨论制定税收政策的复杂实践活动,描述其中的伟大成功和惨痛失败,给未来提供若干经验教训。我们有充分把握认为,税收不会消失,但会开始表现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形式。本书结尾部分将提出一些预测:对我们今天的税收实践,未来的人们会认为哪些是可笑而愚蠢的做法。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经济学家,而非历史学家。因此,我们希望专业历史学家能谅解我们在他们的领域内笨拙地闯荡。如果有经济学家希望将本书作为传统、正式甚至较为枯燥的税收原理课程的鲜活补充,那么除了概述,本书的五篇还可以密切对应公共财政课程的几个典型话题:公平问题(包括纵向公平与横向公平)、税收归宿分析、效率与最优税收问题、税收征管问题、现实政策制定问题、未来要面临的核心税收挑战和可能性等。
本书在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当然对于喜欢跳跃式阅览的读者,各个章节亦可以自由挑选涉猎。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读者感受到乐趣,让怀疑者相信税收问题不仅重要,也饶有趣味。税收总是激起无赖的恶行,起义反抗从来不曾间断,愚蠢荒唐同样司空见惯。因此,我们希望本书能给未来的税收制度增加一点点智慧。
对天堂之光征税
本章的最后一则故事没有流血事件, 却能让我们了解税收设计的核心内容。 这就是英国于 1697—1851 年征收窗户税的故事。乍一看,对窗户征税似乎不同寻常甚至荒诞愚蠢, 但实际上是相当聪明的做法。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问题是, 找到一个有如下属性的课税对象:随着人们的财富规模扩大而增加 (公平性); 容易核实 (避免纠纷);能取代炉灶税 (已经被推翻的斯图亚特王朝在过去征收该税种, 因为需要到居民住房内部去检查, 所以备受人们憎恨), 可以从远处观察。 答案很明确: 窗户。
一栋房子的窗户数量是主人地位与财富的良好代理指标, 平均来说, 更富裕者的住房窗户也更多, 而窗户数量可以由 “ 窥探员” 从户外观察到。在缺乏专业住房交易网站或大规模准确测算住房价值的其他办法的时代, 这种税收并不是一个愚蠢的想法。 事实上, 窗户税可以理解为极简化版本的计算机辅助大规模评估系统 ( 如今的部分发展中国家将这种系统用于评估房产税), 它利用若干相对容易观测的特征 (位置、 面积等等), 再套用特定计算公式, 来测算每套住房的价值。
窗户税的想法固然巧妙, 但也有其他税种常见的局限性。 例如,它不是非常精确的代理指标, 也会导致不公平。 亚当·斯密就为此感到苦恼:
有时候, 在乡下小镇只需要 10 英镑租金的房子, 窗户数量
比伦敦需要 500 英镑才能租到的房子还要多。 尽管前一所房子的
居住者可能比后一所要穷得多, 但由于纳税额是按照窗户税的规
定来计算, 他只能承担更重的赋税。
英国的窗户税只适用于窗户数量多于某个门槛值的住房, 这有助于减轻最贫困家庭的负担。 然而, 城市贫民集中居住的出租公寓被视为单一建筑来征税, 很多时候并不能享受免税待遇。
窗户税的弊端还在于, 它导致了纳税人的行为变化, 人们希望减轻税负, 但为此需要承受其他伤害。 该税种带来的最显著激励是减少窗户数量, 必要时会把原有的窗子用砖头堵起来。 这种做法的遗迹在今天某些知名建筑 ( 以及其他许多不知名建筑) 上清晰可见。 光照和空气流通因此受到影响。 法国经济学家和商人让-巴普蒂斯特·萨伊 (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 亲身经历了此类行动, 有位泥瓦匠来到他家, 把一扇窗户封起来, 以减轻税负。 萨伊评论说, 这导致了舒适享受的减少, 同时财政部并无收获, 完全符合 “额外负担”(excess burden) 的定义, 这是指纳税人因税收而遭受税款之外的损失, 它是税收思考中最核心也最难以把握的概念之一。 额外负担是税收造成的附带损害, 我们将在本书第 9 章再细致考察。
窗户减少带来的伤害并非微不足道。 空气流通不畅会导致疾病传播, 缺少光照使维生素 B 不足, 影响人体发育, 法国人称之为 “ 英国病”。 反对者由此斥责窗户税是对 “天堂之光” 征税; 医学类出版物抗议说, 这是损害人类健康的税收。64 慈善机构雇用建筑师为穷人
设计住房, 以减轻窗户税。当时的许多思想家也纷纷表达了抱怨。曾任美国驻法国大使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或许就有这种想法, 他于1784 年给 《巴黎杂志》 的编辑写信, 谈到自然光线的有益影响, 给出的建议之一是在日出时分鸣炮或者敲响教堂的大钟, 把所有人都叫醒, 我们推测是出于讽刺。 不过对我们讲述的故事而言, 更有价值的内容是富兰克林提出了与窗户税截然相反的建议: 对所有安装了遮阳百叶窗的窗户征税。查尔斯·狄更斯则直接表达了愤怒的情绪:
由于议会的法案, “像空气一样自由” 的格言变得过时了。自从引入窗户税后, 空气或光线都不再有自由……无力支付费用的穷人不得不在这两种最关键的生活必需品上苛特自己。
法国效仿英国也于 1798 年开始征收窗户税 (还加入了同样令人憎恨的门户税), 导致 《悲惨世界》 中高尚的迪涅主教哀叹: 贫穷的家庭、 年迈的妇女和幼小的孩童住在发烧和其他疾病蔓延的棚屋里!上帝赐予人类空气, 法律却将其拿来售卖。
要有 ( 少一点) 光
在天平的另一端, 超级富豪或许正在其配有浮华窗户的房间里狂欢。 在简·奥斯丁的 《 傲慢与偏见》 中, 油腻的柯林斯先生骄傲地向伊丽莎白·贝内特展示自己的资助人的奢华房产, 可惜伊丽莎白没能如柯林斯期待的那样当场表现出被激发的兴奋之情, 对于柯林斯提到的房子正面的窗户数量以及这些物件起初花费了刘易斯·德·鲍尔爵士多少钱的投入, 也没有太大兴趣。由于人们既希望多保留些窗户, 又企图少缴税, 与大多数税种的情形类似, 窗户税带来的反应也充斥着逃税、避税、纠纷以及法案修订, 包括税务法规中澄清哪些应该或不应该缴税。 如今的游客在剑桥的康河上泛舟游玩时, 导游可能会讲解说: 岸边某座房子在拐角处开了个窗户, 设计在那里的目的是让两个相邻的房间都能有光线进入, 而在缴税时只算作一扇窗户。 但政府很快识破了这种伎俩, 于是在 1747 年通过法律规定, 跨越多个房间的窗户应该按照每个房间一扇窗户的标准来计税。更隐蔽的一种办法是试图蒙蔽窗户窥探员, 把窗户临时遮掩起来。 包括利用可以随时被移走的松散砖块或挡板, 或者在外面利用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泥土、 牛粪、 灰浆或芦苇, 在里面利用纸张或纸板将其糊上。作为回应, 1747 年通过的那部法律要求, 之前被封住的窗户在没有通知税务稽查员之前不能解封, 违者将被处以高额罚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