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
优化你的2小时 : 基于神经科学和能量流的时间管理方法
》
售價:HK$
54.9
《
经典与经学
》
售價:HK$
85.8
《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
》
售價:HK$
437.8
《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售價:HK$
748.0
《
特大型电网企业网络安全从业指南 Java代码审计与分析
》
售價:HK$
173.8
|
編輯推薦: |
“我已经彻底被手机绑架了!”“希望成为妈妈的手机!”“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玩手机”
被生活淹没 为工作所迫 被科技绑架
透析日本“低头族”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
|
內容簡介: |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今天每个人不可或缺之物,它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弊端。你可能知道手机屏幕蓝光对眼睛有害,但你可能没有想到你对手机依赖的危险更大于蓝光。你可能为了填满业余时间而开始玩游戏,但最后可能本末倒置,反被占去工作和私生活的时间……本书作者采访了对手机产生成瘾依赖的诸多案例,年龄段覆盖从幼儿到老年群体。比如,很多年轻母亲在育儿阶段为图省事,过早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不少母亲自己也是重度手机使用者,沉迷于各种APP而无暇顾及孩子需求,孩子在最需要情感培养的阶段却无法与活生生的人产生足够互动,造成其成长后的个性冷漠的缺陷;进入校园后,不少孩子为了融入同学间以聊天软件和SNS组建起的社交圈而费神,而正是这一社交圈决定了校园内隐秘划分不同群体等级的差异;迈入社会工作以后,个人行程也因为GPS监控而能被领导掌控到,必须应付客户需求随叫随到,筋疲力尽;进入养老院后,还会有老人因为沉迷麻将之类的手机游戏不可自拔,甚至有陷入网络诈骗的危险……
文明的工具像一把双刃剑,被手机无孔不入渗透的生活背后,是个体失去对自己人生掌控权,陷入异化而不自知,这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需要警惕的。本书提出的这些警示 也是在启示读者重新思考自己与智能手机的互动方式,避免成为一个“手机废人”。
|
關於作者: |
石川结贵
记者,关注家庭和教育问题、年轻人的互联网使用问题、儿童虐待以及其他主题。出版作品包括《手机废人》(文艺春秋)、《居所不明儿童》(筑摩书房)、《孩子们的无缘社会》(中央公论新社)、『孩子与手机~不为人知的儿童现状》(花传社)等。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在育儿方面发生的异变
被哺乳App束缚的母亲
100万“婴儿市场”的诞生
非常受欢迎的小鬼训话App
手机对孩子的天然吸引力
22%的两岁幼儿每天都接触手机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某种意义上的“免费玩具箱”
日本儿科医学会的呼吁:“请等一等!”
日本婴儿的睡眠时间是全世界最短的
“生物钟”紊乱会导致身心都难以放松
乔布斯并没有让孩子玩手机
培养非语言形式交流非常重要
父母沉迷手机才是问题所在?
“无意中忽略孩子的母亲”很可怕
幼儿期的交流、联系非常重要
“母胎依恋”对孩子发育的影响
“手机忽视”的不良影响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孤独的母亲
社会的不宽容让母亲和孩子倍感压力
第二章 校园种姓与沟通地狱
98.5%的高中生有手机
LINE的未读消息能累积到两百条
即使感觉到身心不适……
被他人抛弃的风险与不安
“交友的差距”让孩子们倍感压力
所在群的质量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息息相关
“校园种姓”引发的分级
“不被周围人讨厌是很重要的”
手游用户的低龄化
在游戏里燃起好胜心的高中生
和游戏里的朋友也会在SNS上交流
为了达成游戏“业绩”而行窃
免费游戏的氪金战略
被“社交游戏废人”逼着道歉
因为公会解散而陷入茫然
去除“生活必需品”也不能解决问题
被合群压力击溃的孩子们
第三章 打发空闲时间的心理
不由自主拿起了手机
“在厕所玩手机”的人约占两成
手机成瘾的三大原因
成瘾的本质是强烈的欲望
存在是必需的,联系也是必需的
人类无法忍受无聊
有关网络成瘾的项检查清单
需要展开新的调查
真正沉迷的人将上网视为正常的行为
是否逃避现实是分水岭
记住快感体验,进而采取行动
正犒赏与负犒赏
人们很容易通过手机获得“犒赏”
“概率型奖励”会加重成瘾程度
“获得耐药性”的陷阱
成瘾的三大对象
与赌博成瘾的关系
为什么人们会追求“点赞”?
大脑在寻求“联系”
从尝试到习惯,再到成瘾
第四章 被无尽吞噬
把手机交给年迈的父亲
面向老年人的App市场日渐景气
通过手机不断购买高额商品
让主妇沉迷的赚零钱网站
主妇们的战斗
被公司掌握行踪
通过App管理员工的出勤
即使是休息日也会暴露位置信息
被SNS市场耍得团团转的员工
希望“早点得到回复”的愤怒顾客
找工作也离不开Facebook、Twitter
苦于“社交求职”的学生们
第五章 通往“废”的道路
为拯救成瘾少年而做出的努力
“断网”制度
手游发展成一万亿日元的产业
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状况已超出成年人的想象
随时随地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霸凌
缺乏罪恶感的加害人
直逼底线的自拍
“JK服务”是“女生的新工作”?
“身边的成年人”不知道的世界
cosplay模特三小时赚一万日元
个人信息可能被传播到网上
被动接收信息
要时刻保持清醒
将孩子们引向“废”的道路
无法预料的未来
尾声
|
內容試閱:
|
2016年,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千叶县柏市等自治体推出了手机版的“母子健康App”,既电子版的母子手册(母子健康手册 )。
这个App可以记录从孕妇怀孕到胎儿出生以及婴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预防、接种等一系列内容。母亲不仅可以通过这个App将胎儿的B超影像、出生时的录像制作成相册,还可以与家人共享。只要将孩子的身高、体重输入App,即可自动生成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孩子的成长过程。
此外,App还提供了各类信息,如定期推送预防接种提醒、婴幼儿体检通知、简单的婴儿辅食菜谱、当地育儿组织的介绍等。
人们计划在2017年内将AI(人工智能)运用于育儿咨询环节,此前也在神奈川县的川崎市、静冈县的挂川市进行了试点活动。手机在这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母亲输入“婴儿总在夜里哭闹,怎么才能让他不哭呢”时,就会得到AI的“回复”:婴儿夜里哭闹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无论是母子健康App还是AI的自动应答,都能给育儿过程中的父母提供方便。未来也将会有更多地区引入这项技术。母亲可以将怀孕、分娩时的记录留在手机里,不必特意跑去窗口咨询相关问题。政府在宣传时,特意强调了这是“为大众考虑”,在实际操作中,父母们也确实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然而,有时预期虽好,结果却出人意料。比如“LINE”的案例就令人深思。LINE是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具有电话、视频通话、聊天(Talk)、贴图(发送表情)、上传照片、游戏、音乐等功能。2014年全球一天之内的聊天记录可高达100亿条,国内使用人数有6800万(2016年1月官方数据),是一款高人气的通讯App。
LINE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聊天功能。使用者只要相互加为“好友”,就可以愉快地聊起来。好友间除了可以一对一私聊,也可以建立“群”;可以相互发送表情,也可传照片、发送地理位置。
此外,LINE还有“已读”提示。比如,A给B发了一条“早上好”,如果B看到了这条信息,那么A就能在这条信息旁边看到“已读”两个字。A无需等待B的回复,即可知道对方已经看到了。
这个功能对于LINE来说意义非凡,而它的最初开发与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有关。
我们无法忘记那场让我们蒙受巨大损失的地震,它打破了很多人的平静生活。从东北 到关东 ,大片区域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影响;因为核反应堆炉心溶解,福岛县居民被要求强制避难;首都圈 也充斥着大量无法回家的人。这场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那时,LINE还没有投入使用。灾难过后,人们急于确认亲友是否安全。LINE公司的前身NHN Japan公司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紧急在尚处开发阶段的App里追加了一个新功能——已读。
在LINE的官方博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LINE还处于开发阶段。
我们的员工一致认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功能,让大家能在关键时刻与重要的人取得联系。”3个月后, LINE诞生了。
即便电话无法接通,只要有网络,LINE就可以正常工作。即便情况危急无法立刻回复,你也能通过“已读”提示了解到对方已经看到了这条信息。
我们希望LINE可以成为紧急关头联系亲友的“Hot Line”(热线)。
我们怀着这样的理念,开发了这款软件。
正如博客里所写,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3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6月23日,附带“已读”功能的LINE与大家见面了。我们不难想象,这项功能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不少人也因此获救。或者说,LINE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这层含义——Hot Line,将亲朋好友联系在一起。
人们享受到了包括“已读”功能在内的高科技的好处的同时,也深受其扰。
“阅后不回”“已读无视”等词语相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还出现了霸凌、孤立、诽谤中伤、集体性忽视等现象不少人为此深感困扰,特别是孩子们的人际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这里的“阅后不回”“已读无视”指的是看到对方发来的信息却不回复。如果半天没等到回复,发信人可能就会觉得,“明明看到了我的信息却没回,不就等于无视我的存在了吗”“我是不是被对方讨厌了”“要是以后也不回我怎么办呀”“不行,看到了怎么能不回,必须回!”……因此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事实上,真的有人因为聊天过程中的小摩擦,最终走上自杀或者杀人的绝路。即便没有发展到这样极端的案例的地步,以初、高中生为主的年轻群体也对聊天和“已读”回应十分敏感。
收到了信息要立刻回复,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有时甚至上升成一种“义务”。偶尔忽视其他人的消息,就可能被孤立,之后自己发的内容也会被彻底无视。原本轻松愉快的聊天变得紧张感十足,要时常留意手机,不能跑神。因为害怕错过别人的信息,所以要时刻将手机拿在手里。
LINE的初衷是为了能让人们在灾难时第一时间获取亲友的消息,但随着用户的大量增加、产品自身的飞速发展,人们需要面临的问题也脱离了预想的轨迹。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只存在于LINE。我们发明了智能手机,不断开发新的功能,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App。手机给我们传统的生活形态、人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端。
2008年7月,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iPhone首次在日本发售,机型是第二代iPhone,即iPhone 3G,经销商是软银移动公司。2009年,NTT Docomo、AU两家公司将装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引入市场。那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还非常低。
此前,彩显非智能手机一直占据着日本国内主流市场,该机种附带钱包功能、图画文字,可以接收单波段的电视节目,也可以更换来电铃声。因此在手机更新换代方面,日本迟迟未能与世界接轨。
日本最大的通信公司NTT Docomo于2013年9月开始销售iPhone(iPhone 5s/iPhone 5c)。根据内阁府发布的《消费动向调查》,直到2015年,日本智能手机的普及率(67.4%)才超过了传统手机。可以说,智能手机渗透我们的生活不过寥寥数年。
面对智能科技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与进步,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将会和智能手机一起走向何方?那里又是否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前景在等待着我们?
智能手机渗透我们的生活不过寥寥数年。面对智能科技令人目不暇接的发展与进步,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将会和智能手机一起走向何方?那里又是否会有怎样意想不到的前景在等待着我们?——序章
去年秋天,在我为写这本书跑去各地做采访时,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绘本,叫《想要成为妈妈的手机》(Nobumi著,WAVE出版)。
绘本以新加坡小学生写的作文为原型,讲述了男主人公希望“每天只顾着看手机的母亲”可以多看一看自己的故事。我从书中看到了小男孩“如果变成手机了,妈妈就能多看我几眼”的悲伤心愿,也觉得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少年正在面临同样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我采访的愈渐深入,发现很多人都存在“不要总是关注手机,多看看我吧”的心理。这不仅限于小孩子,中学生、高中生甚至成年人也是如此。
深陷在社交游戏里、连续多少小时刷SNS的他们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常寂寞、孤单。现实生活里,他们或许没表现出什么“明确的异常状况”,但就好像失去了方向一样,为了打发时间,将自己封闭在手机的世界里。
诚如大家所见,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小孩子哭喊着“希望能变成妈妈的手机”,那是不是说明人们愈发觉得现实世界非常寂寞呢?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拿起小小的手机,又是否能觉察出,也许有什么东西、那些应当更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渐渐远去了呢?——尾声
由于我的采访多和手机、网络有关,所以经常接触十多岁的孩子们。他们在和我聊天时,也会时不时瞟一眼手机,每当信息提示音响起,就会迅速拿起来回复。这种状态十分自然,几乎可以说是条件反射。我问他们:“每天玩几个小时手机?”他们回答:“不知道,没注意过。”我又说:“如果每天3个小时,一年下来就有45天。”听到我的话,孩子们非常惊讶。
我告诉他们,如果每天玩3个小时,一年下来就相当于有45天不停对着手机。他们不由睁大了眼睛——原来“每年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竟然比暑假还长”。可见这一事实很少被人察觉到。
同样的,我希望养育孩子的父母们也能注意到这一点。对于婴幼儿来说,这些时间大概可以让他们学会在睡觉时翻身,长出牙齿,蹒跚学步。对于小学生来说,大概可以学会汉字、背诵九九口诀表,在单杠上翻跟头。每天3小时,等于一年45天,孩子们该会有怎样的成长?
——尾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