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書城自編碼: 404526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彼得·克劳福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6380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308.0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HK$ 61.6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HK$ 107.8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HK$ 41.8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HK$ 97.9
新能源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HK$ 63.8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HK$ 43.8

 

編輯推薦:
·两个巨人的末日对决:公元七世纪初,罗马与波斯这对宿敌在几个世纪的缠斗之后,展开了一场至为惨烈的灭国大战,一度将罗马帝国逼至濒临覆灭的境地,而这场大战的导火索即便是以后见之明来看,也近乎匪夷所思。谁能预料到武功卓著的一代雄主莫里斯竟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百夫长迅速推翻,惨遭弑杀?谁又能想到他的被弑恰恰给了萨珊波斯一个绝佳的开战借口,因为多年以前,正是莫里斯出兵将现任波斯王扶上王位,被后者奉为“恩主”?几个小概率事件的叠加及其连锁反应,竟然引发了一场完美风暴,历史的走向正是如此神秘又诡异。
·罗马皇帝的传奇反击:波斯大军步步紧逼,罗马守军节节败退,大片国土丧于敌手,君士坦丁堡陷入重围。面对如此绝境,武士皇帝希拉克略临危不惧,非但不回防都城,反而亲率最后一支罗马野战军大胆反击,奇袭波斯腹地,最终反败为胜,力挽狂澜,缔造了军事史上的不朽奇迹。
·历史洪流的终极转折:就在罗马与波斯鏖战二十载、两败俱伤之时,曾经是边陲之地的阿拉伯半岛却在一个新兴宗教的大旗之下完成整合并迅速崛起,一场即将改变中东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风暴呼之欲出。英雄迟暮的希拉克略,该如何面对这个前所未见的新敌人,最后一次守
內容簡介:
公元七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在内乱与外敌的双重重压下濒临崩溃。危难之时,英雄希拉克略在埃及举起义旗,推翻暴君,加冕为帝,随后卧薪尝胆十余年,终于一举击败了罗马劲敌萨珊波斯,收复全部失地,迎回“真十字架”,又一次拯救了帝国。然而,罗马的复兴是短命的。一场即将改变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版图的风暴正在阿拉伯半岛中酝酿。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一个全新的宗教引领下,很快就将冲出沙漠,摧枯拉朽般地粉碎两个老大帝国,将罗马余晖下的古典世界不可阻挡地推入中世纪。
關於作者:
彼得?克劳福德,师从罗马史名家布莱恩?坎贝尔,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历史博士学位。《三神之战》是他的第一部也是广受欢迎的一部历史著作。
目錄
【目录】
地图列表
历代君主
导言
第1章 走向公元600年的罗马与萨珊
第2章 篡位者之战与希拉克略起义
第3章 “老兵出阵”
第4章 “攻城槌已触墙”
第5章 新来挑战者
第6章 伊斯兰风暴
第7章 穆斯林战兽肆虐(636)
第8章 告别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
第9章 夺罗马粮仓,断波斯国祚
第10章 国主俱亡,三神存二,一雄胜出
第11章 盛宴继续:从大西洋到印度洋
尾声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地图列表】
(地图均由费伊·克劳福德绘制)
疆域图
罗马帝国(600)
萨珊波斯(600)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626)
阿拉伯半岛
伍麦叶哈里发帝国与罗马帝国(750)
战势图
罗马-波斯战争(611-624)
希拉克略东征(624-628)
希拉克略东征(627-628)
里达战争(632-633)
哈立德入侵伊拉克(633)
哈立德与穆斯林入侵叙利亚(634)
进军耶尔穆克(634-636)
罗马属叙利亚失陷(636-637)
进攻安纳托利亚和亚美尼亚(637-638)
入侵埃及(639-642)
穆斯林征服波斯
城市平面图
安条克
耶路撒冷
君士坦丁堡
泰西封
交战图
乌胡德之战(625)
壕堑之战(627)
瓦拉贾之战(633):
布阵
包围
耶尔穆克之战(636):
布阵
第二天,第一阶段
第二天,第二阶段
第三天,第一阶段
第三天,第二阶段
第六天,第一阶段
第六天,第二阶段
第六天,第三阶段
卡迪西亚之战(636):
布阵
第一天,第一阶段
第一天,第二阶段
第三天,第一阶段
第三天,第二阶段
第四天,波斯军队溃败
杰卢拉之战(637):
布阵
卡卡侧攻
纳哈万德之战(642):
布阵
穆斯林进攻
波斯军队进攻
穆斯林反攻
內容試閱
【序言】
导言
公元七世纪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却被严重低估。其时所处阶段出现于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被轻描淡写地称作“黑暗时代”。此提法无疑措辞失当。在该术语所特指的西欧,这一时期并不黑暗,文化暗夜当然也未蔓延至东方。虽有盛衰起落,罗马帝国犹称雄地中海,而在中东,与之交锋最久的宿敌萨珊波斯帝国仍构成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七世纪的东地中海和中东地区未经巨变。最初三十载罗马与波斯再起干戈,或类乎以往数百年。东西军事对抗肇始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乃至更早,已延续多个世纪,而此战判然有别。因宿命使然,罗马与波斯的最新冲突不仅至为惨烈,且是终极对决。
长久以来,罗马—波斯战争仅为短时恶斗,却少有胜负,多无果而终。最有力的证明莫过于,罗马人与伊朗高原统治者虽断续交锋近七百年,双方边界却无大改。历次征战或规模小,或为时短,几乎未给两帝国造成变化。602至628年的战争则全然不同。此战中,大片领土易主近二十载,双方将上演政教阴谋,展开精心部署的大战与围城,致罗马帝国濒临覆灭。尽管在战火消歇时领土状况恢复如初,双方却因持久恶战而彻底改变:一方自此一蹶不振,另一方虽余八百年国祚,却前后迥然,后世史家只得易其名称。唯有战争可致此剧变,而促变之因还不止于罗马与波斯重启战端。希拉克略和库思老的交兵虽破坏巨大,所反映的七世纪情状却不足一半。二宿敌鏖战正酣而致两败俱伤之际,长期被认为专事贸易和袭掠的边陲荒漠正历经宗教巨变。
谈及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创立也许最广为人知,而善战信徒以新教名义实现的伟大军事征服却远不及前者闻名。受初建信仰激励,穆斯林先是一统阿拉伯半岛,继而对罗马和波斯的传统霸主地位发起挑战,并将之彻底推翻。先知穆罕默德逝后不到一代,经由一系列卓越战役和重大会战,凭借政教上巧施宽容政策,伊斯兰教及其信徒取得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军事征服之一,朝着完全改变中东乃至整个地中海地区、中亚、印度次大陆历史进程的方向跨出了重要一步。
七世纪带来了古典世界的落幕。
史料来源
七世纪极为重要,理当有大量宗教、世俗和考古史料存世。史料出自罗马、波斯、穆斯林、西欧或中国,来源众多。在罗马帝国,有狄奥菲拉克图斯·西莫卡塔③(Theophylactus Simocatta)的历史著作,他也许是普罗柯比④(Procopian)一脉最后一位史家;有皮西迪亚的乔治⑤(George of Pisidia)所写的政治诗歌,作者曾亲历626年君士坦丁堡围城战;有《复活节编年史》等匿名著作,或安条克的约翰⑥(John of Antioch)等人的残篇;有皇帝莫里斯一世所著的《战略》,该书不只述及罗马军队的组织,也谈到萨珊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的军队;有追述历史的书籍,如尼基弗鲁斯⑦(Nikephorus)和狄奥法内斯⑧(Theophanes)等后世史家之作;有尼基奥的约翰⑨(John of Nikiou)对穆斯林入寇埃及的亲历记载、亚美尼亚的《库思老历史》(作者被误认为是塞比奥斯⑩[Sebeos]),很久以后莫夫谢斯·达斯祖兰奇?(Movses Dasxuranci)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历史》等区域史籍则让人们对七世纪获得更多了解。
波斯虽盛行口头传统,但在库思老一世治下,后期萨珊著述繁荣一时,涌现出大量哲学、神学、医学、政治学著作。库思老二世继续推动著书立说,汇集伊朗的民族历史故事,辑成《列王传》。当然,除神话、传说、历史和通篇的娱乐色彩之外,该书亦给人以道德、社会、政治等诸方面教益,故应审慎对待。1同时须指出的是,对萨珊帝国及其宗教的了解多源自古迹、庙宇、钱币,而最重要来源当属沙普尔一世、纳尔西斯?(Narses)、大祭司克尔蒂尔(Kirdir)以及库思老二世的铭文和浮雕。2
阿拉伯文化也倚重历史的口口相传,而对阿拉伯人乃至整个世界而言,七世纪最知名、最重要的史料却是书面文献《古兰经》。该书不仅是伊斯兰教的基石,亦可用以还原该教初创时阿拉伯半岛的状况,正如《新约》可用以再现公元一世纪初朱迪亚?的情形。《古兰经》的笔法与伊本·伊斯哈格?(Ibn Ishaq)、拜拉祖里?(Baladhuri)、塔巴里?(Tabari)等人的存世著作有重大区别,原因或在于,直到建立自己的世界帝国后,阿拉伯人方充分认识到成文史的价值。
由于伊斯兰教外传,且罗马人依旧在意大利活动,东西方的远地史料亦可提供额外信息。中国文献述及波斯萨珊王朝最后数十年的境况以及穆斯林与中国之间的早期军事对抗,而《教宗名录》和助祭保罗?(Paul the Deacon)的著作等宗教文献记载有七世纪末或八世纪初西方诸国与罗马人以及后来伊斯兰征服者的冲突。
不过,七世纪的史料虽大量存世,但由于当时缺乏可比肩塔西佗?(Tacitus)、阿米亚努斯·马塞里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普罗柯比等人的杰出史家,对其研究严重不足。该状况也许在罗马—波斯战争中体现最为显著:各事件已被基本证实,对许多重要战斗却语焉不详。数十年后,穆斯林文献对此有所弥补,却又出现新问题。尽管较之沙赫巴勒兹(Shahrbaraz)、沙欣(Shahin)、希拉克略的胜仗,对耶尔穆克(Yarmuk)、卡迪西亚(Qadisiyyah)等大战的记载要详细得多,但由于史籍为后世所撰,以口头讲述为据,故有欠准确,时序问题尤为突出,使得对先后事件的理解愈加困难。
为弥补众多知识空缺,早期穆斯林史家往往笔法夸张、大事渲染、描述重复,著作的可靠程度再被削弱,学者只得另寻独立佐证。遗憾的是,后世罗马史籍同样时序混乱,原因或在于,作者曾参考阿拉伯史料及口头讲述。后世罗马著述多有潜在的茫然情绪,似乎时过数十载乃至数百年,仍无法解释当初帝国的危局与宿命。不足为奇的是,七世纪的萨珊文献同样有失传或失真问题,或毁于穆斯林征服,或被阿拉伯学者擅用,因迻译而走样。然而,史料虽有缺憾,但不应抹杀或无谓质疑其中的史实。唐纳、肯尼迪、霍华德—约翰斯顿等几位现代史家已竭尽所能,向世人证明这些文献可用以重构罗马与波斯的终极一战、伊斯兰崛起,以及整个七世纪的历史。3
拼写及术语
七世纪时局丕变,多种文化间的冲突以拉丁语、希腊语、亚美尼亚语、中古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诸多文字载于史册,须确立拼写与地名规范。为此,笔者弃用希腊语,而沿袭罗马名更传统的拉丁化拼法,如采用Heraclius(希拉克略),而非Heraklios,采用Mauricius(莫里斯),而非Maurice或Maurikios。因转译希腊语和拉丁语后变化巨大,许多波斯与阿拉伯名字更难处理。最典型的例证或许是波斯皇帝库思老,其名Khusro拼法繁多:Khusrow,Khusrau,Khosrau,Chosroes,Xosro,Xosrov,不一而足。笔者坦承对这些文字一无所知,故并未试图遵循任何语言惯例,而是力求保持拼写一致,希望不会给读者造成人物或地点的识别困难。
笔者以为,即使在阿拉伯大征服后,罗马帝国的架构仍大体未变,尽管语言上未必如此,故使用“罗马帝国”代替“拜占庭帝国”的提法,例外仅见于其他作者的直接引文。再者,出现在主战区北部欧亚草原的各部落联盟究竟源自何族,笔者无意参与讨论。因此,首提这些民族时,对其渊源将附以简要说明,再使用“阿瓦尔人”“突厥人”等较传统或笼统的提法。至于穆斯林哈里发国家的部落构成,提法则更为笼统。在穆斯林扩张早期,对不同的阿拉伯部落有所提及,而当伊斯兰军队进入主战区后,则将之大致视作同一群体。
城邑和地区名多用古称,并附以现称或临近地名,以助识别;有些古称更为知名,则不附现称,如君士坦丁堡不再解释为今伊斯坦布尔。
当然,倘有讹舛,致读者疑惑,责任完全在我。

【在线试读】
第4章
“攻城槌已触墙”①
我追求和平。火烧波斯实非我愿,而是为你所逼。让你我罢兵修睦,止熄战火,以免一切俱焚。
希拉克略致库思老二世的最后通牒,628年1月6日
(狄奥法内斯,《编年史》,创世纪元②6118年)
君士坦丁堡之围(626)
到626年,罗马与波斯的终极一战正迅速进入尾声。在时人看来,库思老胜出几乎无可置疑。波斯在叙利亚、亚美尼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征服地区的统治未受直接威胁;波斯军队攻入罗马剩余领土而未遭反击;罗马皇帝仅有一支主力可救帝国于危亡。不过表面之下,罗马亦有恢复元气的明显迹象。希拉克略非但纵横敌境近一年之久,总体伤亡不大,且尽克波斯顶级名将,摧毁塔赫特苏莱曼圣火祠,予波斯军队以损伤和心理打击。情势依旧危殆,但较之东征前,确有更多乐观理由。
库思老急于洗刷624至625年的败辱,不给罗马恢复元气之机,遂于626年岁中,命军队攻打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希拉克略在安纳托利亚北部的驻军,以及帝都君士坦丁堡。虽然沙赫巴勒兹、沙欣、沙拉布兰加斯和库思老本人曾尝败绩,但似乎波斯军力未受大损。库思老犹可调遣沙赫巴勒兹往攻君士坦丁堡,指派沙欣对阵希拉克略。沙赫巴勒兹的军力史乘无载,但与调拨给沙欣的五万人相比不会出入太大。库思老虽然仍手握两支大军,却将之同时派往域外,可见他也许感到须结束战争的个人或政治压力。

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626)
沙赫巴勒兹与沙欣二将所率大军并非罗马帝国在626年的唯一忧患。阿瓦尔人虽已在623年获巨额赎金,却不出所料,最后仍违信背约。或者阿瓦尔可汗曾在626年岁初举兵威胁罗马国境,或者希拉克略的细作意识到和约将告失效。比及626年4月,皇帝已遣阿萨内修斯为使,去同阿瓦尔人交涉。谈判无果而终。不久,阿瓦尔人攻至君士坦丁堡城郊。进兵途中,阿瓦尔人或了解到沙赫巴勒兹屯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并知晓其克取罗马都城之意。沙赫巴勒兹重占迦克敦的时间不确,但似乎早在阿瓦尔主力6月末兵临君士坦丁堡之前,他已进袭迦克敦腹地,于彼立足已稳。1不过,在波斯军队到迦克敦之前,沙赫巴勒兹与阿瓦尔可汗不大可能有过直接联系或攻打君士坦丁堡的作战协调。双方只有获悉彼此到来,才会有所配合。2但是,只有应波斯人之请,阿瓦尔人方参与围城,因为后者不善攻围,而即使对于最善攻城的军队而言,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亦构成最大挑战。
然而,阿瓦尔人进兵必有预谋。到6月末,约三万主力已抵君士坦丁堡。据信,在围城期间,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援军纷至,兵力再增,而人数达八万之说或言过其实。3君士坦丁堡被围,人们曾将怨愤发泄于约翰·塞斯莫斯③身上。此人似有政治筹谋,不过仅带来一场局部骚乱。尽管当时希拉克略不在城内,骚乱也未对政权构成威胁。但君士坦丁堡民众渴盼圣驾回銮。希拉克略虽然未归,却似乎派来援兵。即便如此,守军好像也仅有约一万两千人,由军事长官布诺斯和牧首塞尔吉乌斯统领。4
阿瓦尔人利用7月前两周围城,阻止居民找粮、收庄稼、聚拢牲畜。或许此时人们最深切地感受到了失去埃及和该地粮食供给的痛苦。5同时,阿瓦尔人着手建造围城装备,包括寨栅、攻城塔、有龟甲形连环盾保护的攻城槌。6罗马守军累次出击,欲破坏攻城战备。阿瓦尔人似利用所建寨栅,将逃离巴尔干各行省的罗马难民引往君士坦丁堡城门,从而阻挡守军出击。
看到阿瓦尔大军围困城池、击退守军,却不见皇帝归来,居民只得求助于宗教仪式。牧首塞尔吉乌斯手擎圣母玛利亚像,沿城墙一路激励士气,并祈求神助。7同时,当事三方不断有外交往来。至7月末,阿瓦尔人已同沙赫巴勒兹取得接洽,大概与此同时,阿萨内修斯还都,带来阿瓦尔可汗的要求,即君士坦丁堡完全投降。该要求自然遭拒。7月29日,阿瓦尔可汗亲临围城阵地。他检视完己方部署与罗马城防,或许还收到波斯人承诺,随后下令攻城。8
次日,阿瓦尔人将攻城槌准备就位。7月31日,首攻开始,攻城塔和抛石机也压向城墙。战斗持续到最后时刻,即下午5时,阿瓦尔人与斯拉夫人对包括佩格地区在内的各处城墙发起无数次进攻,俱被守军击退。9 8月1日,阿瓦尔人转攻查瑞休斯门与圣罗曼努斯门之间的城墙,久战后再被打退。10一支斯拉夫分遣队临时发起海上攻击,企图突破金角湾城墙,亦不克。布诺斯希望阿瓦尔人因两日徒然损兵能够休战;他试图缴纳贡金,诱使阿瓦尔可汗退兵。不料提议遭拒,但阿瓦尔可汗确曾要求再启谈判。波斯使团在随后会晤中承诺派援,阿瓦尔可汗为之振奋。波斯使团同时告知罗马人:“尔等皇帝既未进犯波斯,亦未回援。”11阿瓦尔可汗再次要求君士坦丁堡完全投降,且全城居民渡博斯普鲁斯海峡,归由沙赫巴勒兹措置。12
谈判或持续数日之久。有记载的下一场战斗发生于8月6日,阿瓦尔人再度发起陆地猛攻,被击退,死伤枕藉。翌日战斗如前,斯拉夫人企图突破金角湾,再告失败。意识到阿瓦尔人无法独立破城,波斯人试图从罗马水师手中夺下制海权,以加入围城战。然而,8月7日罗马水师取胜,尤其在次日,罗马军队挫败波斯人将四千骑兵渡运至欧洲的企图,似乎让沙赫巴勒兹力援阿瓦尔可汗的意图落空。这也许说明,8月7日的海战类同调虎离山,或者渡海尝试是最后的无奈之举。
波斯军队渡运欧洲失利,这成为结束围城战的关键。在8月6日和7日的大战中,阿瓦尔人伤亡甚巨,因而似意志衰颓。获悉波斯人抢渡失败,他们便开始撤军。据称,阿瓦尔人退兵前,已举行谈判。这使人怀疑布诺斯或重提一周前的纳贡请求,而此次请求被接受。布雷契耐区圣葛斯默与圣达弥盎教堂遭毁,布诺斯却阻止罗马守军出战复仇。13这愈加印证了以贡金换退兵之说。波斯人对撤围的反应不详。沙赫巴勒兹可能在迦克敦过冬,亦或立即撤退。而无论作何反应,想必波斯人明白,不控制海洋,君士坦丁堡则难近半步。
尽管阿瓦尔人带来破坏与伤亡,但罗马部队在君士坦丁堡城头与附近海域击退敌军,此为帝国大捷。希拉克略虽御驾不在,却因谋划国都保卫战而受到歌颂。人们认为,胜利有赖皇帝支持,故此,不赞誉实际统帅布诺斯而颂扬皇帝属罗马人的习惯之举。而称颂希拉克略之外,因护佑都城于危难,至高功勋归圣母玛利亚。据说,在围城期间,连阿瓦尔可汗亦曾见到圣母玛利亚沿城墙行走。14人们以为是政教人物挽救了君士坦丁堡而为其歌功颂德,却忽视了帝都保卫战取胜的真正原因:阿瓦尔人缺乏作战经验,因攻城技术不精、后勤能力落后而整体战力有亏;君士坦丁堡城防坚固;罗马海军对波斯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的来犯海军具备优势。15若无这些因素,波斯人和阿瓦尔人大有可能破城。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
战胜阿瓦尔人并非626年罗马人所获唯一大捷。君士坦丁堡围城战走向结束时,沙欣对屯于安纳托利亚北部希拉克略的军队展开攻势。他所下军令不详,有可能是防止希拉克略去解君士坦丁堡之围,并击溃最后一支罗马部队。沙欣成功阻止了希拉克略所部还兵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人却认为,希拉克略从未打算回銮,因为他若愿意,罗马海军可护驾。不过,这却留下疑问:缘何此时希拉克略将兵权转交狄奥多尔。原因或是,他认为兄弟更能胜任统兵,同沙欣展开看似不可避免的大规模静态战。而另一种解释似乎更有可能:希拉克略并未打算和部伍待在一起,而是因担心被沙欣或沙赫巴勒兹擒杀而被迫驻留军队附近。亦有可能是,希拉克略驻跸安纳托利亚前线与都城之间,以同双方保持联络。
然而,首项命令虽已成功完成,在执行第二项命令时,沙欣却似乎失策,终以溃败。见有契机可灭罗马军队,沙欣往攻狄奥多尔。两军在科洛内亚与萨塔拉之间相遇。情况似乎是,波斯军队虽有老兵做中坚,怎奈新兵过多,战力不够。狄奥多尔得以击溃敌军,沙欣兵败命殒。16波斯军队的真实败况史籍缺载,可见并非惨败。无法遮掩的事实却是,狄奥多尔为罗马人再赢胜利,致勍敌沙欣丧生。
最后之战
君士坦丁堡保卫战获胜,沙欣败亡,因此希拉克略未返国都,而是集中精力,引兵波斯。他意识到,624至625年得以力挫沙赫巴勒兹、沙欣和沙拉布兰加斯,自己颇有几分运气成分。本次出兵,他决定另施策略,以招募急需的兵员。为此,他回师黑海岸边,遣部分将领及小股精锐乘船赴拉齐察。627年岁初,皇帝亲率五千兵力与之会师。17罗马军队从发西斯(今格鲁吉亚波季附近)港口开拔,几乎向正东挺进。这是因为,希拉克略虽已到高加索地区,伊比利亚人与拉兹人却并非募兵对象;真正目标在东北。
不过,真正的募兵对象尚存疑问。几可肯定要招募的是突厥人,但他们常被认作可萨人。后者在七世纪结束前将统治里海西北岸地区。而在620年代中期,可萨人仍是受制于西突厥汗国的部落之一。故此,希拉克略要联络的是整个西突厥汗国,抑或里海边的一个分支,并不完全清楚。18
可明确的是,交通突厥人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希拉克略意在利用六世纪所辟商道,趁库思老将兵力尽数投入新征服之地,并追击希拉克略、攻打君士坦丁堡时,诱突厥人进袭波斯领土。为此,625年,他遣安德鲁为使,去同突厥人接洽。626年岁中,出使突厥取得成果。一支突厥人的突袭队伍从高加索出发,骤然进犯波斯国境。因波斯人迎击,突厥军队未能扩大行动,而所获俘虏和战利品似激起突厥可汗的贪欲。19627年岁初,突厥人卷土重来,攻克位于柯拉(今俄罗斯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杰尔宾特)的新建萨珊堡垒,扼住里海西岸进波斯的唯一通道,使突厥人既可大举进攻,亦可与西来的罗马军队取得直接联络。
突厥可汗与罗马皇帝的会晤地点在梯弗里斯(今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双方出于礼节,互有大量馈赠,突厥可汗宣誓效忠希拉克略,后者将女儿欧多西娅许配给可汗或其子,后双方合兵。20面对罗马—突厥联军,因战备不足,武器落后,兵力过弱,难以有效阻敌,波斯统帅盖山王子临阵撤退。但是,当希拉克略与突厥可汗向梯弗里斯发起进攻时,该城拒降。罗马人虽以配重抛石机轰击城墙,居民仍坚持抵抗。得悉沙拉布兰加斯率千骑援兵正在赶来,他们斗志更盛,甚至嘲弄起敌军。21围城战延宕过久,又无进展,希拉克略决定退兵,径取波斯。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炎威中作战,突厥人毫无准备,因此,突厥可汗带麾下大部撤离。据说,他留给希拉克略四万人马,但此说过于夸张。鉴于攻打梯弗里斯失利,可汗未攻波斯而回返,罗马与突厥联盟似无重大战果。不过,希拉克略所获兵力虽被夸大,因得到一些精骑,罗马军力或有增强。626和627年突厥人的进袭给波斯北境造成重创。
这并非希拉克略在626年岁尾或627年岁初唯一的外交举措。库思老虽未罢免624和625年的败将,耐心却已受严重考验,而朝内有人进谗,或致波斯王戒心更重,担心重蹈巴赫拉姆·楚宾反叛的覆辙。史籍显示,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之后,库思老对沙赫巴勒兹失望至极。攻围失利难说罪在沙赫巴勒兹。波斯的地中海水师尚在初创。若非在叙利亚或埃及各港夺下罗马战船,波斯海军将从零起步。想必沙赫巴勒兹知道,海军实力与敌相去悬殊,自己在迦克敦驻军实质上是徒作姿态。然而,也许在波斯王廷看来,围城期间沙赫巴勒兹按兵不动,并非意在使部伍免于徒然送命,其人不复可信。
随后数年,有传闻称,库思老决定解除沙赫巴勒兹兵权,遂致函迦克敦驻军副将卡尔达里甘,令其处死沙赫巴勒兹。书信不意被罗马人截获。同沙赫巴勒兹会晤时,希拉克略利用此信以及沙欣之死的可怕传言,使对方确信,拥护库思老对其不再最为有利。之后,沙赫巴勒兹伪造信函,杀掉四百名波斯军官。此计让迦克敦的波斯驻军尽归其麾下。罗马人支持他做波斯王,取代库思老。或许作为酬报,沙赫巴勒兹似乎提供给希拉克略进攻波斯的向导。这一时期,沙赫巴勒兹之女奈姬与希拉克略之子狄奥多西也许还订下婚约。22当然,只要罗马战败,或希拉克略进兵迟缓,沙赫巴勒兹都将不复中立。后者采取具有战略眼光的行动,回师叙利亚北部波斯领土。由此,他不惟可利用农业发达的土地养兵,亦能控制四方通讯,应形势所需,出兵波斯,或进逼罗马。
无论此次往来是否完全可信,至627年战季开始,沙赫巴勒兹及所部已不再是直接威胁。这成为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国都及交通线已基本安全,于是627年9月中旬,希拉克略从梯弗里斯出发,欲入侵波斯。突厥可汗或回返高加索以北的家园,或同一支象征性的罗马部队一起,再围梯弗里斯。该城最终陷落,时间不明。因对突厥可汗与罗马皇帝倨傲无礼,城池遭毁灭性洗劫。23或许由于对希拉克略的突袭猝不及防,同时兵力悬殊,沙拉布兰加斯被迫撤退而未能解梯弗里斯之围。据称,库思老本人曾对希拉克略当年的晚攻决定表达过讶异。但有记载称,一支波斯大军被派往北部抵挡罗马人。这本身说明,库思老拟趁希拉克略进入冬营之机,对其同样发起晚攻。24
希拉克略南下经德温、过阿拉斯河时,或已知晓这支由亚美尼亚人罗赫·韦罕率领的波斯军队正在逼近。25后者或预判希拉克略一如625年,沿凡湖北岸向西撤回安纳托利亚。但罗马皇帝出其不意,从德温沿乌尔米耶湖西岸几乎向正南挺进,所走路线近似于今天土耳其与伊朗的边界。罗赫·韦罕意识到希拉克略正去往美索不达米亚,但为时过晚,波斯部队只得拼命追赶这支决计要攻略波斯政治、人口和商业中心的大军。
希拉克略途经赫尔,或许还通过赖万杜兹山口,10月9日抵达查迈萨地区,在此修整近一周。能在一地屯扎如此之久,不仅说明其秋季攻势令波斯人措手不及,且表明罗赫·韦罕追击谨慎。他并未沿乌尔米耶湖西岸追赶罗马军队,以防落入圈套或陷于缺粮境地,而是循东岸而下,所走路径类似于希拉克略在624年自纳希切万去往甘扎克的路线。即便如此,似乎罗赫·韦罕仍难觅给养,26但他自甘扎克出发,沿乌尔米耶湖南岸追赶,在查迈萨发现希拉克略的踪迹。
或在近一周的休整期间,希拉克略和谋士们开始计划与罗赫·韦罕一较高下。无疑,皇帝继续巧用哨探及当地情报,不只在密切监视迫近的波斯军队,且在寻找合适战场。或许意在引诱罗赫·韦罕交战,罗马军队开始大为从容地行军,用去六周方于12月1日到达扎卜河,而此前从梯弗里斯到查迈萨的路程要远很多,耗时却不足一月。横渡扎卜河之后,希拉克略立即折向西北。这更说明他决意要迫敌一战。此举令追兵无法将罗马军队困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之间,可见罗马皇帝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识。同时在罗赫·韦罕看来,该动向或表明罗马军队在试图逃遁。希拉克略调离大多数后卫部队,进一步迷惑住敌方。罗赫·韦罕已被希拉克略计胜一筹,同时对脾气日渐暴躁的库思老存有戒心,似乎已身不由己,只能在尼尼微的平原对敌展开追袭。27
小胜致大捷——尼尼微之战(627)
希拉克略意识到罗赫·韦罕在横渡扎卜河尾随,立即派东部统帅瓦汉前去袭扰。此战至关重要。瓦汉的战俘中有一名罗赫·韦罕的护卫。他证实,罗赫·韦罕在寻敌作战,不过正等待西来的三千援兵。希拉克略不会冒身陷敌围之险,而罗赫·韦罕不愿罗马人安然逃离波斯,对战几乎势所难免。因此,627年12月12日,希拉克略猛然回杀,直面波斯追兵。尼尼微之战④随后爆发,确切地点不明。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曾在高加米拉战败阿契美尼德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人们曾认为尼尼微之战发生在同一片平原。该观点也许缺乏考古或地理证据,不合实际。但两处战场距离相近却并非全无可能。卡拉姆莱斯村或坐落于实际战场附近,同名河流或从战场淌过。
战斗的确切动向同样无考,而似乎明确的是,希拉克略依《战略》所言,选择扎卜河附近的开阔平原而非崎岖地带作为战场,以便用密集队形部署士兵。尽管已到七世纪,以密集队形作战仍是罗马军队的真正实力所在。同时有记载称,尼尼微以东平原雾气弥漫,罗赫·韦罕无法立刻看清希拉克略的直接意图,波斯弓箭手甚至不能精准射击,罗马军队得以开始秘密部署。在随后被雾气笼罩的混战中,似乎罗马军队非但攻敌于不备,而且可能用到《战略》攻敌侧翼的战术,将萨珊部队包围。28
无论详情如何,总之希拉克略获胜,但绝非致敌惨败,此战的历史地位被夸大。战后,两军仍彼此紧临,波斯军队将罗马骑兵的饮马场景看得真真切切。日暮时分,似乎波斯军队阵形尚整,退至“陡峻大山下的丘陵”崎岖地带,此山或是艾因塞弗拉山。29他们定有伤亡,据称的一万两千参战兵力折损至半却不大可能。30罗赫·韦罕本人命丧疆场,而被希拉克略阵斩之说似同样不太可信。31因突厥骑兵数量不实,希拉克略在尼尼微之战中拥兵七万的记载愈加令人置疑。两万五千至三万兵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故此,尽管罗马军队在尼尼微获胜,罗赫·韦罕殒命沙场,罗马兵力继续占优,但波斯军队未被歼灭,一旦与西来援兵会合,仍对希拉克略构成实际威胁。
希拉克略东征(627-628)
鉴于战季早已结束,想必波斯人料知罗马军队将得胜而还,战斗终了遂移兵西北,去同援军会师。然而,他们再次低估了希拉克略的战略魄力。罗马皇帝趁机最后进兵,将尼尼微之战的小胜转化为政治和军事决胜。他挥师西北,在去往伊朗高原农业主产区途中,不再遭遇波斯重兵。休整一周后,希拉克略折回向东,12月21日于阿勒通柯普吕附近再渡扎卜河,而一支罗马骑兵由中队长官乔治率领,夺下小扎卜河上的四座桥梁,希拉克略得以在12月23日安全过河。32罗马皇帝在亚兹丁(库思老的财政大臣,属于基督教聂斯脱利派⑤)位于基尔库克的府邸度过圣诞节。希拉克略同萨珊帝国的基督教上层人物有过从不足为奇,因为借此可获重要情报,亚兹丁亦将成为得力盟友。
罗马军队无西还迹象,库思老的处境似日益危殆。战事迁延日久,波斯帝国已感疲顿;希拉克略神出鬼没,不知他随后将进击何处,对此波斯帝国大伤脑筋。库思老原以军威立国,自624年以来与罗马和突厥交兵连番失利,极大动摇了执政根基。罗马人今已兵临家门。库思老命尼尼微的波斯败军驻扎于希拉克略与伊朗腹地之间,以期对自己受损的威望有所重塑,结果却是枉然。波斯残兵渡过大小扎卜河,屯于罗马军队之南,但主要是徒作姿态。这支部队充其量仅有万人,难敌希拉克略的优势兵力;罗马人一路深入波斯国境,他们只能尾随其后;罗马人攻克、洗劫德泽里丹宫和鲁萨城时,他们唯有袖手旁观。罗马人渡迪亚拉河时,他们本可趁机攻之,但希拉克略甫一逼近,波斯军队即望风而逃。罗马人攻下杰卢拉及其大狩猎场,欢庆628年的新年时得以尽享大量野味。
罗马皇帝取得如此战果后,库思老军队的逃兵告知,波斯王正在杰卢拉以南约四十英里处的巴萨罗斯等候罗马军队到来。希拉克略速抓战机。一时间,罗马皇帝与波斯王似要一较高下,以决出战争终局。不料,因情报有误或过时,待希拉克略抵达巴萨罗斯,库思老早已退兵。这不足为怪,因为波斯王几乎无力阻挡罗马皇帝的兵锋。希拉克略攻下杰卢拉,得以控扼从伊朗高原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要道,切断波斯援军的任何现实路线,而沙赫巴勒兹仍在叙利亚按兵不动。波斯王意识到,在628年岁初与敌交兵必遭失败。他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撤退,以期在别处收聚散兵。
波斯军队皆不愿或无力阻击希拉克略,而罗马兵力亦不足以对伊朗高原扩大攻势。希拉克略几无选择,只得攻夺、摧毁宫殿与宗教建筑,继续瓦解波斯士气,破坏其政局的稳定。此举很难说是他所希冀的辉煌战功,但比之重建亚历山大式帝国的执梦,结束战争的实际需求更为重要。故此,希拉克略遣半数兵力攻下达斯特盖尔德,夺得大批战利品,而他率另一半兵力,攻取贝布达奇的一处宫殿,将其摧毁后,于628年1月6日兵抵达斯特盖尔德,适逢主显节⑥。33他致函库思老,称自己不愿焚毁波斯,已到息战之时。34不过,此举似重在宣传,而非直接争取和平,因为希拉克略有可能将书信公之于罗马军队和波斯民众。书信巧妙刻画出两个不同形象:罗马皇帝俨成气量不凡的胜利者,而库思老必败无疑却一意孤行,漠视民众苦难,成为和平的唯一真正障碍。后者声名由是愈加狼藉。
希拉克略未等回书,便于1月7日离开达斯特盖尔德,再度引兵去追击库思老,因此似乎证实,信件只是用于宣传。然而,其先遣侦候乔治发现,奈赫赖万运河阻断了去往泰西封之路,因主桥被毁无法通过。希拉克略遂遣一支斥候军,由梅泽齐奥斯统领,去另寻津渡,未果。希拉克略放弃进兵波斯国都的企图,2月24日经沙赫拉泽尔北返。35此举堪称审慎。曾有多位先皇难抵诱惑,去攻夺波斯国都,却因深入敌境过远,后勤难以为继,最终惨败。然而,希拉克略在拜尔宰稽留长达一周。由此可见,他无法克取波斯都城,不能诱敌交战,难以进兵伊朗高原,致征伐略失方向。不过,希拉克略逗留拜尔宰时,沙赫巴勒兹所派使团,由千夫长古尔达纳斯帕·拉泽率领,带来罗马人期盼的讯息。
终局
希拉克略本不必为无法袭取泰西封而焦虑。他已给库思老二世政权造成致命毁伤。对手政权的末日尤为悲惨。库思老于627年岁杪逃离达斯特盖尔德时,不仅要面对希拉克略所施的军政压力,且身染痢疾。病患进一步妨碍到其执政能力,也令继统问题出现变数。库思老打破长嗣继承制,越过长子西罗斯,立子迈尔达桑为储,给业已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因心怀怨艾,加之对战局不满,西罗斯联合大批萨珊权贵,起兵反抗父王。他暗通古尔达纳斯帕,许诺称,若后者说服军队,拥护自己反叛库思老,他将增加军饷,并与希拉克略媾和。
库思老有两子参与政变。由此可见,沙赫巴勒兹乃至希拉克略本人曾为这场密谋推波助澜。36政变亦有可能牵涉到基督教神职人员,因为波斯人圣阿纳斯塔修斯⑦在贝斯萨洛殉难前数天,即1月22日,曾预言道:“几日后,你将获释,不敬上帝的昏君将伏诛。”37此话被视为出自圣徒之口的神奇预言,但很可能是内幕消息。实际上,军队与教会数百年来一直在争夺对萨珊政局的影响力,此时两派首领却在共谋推翻库思老。可见,库思老在两方势力中皆已大失人心。
且不论肇因如何,628年2月下旬政变爆发。2月23日库思老被捕,西罗斯践极,萨珊人称其为卡瓦德二世。38库思老受到五天的羞辱与折磨,之后同自己选定的继承人迈尔达桑一起,遭弓手射杀。库思老二世当政期间,萨珊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广,强大的罗马帝国被逼近绝境。在历代波斯国王中,其被弑虽比较典型,却似乎颇为难堪,令人唏嘘。不过,他虽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安纳托利亚攻城略地,但作为统治者却极度不得人心,其败亡既是希拉克略进犯或沙赫巴勒兹中立所致,也是自身骄横与贪婪所招。39关于库思老之亡,另有说法称,他被囚于自己众多宫殿中的一间,只有无数金银珠宝(可见其贪图奢靡享乐,罔顾民众死活)为伴,不得饮食,最终饿死。40
卡瓦德二世信守诺言,即刻同希拉克略接洽。后者于3月11日到达甘扎克,希冀达成和解,并提及重修莫里斯与库思老二世所缔结的旧好。希拉克略已控扼萨珊帝国交通要枢,过去三年已击溃每支被派去同自己交战的波斯军队,又见萨珊帝国陷入内讧。即便他在议和时向卡瓦德二世开出天价,也是合情合理。然而,希拉克略意识到己方战略险境、帝国现状及厌战情绪,境况一如以往二十年。因为麾下“最后一支罗马军队”犹处敌境腹地,大片罗马领土陷于敌手,阿瓦尔人随时会再度进袭,沙赫巴勒兹手握重兵,仍在战场,希拉克略非常愿意接受基于602年战前现状所立的和约。
故此,在3月24日收到卡瓦德二世的休兵请求之后,希拉克略提出条件:尽释战俘,支付赔款,撤离罗马国境,与其突厥、高加索和阿拉伯盟友达成广泛和议。库思老致罗马和波斯民众深陷苦难,遭到天谴,难逃一死。事态至此,希拉克略也表示遗憾。414月3日,获悉卡瓦德二世接受所提条件后,希拉克略终于能踏上漫漫归途。他留下欧斯塔修斯,继续就赔款偿付、圣物返还进行谈判。希拉克略于4月8日率军离开甘扎克,经亚美尼亚南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班师回国。停战后,皇帝的确切动向不明,似乎他在阿米达附近度过冬季,后大张旗鼓返回君士坦丁堡。准确日期不详,但他曾于629年3月21日颁布一道新法令,似乎已在国都。且不论具体时日,破坏巨大的长期战争既止,希拉克略及民众欢庆胜利,或达九天九夜。42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