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HK$
84.0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編輯推薦: |
1.《泰晤士报》2022年最佳图书,作者娓娓道来一部色彩交织的艺术史:从肖维岩洞壁画深浅有致的煤烟黑,到文艺复兴时期祭坛画中寓意天堂的昂贵金叶,从浪漫派艺术家喜爱的大地色与中性色,到近现代的普鲁士蓝……读者可以看到色彩如何为艺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2 学习艺术大师的色彩运用与配色技巧,提升创作技巧与审美力。本书呈现80幅经典作品的配色表,标注CMYK和RGB色值,为读者提供创作灵感和辅助工具,并每件作品附有3幅引申参考作品作为学习,跟着名画培养色感。随书附赠10张精美世界名画色卡,学习运用大师的配色技巧,提升艺术修养与审美力。
3 本书精选3万年艺术史上80幅经典名画,逐一解析画作背后隐藏的色彩秘密:维米尔在绘制《倒牛奶的女仆》时,所使用的蓝色颜料“群青”极为稀有昂贵,这对他的创作有何影响?马奈在肖像画《贝尔特·莫里索与一束堇菜花》中是如何摒弃印象派的常规,开创性地以黑色覆盖画作中心位置的?马蒂斯将原本要命名为《蓝色和谐》的画作重新涂上树莓红,改为《红色和谐》,他为何如此喜爱这种色调?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3万年艺术史上80幅经典名画,逐一解析画作背后隐藏的色彩秘密:维米尔在绘制《倒牛奶的女仆》时,所使用的蓝色颜料“群青”极为稀有昂贵,这对他的创作有何影响?马奈在肖像画《贝尔特·莫里索与一束堇菜花》中是如何摒弃印象派的常规,开创性地以黑色覆盖画作中心位置的?马蒂斯将原本要命名为《蓝色和谐》的画作重新涂上树莓红,改为《红色和谐》,他为何如此喜爱这种色调?
全书通过提炼80 幅名作的主要色彩,形成具有精准CMYK和RGB色值的“调色盘”,并附有“色彩心理学”解读,展示25 种颜色背后的精神与心理含义,可以让大家领悟艺术大师的色彩运用与配色技巧,提升审美力。本书从色彩的角度解读艺术史,是一本适合设计师和艺术爱好者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
關於作者: |
作家、艺术新闻记者。 从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毕业后,为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卫报》《金融时报》《旁观者》《frieze》 等媒体撰写有关艺术和文化的文章。
|
目錄:
|
7 导言
走入绚丽多彩的世界
13 初步印象:史前和古代艺术
27 天圆地方;文艺复兴
53 脱离传统:巴洛克与洛可可
71 摹写真实:17世纪的尼德兰绘画
87 一事两面:新古典派与浪漫派
103 要有光:印象派
125 光谱边缘:从前拉斐尔派到后印象派
151 表达自我:表现派
175 感性观视:抽象表现派与色域绘画
191 保持克制:单色画与极简主义
205 大众需求:波普艺术与图像世代
221 此时此地:20世纪70年代至今
244 延伸阅读
247 图片来源
249 致谢
|
內容試閱:
|
如果世界失去了色彩,那一切将会怎样?黑白照片和电影只能提供一个大致概念,但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有如万花筒般缤纷多彩,也就是说,蓝色、黄色、红色……数不胜数的颜色一直陪伴着我们。它们缝在我们的衣服上,印在我们的书本里,摆在我们的餐盘中。它们铺陈于墙壁,显示于屏幕。我们醒着的时候,它们最有活力,但在一天结束后,当我们闭上双眼时,它们仍在那里,边缘处略显模糊。小时候,每当我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等待入睡时,总会有一道道蓝色、黄色、粉色的闪光在我眼皮下穿来穿去,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种情形有多令我着迷。无论我如何紧闭双眼,那些闪光都不会离开。
我们从来不会去留心那些俯拾皆是之物,我们也从来不会去留心色彩。你是否经常停下来仔细观察某块颜色?你是否问过自己,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法国观念艺术家索菲·卡勒曾邀请数十位先天失明的人描述他们心目中的美,其中一位的回答是:“绿色是美丽的,因为我每次喜欢上某个东西的时候,都会被告知那个东西是绿色的。草是绿色的,树木、树叶和大自然也是绿色的。我喜欢穿上绿色的衣服。”读完这段之后,请回想一下那各式各样、数不胜数的绿——你每天都会看到,但从未留心过的绿。
你最喜欢哪种颜色?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曾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写下这篇导言时一直都在思考。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不是吗?克洛德·莫奈最喜欢的是堇紫色(参见第122 页),伊夫·克莱因最喜欢的绝对是蓝色(参见第200 页),弗洛拉·尤赫诺维奇或许最喜欢粉色(参见第242 页)。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我都写出一本关于艺术品色彩的书了,那怎么还无法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呢?其实,就算我说自己最喜欢某种颜色,例如我说我也觉得绿色代表了美,但我说的可能是苹果绿、叶绿、青柠绿,也可能是绿宝石、绿橄榄、绿色的鼠尾草——与大自然有关的一切,或是生命本身。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色彩的世界,也很难想象色彩固定不变的世界。每种色调的历史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主观的,也是会发生变化的。颜色的含义会随着文化、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颜色的观感也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显色所用媒材,以及是否曾暴露于强光、潮湿或高温环境。此外,对于品味不同的人而言,他们所获得的观感也不尽相同。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曾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绘制过一幅肖像画,国王再婚后,画家相应地修改了这幅肖像画,将原来的厚重披肩换成了轻便的黑色细丝款式,这样就能与国王新婚妻子的那幅肖像配成一对了(参见第48 页)。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曾画过一幅戴草帽的自画像,画第二幅的时候,她把裙子的颜色从丁香紫换成了粉色(参见第
68 页)。
艺术帮助我们欣赏并理解色彩。从史前时代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都在用自己的调色板来描绘、象征、阐释世界。他们选择特定的色调来讲述故事,在色料中加入了社会、政治和宗教元素。艺术中的色彩可以是写实的,如克拉拉·佩特斯笔下范本般的17 世纪尼德兰晨景图(参见第74 页),也可以是理想化、天马行空的,点缀上细腻的贴金细节(参见第44 页)。色彩可以或暗淡或饱和,以表达某种氛围、某种情绪、某种格调。它也可以被压缩,几近擦除(参见第193 页)。
《艺术家的调色板》为你呈现各个时代最值得关注、最扣人心弦、最如醉如狂的色彩运用。从泥土到中档宝石,再到捣碎的昆虫,本书既会探寻颜料制作中用到的那些意想不到的材料,也会讨论艺术家为获得这些材料所付出的卓绝努力。它盘根问底,推究颜色的成本高低、获取难易、走红与否,追访在造型及混色等做法方面不断变化的文化态度。它穿梭于历史上或大或小的转折点——印象派革命就是其中之一(参见第105页),那燎原之火既始自科学和技术革新,也发端于零星几个以激进视角看待图像创作、不畏艰难险阻的艺术家。它邀请你以爽亮的视角重新审视或家喻户晓或鲜为人知的艺术作品。
此前,当我规划章节结构、决定每章介绍一个关键时期的时候,一些作品立刻涌入了我的脑海。比如由乔托主持施工、天堂蓝满溢的斯克罗维尼家族教堂(参见第30 页);再比如爱德华·马奈为另一位艺术家——美丽的贝尔特·莫里索——画的肖像,画中的她拿着堇菜花束的样子,真是叫人心醉神迷(参见第112 页)。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作品,我是边写边发现的。伟大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家拉赫尔·勒伊斯为了描绘优雅花束中那几朵烈焰般的百合的焦橙色花瓣,使用了一种名为雄黄的有毒矿物(参见第84 页)。俄罗斯艺术品收藏家谢尔盖·休金曾向亨利·马蒂斯订购一幅描绘蓝色室内场景的装饰画,但艺术家本人对成品效果不甚满意,于是又重刷了一层树莓红(参见第166 页)。阿格尼丝·马丁那幅孤零零的色彩平铺图,从远处看,好像一张模糊不清的空白画布,但走近一看,你会发现它是由刷在手绘网格上的一薄层细腻渐变色构成的(参见第202 页)。
这本书没有写完——色彩种类无穷无尽,怎么可能写得完呢?与其追求穷尽,不如努力在书页间捕捉并赞美这种千变万化。每一幅艺术作品旁,我都给出了一张配色表,以信息图的方式来帮助你了解画中所用的颜色。设计这些配色表的时候,我的用意并不是去呈现每张画布上的颜色用量,而是让你去留意那些我认为效果最为显著的色调。此处一定要强调的是,这些配色表并没有精准复刻艺术家的调色板。随着时间的推移,颜料会褪色,此外,每一幅复制品的明暗调性和饱和度也不一样。
能够收入本书的艺术品实在太多太多(其中一些已经被我偷偷塞入边栏)。尽管我主要关注绘画,而且以色彩作为切入点,但本书中出现的艺术品,其观视角度绝不只在色彩。除了木板和布面这两种媒材,色彩还与雕塑、影像乃至装置艺术紧密相连:想想路易丝·布儒瓦那神秘的红房间、阿尼什·卡普尔用粉末颜料制作的雕塑,以及詹姆斯·特瑞尔那以光线笼罩、高深莫测的空间。案例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此外还穿插了一些深度专题讨论,涉及诸多问题,既有色彩特性、色彩理论、彩通色卡,也有“审美准则主要由西方白人主导”这个一言难尽、悬而未决的话题。
换个地点、换个时间,艺术的故事读起来就会不太一样——这里只是它的一个版本,用80 张配色表讲述的版本。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头至尾阅读,也可以随手翻到哪页就读哪页。无论读的是哪篇,你都会发现自己沉浸在色彩中——丰富、鲜活、如变色龙般变幻莫测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