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黎川逸事》是一部讲述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形成并得以传承文脉的散文集。全书从“山川风物”“绅士名流”“世家望族”三部分入手,钩沉史海,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为读者全方位解读江西黎川古城的前世今生,在不同的朝代更替中涌现了许多名满天下的杰出人才:他们当中有一家六人全部中榜的曾巩、曾布、曾牟、曾阜兄弟及妹夫王无咎、王彦深;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直面顶撞宦官魏忠贤被流放边关镇远的铮铮名臣邓镁;有“国破山河碎、官员逃或降”的危机时刻坚守名节,敢在门上大书“明臣黄端伯”的明末抗清烈汉;有三岁而孤、九岁依附舅家、中年得子又老年丧子、才学过人却屡试不中最后苦守杭州城破殉职的耿直名臣杨炳;有两袖萧然、情格温厚、任职台湾海东书院掌教,有“台湾岛内教育事业基石”之称的邓元资;还有诗礼传家,行善积德,致力于搜集天下珍稀版本的民间藏书家汪石琴……有人说,历史是逐水而生的,是流水孕育了高度的人类文明。而我想说的是,逐水而生的其实还有古城,每一座古城里都曾催生过一度灿烂耀眼的历史文化。在古代农耕文明时代,黎川古城就曾叫“新城”,一度是清代中期南方的桐城古文派中心的代名词。
江西籍作家丁艳在政协黎川县委员会的大力支
|
內容簡介: |
《黎川逸事》是一部发掘、介绍、推广黎川古代历史文化的文史类图书。全书共45篇18万字,以黎川传统民俗、文化世家、传统村落、历代名贤为主要内容,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晚清。作者通过大量挖掘地方志书和家族家谱、文人撰述、学者论述,广搜黎川古代名贤生活、治学、从政的逸事,从中提取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素材撰写成文。书中既有勤政廉政的治政典范,也有苦读诗书教书育人的名儒,又有忠厚友爱的乡村公益乡贤,更有古黎川享誉闽赣的风光景致。本书资料来源广泛,题材新颖独特,引用严谨求实,语言通俗易懂,所写故事为一般人所未见。对于挖掘古黎川历史,讲好黎川故事,传承江西地方历史文化,坚定黎川地方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
關於作者: |
丁艳,女,江西黎川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黎川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黎川县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十年,有多年的乡村村落调研经历,推动黎川县中田村、中洲村成功入选第五批全国传统村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出版个人文集、诗集《生命如莲》《杂树生花》《午后的蓝》,参与撰写《古韵黎川》《黎川历代名人》等地方文化书籍。2021年1月,历史文化著作《黎川旧事》列入黎川县政协文史出版计划,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目錄:
|
目 录
第一辑 山川风物
人间烟火味,家家过节忙 003
城里与城外,城墙今何在 007
何处有好酒,黎川十月生 013
名点小吃多,色香味俱全 018
福山有美景,可遇不可求 028
四野歌桑麦,醉游小瀛洲 035
人面何处去,花溪柳成丝 041
山中何所乐,可得海上观 046
黎川人的路,福建人的诗 050
流水归何处,一径入幽栖 058
第二辑 绅士名流
姐夫又妹夫,均是王补之 067
新城胡子申,元音留遗响 072
迢迢古镇远,铮铮邓远游 079
人生易蹉跎,转身已百年 083
南来是硬汉,情深似水柔 088
梅村今何在,隔岸海门幽 095
深山藏古刹,碑刻留名贤 100
辛苦求学路,恩师如明灯 105
蟠山今何在,犹有长亭名 110
梦里家山远,秋雨夜如年 114
忻州古书院,黎川鲁公建 121
兴废并举坠,治行有彰美 126
落魄汪鱼亭,魂兮归中田 132
才俊若星辰,悲歌叹元资 137
潺湲九曲水,诚笃王毅堂 141
新城与南城,“陶淑”是为谁 148
心有琴书癖,云山自在身 152
德政如清风,铭刻碑与坊 159
第三辑 世家望族
公村寻公子,唐相后人居 167
欲择纯良婿,须求才学儿 171
做人当如竹,劲节不可撼 175
古城后山湾,犹忆南山亭 180
善政传五邑,文载惠千秋 185
斑驳旧公祠,沧桑几代事 191
世代相扶携,开启新纪元 194
兄弟一条心,其利可断金 200
人生谁无死,留得忠义名 209
天妒英才恨,三星陨落悲 212
三生一夕休,钟溪空自流 217
一卷遗文集,倾盖如故情 222
南津有古屋,世家许氏留 226
兰生卜祥瑞,世泽韵绵绵 231
一门六进士,簪缨流芳族 236
南北父子祠,百载家族事 241
易求无价宝,难得鲁氏郎 246
参考文献 254
|
內容試閱:
|
何处有好酒,黎川十月生
黎川的乡镇中,名字带“村”的有樟村(樟溪)、宏村、熊村、厚村。巧的是,这四个名字带“村”的乡镇,全部是武夷山下与福建交界的乡村,都有关隘和驿道直接通往福建建宁、邵武、光泽等地,所谓“江闽孔道”是也。
在黎川民间流传着“千村万村不如樟宏二村”“樟村的豆腐宏村的酒”等民谚,千百年来,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即便是今天,很多老人家做“霉豆腐”,也还是要选“樟村豆腐”,喝水酒①,也点名要后辈去买“宏村水酒”。常年旅居在外地的老黎川人更是总结说,樟村豆腐久煮入味且不碎,宏村水酒入口醇厚绵长不上头。至于一瓮瓮的宏村水酒带出去馈赠的就更多了。县人宴请,也常以喝“宏村水酒”为荣。
豆腐和水酒到处都有,为什么樟村和宏村的会被热捧呢?老人说,这和水质及气候有关。
做豆腐和水酒,除了大豆和糯米两种原料,最关键的还有水。黎川龙安河发源于南部的山区。两个源头,一条从与建宁交界的邱家隘、里岭隘发源下来在樟溪的双溪廊桥处汇合,北上到数里外的宏村;一条从德胜百家畲眉毛峰南麓,经岩泉下来,与樟溪水在宏村汇合。樟溪和宏村位于河流上游源头山下,流经区域泉水水质优良,村中都有很多古井,千百年来滋养着一方百姓。加上山区的小气候影响,所以这豆腐和水酒,也就有了独特的口感。
黎川水酒制作始于何时,已无可考,明清《新城县志》均有以糯制酒的记载。据黎川民间故事记载说有一年深秋时节,黎川东南的会仙峰上五彩祥云飘飞,仙气氤氲,众仙聚会。一白发仙翁道:“皓月当歌,其无酒何?”旁边一位仙姑,随手掷米成丹,撒于山顶寺庙后的古井泉内,即成佳酿。传说归于传说,但是古井泉水酿成的酒比之山下的要醇厚甘甜,确实不假。黎川山村里酿的水酒往往比平原地区的要好,大约是因为山区多用泉水酿酒的缘故吧。
早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粮食发酵酿酒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诗文中也常有描绘饮酒、醉酒的情景。晋陶渊明有《饮酒二十诗》,饮的自然是米酒。黎川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盛产优质水稻,自古以来,乡间以糯米制水酒相沿成俗。在旧时的黎川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做水酒的大瓮。农历十月,秋收完了,就开始做水酒,到了春节正好饮用。最好的黎川水酒称为“十月生”,出自宏村和樟村一带。当然,现在乡乡村村都把自己做的水酒称为“十月生”,就像南丰周边县市出的蜜橘都喊作“南丰蜜桔”一样的缘由。
“十月生”,这名字可不是今人杜撰的,而是古已有之。早年间下村子,听老人家唠嗑,说这酒名字来历也有个传说。说的是山那边的福建有个书生要北上京城赶考。考期在二月,福建距京城千里,路上得好几个月。书生冬天就得出发。翻过邱家隘,山高寒气逼人冷得瑟瑟发抖。一路崎岖小道,好不容易坚持到了宏村,已是夜间,家家都已闭户休息。书生在一家客栈外闻到了飘出的酒香,情不自禁拍门喊话把里面老板喊醒了,说,我是过路的书生,天寒过此,闻到你家酒香扑鼻,可否卖我一筒酒祛祛寒气。老板说,可以可以。于是把书生迎进去,温上了一壶酒。
只见这酒酒色温润如玉,微微的热气中,飘着诱人的酒香。书生沉醉其中,问老板,这是什么酒,如此诱人。老板说,就是本地水酒呀。书生说,我到处游学,各地水酒也喝了不少,却都不如这酒。如此好酒,岂能没有个好名号呢。老板赶紧说,那就请您给取个名吧。书生问过老板,得知只有用当年秋收收割的新糯,于立冬后的农历十月方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好酒。于是灵光乍现,说,那不如叫“十月生”吧。当下又给老板大书“十月生”三个字做酒招。老板十分满意,不仅免了书生的酒钱,让他住宿一晚,第二天,还用个竹筒装满一筒酒,让书生带着路上驱寒。这书生一路北上,到了黎川县城,搭船前行。这酒的名气也就随着书生的行程传扬开了。
每逢糯谷归仓,立冬之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洗刷酒坛,将糯米洗净蒸熟和上酒曲倒入大缸,并在大缸中间抠出一个小碗那么大的洞,以便日后舀酒。时间到了,酒香就开始在屋子里弥漫。那个特意抠出的小洞里,会有一层浅浅的汁液出来,这一层酒,黎川人称之为“酒娘”,为这一缸酒的至尊宝。黎川人一般都将这酒娘作为最珍贵的礼品送给至亲好友或者自己珍藏。取了“酒娘”之后,按一定比例加入井水(泉水),得到的酒称为“十月生”。乡人一般都装入陶瓷瓮里在外面堆积稻谷壳点着火,慢慢温开,下次可直接饮用。
“十月生”酒滋味甘甜如蜜,入口醇厚,好喝不上头,有暖身健体的功效,用之烹蛋,是一道风味小吃,也是滋补佳品。这个时候,倘若去农村,你会发现每家农户的房间或厅堂某个角落都用禾秆或用棉被遮盖着酒窖里正在发酵的水酒,满屋芳香,使你闻香止步,垂涎三尺,流连忘返。
做得好的“十月生”酒,色泽澄清、香气浓郁、酒性柔和、回味无穷。最好的“十月生”据说是要在酒米上起一层粉红色的霜,看上去似有似无,这种酒最滋补,而且难得一遇。“十月生”酒封缸窖藏数年后,色泽会变得橙红,为难得的珍品。当然,存储环境、温度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冬季围着火炉吃狗肉,上一坛“十月生”酒,成为黎川人最向往的一大乐事。一桌好友亲朋喝到兴起,往往要猜拳行令,从中午喝到晚上,晚上喝到半夜:“一心要敬、二相好来、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经魁首、六六大顺、七子团郎、八仙过海、九在手、十全齐。”酒酣耳热之际,个个都成了口吐莲花之人,只见酒桌上空各种手势你来我往,叫人眼花缭乱。
“十月生”酒在黎川绵延不绝,广受欢迎,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种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强身健体,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作用。它以糯米为原料发酵,保留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糊精、甘油、醋酸、矿物质以及低分子多糖和肽、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收。每升十月生酒中的赖氨酸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数倍。故黎川有谚云:“十月生酒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清代嘉庆年间,黎川名宿涂鸿仪寿一百○二岁,平生无其他嗜好,唯每餐必饮“十月生”酒一杯。老人家百岁还赋诗一首:“世人过恶皆归酒,我和水酒结世友。酒中入味少人知,转眼活过九十九。”“十月生”酒还是烹饪的好帮手,祛腥膻不亚于现在流行的料酒和黄酒。
关于“十月生”酒,还有很多传说。明代嘉靖年间,黎川县城南津街新丰桥下有一座酒楼,叫醉仙楼。店主涂悟非,是个满腹经纶但屡试不第的秀才,平生只爱喝自酿的“十月生”酒。一日醉后,突发奇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办了这座醉仙楼。因为地处黎滩河和黎川老街水陆交通要道,生意十分红火。楼前竖一根望杆,扯上酒旗,旗上绘着一个大酒壶。壶上写着“十月生酒”四个大字。两边写着一副对联:“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酒楼大门两边分别写着:“酒味冲天飞鸟闻风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门额上横批:十月生酒。从此这酒楼就成为黎川的文人墨客把酒言欢、猜拳行令的上佳去处了。现在黎川老街开了一间“十月生”酒铺,专门售卖黎川水酒,周边大小餐馆到了秋冬,热销的也还是这“十月生”酒,可见县人对这酒的喜爱。
水酒一年四季均有酿造,黎川其他季节酿的水酒被称为“甲酒”。待遇如此泾渭分明,真是不服不行。行家说,“甲酒”口感寡淡,存缸时间短,掺水比例比“十月生”高,营养价值大大低于“十月生”,价格自然也要实惠许多。比“甲酒”差的还有“乙酒”,掺水比例更高。旧时乡村酒宴人数众多的红白喜事,用“甲酒”算好的,用“乙酒”也不鲜见。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一个或数个锡酒壶,要办事时候,就全村酒壶借在一起供主家使用。现在这种酒壶已经成为老古董了,改头换面的是用烧水的电热水壶直接温酒。
黎川的水酒,还有一种红糯米酒(不是红曲酒)。这种红糯米表皮褐色,米心微红,似女子的胭脂,做出来的水酒不用红曲都是红色,故也称“胭脂酒”。明代正德《新城县志》有记:“糯米亦有赤白二种。本草注云:其性温,故以为酒也。”康熙《新城县志》记载:“可作酒者为糯,古所谓秫也。色有红白,名种最多。”可惜这种红糯米产量低,种稻人家收下来也只专用于酿酒,现在罕有人种。经笔者察访,有老农说历史上在黎川曾广有种植。
明末时期,樟村的浪荡子杨古白在自家茅屋上题了一副对联“瓦瓶有酒春长在;茅屋无金梦亦安”。然后掷笔外出云游,堂兄杨思本赋诗赠别说:“暂借酒杯消垒块,何当诗句发精神。阳关唱别寻常事,今日珠崖做好春。”杨思本好友宏村的余光令在国破家亡后,也是常常买醉园田月下,有见于诗:
江上对月
西溪有钓翁,不识人间事。
得酒忘其山,得月忘其水。
这瓦瓶里的酒也好,酒杯里的酒也好,月下的酒也好,自然就是这教人念念不忘的“十月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