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敦煌大历史

書城自編碼: 38180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邢耀龙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65317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HK$ 123.2
你当我好骗吗?
《 你当我好骗吗? 》

售價:HK$ 120.9
跨代伴侣治疗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HK$ 96.8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精华类化妆品配方与制备手册 》

售價:HK$ 21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9.7
《敦煌艺术的第二巅峰——榆林窟》
+

HK$ 234.6
《看懂敦煌系列(套装3册:敦煌关键词,十个人与敦煌,壁画里的莫》
+

HK$ 1029.6
《敦煌艺术大辞典》
+

HK$ 227.7
《敦煌如是绘:接续1600年美的历程》
+

HK$ 622.5
《石窟面壁:关友惠关晋文敦煌壁画临摹集》
+

HK$ 1492.7
《最美敦煌》
編輯推薦:
一个人一生总要去一次敦煌,带上这本书,才能心中有底!从敦煌出发,见证中国历史的大场面!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权罕见石窟、壁画高清原图!
★ 90后学者、敦煌石窟“扫地僧”,写给大家的敦煌历史文化一本通!
以全新的知识体系,饱满的情感投入,鲜活生动的文笔,为你讲透敦煌的前世今生。
★ 大视野、多维度,立体呈现敦煌全貌
人口、地理、军事、政治、经济、思想、艺术……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全景展现。原来:敦煌≠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莫高窟。
★ 从敦煌这个小地方出发,见证中国历史的大场面
凿空西域、佛教东传、北击匈奴、三国开启、五胡入华、炀帝西巡、玄奘取经、安史之乱、蒙古西征、统一青藏、闭关锁国……都与敦煌息息相关,都在书中有独特、精彩的讲述。
★ 敦煌研究院官方授权罕见石窟、壁画高清原图
数十张高清大图,图文对照,生动见证。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敦煌历史文化通俗读物。这是一部敦煌史,也是半部中国史;这是从石窟发出的敦煌史,也是从敦煌出发的中国史。作者沿着时间脉络,讲述各个时期敦煌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故事,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学术进展。
敦煌,边地如何纳入帝国版图;敦煌,文化贸易中心如何形成;敦煌,何以成为超级文旅IP;敦煌,小人物的命运如何走向,大人物的野心如何施展;敦煌,人民的生活与信仰如何延续,帝国的伟业如何惨淡经营。
敦煌,本是帝国的边缘,却以独特的方式成为世界的中心。当我们把边缘的敦煌作为锚点来回溯往事,就能赫然发现一条截然不同的历史脉络。敦煌艺术,以震撼人心的雕塑、壁画吸引五湖四海的游人;飞天、千手观音、九色鹿已成为中国文化最鲜明的名片,但当我们把这一切放在历史的进程中去,又该如何理解?敦煌学,作为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潮流,早已改写了众多学科的研究进程,但是学术前沿的认知更新距离大众却相当遥远。现在,终于有一本书,可以用通俗的方式为我们讲述这一切。
關於作者:
邢耀龙,敦煌学学者,历史作家,诗人。当代敦煌移民,于榆林窟守窟多年。曾任职于瓜州县文物局、敦煌研究院,担任敦煌研究院驻杭州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青年学者,四川省乐山市美术馆顾问。
目錄
推荐序 普及敦煌文化的惊喜之作 1
自序 敦煌:中国历史的一枚纺轮 5
第一章 最早的敦煌人 9
谁是最早的敦煌人 10
三苗的生存挑战 14
三苗为何变成西戎 17
移民创造敦煌 22
第二章 丝路开启与佛教东传 27
玉石之路 28
冒顿的崛起 31
月氏的西迁 35
贵霜帝国与犍陀罗艺术 38
佛教的东传 41
第三章 汉匈战争与河西四郡 45
将星出世 46
河西之战 49
四郡的名称渊源 53
汉武帝的星链计划 55
第四章 天马传说与汉武帝的伟业 59
渥洼池里出天马 60
马蹄金与汉武帝的心思 64
李广利的惨胜 68
汉朝的“马联网” 73
第五章 悬泉置里的汉帝国 77
大汉边境国宾馆 78
公主的信 83
汉朝的环境保护法 86
汉王朝的数据库 90
第六章 张芝父子与分裂时代的开启 93
草圣的养成 94
张芝父子与董卓 98
河西儒学的脉流 103
第七章 敦煌石窟的开凿 111
佛教的早期传播 112
最早的敦煌石窟 115
作为范式革命的敦煌艺术 118
古人的虚拟现实 123
第八章 三大石窟背后的历史脉络 129
鸠摩罗什与凉州模式 130
从凉州到平城 133
昙曜的两次危机 135
佛教与皇权的矛盾 138
从平城到洛阳 142
第九章 隋朝的佛教与炀帝西巡 145
隋朝皇帝的佛教渊源 146
帝国的弥合剂 151
文化特区敦煌 154
隋炀帝西巡 156
第十章 玄奘取经与孙悟空的“诞生” 161
玄奘的成长经历 162
一路向西 164
玄奘遇上石槃陀 166
孙悟空的“诞生” 169
玄奘与皇室的关系 172
玄奘与榆林窟的开凿 175
第十一章 唐蕃互动与敦煌石窟 177
吐蕃崛起 178
瓜州保卫战 181
大唐致癌物出世 184
安史之乱与河西局势 187
吐蕃文化的影响 189
第十二章 家族秩序下的敦煌 195
归义军的诞生 196
到大唐去 199
兄弟相残 200
曹氏的家族技能 202
曹氏祖先的“来头” 203
“模范丈夫”背后的秘密 204
河西慕容氏的渊源 206
回鹘的历史影响 209
第十三章 西夏的天命 211
党项的渊源 212
西夏崛起 214
宋夏竞争 215
“理工男”的壁画技术 217
壁画新高峰 220
翻译的力量 222
玄奘取经图的深意 224
第十四章 凉州会盟与八思巴 227
蒙古征服河西 228
卑微的画师 232
凉州会盟 234
八思巴与忽必烈 237
一座庙抵十万兵 239
第十五章 历史分流时刻的敦煌 245
抢戏的傅友德 246
营建嘉峪关 249
海陆丝路的交替 250
中西方历史的分流 254
敦煌的复苏 255
石窟里的道家与儒家 257
左宗棠的守护 261
第十六章 王道士与藏经洞 263
王圆箓来了 264
藏经洞封闭的原因 269
藏经洞文物的流散 273
如何评价王道士 275
第十七章 另外一个道士的故事 281
郭元亨来到榆林窟 282
守护象牙佛 284
死里逃生 287
重见天日 291
第十八章 守窟人的日常 297
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298
守窟人的赓续 300
守窟人的一天 304
附录1 敦煌大历史年表 309
附录2 敦煌、瓜州历史古迹一览 312
內容試閱
推荐序:普及敦煌文化的惊喜之作
文/沙武田
敦煌是文化宝库,是学术海洋;“敦煌学”是“显学”,也是冷门绝学。“为往圣继绝学”,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子,需要的是甘坐冷板凳的清苦精神,也要有为历史负责任、敬畏历史的虔敬态度。同时我相信,从事敦煌研究是一份有特殊荣耀的职责,是一份值得骄傲的工作,这是敦煌特有的历史定位、文化现象、艺术地位、学术魅力所决定了的。
其实,“敦煌学”应该是个广义的大概念,不应是狭义的“冷门绝学”;“敦煌学”不应只是象牙塔里少数人问津的高深学问,也应该是广阔社会里的普世知识。唯有如此,才符合敦煌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丝路明珠、文化宝藏、艺术殿堂等诸多神圣而至高的荣誉称号。敦煌作为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其历史面貌保存之完好、历史信息之丰富,说独一无二也不为过。正因为如此,敦煌也是全世界爱好历史、热爱艺术、钟情文化的人们所向往的圣地和乐园,每年有数百万人来到敦煌,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品味浓厚历史的味道,感受神圣艺术的熏陶,惊叹敦煌的伟大。
面对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学者们在从事专门性的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会想到敦煌文化的普及性问题。从文化弘扬的角度来讲,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紧迫。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如何把它们转化为普及性的知识,如何惠泽更加广大的普通民众和爱好者?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术研究的成果才能落地,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读完邢耀龙的《敦煌大历史》书稿,我有一种惊喜和惊叹。惊喜,是因为终于看到有人在普及敦煌文化方面走出一条很独特的路子;惊叹,是因为作者的眼光和笔法颇为老练,不像初学者所为,颇有后生可畏的感觉。
读这本书稿时,首先能够感受到一位在敦煌文化遗产地工作的一线人员对其所面对和守护着的艺术宝库的纯粹感情。作者先是在瓜州县文物局工作,后来到敦煌研究院做“守窟人”,和千年石窟日夜相伴,时间长了肯定是有了感情。当然对石窟的感情,不是那种普通的人之间的感情,一定是渗透进骨髓的文化浸淫,是历史和艺术感染下的精神之恋。作者的文字中处处流淌这种文化的遗传基因。他的这种感情,我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我和他有同样的经历,有同样深刻的敦煌情感。我们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但是要把对自己职业的热爱转化为普世的知识,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其次,这本书的构思方式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颇有其独到的一面。作者能够关注历史大背景,关心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且往往有自己对相应历史现象的不同思考与理解。书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看似不起眼,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但作者力求有所突破,渗透进了自己长期的观察与思考。虽然有的观点大胆了些,但作为一本面向广大爱好者的普及作品,这些思考凸显了作品的个性,使之更有历史参与感和说服力,也提高了阅读的吸引力。
读这本书时,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
之间的轻松转换,能够以特殊的笔触把看似平常甚至枯燥的历史情节讲得有声有色,阅读的带入感十足。我们常说要把历史写活了,邢耀龙才华横溢,加上他对写作对象饱满的感情,看似不经意中颇有驾轻就熟戏说历史的笔法。整本书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文学感十足,但始终不失历史的沉重。
至于全书体现出的作者对历史材料的熟稔,组织材料的能力之强,包括对一些最新学术问题的敏感,都说明作者是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了难以统计的敦煌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的专著、论文。这为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奠定了基础。
敦煌是伟大的,但敦煌仍然需要更多的人来阅读、理解并接受。弘扬光大敦煌文化是一项社会性任务,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方面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邢耀龙在学习之余,能够把日常所思所想汇总成这样一部作品,实难能可贵,应该给予肯定。他本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羁绊,富于创新精神,痴迷于敦煌文化,扎根文物一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途不可限量。
是为序。
沙武田谨识
2022年8月24日于西安曲江自宅
自序敦煌——中国历史的一枚纺轮
“你知道敦煌吗?”
每个热爱敦煌的人,大概都有这个想法:在中国大地之上,难道还有人不知道敦煌吗?
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在从武汉到福建的火车上,一对农民工夫妇正坐在我的对面,脸上流露出领到工资的喜悦。攀谈之际,女人问我的来处,我语气中略带骄傲地说“我从敦煌来”。女人看向男人,然后两人一起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就像北极熊第一次遇见企鹅。
那一刻,我的内心惊诧不已:怎么还有人不知道敦煌?在绿皮车漫长的摇晃中,我仿佛一杯红酒,逐渐醒悟过来。有人说:
“世界上再广为人知的事物,也有一亿人不知道或不接受,而更多的时候是十亿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类认知丰富得你无法想象,而敦煌并不在所有人类个体的意义之中,我们不能因为热爱而一叶障目,不能因为别人还不知道而心生嗔怒或轻视。
当我们从这种“障目”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去面对敦煌时,敦煌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曾经,塞尔维亚一个不知名的青年,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就将全人类带入“一战”的苦难之中。于中国历史而言,敦煌也像一个小人物,它在数千年里不断地出现在特定场合,引发了诸多变革,也让宏大历史的具体线索落在了这块土地上。敦煌不仅仅有壁画和塑像,壁画和塑像只是敦煌历史的图像语言之一,而语言本身也不是历史,它所承载的具体的人和事才构成了敦煌的本来面目。
从“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对炎黄二帝所代表的中原秩
序不断发起挑战的三苗人,在三危山下筚路蓝缕,开创了敦煌的地理、经济和人口基础;秦汉历史的重要人物匈奴冒顿单于,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部落里当人质时磨炼了坚毅的性格并树立了统一草原的雄心;被匈奴赶出故乡的月氏人,在异乡开辟新的家园和文化,他们创造的犍陀罗艺术又传回到敦煌,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汉武帝通过河西四郡建构的国家安全防线,奠定了后世中国疆域的格局;敦煌暴利长的“天马奇迹”和遍布帝国的交通网,提高了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渊泉县的草圣张芝一家,不仅引发了三国时代的风云,也成为魏晋时代的儒学和风骨的先声;昙曜不仅开创了中国石窟艺术的格局,也在宗教改革之中让佛教陷入危机;隋炀帝吸收了从河西儒学和佛学传承而来的精神,使之成为统一南北后的重要弥合剂;玄奘在瓜州度过取经之路最艰难的时刻,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在此后的历史中不断产生影响;榆林窟玄奘取经图的出现,透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的具体过程……
凡此种种,就是敦煌历史的特性。敦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边境小城,像一枚看似微不足道的纺轮,但大历史的很多线索却都在这里丝丝入扣。风往往起自青蘋之末,那些社会中微末的振动,往往是下一个时代的星火,这个道理被敦煌一次次证实。
这本书中的“敦煌”指的是古代敦煌的地理范围,因为敦煌与河西走廊的历史往往很难分开,所以部分章节也涉及整个河西地区的讨论。历史是层累的,作为一个广义上的敦煌人,我的生命,就是敦煌历史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的延续。因此,这本书中,我常常把敦煌历史的相关事件投射到今日之我的身上,希望借此让读者了解敦煌历史对于如今敦煌人的塑造。这是一个有趣的方法论,因为历史创造的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怎样的历史就会塑造怎样的人,所以,如果你能仔细地审视自己,就能看到历史在你的血液里奔腾的样子。作为一个敦煌人,我打算带你认真阅读一座我生活着的小城,也试图在这个过程中画出一张不太一样的中国历史的剖面图。
我曾经是敦煌石窟的一名讲解员,是敦煌这个数千岁老人的后世子孙和转述者。敦煌已经不能发声,而我作为它的转述者,必须保持专业和审慎,才能代它把千年之语说得平和而睿智。因为我知道,如果它可以开口说话,一定不会炫耀辉煌的大唐,也不会怅然感叹耻辱的晚清。它会用温柔的目光抚过每一个来敦煌的人,语义悠长。
在某年七夕的傍晚,值班结束之后,我独自走在榆林窟上方的戈壁滩上,与“敦煌”有过一次题为“观照”的对话:
我是一只夜猫子,等待着
乐僔再一次爬上沙丘
敦煌,等待着
一个爱猫的人
对话结束在广袤的无人区,我一个人拥有这方无远弗届的天地,如此厚赠,还能有什么其他欲念?
2022年4月

谁是最早的敦煌人
公元前126年,在西域喝了十三年西北风的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城。
此时,他极为不舍地放下诱人的白斩鸡,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自己在河西走廊的荒野生存,汉武帝和朝臣们用崇拜的眼神盯着这个刚刚从自然界逃出来的“自然之子”,托着腮,听了整整一个上午。
这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第一次知道敦煌山川形势、人民物产的场景。在张骞之前,中原有没有人去过敦煌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河西走廊本来就是十分便利的地理大通道,中亚和东亚之间的互动在先秦之前早已络绎不绝,但因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不识文字的商贾、百姓和北方民族,所以并没有留下十分可靠的记载。
那么,谁是最早的敦煌人?这个问题是否无法追溯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尚书》之中。《尚书》的意思就是上古之书,是儒家最经典的教科书“六经”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所以很多上古历史的谜题都需要从这本书里寻找线索。《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究竟是由谁所作,至今不得而知。秦始皇下令焚书时,伏生将《尚书》藏在自家的墙壁里,才为天下保住了这本书。后来,汉文帝派提出
“推恩削藩”的名臣晁错到济南郡的伏生家里学习《尚书》,受伏生的影响,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尚书》是孔子所作。就在《尚书·舜典》中,有一条关于敦煌最早移民的记载,即“窜三苗于三危”。“窜”是一个贬义词,如抱头鼠窜、流窜、逃窜,这里的
“窜”是“使其流窜”的意思,也就是说舜把三苗部落流放到了三危这个地方。
读完这则史料,我们有三个问题需要解答:一是三危在哪里,二是三苗是什么人,三是为什么要把三苗迁移到三危。
关于“三危”的具体地理位置,学术界有多种看法:一说是今甘肃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二说是甘肃天水附近的鸟鼠山,三说在今陕甘川三省交界嘉陵江附近,四说在川甘交界岷江、岷山一带。但主流观点则认为,“三危”就是敦煌的三危山,那此山为什么叫“三危山”呢?这跟西王母有关,《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三危山位于今天莫高窟的对面,它的特点是三座主峰巍峨耸峙,因此称三危山。这里提到的三青鸟是上古神话中西王母的神兽,古代认为三危山就是三青鸟的筑巢之地。两晋著名史学家郭璞在注《山海经》时说:“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也就是说,三青鸟是西王母的外卖快递员,当西王母肚子不饿的时候,三青鸟一般在三危山里休息。三危山是敦煌的第一名山,敦煌的历史与它相伴相生,在我们后面的故事中,它还会多次亮相。
“三苗”是传说时代南方氏族部落集团。《尚书正义·舜典》中记载:“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tāo tiè)。”这里说三苗是缙云氏的后裔,而缙云氏是黄帝时期的官名,据传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缙云山的仙都山一带。有趣的是,三苗号称饕餮,饕餮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十分贪吃,苏东坡的外号就叫作老饕。三苗人的农业很发达,饮食自然不差,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是否隐含着商周政权对南方蛮族的印象呢?此事不得而知。也有学者认为三苗是九黎的后人,如郑玄在注解《尚书·吕刑》时就曾提到“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个族群集合,中国古人可不像今天的人一样爱做大数据,所以只要你在古文中看到“三”“九”这样的数字,可千万别当真,大多数情况下的真实意思是“看起来有很多,我也懒得数,就那样吧”。九黎部落信奉鸟、兽,差不多同一时期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秘图案中也有鸟、兽,所以被推测是九黎的一支。九黎在上古传说中的势力很大,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皆从东夷九黎出(三皇的版本不止一种)。后羿、帝俊、羲和等神话体系也来自东夷九黎。传说九黎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以蚩尤为首领,共八十一个兄弟。
后来炎帝与黄帝结盟,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鹿、怀来一带)大战,蚩尤以失败告终。因此,有人认为中原人最初是由炎黄部落和九黎部落共同构成的,“黎民百姓”中的“黎民”就是九黎之后。
三苗在东南,三危在西北,两者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它们之间发生关联的主要原因与历史上著名的大禹的父亲鲧(gǔn)治水有关。
涿鹿大战后,蚩尤战败,九黎中的三苗人一部分逐渐融合于炎黄所代表的华夏族;另一部分退回到南方江汉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依旧与中原相互敌视。到尧的时代,恰逢黄河泛滥(黄河经过笔者的老家黄土高原时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平缓的华北平原上堆积,导致黄河很容易改道),治水成为中原部族共同要做的事。纵观天下,似乎只有鲧才有这个能力,所以《史记》中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意思是四岳举荐鲧治理黄河水患,尧不赞同,四岳逼迫尧起用鲧,鲧果然没有治理成功,百姓们怨声载道。四岳是尧、舜时期的官名,与十二牧共同构成了当时治理天下的组织机构,学者们推测应该是中原部落联盟中选举出来的代表,他们是四个人,还是一群人,我们也不清楚。
因为尧、舜是四岳选举出来的执政官,所以四岳才是当时的实权派,他们共同推举大禹的父亲鲧来治水,可见大禹家族的治水能力和政治实力都是很强的,这为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家天下的夏朝埋下了伏笔(夏朝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呢?目前学界还无法给出定论,只能说疑似存在)。可惜鲧治水九年,并没有治理好黄河水患,治水的同时也消耗了中原部族的财力和人力。江南部族瞅准机会,对中原发动暴乱,三苗就在其中。《史记》中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面对三苗的反叛,尧起用军事天才舜平乱,舜迅速用雷霆手段将其制服。舜得胜归来之后,向尧建议将战败的三苗部族迁到三危山附近。
《史记》的这条史料还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三苗后来变成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西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