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秦之变的社会政治起源:从天子诸侯制国家到君主官僚制国家(历史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论丛)
》
售價:HK$
188.2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 从食物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理解社会演进的脉络及历程 探寻食物背后的过去和未来 * 每一样食物并非偶然才来到,在它们背后,有些是得益于丝绸之路的传播,有的是因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后产生的“哥伦布大交换”,还有是因为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全球贸易的缘故——
砂糖,甜蜜背后的血腥历史 发生在加勒比海的砂糖革命 番薯的“谍战”之旅 英国下午茶是怎么来的? 摩卡的由来又是什么? 拿铁源自维也纳战争?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故事 见证大唐国力的菠菜 “大力水手”与菠菜的故事 英国的食物为什么离不开“薯条加炸鱼”? 爱吃羊肉的赵宋官家,终于吃空了社稷 番茄成就了“世界非遗”那不勒斯比萨 为什么我国江南的食物偏甜? * 附赠“铅字蜜语”精美书签
|
內容簡介: |
*从食物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理解社会演进的脉络及历程 探寻食物背后的过去和未来 * 每一样食物并非偶然才来到的,在它们背后,有些是得益于丝绸之路的传播,有的是因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后产生的“哥伦布大交换”,还有是因为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全球贸易的缘故。
|
關於作者: |
岑嵘,浙江理工大学经管系毕业,浙江省作协会员,媒体人,《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杭州日报》等专栏作家。已出版图书《好奇心经济学》(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1月份优秀畅销书榜)、《万物经济学》(入选2018年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年度经济学书单)、《思维经济学》等。
|
目錄:
|
第一章 粮食:五谷兴替背后的社会变迁
1.小麦让关中平原成为龙兴之地
2.水稻,延续了华夏民族的血脉
3.番薯的冒险之旅
4.大豆保持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
5.玉米的迁徙
6.马铃薯的全球之旅
第二章 肉类:来自舌尖上的战争
1.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肉类食材
2.一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养牛
3.羊,中华文明的符号
4.鸡的环球旅行
5.“一条鱼”改变一个国家
第三章 果蔬:丝绸之路和哥伦布大交换
1.番茄:来自美洲的红色诱惑
2.像珍珠一样的洋葱
3.花生的世界贸易
4.菠菜见证大唐国力
第四章 调味品:酸甜辛辣中的世界商品
1.香料打造出的最早全球贸易网络
2.糖:甜蜜背后的血泪史
3.盐:曾经作为货币
4.辣椒:为何广受欢迎并全球传播
第五章 饮品:帝国的全球贸易
1.茶叶,优雅背后的野蛮和强权
2.咖啡:工业时代的闹钟
3.可可曾经被当作货币使用
4.从酒中诞生的国家
|
內容試閱:
|
前言 食物是如何来到我们的餐桌
今天晚餐你吃了什么?也许是西蓝花,也许还有番茄、荷兰豆、菠菜,你是否想过,这些食物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我们身边常见的食物名称有的带“番”,比如“番茄”“番薯 ”,有的带“胡 ”,比如“胡椒 ”“胡萝卜 ”,还有的带有“洋”,比如“洋芋”“洋葱”,看起来这些食物都是来自异域,其实名字里包含着不同的贸易路线。食物的这些名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贸易和全球化的过程。
我们先说“胡”,这些带“胡”的食物大多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传过来的。建元三年(公元前 138年),张謇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汉朝要联合西域诸国抗击匈奴,但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开辟了从汉朝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张骞本人就带回来很多植物,许多国内没有的食物也沿着这条“丝绸之路”的贸易逐渐传入我国内地,比如胡麻、胡饼(馕)、胡荽(香菜)、胡桃(核桃)、胡蒜(大蒜)等。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有本书叫《番石榴飘香》,带有“番”字的食物也很多,比如番木瓜、番椒、番梨(菠萝)、番荔枝等。带有“番”字的,大多是“哥伦布大交换”的产物。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人凭借着武力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新大陆从此被欧洲人掌控。在欧洲人的主导下,新旧大陆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食物交流,新大陆的植物和动物大规模地转移到了旧大陆,全面重组了世界的生态系统。
16世纪,从墨西哥前往亚洲的西班牙人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夺下了吕宋岛的马尼拉,并以此作为占领菲律宾的据点。西班牙人将新大陆的廉价银矿石从墨西哥运到了马尼拉,并与穿越台湾海峡前往马尼拉的福建商人开始了大规模的贸易往来,中国的生丝、丝绸和茶叶就是沿着这条贸易线路到达墨西哥的。这场贸易以西班牙人使用的大型帆船命名,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西班牙人将一些美洲农作物传入菲律宾,通过“马尼拉大前言 食物是如何来到我们的餐桌
帆船贸易”,再由菲律宾进一步传到中国,因此带有“番”字的食物大多来自美洲。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番薯”。16世纪中期,福建商人陈振龙在马尼拉经商时发现了番薯这种农作物,他在返乡之际,就携带了番薯回到中国。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发生大面积饥荒,陈振龙的儿子以赈灾的名义将番薯献给了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积极推广番薯的种植。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听闻番薯的作用后,进一步将它普及全国种植。
带“西”和“洋”的食物也很多,例如西蓝花、西芹、西葫芦、洋姜(菊芋)、洋白菜、洋梨、洋葱等。这些大多是康乾之后传入我国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末年,西方成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国人开始渐渐向西方学习。和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一起涌入的,还有各种“洋货”,比如洋枪、洋炮,国人把这一时期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都加上“洋”字,以区别国内其他的物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