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HK$
74.8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HK$
74.8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64.9
《
复原力
》
售價:HK$
75.9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者石川清单枪匹马投身茧居族援助工作二十年。石川认为在第一线接触当事人是最有效的援助手段。多年来,他坚持长期回访,于细水长流中赢得了许多茧居族的信任,其中不乏足不出户超过十年的长期茧居族。
越是走近这个群体,石川越感到茧居族“千人千面”,不可一概而论。拘泥于为茧居族的症状或疾病分类,反而容易忽略他们个人的感受。基于这样的认知,他提出“茧居”不是病名,也不是病症,而是一种状态。作为援助者,不擅自设限,以开阔包容的心态去接触茧居族,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他们,进而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走向自立。
石川清记录下访问茧居族和带茧居族一同出国旅行等经历,并在书中写下自己对茧居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石川或许是最了解茧居族的人之一,即便如此,他仍坦言:“茧居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越是深入了解,越难以写成文章。”确实,茧居族各有各的情况,写不尽他们的千般面貌。但石川的坚定、温柔之中,有着打开茧居族心门的可贵的线索。
在《茧居族援助手记》简体中文版问世之际,惊悉石川清先生已于不久前驾鹤仙逝,借此机会谨向先生致以敬意和哀悼。
|
內容簡介: |
一个不隶属任何组织的援助者,
20年接触茧居族500多人,年均家庭访问800余次。
从一线援助者的视角,以温柔而包容的心态,
展现茧居族多种多样的生存形态。
邀请茧居族出国旅行,是石川清给茧居族开出的特别“处方”。中国、韩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在热情而陌生的国度,重新认识生活的美好,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这样的特殊经历帮助很多茧居族重获走出家门的信心。
成为茧居族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大多遭受过巨大的心理挫折。石川清所接触的茧居族中,许多人已有超过十年不曾与外界交流。从采访者到援助者,石川通过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家访,建立起与茧居族之间的信赖关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
關於作者: |
1964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上智大学毕业后任NHK记者,后成为自由职业者。2000年左右开始了对长期茧居族的援助工作。主要作品有《椰子的亚洲学》(合著)、《津山三十人屠杀事件 最后的真相》《津山三十人屠杀事件 七十六年后的真相》《原报道记者眼中的昭和事件史》等。
|
目錄:
|
第1章 某一天的“茧居族访问援助”记录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第1家 “生活在山里的茧居族”
垂到地板的长发
为何成了茧居族?
第2家“愁哭心理咨询师”
第3家“隔着门喊话”
第4家“一紧张就会……”
第5家“我想换个姓氏”
什么是茧居族?
日本有多少茧居族?
“心病”与茧居族的关系
发展障碍的发病率高
青年期的纠葛与性格障碍
容易茧居的“性格障碍”是什么?
第2章 亚洲牵线,与茧居族结缘
茧居族援助活动和“同伴支持”
在亚洲其他地区和日本感受到的巨大差
与亚洲留学生共同生活
在菲律宾认识到的现实
《椰子的亚洲学》与茧居族
因嗅觉牵涉障碍而苦恼的人们
第3章 助其自立与重重阻碍
三种自立
助其实现“精神方面的自立”
助其实现“社会方面的自立”
助其实现“经济方面的自立”
茧居族面临的“三重阻碍”
继续援助活动的难处
尽量组织简单的活动
第4章某一天的“茧居族访问援助”记录 ?其二
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
第1家“2年后的敏幸”
痛快地剪掉2米长发的理由
第2家“办理福利退休金!”
第3家“隔着门喊话”
第4家“关系恶化的原因”
第5家“小巷深处的房子”
第6家“半夜三更出发”
第5章 2001年——最初的访问援助
第一个访问援助对象
与太郎邂逅
与异性的邂逅带来的变化
第一次和太郎在亚洲旅行
克服厕所恐惧!
内心失控的场面
突然愤而辞职
“闭门不出的原因”
楼梯上设置的屏障
构建屏障的真相
变色龙般的茧居族
“我家方圆30公里内都是危险地带”
“不超过3天的话,我可以像明石家秋刀鱼那样”
第6章 与茧居族漫游亚洲
漫游海外的好处
有生以来头一次真心的笑容
怒气爆发的冲动
用泰拳抑制怒气发作
自己决定行程
通过按摩克服“恐人症”
在有鲇鱼的河里漂流半天
因为不会笑而窒息
恐惧日本人的忧虑
察言观色的地狱
恐惧日本人
乘小船跨越国界
价值观瞬间逆转
讨厌亚洲的友和
被陌生人相救
尽情享用蛇肉火锅
环游世界带来的自信与牵绊
举世罕见的海上自由学校
丰富多样且有刺激作用的据点的效果
在“和平之船”上相遇并结婚,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琉球与浪速的水土养育人
奇怪的民生委员们
来者不拒
第7章家人的纠结与忧虑
父母 15年间从未见过孩子的正脸
孝德的一天
形成忖度关系的原因
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
每个月花10万日元玩游戏
家人陷入“孤立”和“偏见”的地狱
亲友会上的父母们
父母的担忧
健全的“毒亲思想”
扭曲的“毒亲思想”
中产阶层崩溃的过程
残障年金的陷阱
努力摆脱残障身份
第8章 高耸险峻的障壁
通过了司法考试,然而……
长期茧居族与外人接触的契机
“3个月”和“1年”——融入社会的“悬崖绝壁”
急于就业而栽跟头
突破后仍然困难重重
医疗保护性住院带来的难以愈合的伤痕
对父母的怨恨埋下了祸根
记忆中“无法逃脱”的设施
优点——可以共同分担痛苦的空间
缺点——在据点停滞不前
压力的连锁反应——听闻秋叶原无差别杀伤事件的真治
“最近秋叶原不是发生案件了嘛。我好激动啊!”
《北野武的TV TACKLE》专题报道的余波
暴力援助的是与非
终章 反复摸索的访问援助
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
第1家“从智能手机到绘画”
第2家“宠物牵线,父子对话”
第3家“父子争吵”
茧居族和街头流浪儿童的孤独感
从茧居族当事人身上学到的东西和收获
坚持援助的原因
代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言
如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茧居族”这个词了吧。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电视、报纸以及网络上见到“茧居族”的字样。
前几天,我在面向普通人的集会上做了一场演讲。我让与会人员举手示意,结果一半以上的人表示身边的亲戚、家人、朋友或邻居中有茧居族。
茧居族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存在。不过,本书中出现的茧居族或许跟大家印象中的茧居族有点儿不一样。不,也许大相径庭。
虽说统称为茧居族,其实它的内涵五花八门。恐怕用茧居族这一个词来囊括所有被视为茧居族的人有些奇怪吧。
自从我开始接触茧居问题,已经过了将近20年。
我的主要身份是援助者,在援助工作中与众多茧居族打交道时,我将他们大致分为4个群体来对待。医疗机构大多根据疾病或症状进行分类,而我负责的是访问援助,不能分得那么细,而且我也没有资格作出诊断。不过,如果没有任何标准的话,工作起来多有不便,为了方便起见,才粗略划分了4个群体,或者说4种类型。当然,这4个群体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界线,也有不少人具备多个群体的特性。
①个性派群体。他们虽然会暂时陷入茧居状态,但是拥有一定的改善意愿和危机意识,也能够勉强和普通人打交道。姑且不论适应状况是否良好,他们有时候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就业或上学。我暂且将他们归为“轻度”茧居族。
②独特群体。他们能够外出,也能和拥有相同经历的人进行交流,但是无法持续参与就业等社会活动,不稳定。他们虽然有改善自己的想法,其执行力却令人抱有疑问。因此他们会感到苦恼。相比较而言,由于他们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所以有不少人曾去医疗或福利机构咨询,并接受救治。我认为这属于“中度”的茧居族。他们大多经常前往茧居族聚集的地方。
③英才群体。他们陷入了严重的茧居状态,几乎无法参加工作或上学,不过聊起来之后发现他们还挺有意思。他们也几乎不去据点和自救群体的茧居族集会。但是,他们并非没有改善意愿,其中也有人去医疗机构或援助机构,接受医院的日间护理。不过,他们与普通社会的接触面很小。相比较而言,这些人属于“重度”的茧居族。
④天才群体。这一群体处于严重的茧居状态,而且几乎不接触医疗或福利机构,没接受过援助。有的案例中,不仅他们本人,他们的家人也明显陷入了孤立状态,很多情况下周围根本没有可以商量的人。但是,如果你试着跨越这层障碍进行交流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是相当厉害的天才群体。他们最需要访问援助,然而如果援助者的能力不足的话,有时候事情反倒变得更加艰难。我认为他们属于“非常严重”等级的茧居族。
※※※
所谓“访问援助”,简而言之就是家访。我从2000年前后开始着力进行访问援助。原则上讲,无论是哪种案例的援助,只要我有空就不会拒绝,不过因为我基本没有在网络上做过宣传,人们往往是通过口碑相传来找我咨询,所以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前面提到的③“重度”和④“非常严重”案例。
当然,我并非总是单枪匹马上阵,根据当事人状态,我也会请各种专家以及其他援助者协助应对。作为援助对象,茧居族的年龄层很宽泛,从十几岁到50多岁都有,平均下来在35岁到40岁左右。相对来说,多数情况下茧居族的年龄偏大,茧居生活已经长期化,当事人本人或者其家人已经咨询过各种医疗机构或援助团体。
在茧居族群体中,有些人处于无法随意走出家门或房门的状态。
这些人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自行前往援助者集会或者医疗机构。因此,我想通过家访多少改善一下当事人及其家人的苦恼,这便是我的初衷。
最近有个说法叫“外展服务”,我在2000年前后开始家访时,这个说法和概念还没有普及。当时叫“访问援助”或“访问支援”,所以我至今仍沿用这种叫法。
不过,关于访问援助,大约10年前开始就有团体实施过于暴力的访问,屡屡被视为社会问题。受管束的年轻茧居族死亡的事件也发生过数次。话虽如此,医疗制度中也有保安性强制住院和医疗保护性住院(实施过程中也发生过患者死亡的事故)的相关规定,相当于强制医疗,偶尔也会有那种特别严重的案例(例如当事人极有可能会伤害自身或他人),不得不借助这种制度。另外,以前就有这样的案例,光靠家人实在力不从心了,抱着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想法到各种援助团体求助。
作为我个人来讲,还是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以强制手段对待年轻的茧居族,因为这无疑会给当事人的内心造成很深的伤害。不过,事实上对这个问题很难作出硬性规定。
※※※
原本以采访为开端接触茧居族问题,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完全变身为援助者。
如果你问在我看来什么才是对茧居族的援助,我很难用一句话来解释,大概就是尽一切手段帮助茧居的当事人及其家人打起精神,最好能够自立,并靠自己将这样的状态一直维持下去吧。
话说回来,虽说是尽一切手段帮助,毕竟是个人行为,毋庸赘言,这种援助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然是有局限的。花费三四年时间实施援助,当事人能够在生活上不依靠父母、独自生活下去的比例,顶多就是五成多一点。当然了,我觉得如果投入更多时间,这一比例还会增加,说句偏激的话,如果身边的援助者有一定的良心和经验,也能够跟专家以及行政部门对接,就算花的时间久一些,当事人好歹也能达到独自生活下去的水准吧。因为今非昔比,援助茧居族的平台也增多了。
有一个关于茧居族的全国性组织,叫全国茧居族亲友会(KHJ,1999年创建于埼玉县岩槻市)。我也曾在埼玉居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创建初期就参与了援助。现在(2017
年初)我每月在埼玉县朝霞市举办的亲友辅导班,也成了“榉树会”(埼玉的茧居族亲友会支部,田口友理惠担任会长)援助茧居族的活动之一。当然还有医疗机构和当事人集会,再加上与其他援助团体以及各界人士的合作与支援,都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
我无意在本书中描述茧居族的现场详情。我曾接触过状况相当严重的茧居族当事人及其家人,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大众能够了解他们面临的苦恼与不安以及实际生活状况。恳请大家不要用过于严苛的目光看待茧居族。
茧居族当事人及其家人心里有各种不安。经济方面的不安自不必说,很多人陷入了迷茫的漩涡,迷失了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活着究竟该干什么,如堕五里雾中。
要想打破这种僵局,最终让他们实现自立、有所作为,还是需要周围的人给予关怀和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因此,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那些迄今为止对茧居族不感兴趣、漠不关心的人更要读一下本书。
另外,本书中出现的茧居族当事人及其家人的名字均为化名,情景也和实际略有不同。关于这一点,请大家谅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