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HK$
79.2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创业思维:从0到1的实战笔记
》
售價:HK$
76.8

《
家庭财富管理指南
》
售價:HK$
85.8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1、关于生命、癌症、努力生活、拥抱未知:直木奖获奖作家西加奈子的长篇纪实性、自传体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即使生病也要找回自己身体”的人生,“不能因为癌症就失去所爱”的人生,“学会享受愉悦之情”的人生,“活下来了”之后崭新的人生。
2、充满变化的时代,抚慰心灵的治愈读物:日本作家金原瞳评价:“这本书令我进入到了西加奈子的世界之中。而活在她的世界里,便使我在遇见她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救赎。”日亚高分评论的读者说“我的心一直颤抖,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为我而写”;“读了之后感觉自己是最棒的,自己身体的主人是自己,做决定的也是自己”。
3、积极健康的死亡教育,学习接纳癌症并和平共处:“当我的癌症已经治好,我回归到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之中时,我的恐惧就不是真实的了,而是有点像冒牌货。”作者在接受了自己有癌症的事实之后,积极与之对抗和相处;即便阶段性治愈,心中的恐惧必然随时存在,怎样学会如常地生活下去,其实是生命中的大难题。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回答,用以借鉴。
4、2023年日本出版的原版,受日媒高度关注,在销量和评价中获得双丰收:作品上市期间,获得NHK、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日本电视台等多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纪实性、自传性长篇散文作品。描写了作者西加奈子在2021年加拿大的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被确诊为乳腺癌。从发现癌症到阶段性治愈,作者历经了紧张又特殊的8个月,而后在长期的未来里身体中也将埋藏着更多的未知,同时,加奈子在今后的日常里也要不断学会迎接幸福与恐惧并存的明天。
在这八个月里,加奈子从了解自己的疾病开始,不断接受自己的弱小;从坦然地面对死亡开始学习坚强地一步一步克服恐惧,接纳并爱上并不完整的自己。直到手术后,她在文中写道:“和她(护士)聊过后,我意识到失去乳房还有失去乳头,好像和我从今往后的生活并无任何关系(没错,那种感觉就好像在讨论假睫毛一样)。”
|
關於作者: |
作者西加奈子,日本文坛继片山恭一、市川拓司之后,备受期待的才女作家。
2004年以《葵》开始崭露头角,2005年的作品《樱》以超过20万册的销量成为畅销作品。小说《黄色大象》被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宫崎葵和向井理主演。更凭借十年磨一剑的小说《サラバ!》(《告别吧!》)获得第152届直木奖。2023年在日本出版新作《寻找蜘蛛》(本书原名),上市不到一年,畅销29万册。
|
目錄:
|
蜘蛛是什么?蜘蛛是谁?
猫咪,看看如此毫无防备的我吧
身体在惨烈沉沦
做手术!Get out of my way !
日本,我的自由是什么
我还在呼吸
终章
|
內容試閱:
|
1、
啊啊,我自己一个人真是什么都做不了啊,我真弱啊。我每天都会这么想。我不会觉得这样有什么羞耻的,也不会对此讳莫如深了。因为,这就是事实。
我很弱小。
我,很弱小。
每天这样提醒自己,我发现自身的轮廓开始变得单纯。我胆怯,同时又感到清爽舒畅。
所以我会沉迷柔术。我没有学习格斗技巧的经验,反应也很迟钝,很容易慌神,一个不注意就会憋气。我是个彻彻底底弱小的人。和别人对打的时候,也会被三下五除二地打趴下。有时我被打倒在地后会一直躺着,直到下一堂课已经开始了都还爬不起来。那时候,我的身体摆出了一个“大”字,仰头望着道场的天花板。
“我,真的很弱小。”
2、
无论如何英年早逝,如何痛不欲生地离开人世,死亡本身都是公平的。虽然在接受死亡这件事上,我们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戏剧化的行为,但“死”竟惊人地稀松平常。死就像呼吸一般,常伴我们左右。那是一种绝对无瑕的、无比自然的存在。所以我们往往会对它视而不见。
3、
令我们感到心痛的,并不是稀松平常的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带来的那种“不在”感。那个人,他不在了。只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我们情绪失控。可是,“不在”也给了我们认识死亡的机会。虽然痛苦,但我们必须学着认识它。
4、
对一切死去的人来说,只要他“生前的确是活过的”(这个表述有点奇怪)这个事实存在,那他在死后也会继续活着。而这些人的“死后之生”,也会对还活着的人的“生”产生巨大作用。生者之生,是反射死者之死的光芒。而这光芒之中不单有怀念,它同时还孕育着对死者寂寞的思念之情。感情,无论是什么样的感情,都是对我们的“生”的一种保证。
5、
我就是自己这副衰弱得无可救药的身体的主人。
倘若我实在不想再继续接受化疗,那么我也可以拒绝。即便这么做可能会导致肿瘤变大,我依然有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与此同时,为了让治疗能相对更舒服地持续下去,我也有提升白细胞数量的权利和服用止吐药的权利。如果没能为我开具合适的处方,我也有表达愤怒的权利,有在药局前台大哭的权利。决定这一切的,就是我自己。
只有我自己,才能彻底审视如此弱小的、我的内在。
6、
“其实要说害怕,我是真的特别害怕。与其说是克服了恐惧,不如说只能一边认可恐惧的存在,一边坚持下去吧。”
关于“恐惧”,尼日利亚作家、社会活动家鲁维· 阿贾伊是这么说的:
“‘无畏’和‘不会恐惧’是两码事。‘无畏’意味着恐惧不会削减我们该去做的那些事。它会让我们一边体会着‘恐惧’,一边向前进。”
7、
即便知道身体已经无法再支撑下去,我们依然还要努力维持生命。我们给它以食物,为它摆出舒适的姿势,我们清洗身体,让它吞下药物,爱抚它,有时还会让它聆听歌曲。我们之所以要保证这些基础的照顾,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勇气,也不是因为我们有献身精神,而是因为这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人类的最根本的行为。我们要支撑着身体,让它持续运转下去,直到时间将它抛弃。
——王鸥行《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
8、
和她聊过后,我意识到失去乳房和乳头,好像和我从今往后的生活并无任何关系(没错,那种感觉就好像在讨论假睫毛一样)。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状态,我们都在用自己的身体生活。无论从这副身体上切除些什么,还是添加些什么,只要身体还是我们自己的身体,那它就是真的。我们这副真真正正的身体,不该由任何人去评判指点。为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依然活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我需要仔细聆听,聆听只属于我自己的愿望。而我的愿望告诉我:你已经不再需要乳房和乳头了。
9、
加拿大人非常明白,好身体是一切的基础。这种观念也大大地影响了我。只要身体健康,精神自然也会变得积极向上。当精神稳定,身体也能听从我们内心的愿望。这就是所谓的“身心合一”。
10、
新冠产生了“断层”。又或者说,它更进一步深化了原本就存在的“断层”。
我在前面也提到过,其实新冠本身并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一种病毒绝未曾想过自己要去切割人类社会,它们甚至是没有思想的。它们就只是诞生出来,然后不断分裂变异下去而已。它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活下去。
显而易见,造成断层、强化断层的并不是新冠,而是人类。人类划分国境,建造监牢,竖起和邻居之间的墙壁,又竖起和隔壁城市之间的墙壁。而人类,也一样自出生起就想要努力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人类也开始不断变异。一边持续制造着和他人之间的壁垒,一边不断变异下去。
11、
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可能会引发各种事态的变化。可是,迄今为止,“美”的基准好像一直都在遵循某种规定,并无多少变化。我已经很久没听过body positive,body neutra 一类的词了。而且只要我还住在温哥华,那么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我其实很少看到一些会“威胁”我们身体的、煽动性很强的广告。即便如此,女性,尤其是日本女性,仍然会照着各种标准的“美”去要求自己,去努力追求。
12、
只要我认为自己是女人,那我就是女人。如果我认为自己是男人,那我就是男人。如果我认为自己既非女人也非男人,那我就是非男非女。我就是我。和“看上去如何”无关。重要的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我,就是我。我是女人,这真的太棒了。
13、
和在狭窄厨房里“令人不禁落泪”的那个努力的我一样,为了能在这个狭小的地方保住自己的地盘,各个商店、各大企业,都必须拼命努力。这个“地盘”,同样可以替换成“社会性的容身之处”,如果没有社会性的容身之处,那就赚不到钱。说得再极端一点,可能连活下去都有困难。所以,不能和其他店一样,不能和其他企业一样。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空间,就必须用起来,一旦发现顾客在精神上还有“余白”,那更是绝不能放过。
14、
在温哥华生活了几年,我的感受是,日本人拥有的是“情”,加拿大人拥有的则是“爱”。因为只是一种主观感受,要想解释清楚两者的区别其实很难。不过,我会感觉到加拿大人是“带着爱意去对待他人的”,同时,他们也是带着这种强大的意志去行动的。无论是否拥有宗教信仰,这种带着爱意对待他人,并且作为一个拥有爱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关乎尊严的问题。
日本人也有爱。但是,日本人的这种爱总给我一种后天形成的感觉。夏目漱石第一次将“I love you”翻译成日语的“谣言”不是很有名吗?“我爱你”这句话过去并不存在,于是,漱石就将它翻译成了“今晚月色真美”。若是从“谣言”的角度来看,那这个故事实在是讲得太精彩了。而且就算是谣言,这个故事也依然能让人接受。总之,“爱”这个概念,的确让生活在100 多年前的漱石感到迷惑了。这是因为日本人心中还有某种比这个“爱”更强大的东西存在。我想,那个更强大的东西,可能就是“情”吧。
15、
“加奈子,你的治疗已经结束了。以后只需要每3 个月做一次检查就好。这无疑是件大喜事。不过,我的一部分患者也会对此感到不安。通知患癌对一部分患者来说就是心理阴影。他们会进入一种PTSD 的状态里。而且这种情况往往不会在治疗结束后立刻显现,而是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冒出头的。所以,从此以后,我希望你能多多照顾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感到不安,请你马上和癌症中心联系。我们时刻在这里等着你。”
16、
“接下来就是崭新的人生了!”
听到他们这样说,再加上一个比这句话更加热烈的拥抱,我心中的幸福瞬间到达了顶峰。但与此同时,心中还有一个声音突然说:
“等等,我还是觉得好怕。”
那是静谧且迟缓的孤独感。
在我被告知患癌后,以及接受治疗时,大家都能打从心底里共情我的恐惧,并贴心地陪伴着我。而那种恐惧,可以说是相当真实的存在。用一种有点奇怪的说法就是“我害怕的是一种真实的恐怖”。
可是,当我的癌症已经治好,我回归到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之中时,我的恐惧就不是真实的了,而是有点像冒牌货。所以,我的这种恐惧暂时无法和任何人提及。糟糕的是,这种恐惧是伴随着罪恶感的。就像苏莱卡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必须打从心底里对自己“还活着”“活下来了”满怀感激。因为自己本可能和其他患癌去世的人有着相同的命运。
17、
属于自己的恐惧是无须和任何人比较的。完全不需要。
恐惧,就是恐惧。
当然,无论生存率有多低,复发率有多高,有些人都会毫无恐惧地活下去。但可惜的是,我不属于这类人中的一员。
一切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以后会不会还有什么可怕的事等着我呢?
我总忍不住这样想。而且这种想法,往往会在我感到无比幸福的瞬间突然浮现。我无法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所以,我才惧怕自己会失去这种幸福。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我曾努力思考。可它其实什么都不是,它就是常见的情感。我们在100% 感受到幸福的同时,也会100% 地感受到惧怕失去这幸福的寂寞。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因为太幸福了,所以会害怕。”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谁呢?
18、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的。我不知道你此时身在何方,在为何事欢喜,为何事喜忧参半,为何事感到悲伤,又为何事感到恐惧。可是,我们虽素未谋面,我却知道你就在我身边。
你有时幸运,有时不幸。有时健康,有时罹患疾病。你有时会感觉光是活着都很痛苦,你有时又会对波澜不惊的日常感到无上的喜悦。
我希望你,能读读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