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团队强势联袂,院士团队深度参与,解读长三角地区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产业投融资提供指导
|
內容簡介: |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项目,在陈立泉院士和凌祥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三家单位全面梳理了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与发展问题,并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及建议,最后对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形成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参考书。本书共分6章,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全面,参编人员均为从事新型储能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使得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为广大从事新型储能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
關於作者: |
陈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亚洲固体离子学会副主席和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在中国率先开展锤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解决了理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进而实现其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鲤电池、钾硫电池、鲤空气电池等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优化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获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凌祥南京工业大学二级教授,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储能技术、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等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等奖1项(排名第1)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排名第1、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江苏省能源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吴小松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工业经济、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参与了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多个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在《经济科学》《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担任核心期刊《现代管理科学》主编。李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鲤离子电池、固态鲤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态离子学,目前是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方向主题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和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
|
目錄:
|
第1章 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意义
1.1 新型储能产业内涵及特征 001
1.1.1 新型储能技术范畴 001
1.1.2 新型储能产业内涵 001
1.1.3 新型储能产业特征 001
1.2 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重大意义 004
1.2.1 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 004
1.2.2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环节 004
1.2.3 构建高效能源互联的重要组成 005
1.2.4 实现“双碳”战略的关键支撑 005
1.3 新型储能应用领域价值分析 006
1.3.1 发电侧储能应用价值 006
1.3.2 电网侧储能应用价值 007
1.3.3 用户侧储能应用价值 008
1.3.4 辅助服务储能应用价值 009
第2章 国内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新型储能技术现状 013
2.1.1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013
2.1.2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019
2.2 国内外新型储能市场现状 032
2.2.1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032
2.2.2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035
2.3 国内外新型储能政策现状 038
2.3.1 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新型储能政策 038
2.3.2 我国新型储能政策 057
第3章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分析
3.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073
3.1.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综述 073
3.1.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空间布局 074
3.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081
3.2.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081
3.2.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基础 082
3.2.3 长三角区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企业/产业链优势 084
3.2.4 长三角区域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人才优势 085
3.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分析 085
3.3.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构成 085
3.3.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的结构现状 087
3.3.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创新链剖析 092
3.4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分析 093
3.4.1 产业链的内涵以及结构 093
3.4.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现状 094
3.4.3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链结构剖析 101
3.5 长三角区域内龙头企业分析 102
3.5.1 电化学储能龙头企业 102
3.5.2 储热储冷龙头企业 110
3.5.3 新型机械储能龙头企业 115
3.6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117
第4章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与区域对标
4.1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118
4.1.1 资源优势不明显 118
4.1.2 电力市场不够成熟 118
4.1.3 一流能源科技支撑性不足 119
4.1.4 高端装备制造业待升级 119
4.1.5 部分关键性政策缺失 120
4.2 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区域对标 121
4.2.1 广东 121
4.2.2 山东 122
4.2.3 青海 122
4.2.4 河北 122
4.3 分析结论 123
第5章 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建议
5.1 总体思路 124
5.2 基本原则 124
5.3 发展目标 125
5.4 重点方向 125
5.5 战略任务 126
5.5.1 深化技术攻关,创建国家级储能创新平台 126
5.5.2 推动成果转化,促进新型储能应用示范 126
5.5.3 坚持育强培优,组建新型储能优质企业雁阵 127
5.5.4 实施强链延链,打造新型储能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127
5.5.5 推进集中集聚,畅通新型储能产业资源要素 128
5.5.6 深化协同协作,共创新型储能产业长三角一体化 129
5.5.7 强化资源互补,构建新型储能跨区域合作新格局 129
5.6 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30
5.6.1 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监管 130
5.6.2 打造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加快技术攻关 130
5.6.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待遇 131
5.6.4 扩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强化示范作用 131
5.6.5 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行业话语权 132
5.6.6 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储能电力市场体系 132
第6章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案例分析及建议
6.1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33
6.1.1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133
6.1.2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结构与空间分析 135
6.1.3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分析 154
6.2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问题分析 156
6.2.1 龙头企业偏少,研发能力薄弱 156
6.2.2 技术尚未成熟,处于起步阶段 156
6.2.3 成本较高,应用不足 156
6.2.4 安全性有待探索 156
6.2.5 相关扶持政策尚需完善 157
6.3 江苏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路径分析 157
6.3.1 推动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157
6.3.2 保障措施 162
参考文献 164
附录
附录1 长时储能技术之一:钙循环卡诺电池技术 169
附录2 中国部分储能相关政策汇总 169
附录3 长三角区域部分新型储能相关政策汇总 173
附录4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备案项目(除抽蓄) 177
附录5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在建、拟建项目(除抽蓄) 190
附录6 2022年以来国内部分储能投运项目(除抽蓄) 200
|
內容試閱:
|
“十四五”既是我国“双碳”战略的关键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机遇期。构建“可再生能源 绿色储能”的能源互联网是实施“双碳”战略的必由之路,安全、稳定、低成本的储能技术是关键一环。相比传统储能技术,新型储能技术(除抽水蓄能外,包括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具有地理环境约束小、建设周期短、安装灵活等优点。其中,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产业规模领先,但仍面临成本、资源等诸多挑战,暴露出过度依赖单一技术路线的潜在风险。《“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多元化储能技术开发。因此,构建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复合储能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未来在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和不断开放的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助推下,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重大契机。随着储能行业关键技术的攻破,新型储能迈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将有力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增大压力,提高电力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能力,满足用户灵活多样的用电需求。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该区域每年社会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比重高达20%,调峰调频任务艰巨。“双碳”战略下,长三角地区储能需求巨大,能源改革能够有力支撑实现国家“双碳”目标。长三角地区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一直全国领先,进一步推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对于新型储能技术在全国的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新型“产-储-用能”综合能源模式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双碳”战略对该区域新型储能提出了新标准和高标准。加快长三角地区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推进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还将带动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发展,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依托于中国工程技术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项目(2022-DFZD-22,JS2022ZD03),在陈立泉院士、凌祥教授联合主持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团队全面梳理了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与问题,明确了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而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及建议,最后对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发展路径,形成了一本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参考书。本书旨在为广大从事新型储能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本书内容翔实,共分6章,第1章简述了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发展意义;第2章从新型储能技术、市场、政策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第3章从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创新链、产业结构链、龙头企业系统剖析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第4章对标其他区域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状况,指出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章明确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推动长三角区域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建议;第6章以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为案例,系统梳理了产业发展现状、发展问题以及发展路径。
本书参编人员均为从事新型储能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的一线科技工作者,详见编写人员名单,感谢所有参编人员的辛苦付出。同时,本书撰写过程还得到新型储能领域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在此向所有提供宝贵咨询建议的老师和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由于新型储能产业仍在快速发展中,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不断,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完善。
编者
2023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