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是什么让国鄙民穷的欧洲脱胎换骨?
是什么阻碍郑和宝船开创海上文明?
非洲、美洲、澳洲为何落后其他文明千载?
俄乌冲突、印巴分治、藏南争端……究竟因何埋下种子?
这些问题在历史中没有划一的答案,然而:
以15—17世纪的航海探险者为视角,
以将世界连成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
以还原山形水貌的地形图为沙盘,
以千年中变化甚小的地理为打开历史秘密的钥匙,
你会在全景式还原的大航海航程中得到耳目一新的答案。
像航海者一样踏上旅途吧!
|
內容簡介: |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是一本以地理为视角,以将各大文明联结一体的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解读世界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以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欧洲人航海线路的开拓为行文脉络,通过地形图和航海图,对航线经由地区的地理、气候、季风、洋流作了简练介绍,对它们和航线走向及人类历史进程的关系作了得当分析。
本书也梳理了大航海时代的推动者与波及者的文明形态,分析了各个文明的特性及其背后的地理因素,解读了面对外来文明冲击时,各个文明所做的不同选择,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命运。颠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社会发展认知,为理解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视角。
|
關於作者: |
李不白
湖北黄冈人,现居北京。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学专业,后从事地图编辑工作十数年,编辑出版各类地图册近百种。从小喜欢文学,因文学而读历史,二十多年笔耕不辍,其《透过地理看历史》系列作品,图文并茂,融地理、地图、历史、文化于一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
目錄:
|
《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时代》目录
第一章 丝绸之路 ………………………………………… 001
第二章 为什么是欧洲 …………………………………… 011
第三章 寻找通往东方的道路 …………………………… 022
第四章 亨利王子 ………………………………………… 029
第五章 穿过佛得角的世界 ……………………………… 037
第六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045
第七章 黄金海岸 ………………………………………… 053
第八章 哥伦布 …………………………………………… 062
第九章 新大陆 …………………………………………… 069
第十章 信风 ……………………………………………… 076
第十一章 回到西班牙 …………………………………… 085
第十二章 达·伽马 ……………………………………… 096
第十三章 印度 …………………………………………… 105
第十四章 青藏高原 ……………………………………… 112
第十五章 印度航线 ……………………………………… 127
第十六章 阿美利加洲 …………………………………… 133
第十七章 发现巴西 ……………………………………… 140
第十八章 征服印度洋 …………………………………… 148
第十九章 马六甲 ………………………………………… 156
第二十章 西北航道 ……………………………………… 165
第二十一章 发现太平洋 ………………………………… 174
第二十二章 麦哲伦 ……………………………………… 182
第二十三章 环球航行 …………………………………… 192
第二十四章 印加帝国 …………………………………… 205
第二十五章 加拿大 ……………………………………… 212
第二十六章 东北航道 …………………………………… 219
第二十七章 加勒比海盗 ………………………………… 225
第二十八章 屯门海战 …………………………………… 231
第二十九章 日本 ………………………………………… 239
第三十章 澳门 ………………………………………… 247
第三十一章 墨卡托投影 ………………………………… 254
第三十二章 海盗德雷克 ………………………………… 263
第三十三章 英国的崛起 ………………………………… 272
第三十四章 海上马车夫 ………………………………… 277
第三十五章 哈得孙和西北航道 ………………………… 285
第三十六章 新法兰西 …………………………………… 295
II
第三十七章 澳大利亚 …………………………………… 305
第三十八章 台湾 ………………………………………… 315
第三十九章 海盗郑芝龙 ………………………………… 323
第四十章 金门海战 …………………………………… 329
第四十一章 英雄郑成功 ………………………………… 335
第四十二章 收复台湾 …………………………………… 344
第四十三章 英国三战荷兰 ……………………………… 355
第四十四章 基辅罗斯 …………………………………… 363
第四十五章 莫斯科公国 ………………………………… 373
第四十六章 俄罗斯帝国 ………………………………… 382
第四十七章 西伯利亚 …………………………………… 390
第四十八章 通古斯人 …………………………………… 400
第四十九章 黑龙江和库页岛 …………………………… 410
第五十章 尼布楚条约 ………………………………… 420
后记…………………………………………………………… 432
|
內容試閱:
|
第二章 为什么是欧洲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使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连成一体,同时 也引发了欧洲人的科技革命。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时, 欧洲人在航海技术方面并不 领先,中国人、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都比欧洲人强,但为什么偏偏是欧洲人打开了 新世界的大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历史。
之前提到过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 这都是 原生文明,其他的文明都是次生文明,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原生文明的影响。欧洲最 早的文明——古希腊文明,正是受到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双重影响。
希腊半岛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这里山峰林立,几乎看不到平地,所以在早期 产生不了农业文明。而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巴尔干山脉(也称老山山脉) 几乎将整个 巴尔干半岛与欧洲腹地隔绝, 所以生活在半岛上的人们一直很苦闷。我们在希腊神 话故事里,经常看到某某王子去放羊,就是因为这里不产粮,生活条件很艰苦。
不产粮的原因除了没有大平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气候。巴尔干半岛地 处地中海北岸,深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温和多雨,是 13 种气候类型中唯一一种雨热不同期的气候类型。我们知道中国的东 部处于季风区,季风气候最大的好处是雨热同期。所谓雨热同期,就是雨水和热量 同时到来。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两样东西——水和热,所以雨热同期能保证农作物 的健康生长。中国正是由此发展出了延续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而地中海气候对农作 物的生长很不友好: 夏天光照强的时候, 农作物需要大量水分, 偏偏老天不下雨;
冬天倒是有水,但光照又不行,阳光太弱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希腊不产粮,但有两个特产——葡萄和橄榄。这两样东西都耐旱,山地 也可以种植。葡萄可以酿酒,或晒成葡萄干,橄榄树的果子可以榨油,而且葡萄酒 和橄榄油都很好保存,是很好的商品。
但希腊人不能拿葡萄酒和橄榄油当饭吃,他们还是需要粮食。好在离得不远的 埃及沿尼罗河两岸就是产粮区;如果再远一点,还可以到达两河流域,和那里的苏 美尔人交换粮食。幸运的是,每到夏季的时候,地中海风平浪静,不需要很高超的 航海技术就可以穿过。于是希腊人和埃及人、苏美尔人有了交流。
有了交流,就有了文明的传播。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最早传到克里特岛, 然后通过爱琴海上星罗棋布的小岛, 一步步传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半岛, 于 是希腊人有了自己的文明。
很显然,希腊人不能照着埃及人和苏美尔人那样学习农耕技术, 因为这里层峦 叠嶂,没有大平原,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也种不出粮食来;也不能学游牧民族那
样去抢,那样风险太大,而且朝不保夕。基于世世代代出海经商为生的传统,希腊 人发展出一套自己的商业文明, 或者说海洋商业文明。今天全世界都拿橄榄代表和 平,可能源头正在这里。当年希腊人如果没有橄榄,也只能学游牧民族那样出去抢 了。不偷不抢,靠贸易换粮食,这就是和平。为什么不用酒?因为酒不是普通百姓 能消费得起的东西,远没有橄榄油那样家喻户晓。
商业文明的命根子是契约精神。这个不难理解,比如说,希腊人拿着葡萄酒到 埃及去换粮食, 一年两年都如此, 时间一长, 大家熟了, 兑换的比例也基本固定, 如果有一天希腊人突然挖空心思想以次充好,或者坐地起价,那么对不起,上当的 埃及人下回就不做你的生意了。因为粮食是必需品,葡萄酒是奢侈品,没有葡萄酒 喝的埃及人照样生活,无非就是日子寡淡了点,但没有粮食吃的希腊人会饿死。所 以,诚实守信是商业文明的根本。
另外,生意人不需要像农民那样一年忙到头,葡萄和橄榄树平常基本不需要 打理, 所以希腊人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有了空闲, 希腊人开始思考, 于是某一天, 他们仰望星空,灵感突发,发明了哲学。其中以苏格拉底( Socrates )、柏拉图 ( Plato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 为代表,人称古希腊三贤。
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研究领域涉及伦理学、形 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 俗,以及雅典法律——总之,没有他不会的。
这时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先贤们也在思考。所不同的是,中国的 哲学家们在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办法,农耕文明的人口密度大,不处理好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会出乱子。
而希腊正好相反, 商业文明人口少, 地形复杂, 交通不方便, 平常也见不着几 个人,所以他们不需要思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多地思考个人的问题:我是 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然后进一步上升到对世界的思考:宇宙的本质是什 么?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运动的本质是什么?
希腊人发明了几何学,用数学来解释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切科学的种子在这里 产生。但希腊人显然太超前,这些种子还不能落地生根,人类还处在占领土地、抢 夺粮食的时代。而希腊又受限于地理环境,都是城邦小国,也未能将这些科学的种
子传播到四方。也就是说,这个时代依然是农耕文明唱主角。
与希腊半岛隔海相望的意大利半岛却完全不同。意大利半岛北部的波河平原, 面积达 4.6 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关中的渭河平原(3.6 万平方公里),足以孕育出一 个农业帝国。波河平原的北部是欧洲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 也是欧洲海拔最高的山 脉,山顶终年积雪。前面说过,这里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夏天炎热少雨,但波河平 原并不缺水, 原因就是有阿尔卑斯山的雪山融水源源不断流向这里, 为农业发展提 供先决条件。平原的南部是一条长达1400 公里的山脉——亚平宁山脉,一直延伸到 半岛的最南端,甚至包括西西里岛。按地理位置,亚平宁山脉又可划分为三段:北 亚平宁山、中亚平宁山、南亚平宁山。亚平宁山脉几乎贯穿整个意大利半岛,所以 意大利半岛又称为亚平宁半岛。在亚平宁山脉的两边,靠近地中海的沿海地带,有 一些比较小的冲积平原,这些地方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早期也建立了一些城邦国 家,如亚平宁山脉南边中部的罗马。
罗马人要前往埃及和两河流域做生意远不如希腊人方便,他们有耕地,可以自
己种粮食。和全世界一样,农耕文明的人口增长很快,随着人口的增长,罗马人的 耕地不够了,于是向外扩张。罗马人先是占领了亚平宁山脉西部的一些平原,然后 翻过亚平宁山, 占领了亚平宁山北部的平原, 最后占领了波河平原。这时的罗马, 已经不是一个城邦,而是地中海沿岸的大国。
罗马扩张到波河平原后,前方有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阻挡,于是调转方向,把 目光放在了地中海的几个岛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可惜的是,这 3 个 岛已经有了主人,那就是迦太基。
当时的地中海被两大势力控制:东部是希腊人,西部是迦太基人。
希腊人在鼎盛时期,不仅控制了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 还把势力扩张到意大 利半岛的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东部,他们称这里为大希腊。
而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北非西部(今突尼斯)建立的国家。腓尼基人原本生活 在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后受到亚述、巴比伦等国的挤压, 一部分迁移到北非,向生活在那里的柏柏尔人借了一块地,建立了迦太基国。
腓尼基人是出色的商人,擅长航海,地中海每一个港口都有他们的身影。据 说,腓尼基人的商船经常出没于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向北到过不列颠,向南到过好 望角。在频繁的商贸活动中,腓尼基人经常需要书写、记账,于是他们参考埃及人 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创造了简单而又方便书写的 22 个腓尼基字母。 这 22 个字母传到希腊,希腊人稍加改造,就成了希腊字母。后来,希腊字母传到罗 马,罗马人又稍加改造,就是罗马字母,也叫拉丁字母。可以说,腓尼基字母才是 欧洲文字之母。
腓尼基人和希腊人一样,都是商业文明,都把目光放在海上,双方为了争夺海 上霸权经常发生冲突,谁也没有留意到身后的罗马从一个部落发展成了一个大国。
后来,辉煌一时的希腊,在逐渐衰落后被北方的马其顿人征服。马其顿出了一 个亚历山大国王,在短短的13 年时间里,不仅统一了希腊, 还征服了西亚, 收服了 埃及,扫灭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可惜的是,亚历山大只活了33 岁,他死 后,帝国瞬时土崩瓦解。而希腊的辉煌却一去不返。
所以,此时罗马人在地中海唯一的对手就是迦太基。
公元前 3 世纪至前 2 世纪, 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 史称布匿战争, 最终
迦太基被灭国, 迦太基城化为一片灰烬。而原本留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后来逐 步被希腊人、罗马人同化。从此,腓尼基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至此,罗马人控制了整个地中海西部沿岸的陆地,以及海中的岛屿。
随后, 罗马人进入巴尔干半岛, 逐步消灭半岛上众多的邦国, 于是, 希腊也被 并入罗马的版图。
征服了希腊的罗马人继承了很多希腊人的文化,包括雕塑、建筑等艺术,唯独 对科学不感兴趣。人家还忙着打仗呢,哪有闲工夫研究这些!
在随后约 100 年的时间里,罗马人逐步占领西班牙、高卢、小亚细亚、地中海 东岸、埃及,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湖,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的超级大帝国。
罗马帝国在扩张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但始终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 何统治一个面积如此之广的帝国。在同时期的东方,秦朝实行郡县制,用武力实现 了统一,但很不稳定,仅二世而亡;到了汉朝,武帝独尊儒术,从思想上解决了人 们对大一统的认可,又创立察举制,选拔专业的官员来管理国家,从而实现中央集 权。但罗马帝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帝国内部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各处征服的土地 也有相当的自主权,帝国随时有土崩瓦解的危险。
罗马一开始是王国,后来变成共和国,最终成为一个帝国。之所以会有这种变 化,是因为罗马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后来又发觉希腊人那一套行不通。
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域文化符号,这里城邦林立,其中以雅典和 斯巴达为代表。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斯巴达实际是王权政治。其他的小邦多依 附于这两个城邦。也就是说,在雅典,是没有国王的;在斯巴达,虽然有国王,但 权力极为有限。比如电影《斯巴达 300 勇士》里,国王要带兵抵御波斯人,议会不 同意,国王只好带了 300 名亲兵,还告诉议会这不算军队。如果细究起来,斯巴达 的政体和雅典在本质上并没有不同, 所以这里只说雅典的民主政治, 它也是现代民 主政治的鼻祖。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三权分立: 立法、司法、行政。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 关,掌握立法权;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行政机关,掌握行政权;民众法庭是最高司 法机关,掌握司法权。这种政治制度的设计出现在两千六百多年前,我们不禁对古 希腊人的智慧感到由衷敬佩。只是,和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代议制不同,雅典实行的
是直接民主, 这就比较麻烦。比如雅典的公民大会, 凡是雅典的公民都有权参加。 虽然一来雅典是个城邦,人不多,二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公民权(妇孺、奴隶没 有),三来不是所有公民都经常参会,但即使是这样,公民大会最少也有几千人参 加,而经常开会的五百人议事会也有四五百人参加。可以想象一下,在公元前6 世 纪,没有麦克风,没有便宜的纸和笔传递文件,几千几百人凑在一起开会会是个什 么结果!
罗马的政体可以说是雅典和斯巴达的结合体。当罗马还是个小城邦的时候, 是 有国王的,这一时期称为罗马的王政时代。公元前 510 年,罗马人驱逐了国王卢修 斯 · 塔克文 · 苏佩布( 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 立了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 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 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所以罗马共和国没有绝对的统治者。公元 前 27 年,屋大维(Augustus)击败了安东尼(Mark Antony)和雷必达( Marcus Aemilius Lepidus),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但即使是屋大 维,也只是比以前的执政官的权力大了一些,和中国的皇帝仍相差万里,中国的 皇帝是家天下,天下一切都是他的,所有权力集于一身,任何人都不能挑战这个权 威。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些执政官的权力只是比元老院的权力大一点,并不是一切 都自己说了算,元老院和部族会议也不是摆设,而且执政官职位不能世袭。其实不 管是王政时代、共和时代还是帝国时代,罗马的政体有一个内核没有变,那就是师 承希腊人的三权分立, 三个时代可以说是三种权力在博弈中此消彼长的结果。不管 怎么样,在罗马人的心中,有一个观念是不变的,那就是权力需要制衡。
权力被制衡的好处是公民相对自由,自由让希腊人创造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古 典文明,也让罗马文化影响了后续欧洲的各个民族、国家。
和中国的文化相反,欧洲人的传统意识里并没有大一统的概念, 自由和民主是 他们与生俱来的追求,这个渊源正在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影响。
因为各地都有一定的自治权,罗马帝国又没有实现中国那样的中央集权,所以 要统治这么大一片土地的难度相当大。395 年,狄奥多西一世( Theodosius I )死 后,将罗马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巴尔干
半岛及以东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意大利半岛及以 西为西罗马帝国, 首都仍在罗马。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所以东罗马帝国又被后人称为拜占庭帝国。
从公元前 509 年到公元前 27 年, 罗马共和国存在了将近五百年。从公元前 27 年 到 395 年分裂,罗马帝国存续了四百多年。此时, 历史留给罗马帝国的时间不多了。 这个时候正是中国的南北朝时代,中国人常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欧洲的历 史并不是这样,它们一旦分了,基本不会再合。
我们在看中国历史的时候,常常有一个疑惑:作为汉朝最大的敌人,匈奴人最 后去了哪里?
汉朝人并没有将匈奴斩草除根, 他们最后还有很大的势力,只是按中国史书的 记载,他们西去之后就不知所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