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哈!看得见的化学(全4册)
》
售價:HK$
70.4

《
倾听疯狂的声音:被误解的精神分裂症
》
售價:HK$
54.8

《
植物会思考吗?(揭晓你从未知道的植物智能,带你走入丰饶而另类的植物世界!)
》
售價:HK$
61.6

《
社会蓝皮书: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售價:HK$
140.8

《
重回荒野 野生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
》
售價:HK$
57.2

《
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故事
》
售價:HK$
142.8

《
发现你的职业性格——MBTI助你改善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钻石版)
》
售價:HK$
64.9

《
寻古中国
》
售價:HK$
108.9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人伦的概念界说与哲学阐释,梳理人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变迁,勾勒不同时期的人伦风尚,揭示中国传统人伦观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变”与“常”,钩沉人伦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百世可知”文化基因的历史合理性,思考健全的人伦关系和健康的人伦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构筑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
關於作者: |
关健英,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已经出版《先秦秦汉德治法治关系思想研究》、《与老庄对话》、《德治新论》(合著)等著作。
|
目錄:
|
导 论 人伦:百世可知的文化基因
第一章 人伦:概念界说与哲学阐释
第一节 人伦相关概念界说
第二节 人伦的哲学阐释
第二章 “彝伦攸叙”与宗法人伦发端
第一节 “五品”“五教”的人伦之光
第二节 西周人伦观的社会背景
第三节 西周人伦观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三章 无序时代的人伦变迁与“行同伦”构想
第一节 宗法废弛与社会失序
第二节 道德观念变迁与人伦失和
第三节 “处士横议”与“所言异路”
第四节 儒家的“行同伦”及其思想贡献
第四章 三纲、五常、六纪与人伦道德
第一节 汉初思想家的人伦观
第二节 三纲五常人伦体系的提出
第三节 人伦纲常的神圣化
第五章 浮靡时代的人伦道德
第一节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人伦嬗变
第二节 变迁中的人伦关系与人伦规范
第三节 浮靡时代的人伦风尚
第六章 人伦的本体言说与问题意识
第一节 宋明道学的伦理诉求
第二节 宋明道学的本体言说
第三节 道学人伦观及其问题意识
第七章 人伦、文化传统及其现代审视
第一节 人伦与文化传统
第二节 传统人伦观的现代思考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不仅仅可以引发普通人足够的好奇心,更可以促使哲学家极深研几,承担继往开来的文化使命。孔子的“十世可知”命题,说的是今人可以预知几百年之后社会的礼乐文化和典章制度。孔子说,文化发展总是有所“因”,在因循中创新,在损益中发展,正如殷因于夏,周因于殷。如此可以推断,未来社会的文化不仅十世可知,而且“百世可知”。
“百世可知”实际上是关于文化传统及其继承与创新问题的讨论,蕴含着儒家关于文化发展规律及其精神内核的问题意识和哲学思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问题。战国儒家对孔子的“十世可知”命题进行阐发,提出社会发展中“可变”与“不可变”的问题,器物度量、文章服色、器械徽号等可与时而变,太过则损之,不足则益之,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可以变革而且必须与时俱变的,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一个社会不可改变的东西。顾炎武回溯历史,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始自人道。从春秋到七国,从七国到秦统一,先王之礼代有变革,但仍然存在“未尝有异乎三王”《日知录》卷七。的百世可知的传统。在中国文化看来,新的文化不是凭空而生,而是在其文化传统中孕育生息,并于损益之中创造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与时俱变,精神传统则代代相继,百世可知。
人伦观念是中国伦理文化的精神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由此而使这种文化与他种文化区别开来。与西方文化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人伦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古代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西方文化中的ethics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 Ethos,意思为风俗习惯;中国文化认为“伦理”乃人伦之理,即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及相应的规范要求。中国文化是人本主义文化,既重天道,又重人道;既主张天人合一,又强调人是万物之灵;既认为人道不离天道,又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道”从首?,人道即人之所行,人之当行。中国文化肯定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宇宙中最尊贵的存在,究其根本是为人之道。禽兽父子聚?,人类父子有亲;两足无毛无以别人禽,人道使人卓然不群。人伦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本质规定性,是为人之道的核心。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孟子?离娄下》。,《礼记》阐发的“人道之大”《礼记?丧服小记》。,朱熹所言的“天地之常经”《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为政第二》。,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念兹在兹的“人禽之别”,指的就是人伦关系和人伦规范。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伦关系和人伦规范都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精神传统,是一个民族代代相因、百世可知的独特标识。
人伦观念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创造。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是多元起源、不断融合为多元一体的过程,在文化上亦呈现出满天星斗般不同类型文化的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同历史时期曾经有不同的氏族、部族、民族繁衍生息,它们既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又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民族间的冲突与交流交往交融,也必然产生各个民族的文化与华夏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经过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融合,中华民族逐渐汇聚合流,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渐趋生长在一起,成为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此过程中,传统伦理文化成为融五方之俗、各个民族伦理观念而成的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创造,而不是汉族或者某个民族的伦理文化。各个民族,包括在历史过程中消失的、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少数部族、民族,共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共同创造了中国传统人伦观念。传统文化谨“华夷之辨”、严“夷夏之防”是思想史上的客观事实,各少数民族认同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传统,认同车书一家的中华文化传统,认同仁义道德的人伦传统,同样是历史事实。中国传统人伦观念是由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家园,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人伦观念的创造主体。
人伦观念是“变”与“常”之辩证的创新发展。西周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型”精神气质的塑型期,也是中国传统人伦观念的发端期。自春秋以降,西周的宗法制度渐趋式微,但宗族、家族作为宗法制度的遗存,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中国的朝代更迭史,就是一个个家族兴衰史;历史上的世族大家、豪门大姓及其门风家风所发挥的重要影响,都说明人伦观念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着。随着社会发展,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遗迹,传统的宗族、家族在工业社会大潮的冲击下瓜瓞飘零,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然发生改变,传统的家庭观念、生育观念、交往观念正在经历洗礼,陌生人社会、有边界感的交往业已为当代中国人所熟悉、所接受,个体强烈的权益意识与规则意识正在对人伦关系和道德感产生逼仄,AI技术、脑机接口、辅助生殖、基因编辑、星际移民等正在从科幻作品进入现代人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