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內容簡介: |
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诗歌讲了什么故事?
与荷马齐名的女诗人是谁?
欧洲人眼中的李白、苏轼作品什么样?
诗歌是用特殊的方式构成的语言,因此它会被人记诵,被人珍惜。本书要讲的,就是这些至今没有被遗忘的作品,主谈英美诗歌,兼及欧洲其他地区和东方诗歌。英雄史诗如《吉尔伽美什》《贝奥武甫》,传奇歌谣如《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仙后》,中世纪大师如但丁、彼特拉克,现代主义诗人如华莱士·史蒂文斯、兰斯顿·休斯……还有各个历史时期,不可不提的女诗人如毕晓普、普拉斯。他们共同构成了本书璀璨的诗人星图,他们的故事与创作写就了四千年诗歌史。
诗人告诉我们,一切都将变为尘土,但这首诗本身不会消亡。
|
關於作者: |
作者:
约翰·凯里(John Carey),英国文学评论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退休后担任牛津大学英国文学荣誉教授。曾于1982年和2004年两次担任布克奖委员会主席,2005年担任首届布克国际奖评委会主席。已出版作品《阅读的至乐》《知识分子与大众》《艺术有什么用》等。
译者:
黄福海,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曾留学英国利兹大学,主攻英国诗歌。长期从事英语格律诗及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立翻译与研究,创作并发表旧体诗词、现代格律体新诗,发表有关中国古典诗歌及英诗汉译、汉诗英译的论文十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诸神、英雄与怪兽
(史诗《吉尔伽美什》)
第二章 战争、冒险、爱情
(荷马、萨福)
第三章 古罗马拉丁语诗歌
(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卡图卢斯、尤维纳利斯)
第四章 盎格鲁–撒克逊诗歌
(《贝奥武甫》、哀歌与抒情小调)
第五章 中世纪的欧陆大师
(但丁、丹尼埃尔、彼特拉克、维庸)
第六章 具有欧洲视野的诗人
(乔叟)
第七章 可见世界与不可见世界的诗人
(“高文诗人”、哈菲兹、朗格兰)
第八章 都铎王朝的宫廷诗人
(斯凯尔顿、怀亚特、萨里伯爵、斯宾塞)
第九章 伊丽莎白时期的爱情诗人
(莎士比亚、马洛、锡德尼)
第十章 诗歌中的哥白尼
(约翰·邓恩)
第十一章 个性主义的时代
(琼生、赫里克、马弗尔)
第十二章 个性主义的宗教诗人
(赫伯特、沃恩、特拉赫恩)
第十三章 来自彼岸世界的诗歌
(约翰·弥尔顿)
第十四章 奥古斯都时期
(德莱顿、 蒲柏、 斯威夫特、 约翰逊、 哥尔斯密)
第十五章 18世纪的另一面
(蒙塔古、埃杰顿、芬奇、托利特、利波、伊尔斯利、巴鲍德、布拉迈尔、贝利、惠特利、达克、克莱尔、汤姆森、柯珀、克雷布、格雷、斯马特)
第十六章 公共诗歌
(通俗歌谣与赞美诗)
第十七章 《抒情歌谣集》及其以后
(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
第十八章 第二代浪漫派诗人
(济慈与雪莱)
第十九章 浪漫派诗人中的异类
(布莱克、拜伦、彭斯)
第二十章 德语诗歌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
(歌德、海涅、里尔克)
第二十一章 打造俄国文学
(普希金、莱蒙托夫)
第二十二章 维多利亚时期的优秀诗人
(丁尼生、勃朗宁、克拉夫、阿诺德)
第二十三章 改革、决心与宗教:维多利亚时期的女诗人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艾米莉·勃朗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第二十四章 美国的革新派诗人
(沃尔特·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
第二十五章 撼动根基
(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兰波、瓦雷里、迪伦·托马斯、爱德华·李尔、查尔斯·道奇森、史文朋、凯瑟琳·哈里斯·布拉德利、伊迪丝·爱玛·库珀、夏洛特·缪、奥斯卡·王尔德)
第二十六章 一个时代结束之际的新声音
(哈代、吉卜林、豪斯曼、霍普金斯)
第二十七章 乔治时期的诗人
(爱德华·托马斯与罗伯特·弗罗斯特、鲁珀特·布鲁克、沃尔特·德拉梅尔、W.H. 戴维斯、G.K. 切斯特顿、希莱尔·贝洛克、W.W. 吉布森、约翰·梅斯菲尔德、罗伯特·格雷夫斯、D.H. 劳伦斯)
第二十八章 “一战”时期的诗歌
(施塔德勒、 托勒、 格伦费尔、 萨松、 欧文、罗森堡、格尼、科尔、韦奇伍德、坎南、辛克莱、麦克雷)
第二十九章 优秀的逃遁主义诗人
(威廉·巴特勒·叶芝)
第三十章 发明现代主义
(艾略特、庞德)
第三十一章 东风西渐
(韦利、庞德、意象派诗人)
第三十二章 美国现代主义诗人
(华莱士·史蒂文斯、哈特·克莱恩、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埃丝特·波佩尔、海伦妮·约翰逊、爱丽丝·邓巴–纳尔逊、杰茜·雷德蒙·福塞特、安杰利娜·韦尔德·格里姆克、克劳德·麦凯、兰斯顿·休斯)
第三十三章 超越现代主义
(玛丽安·摩尔与伊丽莎白·毕晓普)
第三十四章 三十年代诗人
(奥登、斯彭德、麦克尼斯)
第三十五章 “二战”时期的诗歌
(道格拉斯、刘易斯、凯斯、富勒、罗斯、考斯利、里德、辛普森、夏皮罗、威尔伯、贾雷尔、帕德尼、尤尔特、西特韦尔、范斯坦、斯坦利–伦奇、克拉克)
第三十六章 美国自白派诗人及其他
(洛威尔、贝里曼、斯诺德格拉斯、塞克斯顿、罗特克)
第三十七章 运动派诗人及其诗人圈
(拉金、恩赖特、詹宁斯、汤姆·冈恩、贝杰曼、史蒂维·史密斯)
第三十八章 致命的诱惑
(休斯、普拉斯)
第三十九章 政治影响下的诗人
(泰戈尔、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马雅可夫斯基、布罗茨基、洛尔迦、聂鲁达、帕斯、塞菲里斯、塞弗尔特、赫贝特、麦克迪尔米德、R.S. 托马斯、阿米亥)
第四十章 跨越边界的诗人
(希尼、沃尔科特、安吉洛、奥利弗、默里)
译者赘语
|
內容試閱:
|
译者赘语
译完这本“小史”,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首先,这部诗歌史与一般的英美诗歌史或欧洲诗歌史都有所不同,它的主体是英美诗歌,但也兼顾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诗歌,又略带谈到一点东方诗歌。书中的观点有些是相当前卫的,渗透到当代学术界最热门的许多话题,因此为我们考察欧美诗歌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次,这本书援引了以往诗歌史中较少提及的许多诗歌作品,这也给本书的翻译带来了一定难度。
书中不少经典的诗歌作品都有现成的译文。但是鉴于行文中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现成的译文无法满足要求;另一方面,译诗的具体呈现,也构成对诗歌史认识的重要部分,所以除个别无法超越的经典译文,或因版权原因必须援引的指定译文之外,即使有现成的译文,译者也冒险以自己拙劣的译笔加以重译。凡是援引前辈的译诗,都注明译者姓名,不敢掠美。没有注明译者的译诗,都是拙译。原著没有注释,由于本书列入通俗读物,译者对一些专有名词亦勉强加注,略作解释。
译者在此对诗歌作品的新译或重译,尽力遵从卞之琳、屠岸、杨德豫等译诗前辈提出并践行的“以顿代步”原则,在可能的条件下参考黄杲炘的“三兼顾”原则,尽量使译诗在忠实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在汉语中再现英诗原本的格律。如果原诗是自由体诗,则采用自由体译出。在全民文化教育中,诗歌教育可能是普遍缺失的一块,尤其在传统诗歌被边缘化的今天,这种亦步亦趋的翻译方式,可能对大多数善良的诗歌爱好者还是有益的。
黄福海
2021年10月
于沪西同乐村
第一章 诸神、英雄与怪兽
(史诗《吉尔伽美什》)
什么是诗歌?诗歌和语言的关系,就如同音乐和噪音的关系。它是用特殊的方式构成的语言,因此它会被人记诵,被人珍惜。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总是对的。在过去的几百年中, 数以万计的诗歌都被人遗忘了。而这本书里要谈的,是那些没有被人遗忘的作品。
在传流至今的文学作品中, 史诗《吉尔伽美什》(Gilgamesh)是最为古老的。 这部作品创作于大约四千年前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大约相当于现今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东部)。没有人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创作目的是什么,或者它是为哪些读者或受众而写的。这部作品至今还保留在多块泥板上,它的文字是用我们已知最古老的字母系统创造的,通称“楔形文字”,因为书写这些字母的书吏,用芦苇秆在湿软的泥板上刻出楔子形状的印记,就形成了这种文字。
在数百年间,阅读楔形文字的密钥一直是失传的。后来,在1870年代,伦敦有一个靠自学成才的工人,名叫乔治·史密斯,他开始在大英博物馆里研究这些泥板,终于破解了其中的奥秘,使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部史诗讲述的是吉尔伽美什国王的故事。他的母亲是一位女神。吉尔伽美什统治着一座名叫乌鲁克(Uruk)的城市(即现今伊拉克南部的瓦尔卡)。他英勇善战,并使用一种新的釉面砖技术,建造了一座雄伟的城市。但是他又充满欲望,非常暴戾,经常在别人的婚礼上抢夺新娘,实施强奸。于是,诸神就造了一个野人,名叫恩启都(Enkidu),希望由他来遏制吉尔伽美什,不去压迫他的人民。
恩启都是那位女神母亲用手上洗下来的泥土造出来的,所以他是动物而不是人。他浑身都是毛,跟羚羊一起生活,跟它们一样吃草为生。但是,乌鲁克的神庙里有一个神妓引诱他,经过七天七夜的热烈的云雨之后,恩启都变成了人。那个神妓又教他如何穿衣服,如何吃人类的食物。
吉尔伽美什爱上了恩启都,把他拥入怀中,对待他就像对待女人一样。但是当恩启都试图阻止他强奸新娘的时候,他们打起来了。结果两人势均力敌,于是他们相互亲吻,又和好如初,从此开始了英雄冒险的历程。他们一起去探索雪松林,杀死了居住在那里的怪兽洪巴巴(Humbaba)。 这下激怒了诸神, 因为洪巴巴这个怪兽是属于诸神的。有一次,吉尔伽美什打仗回来正在洗澡,女神伊丝塔尔(Ishtar)发现了他,并爱上了他,于是向他求婚。可她是代表性与暴力的女神,她的所有情人都必将不得善终,因此吉尔伽美什拒绝了她。她一怒之下,向她的天神父亲求助,希望派遣另一只怪兽天牛去杀死吉尔伽美什。 但结果是,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联合起来杀死了天牛,这使诸神更加愤怒,于是他们将恩启都处以死刑。
吉尔伽美什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恩启都,然后启程去探索永生的奥秘。他乘船渡过生死之河,找见了永生之人乌特纳匹诗提(Utnapishtim)。 大洪水将人类都淹死了,只有这个永生之人因遵从诸神的旨意,建造了一艘大船而幸存下来。 吉尔伽美什潜入深海,找到了一种据说可以使人返老还童的植物。他把这种植物带到地面,一条蛇却把它偷走了。乌特纳匹诗提告诉他,没有人能够战胜死亡。于是吉尔伽美什回到乌鲁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他很强大,很有名,但是死了之后,他跟所有其他人不会有什么两样。
史诗《吉尔伽美什》 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Odyssey)在某些地方明显相似,可能后者就是直接受到前者的影响而创作的,或者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中的某些元素,是全世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共有的。在许多神话和宗教中,神都会宠爱或迫害人类的英雄,而人类的英雄则与怪兽斗争,堕入冥界,即死亡的境地,然后再回到人类生活的世界。通过荷马史诗,这些母题早已成为西方诗歌中想象宇宙的一部分。
史诗《吉尔伽美什》在当时是否被看作我们现在概念中的诗歌,我们不太清楚。它有可能被看作一个关于诸神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真实记录。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有一个主神, 叫马杜克(Marduk), 但还有其他许多神,他们会争论、醉酒、犯错。他们先是让人类永生不死,但随即又发明了死亡,并发动洪水毁灭人类(乌特纳匹诗提除外),因为人类是嘈杂的,吵得诸神睡不着觉。
这个离奇的故事是否对现代信仰和传统的发展有过影响呢?有这个可能。公元前597年,犹太人被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征服,遭到囚禁。他们的流亡经历被记录在《旧约·诗篇》第137篇中:“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在五十多年中,犹太人只能靠屈服于战胜者巴比伦人来讨生活,听闻巴比伦的陌生的神祇。 但是到了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巴比伦,犹太人俘虏被释放,回到了犹大国。似乎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将自己的民间传说编辑成一部圣书“托拉”(Torah),也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旧约》的前五部书。似乎在当时,他们就努力在自己的民间传说中摒除他们在过去生活中接触到的
巴比伦信仰的影响。但是《旧约·创世记》中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以及在伊甸园里引诱夏娃的那条蛇,可能导源于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的大洪水和蛇。
最重要的是,“托拉”明确指出,全知全能的“耶和华”(Yahweh)是唯一的真神(上帝),而所有其他神,跟巴比伦的神一样,都是假神。这个重大修改引起不少问题。因为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世界为何充满了灾难和痛苦?上帝为何不让世界变得更好?在过去的数百年中,这个问题让神学家们伤透了脑筋,而且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答案。
根据“托拉”的说法,这个堕落的世界充满灾难和痛苦,应当归罪于人类自己,因为亚当偷尝了禁果,尽管上帝事先警告过他,如果他吃了,他就会死。在基督教里,这个解释是可以被接受的,虽然通常会略作改动,使亚当和夏娃的情节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故事或“寓言”, 而不是真实事件。 基督教还对这个故事做了延伸,即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基督下来,让他通过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来替人类赎罪,这样所有相信他的人都会得到永生。
对于人类的痛苦这个问题,在某些东方宗教中可以找到不同的答案, 其中涉及“羯磨”(karma,或译为“业”)的观念。 根据这个观念, 人的善行和善念会使人获得幸福,恶行和恶念会使人遭受痛苦。在印度的许多宗教里, 包括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羯磨与轮回的信仰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在今世的行为和意念,会影响到人在来世的性质和品质。例如:生来目盲,可能是因为前世的罪孽。亚伯拉罕诸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没有轮回的概念,因此对神圣正义(divine justice)的问题给出这样的答案,他们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黑天(Lord Krishna)教导说,宇宙中每一种生物都有轮回。
我们会发现,有些西方诗人对轮回的观念非常着迷。但是这个观念在史诗《吉尔伽美什》里并不存在。吉尔伽美什以为他能征服死亡,但是他错了。乌特纳匹诗提告诉他,没有人能逃脱死亡。这个文学表述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它在以后数百年间将成为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如何面对无论是诗人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死亡,如何通过死亡使某些事物变得珍贵而美丽。莎士比亚就表达过这一主题,例如他的《辛白林》(Cymbeline)中有一首歌:
不用再怕骄阳晒蒸,
不用再怕寒风凛冽;
世间工作你已完成,
领了工资回家安歇。
才子娇娃同归泉壤,
正像扫烟囱人一样。
不用再怕贵人嗔怒,
你已超脱暴君威力;
无须再为衣食忧虑,
芦苇橡树了无区别。
健儿身手,学士心灵,
帝王蝼蚁同化埃尘。
当然,有些宗教诗对来世是抱有希望的,但莎士比亚这首诗没有。它将死亡表现为一种逃避,一种解脱。
与死亡一样,爱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爱已经处于中心地位,而且表现为一种文明的力量,是让你具有完整的人性的一个必要的因素。一周七天的云雨,使恩启都从一个野人变成一个男人。跟《旧约·创世记》中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不同,史诗《吉尔伽美什》还歌颂了两个男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本书的后面,我们会读到一些最优秀的爱情诗篇,有些就是男人写给男人、女人写给女人的。
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其他一些方面,在后来的诗歌中也有回应。吉尔伽美什是个暴君,跟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Odysseus)一样,他犯有一种在古希腊语中叫作 hubris(意思是骄傲自大)的罪行。诸神不赞成这一点,也不赞成他的暴戾,因此他们派遣恩启都去纠正他的缺点。就这方面来说,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一首政治诗, 隐含着对暴君的谴责和告诫。对诗歌进行概括的论述都是轻率的,但是主流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对权力、财富、奢华和名流都表示怀疑,甚至对于欣赏这些的人也抱有怀疑的态度。
史诗《吉尔伽美什》并没有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当时在朗读或歌唱时听起来是怎样的。所以对我们而言,它缺乏一个重要的诗歌维度:节奏、音步和韵脚。我们会发现,对于诗歌听起来应该是怎样的,以及这方面是否重要,在诗人之间还存有分歧。有些人认为声音至关重要,意义则可以忽略不计。另一些人认为诗歌要是没有意义, 写了也是白写。 还有些人认为,诗歌的声音、节拍和节奏,跟我们在子宫的回声腔室中的最早的体验有关。
我们发现,诗歌智慧中的一部分,是它提醒我们,我们注定会死。但是诗歌,或者说某些诗歌,非但不会死,而且会超越人类的寿命而长期存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始终是个谜。每天都有浩瀚的语言在我们身边稍纵即逝,而诗人从中抓住几个词语,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就创作了一件不死的艺术作品,这怎么可能呢?没有人能够解释。但这似乎是每个诗人追求的目标。如果一首诗很快就会被忘掉,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创作一首诗,并且努力将它完善呢?诗人告诉我们,一切都将变为尘土,但这首诗本身不会消亡。有些诗人对此直言不讳,例如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集》第55首中就说道:
白石,或者帝王们镀金的纪念碑
都不能比这强有力的诗句更长寿。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什么让一首诗成为不朽,所以诗歌的评判标准是主观的,而不是科学的事实。我的喜好不是你的喜好,因为我们将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过去带入了表面上看起来相同的一首诗。在审美判断中没有对与错,只有观点。我希望你能在本书中找到你以前不知道的诗,也希望这些诗成为你日常思想的一部分,并且你会信赖自己对它们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