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明等级论与近代中国
》
售價:HK$
76.8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HK$
86.9
《
有机农业
》
售價:HK$
29.5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HK$
97.9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HK$
107.8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HK$
52.8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HK$
85.8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尽管拾荒是低贱的行当,微不足道,但让人想起它的另一层意思,即人弃我取,物尽其用,如果用之于文字生涯,爬梳文献,捡拾故实,那不是很有意义吗?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王稼句先生的最新文化随笔集,为文汇出版品牌丛书“聚学文丛”之一,计十七万字。本书分两辑,一是杂写二十二篇,围绕苏州风物往事,涉及过云楼、丰台芍药、苏州盆景、《枫桥夜泊》、阊门的火灾和消防等内容。二是给他人写的序引十二篇。作者进行相关趣味性质的文献考据,读者从中可以知晓苏州地方掌故,引发阅读兴味。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史料性。
|
關於作者: |
王稼句,江苏苏州人。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著有《枕书集》、《补读集》、《书生风味》、《看书琐记》、《看书琐记二集》、《苏州山水》、《锦绣吴市》、《考工新记》等,又点校、纂辑《苏州文献丛钞初编》、《古保圣寺》、《苏州园林历代文钞》、《苏州山水历代文钞》、《吴门风土丛刊》、《吴门柳》、《姑苏雨》等乡邦文献。
|
目錄:
|
001 关注过云楼
005 “学甲天下之学”
011 石湖烟波望中迷
046 破山清晓
049 青阳地往事
058 苏州盆景旧闻
066 二十四番花信风
070 丰台芍药
075 苏州花事
089 花朝“赏红”
095 像生花果
099 “花盆底”和“马蹄底”
103 桑下拾叶
115 万年桥的“冤案”
120 林升和林洪
123 《枫桥夜泊》笺记
130 马咸《大吴胜壤图册》
133 金古良《无双谱》
139 阊门的火灾和消防
146 譬喻苏州
151 养叫哥哥
154 湖山处处祭鬼神
174 《问津书影·随笔卷》序
178 《三庐微书话》序
181 《苏州民国园林史》序
188 《苏州汤面》序
201 《潘振元文集二编》序
208 《针蔬小集》题记
209 《张文鋆诗钞》序
213 《杖藜集》序
218 《杨丽华画瓷艺术》序
225 《永以为好》序
232 《最太湖》小引
235 《书是人类的避难所》序
239 后记
|
內容試閱:
|
出版缘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之事,乃名山事业。从古至今,文化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与传承。 “聚学文丛”为文汇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文化随笔类丛书,既呈现读书明理、知人阅世的人文底色,也凝聚读书人生生不息的求索精神。
“聚学”一词,源于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南京书院题名记》),意在聚合社科文化类名家的治学随笔、读书札记、史料笔记、游历见闻等作品,既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有独到的观察与思索,兼具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力求雅俗共赏,注重文化价值,突显人文关怀,以使读者闲暇翻阅时有所获益。 文丛致力于文化普及读物的出版,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以平和的心态,做一些安静的书,体现文化人的责任与担当,以此砥砺思想,宁静心灵。
书中日月,人间墨香。希望文丛的出版能为广大读者营造一处精神家园,带来丰富的人文阅读体验与感受。
文汇出版社
二〇二四年四月
后记
立夏那天,沪上李福眠、韦泱、鱼丽来舍间吃茶,相谈甚欢。鱼丽说文汇出版社正在刊行“聚学文丛”,问我是否愿意加盟,恰好韦泱送我一册《在家淘书》,就是这套丛书的一种,印装都好,在文字编辑上,也中规中矩,这是我欣赏的。因此也就未加思索,对鱼丽说,给你一本“小集”如何?
“小集”是我写作的一个系列,十几年来已印出“看云”、“听橹”、“采桑”、“怀土”、“读园”、“剪烛”、“吹箫”七集。所收的文章,鸡零狗碎,杂格咙咚,长长短短,不成统系。我还学周氏兄弟的做法,每集篇什的排列,不按内容,而按写作时间先后,那就显得更杂乱了。“小集”系列的梓行,在我来说,无非是敝帚自珍,将自认为有点意思,写得还算合格的文章结个集子而已。
这本小集,依然是前七集的套路,分两辑,一是杂写二十二篇,二是给人家写的序引十二篇。书前《题记》,交代了“拾荒”的由来。
叶炜《煮药漫抄》卷下说:“少年爱绮丽,壮年爱豪放,中年爱简练,老年爱淡远。学随年进,要不可以无真趣,则诗自可观。”这是就大概而论的。知堂《谈文》就说:“少年壮年中年老年,各有他的时代,各有他的内容,不可互相侵犯,也不可颠倒错乱。最好的办法还是顺其自然,各得其所。北京有一首儿歌说得好,可以唱给诸公一听:‘新年来到,糖瓜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子要戴新呢帽,老婆子要吃大花糕。’”在我的阅读经历,固然是少年壮年,与中年老年有别,但笔下写来,也不尽然。虽然我已年过花甲,却还远远做不到简练、淡远,甚至有时还不经意流露出“少年狂”。就我的关注的话题来说,越来越偏重于乡土,桑梓之情,没齿能忘,这也说明我确乎已进入晚境了。读者诸君,看了这本小集,就更加明白了。
王稼句
癸卯立春,二○二四年二月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