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HK$
140.8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HK$
53.9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HK$
108.9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HK$
283.8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HK$
65.8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对理想有责任,对自己要真实! 探索者的决心,开拓者的卓识,破局者的宿命。
他是大学者、拗相公、改革家。
他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执拗与决意。他有“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与高洁。
抢救大宋的“拗相公”;功过难评的“硬宰相”。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他动了谁的“蛋糕”?一场改革为何如此之难?
面对保守派的谩骂、攻击、侮辱,面对皇帝的犹疑猜测,他始终保持逆水行舟的拼劲和无私无畏的乐观。
|
內容簡介: |
他是风流才子,文采动天下,连皇帝都是他的粉丝,他的文学才能不下于政治才华,但却作为一代雷厉风行的改革家而名垂青史。他忧国忧民,却来去飘然,历史上的法家大多身死名裂,他政敌遍天下却能善始善终,身后留名,他虽然高处不胜寒,在精神家园孤独无依,却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把高妙的诗文和高超的变法举措留给世人评说。本书在大量史料基础上详细叙说了王安石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的传奇人生,并把传主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深刻揭示了传主的历史使命感,刻画了传主为了国家民族命运不惜与自己的朋友、举荐者以及官僚阶层斗争的英雄主义形象。变法之难,不是触动利益群体,而是利益群体无所不有其极的手段,让变法者无法跨过心理障碍,最后结局两败俱伤。本书用冷峻的笔调揭示出变法者的无奈和心灵的孤苦。
|
關於作者: |
毕宝魁,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韩愈研究会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出版专著有:《中国古代文化史知识》《奸谋?奸行?奸祸》《东北古代文学概览》《唐诗三百首译注评》《宋词三百首译注评》《王维传》《李商隐传》《中国文学史话》《国学基础二十四讲》《孔子的礼乐思想以及文艺观》等35部;发表学术论文70篇。
|
目錄:
|
第一章 君臣遇合
第一节 越次入对
第二节 反思与憧憬
第三节 考察
第四节 抉择
第五节 生老病死苦
第二章 艰难的启航
第一节 青苗法
第二节 李定
第三节 吕氏“家贼”
第四节 匿名诗
第五节 一往无前
第三章 披荆斩棘
第一节 省兵置将
第二节 河湟大捷
第三节 清醒的头脑
第四节 内外夹击
第五节 郑侠与《流民图》
第四章 急流勇退
第一节 契丹拱火
第二节 君子之交
第三节 金陵晚秋
第四节 将才与帅才
第五章 明月何时照我还
第一节 东山再起
第二节 萧禧又来了
第三节 寸土不让
第四节 特使与御笔
第六章 离开
第一节 王雱弄巧成拙
第二节 王令
第三节 彻底归隐
第七章 鄞县县令
第一节 尝试青苗贷款
第二节 跋山涉水
第三节 直言上书论“捕盐”
第四节 意外的收获
第八章 营造半山圆
第一节 一张藤床
第二节 元丰库
第三节 内弟被追捕
第四节 今日谁非郑校人
第五节 吕惠卿
第九章 晚师瞿聃
第一节 宝公塔
第二节 宝觉祖心大师
第三节 昭文斋
第四节 俞秀老兄弟
第五节 湖阴先生
第十章 凄凉的晚景
第一节 两位大师
第二节 难了的情结
第三节 病来如山倒
第四节 不速之客
第五节 秦淮边上的小院
第十一章 最后的风月
第一节 天折栋梁
第二节 双重的创伤
第三节 身后荣辱
第四节 元祐绍圣党争
第五节 荆公新学与诗文
尾声
|
內容試閱:
|
这是我第三次写王安石传记,为一位传主三写传记,大概是不多见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两本《王安石传》,尚未把王安石的内心世界以及坚持正义的可贵精神展示出来,尤其是没有把王安石在关于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内心世界和严正立场全面展示,而我对于王安石这方面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近二三十年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这促使我想把王安石当年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和崇高精神表现出来。忽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想法:王安石如同身怀绝世武功的大侠,面对当时的两个对手,他有绝对的底气和武功可以战而胜之,但他手无寸铁,且被剥夺上场的机会。这也许是历史的遗憾。
第一次为王安石作传,是应好友杨军先生推荐参与东方出版社的一套选题,花费大约一年时间交稿,出版后反响还不错,还被韩国买去版权。但当时我对王安石在国家核心利益上的可贵立场和精神没有认识,故在这方面着墨甚少。
2011年,国家项目“中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开始运作,受好友张洪溪先生推荐和作家出版社黄宾堂先生玉成,我申报的《王安石传》选题得以通过,于是开始二写《王安石传》。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中日钓鱼岛之争,我便注意到在此类问题上王安石的立场和作为,对于王安石的崇敬之情陡增几分。当年在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关于司马光的学术讨论会上,我发言时便提到这个问题,会长万伯翱先生问我:“宝魁,你说由钓鱼岛问题想到了王安石,是怎么回事?在大会上讲一讲。”在钓鱼岛争端上,我立即联想到王安石任职时期与契丹的争端。当年王安石的立场和态度可圈可点,他总能坚定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而且非常理性。可能因这一点在第二本《王安石传》中有一定的体现,故此书出版后亦很受欢迎。但这一点并没有很突出,故心中尚有遗憾。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一直到王安石身后,总有一批人在抹黑丑化王安石,对后世影响甚大。因此,突出表现王安石的历史作为,尤其是其在内政外交两个方面的丰功伟绩便是时代的新要求。首先要突出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坚忍不拔之精神,他敢于为天下基层百姓的利益而得罪权贵阶层,“为天下理财”,这种精神便具有挺起天下脊梁的伟大作用。其次便是他经营西夏,收复数千里领土,是两宋期间唯一的一次全胜。而面对契丹挑衅,王安石坚持寸土不让,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立场,那种冷静的态度和藐视敌人且有理有据的外交策略,是值敬仰和歌颂的。
2022年元旦刚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邀我再为王安石作传,在体例与风格上给予极大的自由度,与我原本有再写王安石传记的初衷不谋而合,于是应允。我意欲写出一位有血有肉、立体的王安石,在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突出王安石的坚定立场和实际的作为,突出其在变法过程中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攻击而毫不退缩,与之针锋相对;突出他面对契丹的几次挑衅,都能坚定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完人”,是有道理的。
在写作基本完稿,全面修改校对的时候,世界局势动荡,而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尊严则显得极端重要。这对于再一次深刻认识王安石的伟大有重要的启迪。诸君读书后便会认同我的观点。为此,我在最后修改的过程中对于这方面内容进行了微调。
用至诚之心去阅读历史,去思考古人,不虚美,不隐恶,不负故人,不诬古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觅出伟大人物灵魂的光芒并将其展现出来,继续照亮我们现实的时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的力量,这便是我三写王安石传记的初衷。
但愿本书的创作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一天,大相国寺的一面墙壁上,出现了一首匿名诗,诗云: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落柘条。阿侬去家京洛遥,惊心寇盗来攻剽。大相国寺是东京城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终日人头攒动,最为繁华。墙壁上有题诗,人们并不觉得新奇。那时候,在墙上题诗是一种时尚,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但这首诗招来了很多人,因为诗写得太隐晦,谁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越看不明白就越招人看,所以诗前经常围着许多人。这惹起了一位大名人的兴趣,他也到大相国寺来看这首怪诗。此人就是苏轼。苏轼当时三十多岁,早已是闻名遐迩的人物,围观的人中有认识他的,见这位大才子到来纷纷让开,让他走到墙壁下。苏轼中等身材,英姿勃发。他略微抬头,一边看墙上的诗,一边摸下颌那一绺不太多的小胡子,微颦一双浓眉思索着。周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等着他拿出答案来。约莫过了半刻钟,苏轼那微颦的双眉慢慢舒展开来,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笑意。人们知道他看明白了,几个围在他身边的人迫不及待地问:“苏学士,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们真的始终没看明白吗?”苏轼反问。
“确实,在下已经琢磨两天了,始终不得其解。”一个人答道。
“ 既 然 如 此 , 我 就 解 释 给 你 们 看 。 你 们 看 是 不 是 有 道 理 。不过,这首诗是讽刺当局讽刺朝政的,我解释完之后要马上清除掉,不要再在这里摆着了。”苏轼说完,让人叫来这里的主管做了吩咐,接着就开始讲解诗的意思。
“ ‘ 终 岁 ’ 是 十 二 月 , 十 二 月 三 字 从 上 往 下 组 合 起 来 是 个‘青’字;‘荒芜’是田上长草,田字上边加个草头正是‘苗’字;‘湖浦焦’是没有水了,水去是个‘法’字;‘女戴笠’是个‘安’字;‘落柘条’是柘树落木是个‘石’字;‘阿侬’是吴 地 方言 ,‘吴言 ’颠 倒 一下 位置 是 个‘误’ 字 ;‘去家 京洛遥’离家到远方的京师是个‘国’字;‘惊心寇盗来攻剽’是扰民之意。合起来全诗的意思是‘青苗法安石误国扰民’,颠倒一下就是‘安石青苗法误国扰民’。”围观的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声赞叹。此事当然传到王安石的耳朵里。对苏轼的解释,王安石也从心里佩服,暗暗赞道:“这苏轼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可惜不为我用,对新法始终抱有敌意。”这么个小插曲当然不会对王安石有什么影响,他继续以极大的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行贯彻新法。秋天,王安石的另一个学生陆佃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到王安石府上拜访。王安石问他新法在江南推行的具体情况,陆佃说:“新法没有什么不善之处,只是推行起来不如初意,有些地方确实有扰民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