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編輯推薦: |
知心书(第五辑):畅销十多个国家的心理学通识读本
知心书是由三联生活书店打造的心理学通识读物,集心理学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治疗方法于一体,稳居法国亚马逊同类书前列,版权已售中国、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巴西、西班牙等十个国家,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本辑包括五本:《安全型依恋》《恰到好处的界限》《被傲慢绑架》《允许自己不快乐》《被虚构的焦虑》。
法国临床心理学家20多年经验之作
马克-安德烈?迪富尔已经在帮助人们走出抑郁的前沿阵地工作了20余年。这本书记录的正是作者多年来接触的走出绝望和重新发现生活滋味之人。作者对自杀危机的寻根溯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中的不幸。
《允许自己不快乐》:一本书可以拯救生命吗?
作者认为这不是小小一本书能做到的。不过,改变人们对痛苦情绪、脆弱和求助的态度,或许可以对今后的生活造成向好的影响——
◎让自己享有不快乐的权利,您将拥有更多遵循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的机会。否则,您可能会逐渐远离自我。等到被痛苦吞噬的那一天,您甚至可能完全陷入失衡。
◎允许自己不快乐,也要允许别人感到不快乐。他们甚至可以在您面前展现自己的不幸,不再为自己的
|
內容簡介: |
您想做一个“快乐的傻子”,还是“不快乐的清醒者”?
“幸福就像奶油糖,全凭自己的双手!”如果真是这样简单,又如何解释魁北克人的高抑郁率和每年上千的自杀人数?
在《允许自己不快乐》一书中,马克-安德烈·迪富尔没有给出幸福秘诀,反而更关注长期逃避内心痛苦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如果不去试着感知痛苦,短期内可能会让自己得到保护,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总是逃避痛苦的您,当幸福来临时,是不是还要逃避幸福呢?”
本书内容深刻而不失通俗性,它是作者多年来接触那些走出绝望和重新发现生活滋味的人们的结果。通过对自杀危机的寻根溯源,我们可以更好地度过人生必经的不幸。
|
關於作者: |
作者:马克-安德烈·迪富尔
法国临床心理学家,从事创伤和压力援助工作逾25年,2017年荣获魁北克预防自杀协会颁发的“雷让-马里耶奖”(meritas Rejean-Marier)。心理咨询和著书立说之外,他还通过电视讲座和专栏普及精神健康知识。
译者:张之简
1980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拥有十余年翻译经历,主要译著有《简单的艺术》《巫术植物》《幸运植物》《花间鸟语》《良好家教十诫 》《如何养育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忒提斯情结》《恰到好处的界限》等。
|
目錄:
|
前言
引子 悬崖的诱惑
第一章 绝望的几种根源
不平等和不公平/暴力和虐待/哀悼和幻灭/想象中的未来/社交媒体的阴暗面/放大最糟糕的事情
第二章 幸福、奶油糖和明星
强制的幸福/幸福与奶油糖/自然发生的幸福/富豪名人的生活/伪装的幸福
第三章 意义、痛苦和逃避
意义因人而异/因痛苦而痛苦/羞耻:一种深藏不露的元情绪/如何避免感到不幸
第四章 逃避到无以为继
沉迷工作/自得其乐/玩物忘忧/脱离自我感受/逃避于愤怒中/过于关注他人/追求完美/不断寻求关注/藏身于正能量中/合理化/酒精、麻醉品和过度劳累/身体疼痛/沉浸于过去/受害者情结/其他方式
第五章 一场和未来错过的约会
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对行为和个人进行区分/最好的干预:接纳痛苦/关于死亡的思考/一场和未来错过的约会/心理痛苦的量表/预防计划/认知的不协调理论
第六章 连接自我
“文档更新”和“炸药负荷”/不存在所谓“消极”情绪
第七章 自我、知己与宠物
假装一切正常/社会资本/维恩图/在帮助他人中改变自己/知己与宠物
第八章 敢于求助
偏见与事实/什么时候该去求助/介入危机/心理治疗/善意和同情/与对方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个脑袋胜过一个脑袋/如何摆脱自己的心理医生
第九章 自我帮助
静默/睡眠/深呼吸/体育锻炼/美食/读书/亲近自然/音乐/自己动手/任何对您有益的个人方式
第十章 寻找生命意义的路径
织造自己的美好记忆/接受生活暂时的不确定/消极的幸福/健康的自嘲/悲剧乐观主义/三种路径
第十一章 敢于脆弱的勇气
“快乐的傻子”/不快乐的权利/找回迷失的自我/临终意识:重新审视人生/更加敏锐的感知/谦卑而勇敢地分享痛苦/接受自己的脆弱
结语
后记
致谢
|
內容試閱:
|
引子 悬崖的诱惑
此后我将像从前那样奔跑,穿过草地、田野和森林:此后你将如往日那样止步,全世界最温柔的致意。
——汉娜·阿伦特
很久以前,有一个离悬崖几千米的村庄。几年来,在这个平静的角落里发生了令人不安的现象:村民们走向悬崖,他们相信腾空一跃就能摆脱一切麻烦和不幸命运;他们还相信这样可以使亲人脱离苦海。
悲剧事件越来越多,村里的贤者们开会商量办法。他们要求一些村民作为守护者站在悬崖边,劝说打算跳崖的人。当看到有人走到悬量边,守护者会倾听来者的想法,然后向来者解释:问题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邪恶的果实。而且,这致命一跃不仅不能给亲人带来任何安慰,还会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的必经考验时失去陪伴。
对不幸的人而言,能拥有这种对话的机会是多么幸运啊,恰好发生在他们迈向死亡之前!贤者们甚至决定把守护者留在那里。为了拯救更多生命,他们对此种不幸的现象极为敏
感,更加警惕地守护在深渊边缘。
学者们也为对抗这种灾祸做出贡献。为了预防自杀,首先需要进行观察和进一步了解。他们找出那些更容易受到悬崖诱惑的村民,以便把预防的努力集中在这些人身上。他们发现这种现象依赖于多种因素,战胜它的方式又何其多元。这些行动可以拯救一些生命,但不幸的是,无法把一切尽收眼底,每星期仍然有村民以极端方式赴死,把亲人撇在巨大的悲痛中。
这么多人漏网,让守护者们感到无法接受。这些好心人冲向深渊边缘,希望及时制止悲剧,这使得他们身心俱疲。
这时,有人提供了一个好主意。他建议贤者把所有人召集在一起,包括那些没有想过跳崖的人,把原本告诉跳崖者的话和大家分享。从未被拦在悬崖前的人很难理解这个建议。不过,守护者决定采纳建议。过了一段时间,有些贤者和学者明白了这一策略,纷纷效仿。
大多数村民目前可能觉得自己和这种跳崖的忧郁念头无关。不过,对于命运不幸的错误执念和纵身一跃的毁灭性后果进行教育的做法,也得到他们的赞赏。在他们的赞同下,守护者传授给村民们一些手段,协助他们经受考验,加强村民之间的互助。这种讲解虽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守护者相信它会改变一些人。
为什么不让人们提前接触这些信息?为什么要等他们走到悬崖边上才试图说服他们?为什么要冒他们没有机会被守护者拦下的风险?学者们应该观察这种现象的演变。当然,应该维持甚至增加监控,但是村民们有权利获知,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幸命运。
他们有权利获知,遇到困难的不止他们。他们有权利获知,在诸事不顺的时候假装万事大吉,将会事与愿违。面对人生坎坷,他们有权利更好地武装自己。他们有权利知道这一无法挽回的行为的毁灭性影响。最后,他们绝对应该认识到把错误念头告诉别人的重要性,不管这些念头看起来多么具有说服性。
终有一天,为了触动更多人,为了避免自杀和太多生命的毁灭,也是为了能够帮助人们跨过人生的不幸,这个守护者把其中一些信息写进书里。
第一章 绝望的几种根源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伏尔泰
前言中已提到,本书的风格是“通俗反通俗心理学”。这个概念不容易理解。不过在本章中我会讲解对人生的绝望有多么合理的理由,这种不寻常的风格将会在您眼中清晰起来。我不希望增加您的沮丧,只是向您展示一些灰暗景象。
请您知悉,我只是浮光掠影地涉及这个无穷无尽的主题,并且把它分成几类。您将发现,我会不时地把一些内容补充进这些绝望来源中,确实是这样。况且,几百页的探讨对于
这个话题来说不过是短短的前言。
不平等和不公平
诞生于世界上,您无法选择自己的基因和家庭,您只携带一只代代相传的“基因密码”,来到一个无法选择的地方,周围环绕着一些无法选择的人。平等和自由!这些因素塑造了您的身份中的重要部分。从这一点来看,有的人更加幸运,而有的人则注定一生劳苦。在魁北克,出生于较贫困家庭的人,面临的自杀率(每10万人口中28.8人)几乎是出生于富裕家庭的人(每10万人口中15.4人)的两倍。疾病和某些不利条件也会加剧我们面临的困难水平。
有的人先天条件优越,但自己没有意识到。从他们的行为来看,在他们面前敞开的所有大门似乎都是自己努力所得。他们信誓旦旦地说,人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他们把一切都归功于意志力,因此让失败者陷入自责,看不到社会的不平等。这一立场使他们无法反思自己的特权。
当然,即使处处背运,您也有机会出人头地,摆脱困苦的出身。只要心中存有信念,每个人都能实现,美国梦的原则就存在于这一前提之下。这种观点可以作为某种激励,但不能因此忘记社会不平等的影响。通常来说,幸运儿更容易美梦成真。
某些不平等显而易见,例如出生在战乱国家和出生在发达国家富翁家庭之间的差别。但是在这方面,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跟基因和地理区域有关。正如一个人或许出生在条件优越的家庭,但抚养人的不当行为却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或者父母一方自私又暴躁,让孩子不堪重负,整个童年都战战兢兢,跟有幸拥有合格父母——哪怕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相比,是无法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说法有利于抚慰人心,但是它并不符合现实。显然,人生并非总是大团圆结局的好莱坞电影。最善良的人有可能遭到最不公平的待遇,最恶劣的骗子却可能获得最大的好运。举例来说,有人勤苦一生,注重健康,渴望享受退休生活。就在退休前,他得知自己得了脑癌,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
另一方面,一个不正派而且粗暴的人,终日抽烟酗酒,却健健康康活到96岁。这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这些只是毫无科学价值的轶事奇闻罢了,然而我可以肯定,您知道一些情况差不多但没这么夸张的例子。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由无限复杂的细微灰暗色差构成的。
在这些不平等中间,我要加上某些小集团的滥权和腐败,这些不同领域的小集团互相之间结党营私,损害了圈外人士的利益。我想到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却陷入日益贫困的境地。还有性别、种族等各种让人无法接受的歧视。更不用说,疾病和意外给人们造成沉重打击,极大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在一个看起来更美好和更公平的世界中,或许您能过得更加舒适。然而迟早会发生某件事,证明您也不例外,一定会对美好幻想中的现实产生质疑。这些不断发生的强烈不公事件,就是绝望之所以产生的源头。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我时常听到如下问题:“我究竟做过什么,才遭受如此对待?”这一疑问或许来自“善恶有报”的信念。仿佛我们的遭遇取决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或不应该受到某种待遇一样。
在不平等和不公平之中,我们需要提到接受心理治疗及各种心理健康服务的困难。如果人类仍将存在几千年,如果人类将进化出更加智慧的文明,那么将来的人类在社会和政治上将不会重蹈当今时代忽视心理健康的覆辙。如果把心理健康和科技进步进行对比,那么可以说目前心理健康还处在钻木取火的阶段。
因此,饶有资财的人将能够在私人诊所享受充分的心理治疗,拥有医疗保险的人也可以报销几次心理治疗的费用。否则,每个人都可能遇到预约排期漫长或治疗时间有限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心理治疗往往是很多情况下的最优选项,但是有太多人无法获得此项服务。今后唯一有可能实现的解决方案,仍然是由医保局报销治疗费用。幸运的是,几家社区机构利用捉襟见肘的资源做出了不可思议的成绩。他们屡屡在第一线灭火。心理健康服务成为国家优先考虑项目已经时不我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