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全脑教养法》的全球畅销让家长渴望学会应用全脑教养法。有了《全脑教养法实战指南》,读者可以自己对照实践了。
现象级教育畅销书《全脑教养法》作者丹尼尔西格尔5年实践精华整理而成,《全脑教养法》配套训练手册。
整合五个维度,12个策略,75个活动练习,边学边练,明晰教养目标,启发思考,跟踪效果,案例解读,多方位拓展儿童思维。
知名儿童心理专家、游戏力专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推荐,知名教育媒体外滩教育、小土大橙子、林小暖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全脑教养法》一对一实战练习手册,是为所有儿童养育者量身定制的全脑教养法实战指南,用漫画 图解 答题练习 实用活动的方式,手把手教你理解、反思和应用全脑教养法,轻松整合全脑,提升孩子思维力。
本书采用看、写、练、答等多种互动方式,不仅能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将全脑教养法运用在自己的育儿方式中,更有具体而实用的方法来帮助读者实施全脑教养理念,并为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本书适用于儿童心理师、全脑培训从业者、父母和所有儿童养育者!
|
關於作者: |
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
国际知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创始人。
备受谷歌、微软推崇的人际神经生物学创立者
西格尔历时25年,通过对数千个案例的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人际神经生物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重/点是人际关系与大脑的密切关系。研究成果被美国司法部、微软和谷歌等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企业所采用。
“情/商之父”给予盛赞的脑科学家
西格尔开创性提出的里程碑式概念“第七感”备受“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推崇。戈尔曼将第七感理论誉为“情/商与社交商的基础”,盛赞“第七感堪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齐名;在身、心与大脑整合方面,西格尔成果杰出,无人能出其右。”
帮助父母实现圆满自我的“全脑教养专家”
西格尔认为,想做好父母,要先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深入了解自己的经历,尤其是童年时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才能让孩子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这就是“由内而外的教养”,这个观点也贯穿于他所写的每一本与教养有关的书中。西格尔基于对大脑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强实用性的“全脑教养法”——针对各年龄段孩子提出全脑教养实践指南,以帮助父母破解种种育儿难题。
蒂娜·佩恩·布赖森(Tina Payne Bryson)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南加州大学博士,知名育儿专家。第七感研究所主任,致力于儿童教育及发展事业。职业临床社会工作者,拥有丰富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及家长咨询经验。
|
目錄:
|
中文版序 整合的大脑,幸福的人生
前 言 丹尼尔和蒂娜给读者的话
1 全方位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方式
帮孩子整合大脑 – 001
大脑的工作方式并不会一成不变,我们可以开拓新的大脑回路,可以更加幸福快乐。不仅仅是儿童和青少年,对于正在跨越生命不同阶段的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真实可信的。
2 改善孩子的情绪
整合左右脑 – 009
只使用左脑或者右脑就像只用一只胳膊游泳,尽管一只胳膊也可以游泳,但是两只胳膊一起用,不是更能直达目标、更加容易成功吗?
全脑教养第1法 - 017
全脑教养第2法 - 027
3 教会孩子自我控制
整合上下脑 – 039
父母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建立并加固联结上下两部分大脑的虚拟阶梯,从而让这两部分大脑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
全脑教养第3法 - 050
全脑教养第4法 - 057
全脑教养第5法 - 061
4 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
整合记忆 – 071
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地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将痛苦的体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全脑教养第6法 - 080
全脑教养第7法 - 088
5 让孩子更具有专注力
整合自我 – 099
通过转移注意力,我们可以不再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转而成为主导这些因素的人。当我们意识到内在和外在的种种正在影响我们变化多端的情绪和力量时,我们就能了解它们,甚至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去拥抱它们,同时不再允许它们指挥和定义我们。
全脑教养第8法 - 109
全脑教养第9法 - 114
全脑教养第10法 - 125
6 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
整合自我与他人 – 135
帮助孩子在成为“我们”的一分子的同时,不与内在独立的“我”失去联系,对所有的父母来说都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但也是所有父母期待孩子能做到的。但是,在与他人联结的同时保持独特的自我认知,正是幸福和成就的源泉。这也是第七感的精髓所在。你也许还记得,第七感指看清你自己的心灵,也看清别人的心灵。这意味着在保持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同时,发展完善的人际关系。
全脑教养第11法 - 147
全脑教养第12法 - 153
|
內容試閱:
|
丹尼尔和蒂娜给读者的话
当你决定打开本书时,我们想对你这个决定表示深深的钦佩。我们都是父母,我们知道有时候仅仅想要顺利地度过一天是多么的困难,更不用说读一本关于为人父母的书了。现在,你不仅决定要读一本关于养育的书,而且还要开始探索一本关于该书的指南!我们非常尊重你为养育孩子和家人健康所做出的努力,也尊重你自己。
我们为你编写了这本指南:你也许很忙碌,可能不堪重负,但仍尽心尽责,想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孩子沟通这件事。你也许独自一人读这本书,也可能与伙伴一起读。甚至你可能还不是一个家长,但却想更好地理解你关心的孩子,并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也许你是一名家庭教育从业者,正在使用这本书来引导一个团队对“全脑教养法”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无论你的情况如何,这本指南都是为你而写。
书中的空白部分,我们希望你能写下自己的想法。一般我们只要求写几行,如果你愿意,可以多写一些。把想法写下来是一种被证明可以加深和拓宽人们思考和理解事情深度和广度的方法,同时对理解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并思考如何把它做得更好也有助益。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你可以自己做或者和孩子一起做。本书在编写时,每一章都建立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但是如果你想跳过某一章也完全可以。
换句话说,书中没有绝对的规则。它不是一种摆在眼前的、需要你履行的额外义务,也不是为了让你因为没有按时完成或做得不够好而感到内疚。这本指南只是为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你对孩子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联结,也让你对作为父母的自己有更全面的了解。
谢谢你让我们成为你成长旅程中的一站。
丹尼尔和蒂娜
在《全脑教养法》的引言中,我们讨论了几乎所有父母都认同的两类目标。第一类目标,也是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希望成为合格的父母,能顺利度过与孩子们相处的一天中遭遇的无数挑战时刻。有时候我们觉得父母的全部希望就是“生存”下去。
当然,生存不是全部目的,我们也希望孩子茁壮成长。我们希望能传授孩子各种经验,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懂得爱与信任,懂得负责任,面对困难有韧性,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想帮助他们拥有无限发展的能力。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想想这些目标。静下心来,阅读以下问题。当你有了自己的思考,请把答案写到空白横线上,尽可能做到诚实简单。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只属于自己的私人日记。
一天中,你有多少次仅仅是在应对孩子带给你的难题?比如,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行为不端、写作业像打仗、沉迷电子产品、对别人不尊重、早上出门前总是手忙脚乱等。圈出你的答案:
1 ~ 2 次/ 天 3 ~ 5 次/ 天 5 次以上/ 天
想想“这些特定的生存时刻”。对于这些困难,父母通常见招拆招,只注重短期效果。那么,你的“生存”技巧有哪些?你会对孩子大喊大叫吗?把他们分开吗?如果孩子行为有好转,会提供某种奖品或机会吗?你会威胁他们吗?有没有告诉孩子这些行为的后果?请列出你常用的“生存”技巧:
现在转移你的注意力,想想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你的目标是什么?无论是现在,还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和成年以后,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你可能希望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过上有意义、有目标的充实生活。也可能希望他们快乐、独立并获得成功。请写下你期望的孩子的“成长目标”。当你想到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哪些方面对你最重要?
“全脑教养法”的目标之一是帮助父母认识到,那些让你奋力挣扎的“生存时刻”正是帮助孩子获得发展能力的好机会。那些“生存时刻”其实也是孩子的“成长时刻”,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让孩子们从中学到宝贵经验。
正如我们在《全脑教养法》引言中所解释的,这种将“生存式教育”与“发展式教育”相结合的可贵之处在于,你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帮助孩子茁壮成长,你可以利用一切亲子共享的互动时刻,无论是紧张、愤怒的时刻,还是不可思议的、温暖的时刻,让孩子变成你期望中的有责任感、关心他人、有能力的人,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更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充满韧性和力量。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利用你每天和孩子共度的时光,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
现在花一分钟时间,想想过去几天里你和孩子之间有没有发生不愉快的时刻。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形。想想自己,想想孩子。然后写下来。先描述你在当时情况下的行动和反应。只需解释你做了什么,不评判。想象你就是一台摄像机,如实记录当时的状况。例如,你可能会写道:“当时他打妹妹,我很生气。我没有对他叫喊,但我严厉地斥责了他,让他明白自己已经年纪不小了,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我羞辱了他。然后我……”在下面写下你的经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