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HK$
87.4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为什么说卡夫卡写小说是对软弱和自卑的逃离及升华?
为什么说罗素成为哲学家是为了获得秩序感和掌控感?
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为了治愈分裂的自我?
创造力和神经症是密切相关的还是相互排斥的?
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真的是因为患有精神疾病,
还是因为具有躁狂–抑郁气质、分裂型或强迫型人格?
只有远离尘嚣、耐受孤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吗?
创作是为了获得权力、财富、名声或者性征服吗?
创造性活动真是对焦虑、抑郁或者分裂的防御吗?
创作是为了满足全能幻想、表达攻击性或升华童年冲突,
还是为了弥补缺憾、进行内在整合或抵抗无意义?
阅读本书,你不但会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还能进入诸多创造性天才斑驳陆离的隐秘内心,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孤独,尝试用他们超凡脱俗的眼睛看待宇宙和人生,体验生命的另一种活法。
|
內容簡介: |
是什么驱使艺术家创造杰作,又是什么驱使科学家提出突破性理论?创造力和神经症是密切相关的还是相互排斥的?在《创造的动力:天才、疯子与精神病》这部集心理分析、人物传记、文化批判和艺术鉴赏于一体的精彩著作中,英国精神病学家安东尼·斯托尔给出了答案。
本书首先驳斥了一种流行的观念,即有创造力的人必然受到神经症的困扰。虽然创造力可能源自对权力、财富、声望或者性爱的渴望,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既滋养又安慰人类灵魂的复杂动力。
为了探究创造力的起源和机制,作者考察了莫扎特、瓦格纳、巴尔扎克、卡夫卡、罗素、爱因斯坦、牛顿等诸多天才的真实生活和内在世界,深入分析了他们的心灵结构、性格特点与精神疾病的联系,并对天才何以成为天才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
關於作者: |
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1920—2001),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他的主要著作有:《荣格》《弗洛伊德》《丘吉尔的黑狗》《人格的完整性》《人类的破坏性》《孤独:回归自我》《音乐与心灵》《精神治疗的艺术》《泥足》。
|
目錄:
|
第一章 矛盾的弗洛伊德
第二章 作为愿望满足的创造性
第三章 艺术家的自觉动机
第四章 作为防御的创造性
第五章 创造性与分裂型人格特征
第六章 宇宙的新模型
第七章 创造性与躁狂 – 抑郁气质
第八章 创造性与强迫型人格特征
第九章 创造性与游戏
第十章 游戏与社会发展
第十一章 艺术具有适应性吗?
第十二章 人类的内心世界:起源和作用
第十三章 神圣的缺憾
第十四章 饱满的热情
第十五章 创造性自我及其对立面
第十六章 天才与疯子
第十七章 对同一性的探索
第十八章 整合的象征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在《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Creative Writers and Day-Dreaming )这篇论文中,弗洛伊德将作家的活动与儿童的游戏活动进行了比较:“创造性作家的工作与儿童在游戏时的表现是一样的。他非常认真地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同时又严格地将其与现实世界区别开来。”弗洛伊德在文中指出,幻想与游戏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孩子“喜欢把想象中的客体和情境与现实世界中有形的、看得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当孩子停止游戏时,“他无非放弃了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结,用幻想将游戏取而代之。他在空中建造城堡,创造所谓的白日梦”。在这篇论文中弗洛伊德又写道:“我们可以下定论,一个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那些愿望未获得满足的人才会幻想。幻想的动力源于未获得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实现,是对不满意现实的矫正。对一个正在幻想的人来说,这些驱动性的愿望因性别、性格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它们很自然地分为两大类别,要么是进取的愿望,这类愿望会提高主体的人格;要么是情欲的愿望。”换而言之,创造性的产物无非是替代品,即作家无法在现实中得到的事物的次级替代物。
许多批评家都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抨击,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弗洛伊德轻描淡写地认为创作“无非”是一种幻想,与此同时却对创作的美学方面只字不提。我们应当把梦、白日梦和艺术作品强行归为一类,丝毫不加以区分吗?《安娜?卡列尼娜》与青少年的性幻想之间不存在差别吗?当然有,但在这篇论文中,弗洛伊德只承认:“我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与天真的白日梦相去甚远;然而我禁不住怀疑,即便是与白日梦的模式存在极度偏差的作品,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不间断的过渡形式与白日梦建立联结。”
不过,尽管弗洛伊德的解释有所欠缺,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它来理解某些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常并不崇高,当然也有例外。其中英国作家弗雷德里克?罗尔夫(Frederick Rolfe)的小说《哈德良七世》(Hadrian VII )就属于后者,因为它获得了一些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这部奇特的作品现在已经广为人知,因为它最近被改编成一部非常成功的戏剧,并且我们可以买到它的平装本。对罗尔夫来说,其唯一的作品在自己去世之后才大获成功,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他在世时,这本书并没有给他带来一分一毫的收入,因为出版商规定在前六百册以内,作者不能收取版税,而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本书的销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字。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比《哈德良七世》更好的例子,来说明弗洛伊德所说的第一类满足愿望的幻想:“进取的愿望,这类愿望会提高主体的人格。”因为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立志成为牧师的天主教徒的故事,他在学生时代被神学院拒之门外,却在二十年后被教会权威推选为教皇。实际上,落选牧师的就是罗尔夫本人。事实上,他被罗马的苏格兰学院开除了,理由是他不适合当牧师,就像他的传记作者A.J.A. 西蒙斯(A.J.A. Symons)在《探求科尔沃》(The Quest for Corvo )中所证实的,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定。罗尔夫是同性恋,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勤勤恳恳、受人尊敬的神父。事实上,对于那些保持单身生活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情况。但除此之外,他还有着病理性的人格和明显的偏执,总是对所有那些试图帮助他的人翻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牢骚满腹、疑神疑鬼而又愤世嫉俗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