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Aspen Plus 和 Aspen HYSYS的化工流程设计与模拟
》
售價:HK$
217.8
《
青春期的二次成长:给青少年恰如其分的爱和支持
》
售價:HK$
65.8
《
盐与唐帝国
》
售價:HK$
129.8
《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
售價:HK$
74.8
《
悍妇女巫和她的故事(第一本以女巫为主角的故事集!)
》
售價:HK$
75.9
《
潮汕古建筑营造
》
售價:HK$
261.8
《
我所认识的大先生
》
售價:HK$
107.8
《
一念花开:让智慧温柔绽放
》
售價:HK$
57.2
編輯推薦:
本书是法国最新出版(2019年版)的关于雅克·朗西埃思想研究的著作。作者按照朗西埃哲学发展的时间和逻辑进程,对其整体思想进行了梳理,并突出了朗西埃在哲学、政治和美学等领域的原创性贡献。
本书卖点/广告语
1.此书可以看作是法国学界最新 (2019年出版)的“朗西埃思想导读”,作者夏尔·拉蒙与朗西埃曾是相熟的同事关系(同在巴黎第八大学工作),其对于朗西埃的综述及阐释更贴近于后者本人的风格和原意。
2.本书作者夏尔·拉蒙教授和本书译者进行了长期交流,保证了本书翻译的准确性。
內容簡介:
本书是法国最新出版的关于雅克·朗西埃思想研究的著作。作者按照朗西埃哲学发展的时间和逻辑进程,对其整体思想进行了梳理,并突出了朗西埃在哲学、政治和美学等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作者以朗西埃近年来的最新著述(许多尚未翻译成中文)为重要根据,在介绍的基础上不乏反思、对照和批判。
从《阿尔都塞的教谕》中拒绝科学和意识形态之对立开始,一直到关于我们“现代时代”审美之平等的最新描绘,朗西埃始终将智力平等作为人之解放的前提条件——这种解放就像在小说中那样,每一种生活都向每一个人敞开着。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夏尔·拉蒙(Charles Ramond)
法国哲学家,1957年出生,毕业于巴黎高师,现任巴黎第八大学(Université Paris 8 Vincennes-Saint-Denis)哲学教授,主攻17-18世纪哲学和当代哲学,已出版专著和学术论文等两百余种,其著作已被译为十余种语言。
译者简介:
钱进
出生于开封市,先后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和南京大学,四川大学艺术学博士,曾赴法国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é Paris X - Nanterre)交流多年,研究方向为法国当代哲学和电影理论,已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目錄 :
本书使用朗西埃著作书名缩写对照/ 001
中译本序/ 003
前言/ 005
第一部分科学和意识形态/ 015
第 1章理论僵局/ 017
第 2章粉墨登场/ 032
第 3章另辟蹊径/ 050
第二部分不可能的和被禁止的/ 063
第 4章圈套、假象、失望/ 065
第 5章哲学权贵们/ 078
第 6章批判之链/ 100
第三部分智力的平等/ 121
第 7章对智力平等之捍卫/ 123
第 8章反对教育学/ 136
第 9章普遍教育和被解放的群体/ 147
第四部分原初的歧异/ 165
第 10章哲学和政治/ 167
第 11章三种变形/ 186
第 12章来自政治经验的挑战/ 202
第 13章无关数目的平等/ 222
第五部分感性的分配/ 241
第 14章分配的悖论和解放的历史/ 243
第 15章来自感性经验的挑战/ 261
第 16章艺术的伦理体制和再现体制/ 268
第 17章艺术的美学体制/ 279
结论/ 318
参考文献/ 329
译后记/ 341
內容試閱 :
中译本序
能够为自己的书《朗西埃:智力的平等》的中文版作序,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在译者钱进先生翻译此书的过程中,我和他进行了足够多的交流。我很欣赏钱进先生对于法语的恰当理解,以及他对于哲学的颇深造诣。通过这些交流,我们一起澄清了许多关键之处,而这些地方本来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有可能会显得晦涩难解 ——例如那些暗示和影射,那些未经指明的引用和双关,或者那些只有结合法语语境才能得到理解的反讽和幽默。有鉴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中文版的内容在许多方面或许会比原版还要更加清晰。
写出来一本书,它能够来到中国读者手里,而中国又是如此的幅员辽阔 ——想到这一切,我甚至会感到一种晕眩。之前我到过中国,在中国的一些高校参加过若干学术研讨会,比如在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当时我了解到,法国当代哲学尤其是朗西埃思想,在中国已经得到了何种程度的接受。假如眼下这本出版物能够进一步促进朗西埃思想及法国当代哲学在中国学生和学者中的传播,我将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写出一部关于朗西埃的专著,唯一的原因是:在许多基本环节上,我自己的思考契合了他的那些议题和问题。实际上在我看来,一个人想要做哲学史,而不同时去做哲学的话,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做哲学”(Philosopher),它就像“阐释”(Interpréter)或者“翻译”(Traduire),都是对于文本赋予意义——正因如此,我认为这三种活动在本质上是相等的。
对于朗西埃而言,“翻译”问题和哲学本身不可分离,它被理解为“解放”(Emancipation)。因为在他那里,正如我在本书中所阐明的,“解放”指的就是:为词语或者陈述赋予一种意义,而这些词语或陈述原本并不必须属于我们。我用自己的方式说道:“文本的意义永远存在于另一个文本之中。”现在,轮到这本书了,我希望它能够进入“交谈—翻译—阐释”的哲学之无限循环中去——借此,我们将得以实现互相解放。
夏尔·拉蒙
2021年 12月,巴黎
译后记
在当前学术环境下,译事似乎确如许多业内人士所言,属于“吃力不讨好”之事 ——对于各种评定来说,一部书的翻译成果常常还不如一篇核心期刊具有说服力。而对于哲学类著作的译事而言,则更加属于“吃力不讨好” ——出于哲学行文的精准严谨和“艰涩拗口”之特点,为了追求“信达雅”中的“信”和“达”,则难免会影响到“雅”之发挥;于是,即使勉强够得上信与达,也常常由于缺乏“可读性”而为读者所诟病。然而,如果为了追求“雅”而加入太多的自我之发挥和斐然之文采,乃至牺牲了对于哲学术语和特有表达方式之“吟安一个字”的思虑功夫,那么在当下越来越挑剔的读者面前必然会贻笑大方。因此,合格的翻译在今天越来越可贵,它对于译者的旨趣、动机、学养、态度和自觉性等方面都提出了高度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是无法量化的。说实话,翻译这本书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来写论文和发论文,功利必然能够翻番 ——论文自然是可以量化的。
对此书之翻译的选择,首先来自本人对朗西埃思想的兴趣和认同。十年前初到巴黎时,朗西埃的著作在拉丁区的书店中已经占据了醒目位置,本人出于好奇而随意涉猎,其间却又出于其著述的庞杂而浅尝辄止。后来,本人有幸在某个场合聆听过朗西埃本人的“言语”,由于受其思想之原创性和“爆破性”所感染,又重拾起了对于朗西埃的“自我认同式”阅读 ——其建立在“智力平等”基础上的“哥白尼革命”式平等理论,恰恰激荡了一个青年人的理想主义血脉;而这种激进式思考却又是建立在清醒冷静的论说之上,这又愈加凸显出了其学说的张力与弹性,以及和现实之间的多重关系。
再者,之所以翻译这部书,还在于本人考虑到了该书对于国内朗西埃研究可能会产生的作用。此书是关于朗西埃整体思想的梳理性著作,而作者以其对于朗西埃乃至法国当代思想和西方社会发展状况的全面把握,尤其以朗西埃近年来的最新著述(许多尚未被翻译为中文)为根据,在介绍的基础上也不乏反思、对照和批判。另外,此书可以看作法国学界最新( 2019年出版)的“朗西埃思想导读”,作者夏尔·拉蒙与朗西埃曾是相熟的同事关系(同在巴黎第八大学工作),其对于朗西埃的综述及阐释更贴近于后者本人的风格和原意。因此,甫一了解到此书,本人就希望能够把它译介给国内读者,即使不能立即产生巨大助益,至少也可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相当的哲学修养和法语水平,以及对于自己的一种“道德律”式的严格要求,甚至某种对于“诚意”的深刻信仰。对于后两者,本人自信问心无愧;而对于前两者,本人唯有尽力而为。
幸运的是,本书的翻译得到了作者夏尔·拉蒙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他对于本人提出的问题,以及书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厌其烦、巨细无遗地解答和提醒,并欣然答应为本书作序。对于他的这种深厚寄望,本人仅凭致谢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倾力而为、得失两忘。此外,本人还要借此机会将同样的谢意致以刘铭主编,本人从他那里获益良多。
在翻译过程中,为求统一,同时为避免误解,本人在很多地方尊重了国内已有的中文翻译,对于某些术语及表达方式,采纳了一些前辈和同人们的既有译法,此处不再一一致谢。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书中对于法语人名的翻译,主要参考了《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 2019);对于其他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则经过综合对照,选取了最恰当者。
最后,如有错漏及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本人必将虚心接受。先行谢过。
钱进
2021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