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 作者历经十年创作本书,提出厚植中华“文化土壤”建议
★ 国内学者*次提出“文化土壤”概念
★ 大护封精致装帧,甄选用纸
★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以“文化土壤”为中心话题的通俗社科读物。本书对“文化”“文化的起源”“文化土壤”等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优化文化土壤的角度提出夯实振兴中华文化基础。
上篇(共八讲)从“纵”的角度谈论文化、世界主要文化圈、中华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以及文化和文明的碰撞、困惑、发展趋势、保护与共存问题。下篇(共十六讲)则从“横”的角度论述文化土壤与各种文化形态与社会重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探索这些文化形态和社会重大领域背后的文化土壤根源。
|
關於作者: |
何大新,1953年生于辽宁沈阳,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四川省老科协**专家,曾任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党组书记和四川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获中国新闻奖*等奖、二等奖,现为西南财大流通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目 录
引论
002 一、该关注“文化土壤”的极端重要性了
005 二、清醒认识和评价中华文化的现状
009 三、拥抱世界文化,振兴中华文化
上篇 综论
第一讲 文化的起源
002 一、什么是文化
008 二、人类的起源
015 三、文化的出现
第二讲 文化的土壤
022 一、文化土壤的三个层次
025 二、不同文化土壤孕育了不同文化
030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出现及落伍
第三讲 世界主要文化圈形成的土壤特征
033 一、文化圈的出现
036 二、两河文化圈——人类文明从这里启航
038 三、“神”与“法老”——古埃及文化圈
042 四、充满宗教等级色彩的古印度文化圈
044 五、“文明”与“扩张”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圈
052 六、神秘多姿的古中南美文化圈
058 七、兼收并蓄的日本文化
第四讲 中华文化形成的土壤特征
064 一、中华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067 二、中华文化的源头及其原初形态
083 三、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第一个高峰及其特点
092 四、汉、隋、唐、宋:中华文化的几次高潮及其特点
103 五、元、明、清:中华文化的“颠簸”发展
114 六、“中国”怎么就成了“中国”
118 七、简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兼说水文化
第五讲 文化的碰撞
127 一、关于种族与文明的争论
133 二、较量与“冲突”
137 三、文明并非必然冲突
141 四、目标: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六讲 文化的困惑
145 一、说明自己容易吗
148 二、传统与现代的辩论
150 三、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博弈
第七讲 文化的趋势
157 一、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161 二、中华文化的前景
164 三、理性走向世界
第八讲 文化与地球
171 一、神奇的地球
173 二、地球遭遇人类“杀手”
177 三、保护地球是人类文化的最高点
下篇 分论
第九讲 文化土壤与民族
185 一、何为民族——以文化为视角
190 二、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民族
201 三、汉族是怎么来的
第十讲 文化土壤与宗教
208 一、宗教漫谈
212 二、最初的宗教
214 三、不同宗教的文化土壤特征
第十一讲 文化土壤与神话
234 一、古希腊神话
236 二、古代中国神话
240 三、神话告诉我们什么
第十二讲 文化土壤与哲学
243 一、哲学的起源与差异
245 二、欧洲古典哲学
247 三、中国古代哲学
第十三讲 文化土壤与语言文字
257 一、语言
265 二、文字
276 三、语言文字乃民族文化之根基
第十四讲 文化土壤与习俗
280 一、习俗概说
288 二、别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296 三、信仰不同的节庆习俗
第十五讲 文化土壤与伦理
302 一、伦理的形成
309 二、中国伦理的内核及其对外影响
316 三、关于中国伦理的思考
第十六讲 文化土壤与文学艺术
323 一、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彩的世界文学
329 二、中华文化土壤孕育独特的中国文学
337 三、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形态的音乐
342 四、不同文化土壤孕育多姿的舞蹈与戏剧
348 五、不同文化土壤孕育斑斓的工艺美术
第十七讲 文化土壤与国学
363 一、何为“国学”
366 二、夏商周文化土壤成就了“轴心时代”的璀璨群星
375 三、先秦国学框定后世国学的发展
379 四、新国学——近现代以来的呼唤
第十八讲 文化土壤与尊严
383 一、不同文化土壤中“长”出不同的尊严
391 二、理性产生尊严
393 三、欲有尊严必先有自尊
第十九讲 文化土壤与城市
396 一、城市彰显文化土壤特征
403 二、中国古城与中国传统文化
411 三、城市的疑惑——以文化缺失为视角
416 四、城市呼唤“人性”
第二十讲 文化土壤与科技
420 一、文化土壤促进或束缚科技进步
426 二、科技“谬用”的文化根源
429 三、中国的文化土壤与科技
第二十一讲 文化土壤与经济
440 一、经济是个文化过程
445 二、经济的力量
449 三、经济与文化的交叉延伸
455 四、区域经济现象的本质是文化——以东北为例
第二十二讲 文化土壤与政治
460 一、古代民主或集权制度的产生
464 二、帝国制的出现及其演进
474 三、政治的目的是秩序
476 四、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源于文化土壤
第二十三讲 文化土壤与军事
480 一、军事行为的文化特征
487 二、资本的力量推动全球军事化
491 三、想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
第二十四讲 文化土壤与教育
498 一、教育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501 二、中国教育的问题
510 三、中国教育的方向
后记
|
內容試閱:
|
“文化土壤”, 一个深沉厚重、虽不易理解却有着重要论述价值 的话题。何为文化?何为文化土壤?为什么说文化土壤影响乃至制约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发展、兴衰成败?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 么?文化实力和经济实力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怎样客观、理性看 待今天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
本书的全部文字,旨在探究文化土壤对现今世界诸多文化现象的 影响,并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一、该关注“文化土壤”的极端重要性了
当今世界的变化是快速、广泛而深刻的。要认识人类历史、 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等诸多问题,不妨从文化土壤的角度去探寻原因。
文化, 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教育、科学、艺术、宗教、思想意识形态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土壤,即文化的母体, 它是生成各种文化形态的条件、要素和“养分”的综合体。文化土壤是文化的“根”,先有文化土壤,后有文化 ;某种文化产生后,又成为催生新文化的土壤。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基因就会生成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历史上,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一个历史人物的诞生,看似偶然,但从文化土壤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必然。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思想环境,孕育了这件事、这个人。
文化土壤究竟有多重要?
1. 对于个人来说,人是文化的产物人,是从“土”里长出来的。从生物学角度看,人是动物, 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从文化学角度看,人是“植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人。这个文化土壤包 括环境土壤、社会土壤、意识土壤。世间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一个是物理身份,一个是文化身份。父母给了我们生物基因,在“物 理”上生育了我们;文化土壤则从思想文化层面,或有意识地教 育培养,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文化上“养育”了我们。不同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区别很大。
2. 对于群体来说,文化土壤影响乃至制约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发展、兴衰成败人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从某种角度上说,文 化也决定着经济。经济发展往往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但关键是, 经济又为什么能够发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发达的程度呢? 从根本上说,人类对物质财富持续不断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决定了经济活动得以不断向前发展。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 达程度,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好的 文化土壤中,人们思想解放、人性张扬,社会制度公平合理,教 育振兴、科技发达, 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繁荣, 社会文明进步; 在恶劣的文化土壤中,人们思想观念守旧、人性受压制,社会不 公平,教育萎靡、科技落后,生产力持续低下、经济凋敝,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放眼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和北美持续不断创造出繁荣的经济、 强大的军事、灿烂的文化。这是他们的“文化土壤”改良后的结果,是欧洲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摧毁了旧的、束缚人性的中世纪文化土壤,造就了新的、张扬人性的近现代文化土壤,带动了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当然,西方文化并不完美。数百年来,资本主义社会在快速 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圈地运动、殖民化、贩奴运动、剥削压迫、 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等, 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自由、民主、 平等的价值观是好东西,但残酷竞争、过度自由和利己主义的价 值观,又妨害了社会进步。西方国家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缘 于其文化土壤中的优良养分;历史上以及今天暴露出的种种弊端,
则缘于其文化土壤中的腐朽因子。
同样,东方的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过巨大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到了近现代,它遭遇挫折。之所以辉煌灿烂,得益于其土壤中的优良成分,比如 重视人文、包容开放等;之所以遭遇挫折,则缘于其落后的成分,比如束缚人性、强调尊卑、守旧顽固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既 坚守自身的优良文化传统,又吸取了世界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爆发出来的力量有目共睹。
3.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所有的竞争和较量本质上都是文化土壤质量的竞争和较量文化土壤太重要了,尤其是思想文化基因,能动作用强大。 决定人类高度的是思想文化,不是物质。目前,人类社会还没有 哪个国家、哪种文化是尽善尽美的。西方文化虽然曾风靡全球,但它不是唯一的存在。世界各国、各民族之中不乏坚守自身文化 者,亦不乏后来居上者。不同国家、民族、国际组织或集团之间 的竞争和较量,直观表现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深层次则体现在思想文化、价值观、教育、科技、制度等领域,即文化土壤质量的较量。历史告诉我们:双方你来我往,有时你占优势、有时我据上风,但从长远来看,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土壤优良的一 方最终会赢得胜利。所谓大国崛起, 表面上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崛起,本质上是教育、科技、文化的强大。
在世界快速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 视“文化土壤”这个所有发展的根源。尤其是面对国际形势变化 的大势,厚植中华文化土壤,促进中华文化走进新天地,已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