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HK$
108.9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HK$
294.8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HK$
65.8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HK$
108.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HK$
217.8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明朝的统治政策与治理逻辑,兼具研究性与普及性。
1.行文细腻流畅,以非虚构的写作手法深度还原历史现场。
2.12幅全新战役示意图,开启整体视角,让阅读更加轻松。
|
內容簡介: |
本书详细介绍了万历十年(1582)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明朝与缅甸东吁王朝的攻防历史,全景描绘了明朝经营东南半岛由盛转衰,最终疆域内缩的悲壮历史图卷。同时,本书通过详细考证明朝在西南边疆地区的商贸、武备、外交、土地、人文等情况,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明朝的统治政策与治理逻辑,深度还原历史现场。
由于拍摄的关系,我曾经在泰国工作了近一年。我爱看历史文化,但一开始搜寻资料就发现,有关泰、缅、柬的著作非常短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些读物,填补我的这些空白,直至我在微博上碰到杨添。他对这方面的认识加上他对古代战争的兴趣正合我的胃口,让我大开眼界。我可算是他的忠实粉丝。如今,《明帝国与金楼白象(1582-1606)》的出版,希望只是他继续研写这方面的第一步。还想知道的实在太多了。
——陈嘉上 前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著名导演
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的军队侵入我国云南边境,引起了明朝和缅甸一场时断时续、先后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对双方的历史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牵涉到两国边境的沿革史。杨添先生的《明帝国与金楼白象(1582-1606)》对这场战争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澄清了一些历史作品中的不准确的说法,做到了尽量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龚剑 著名兵器收藏家,《中国刀剑史》《中国甲胄史》作者
以全新视角还原了此战中明朝名将的成名之战。每一场身临其境的战役解读,都会带领读者进入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之中,去重新认识万历年间的边境故事。
——许先哲 漫画家,《镖人》《刺客信条:王朝》作者
|
關於作者: |
杨添,1988年生于贵州贵阳,毕业于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微博知名历史博主、体育博主(ID:雷武龙Tian),曾为体育专栏评论员、翻译、格斗赛事从业人员,致力于研究中南半岛武备、战史、语言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史。著有《暹罗武备兵械初探》《浅说明代口译与笔译人员》等。
|
目錄:
|
楔子
第一章 戛撒之围
?危机将至
?戛撒之围
?思个之死
第二章 缅王北扩
?缅王北扩
?兵烽四起
?血腥的杀戮
第三章 行商,宝石,勘合,开府
?“带路党”岳凤
?百夷土司制度与勘合贸易
?孟密开府
?土司震动
第四章 大明的反击
?缅甸的官制与兵制
?猛将
?明军的反击
?驯象卫
第五章 攀枝花大捷
?攀枝花大捷
?决战三尖山
第六章 恢复三宣,岳凤伏诛
?三宣恢复
?大明最强把总与岳凤伏诛
第七章 明军兵变,遮浪之战
?明军兵变
?李材其人
?遮浪之战
第八章 二次兵变,明缅再战
?李材下狱
?二次兵变
?明缅再战
第九章 腾越八边关
?莽应里的回应
?筹备修关
?腾越八边关
第十章 疆域内缩
?短暂的平静
?宦官乱滇
?疆域内缩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戛撒之围
危机将至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时任云南金腾兵备副使的罗汝芳正率着自己并不算多的兵马星夜兼程地赶往腾越州腾冲城。这位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已经调任云南数年了,作为一个著名思想启蒙学派的传承者,近溪先生罗汝芳在云南这几年兢兢业业,做了很多实事。若是眼下这件事情做成了,他在大明朝乃至后世的声名可能会超越他的学生—汤显祖先生。
调入云南这几年,罗汝芳把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云南的水利设施做了一番重修,据称,其兴水利灌田四千余亩,并“以讲会乡约为治”。罗汝芳的举措志在恢复云南地区的生产力,休养民生,因为这个区域自从大明朝建立以来,已经数次遭遇战争蹂躏,民不堪命。尤其是滇西地区,从明军入滇开始,一直到三征麓川,再到后来大大小小的土司叛乱,从未真正摆脱过战争阴影,故此时迫切需要恢复生产以巩固大明的边防实力。
作为颜钧的学生、王阳明的第三代弟子,罗汝芳与当朝的第一权臣首辅张居正大人似乎不太对付。这个传闻真实与否暂未可知,但张居正让罗汝芳功亏一篑却是既成事实。
罗汝芳此时的职位是金腾兵备副使。设置兵备道是为了“整饬兵备”,对内要负责镇压叛乱,对外要抗击侵略。因此,明代兵备道虽然属于按察司系统,但是由兵部负责。兵备副使属按察司,无定员,也是兵备道的*高长官。他们的辖区大小不同,但能统领辖区所属的卫所士兵,同时受到督抚与巡按御史节制。金腾兵备副使设立于大明弘治元年(1488),除了军事任务外,还负责纠察奸细、修理城池、处理居民诉讼、积蓄粮储、管理军民及土司地区交流等事宜。
罗汝芳学没学过武我们并不知道,但他对于军事至少是了解的。设置兵备道的地区,可以扩展很多权力,包括主持兴修水利、马政和盐政,总之,凡是有利于该地区防务能力的事都可以插上一脚。但统领的兵员是有限的。尤其滇西这种处于崇山峻岭的亚热带雨林地区,自古交通不便,烟瘴丛生,金腾兵备辖区也就是以前的金齿卫所(后改永昌卫)加上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区域,大致在今天云南保山到腾冲一带。
那么在万历初年这里能有多少兵马呢?具体数据不得而知,但正统七年右都御史丁睿曾经有言:“(洪武年间金齿)屯守汉军不下二万,(僰人)土军不下千余,今逃亡太半,汉军仅余三千,土军仅余六百。”(《明英宗实录》卷九二)洪武年间到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过去了几十年时间,金齿地区的兵力就差不多减少了八成。虽然明朝规定一个卫驻军5600人,一个千户所1120人,一个百户所112人,但那是明初洪武、永乐鼎盛时期的编制。三征麓川之后,明朝在腾冲筑城置司,除了腾冲千户所外,还设立前、后、中、左、右五个千户所,一共六所兵,兵员6720人。
明朝同时花了三年时间修建了腾冲城,城楼被方方正正的城墙环绕,城周长七里三分,共有四个城门,各有门楼,东门为霑化门,西门为永安门,南门为靖边门,北门为溥润门,四门都有卫兵轮换驻守。城内还有学舍,腾冲城堪称大明极边第一城,也是明朝在滇西边疆的象征之城。不过明朝后期吃空饷以及逃亡的卫所兵越来越多,实际能留下的兵员不多。而为数不多的兵员还要维持基本的治安防务,故征战时部队需要临时扩充征召,像云南这些边境省份则是要连当地的土司兵一起征召才能将战事应付下来。
至于那些土兵,除了土司自己的亲兵外,基本都是战时临时征召的民团性质的部队,固定的服役人员很少,分为哨兵、弓兵与铺兵。人数多的也就几百人,少的则百来人,平时负责保境安民、缉拿盗贼,更大的作用是当向导和辅助明军作战。除非是域外木邦、孟养这种大土司,寻常土司一般很难形成像样的作战兵团,更谈不上有多强的作战能力。
这也是明朝政府刻意为之的,把原本强大的麓川王国击溃后,分成细小的各路土司,以达到“以夷制夷”的平衡目的。在明朝时期,滇西土司的军事实力要远比后世清朝时期强大,为维护边境安定,明朝刻意削弱当地土司的势力,让土司们难以再聚集成大兵团作战。
以土司*高一级的宣慰司为例,比如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每个宣慰使身边都有八个侍卫轮流守卫,一般都由自己的家臣或子孙担任。宣慰司署还设有傣语称为“召火哈”的总侍卫长,下面还有副职。宣慰司下辖诸多小土司以及村寨,每个村寨都要替宣慰司养一名武士,武士免除各种劳役,专职打仗以及巡捕工作,这算是当地土司的职业兵,宣慰使往往也会赐予他们土地,让其成为头目。
P3-6
后记
从开始萌生写明缅战争的念头,到开始看第一篇资料,再到写下第一个字,其间过去了数年。本以为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书稿,结果写完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曾经以为自己至少得到40岁才会出第一本书,没想到提前完成了。人生就是如此难以预料,我想历史上的人们也是一样的吧。
你没办法预料未来发展,但你可以去了解历史。人们常说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有想法、有时间就抓紧去实现,抓住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我很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块历史领域去学习和了解,虽然我不是专业学者,但我依然很开心能有这样一段治学经历。我常常和朋友们调侃我是捡“边角料”的,但我乐此不疲,只要捡得足够多,总能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世界。本书的写作过程对我有极大的帮助,让我完整地了解了写一本书需要经历哪些环节,做哪些工作,看多少资料,付出多少心血。
也许是因为国内目前关注中南半岛区域古代史的人太少,我才有这个机会把这段历史整理出来,期间也求教过研究相关方向的历史学者,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泰国的,给出的答案都类似——自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国内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古代史研究,整体上处于停滞的状态。往往有历史研究能力的人不掌握研究国的语言,而掌握相关语言的人又没有专业的历史研究能力。
但就算如此,近些年还是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历史学者专注于这个区域的历史研究。本书能够写成,首先得感谢以前与现在的学者们,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我才能总结提炼出本书内容。我深知,哪怕在国内属于冷门的这一领域,史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汗牛充栋,足够钻研一辈子。
自古以来,缅甸就是我们的邻居,历史上的中缅两国交往频繁,互通使节,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谐的友好邻邦。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在双方朝代更替、政局变化时期,会产生冲突,元、明、清三朝的中缅边境战争皆因此而来。缅甸乃至中南半岛的治史传统远不如中国这样悠久、严谨,没有大量的史料可以对比印证,这就导致缅甸方面翻译过来的史料很多带有演义和神话色彩,而且缅甸方面在对外战争的记载上,往往会刻意回避负面战绩的部分,甚至加以修改,所以采用史料的时候就得非常慎重。
我的专业是泰语,我研究缅甸的武备所用的战史资料更多是来自泰国以及中文资料。泰国和缅甸曾打了几个世纪的仗,作为对手,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程度很深,再通过对比中国的史料记载,勉强能还原出明缅战争双方的大致面貌。在*初动笔时,我在微博上写道:“此文不是考据文,也不是历史文”,我希望读者朋友们将它仅仅作为一个参考。如果本书能对您了解中南半岛和明代相关的历史有所帮助,激发您的阅读兴趣,那我就十分荣幸了。
另外,书中对于大量的战斗场面,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构创作,不能代表当年的真实情况,缅军的出兵人数我也进行了一定校正。缅、泰史料中,动辄出兵十几万或几十万的记载实在很难让人信服,以缅甸当时的动员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几乎不可能维持如此庞大规模的后勤系统,就算动员奴隶一起上阵,人数*多也就是数万人。而明军对于自己的人数记载则相对靠谱,但对土司兵的人数记载也有所夸张,这些我都做了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历史原貌。
非常期待未来还有此领域优秀的创作者出现,一起添砖加瓦,填补空白,同时给予指正,希望此区域的历史研究会繁荣起来。感谢相关的研究者们,比如《琉璃宫史》的翻译者李谋老师等,研究缅甸历史的何平老师,研究傣族历史的江应墚老师,泰国历史的段立生老师,以及诸多无法一一列出的论文作者们,你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对缅甸历史的认知。王春桥博士所写的《边地土司与近代滇西边界形成》论文,对于我梳理明缅战争时间线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于秀情博士的论文《明朝经营百夷研究》对于我梳理百夷地区的状况有很大帮助,任萍老师的《明代四夷馆研究》让我了解了明朝非常有趣的朝贡贸易细节和翻译生活,刘勇老师的《明儒李材与万历十四年的中缅之战》,张磊老师的《明代嘉靖至万历间中缅冲突研究》,蔡豪的《夹缝中的抉择:十六世纪后期明缅之间的滇西土司》都对我完成本书有不小的帮助,篇幅所限,还有很多很多论文资料的作者无法列出,感谢你们。
再次感谢本书能顺利出版面市,感谢中华书局的傅可老师。非常感谢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谢信业的制图以及帮助,对于考证行军路线、战役时间,以及人物名称等问题给予了我非常专业的建议和指点,书中的战略事态图堪称经典,值得收藏。感谢泰国清迈大学历史系博士,任职于宋卡王子大学的Sarut petchsakunwog(洪清泉)老师,作为我学生时代的老师之一,在中南半岛历史相关问题上,他不厌其烦的解惑让我获益良多。感谢张玉提供的傣族武备照片,花蚀提供的缅甸一手照片。感谢前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著名导演陈嘉上先生,武备研究专家龚剑老师,漫画《镖人》《刺客信条:王朝》作者许先哲为本书写的书推。承蒙诸位抬爱,没有大家的帮助,我是断不可能完成这本书的。
杨添
2022年11月1日于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