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HK$
80.6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HK$
84.0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HK$
190.2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HK$
88.5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編輯推薦: |
本书卖点
提出交易方程式MV=PT,分析影响物价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以及当下的政策和事件对物价的影响。大家小书:费雪成名作《货币的购买力》的大众普及版。《货币幻觉》姊妹篇。《货币幻觉》侧重心理因素和故事,《货币缩水》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货币本质、复本位制、格雷欣法则、物价波动、经济周期、信用扩张……,本书均有精彩清晰的阐释作者备受熊彼特、弗里德曼、萨缪尔森、理查德塞勒、张五常、薛兆丰推崇
编辑推荐
名家遗珠。费雪成名作《货币的购买力》的通俗版,因一战爆发而未发行。论证多样。用算术、图形、代数论证费雪交易方程式;以辩论方式讨论复本位制是否能稳定币值。分析细致。逐步展示信用扩张过程;一一驳斥“生活成本高昂”的流行说法……给出方案。提出稳定物价的方法、降低经济危机次数和后果的措施。
|
內容簡介: |
生活成本为何居高不下?
费雪在本书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揭示了决定物价的三大因素,用于分析当下政策、事件对物价的影响。
本书还探讨了货币的本质及价值支撑,破除了对货币的误解;用资产负债表逐步展示银行信用不断扩张的过程;以辩论方式论证历史上复本位制究竟能否让币值稳定;并用交易方程式推演物价变动如何触发经济周期,并提出措施降低经济危机的次数和后果;后对导致“生活成本高昂”的近30种流行说法一一驳斥,并说明持有这些错误信念的后果。
|
關於作者: |
作者: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经济学家、数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他提出的“费雪方程式”,提高了人们对货币量与总体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认识。著有《利息理论》《货币的购买力》《繁荣与萧条》和《货币幻觉》《货币缩水》等。备受熊彼特、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张五常、理查德·塞勒等推崇。
译者:李佳楠,图书编辑,译有《经济学寓言》《每个人的经济学》等。
|
目錄:
|
章 背后的思想 1
一、财富
二、产权
第二章 货币 13
一、货币误区
二、一般价格和个别价格
三、货币的本质
第三章 交易方程式 29
一、算术表达
二、机械图示
三、代数表示
四、货币数量论
第四章 银行支票存款 43
一、流通信用的秘密
二、流通信用的基础
三、银行业务的限制
四、通货总量及其流通
五、存款通货通常与货币成比例
六、总结
第五章 过渡时期:危机与萧条 65
一、物价上涨
二、物价上涨在危机中达到
三、完整的信用周期
四、高利率作为保障
第六章 对物价的间接影响 75
一、生产和消费状况对贸易进而对物价的影响
二、个人习惯对流通速度进而对物价的影响
三、影响存款数量进而影响物价的因素
第七章 对物价的间接影响(续) 87
一、“贸易差额”对货币数量进而对物价的影响
二、货币的熔化与铸造对货币数量进而对物价的影响
三、金属货币的生产、消费对货币数量进而对物价的影响
第八章 货币制度的运作 99
一、格雷欣法则
二、复本位制
三、跛行本位制
第九章 对物价决定原理的后讨论 111
一、其他因素能保持相同吗?
二、货币增加,流通速度并没有降低
三、物价指数
第十章 价格水平的历史 125
一、早期记录
二、19 世纪
三、现阶段的价格走势
第十一章 现阶段价格走势的困惑 157
一、对生活成本高昂的流行解释的谬误
二、对生活成本高昂的流行解释
三、错误信念的后果
第十二章 未来 171
一、货币
二、信用和交易量
三、结论
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185
|
內容試閱:
|
前言
从当前人们对高生活成本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公众还是没搞清楚货币价格水平的决定机制。很少人意识到,价格总水平(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原理跟个别价格的有很大区别。比如,几乎没人意识到,任何商品的货币价格不仅跟商品有关,还跟货币有关,货币因素已经进入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中。
写作本书,是为了尽可能简单地阐明决定价格水平的一般原理,以及如何用这些原理解释当下的“高生活成本”。
这些原理并不新鲜,其实就是李嘉图及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那些著名原理。更详尽的探讨,请见拙著《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这些原理是正确的,那么1美元的购买力,或者它的倒数——价格水平,就完全取决于5个因素:1. 流通中的货币量;2. 货币的流通速度;3. 支票存款数量;4. 支票存款的流通速度;5. 交易量。当然,这五个因素本身受更远的因素影响,而更远的又受进一步更远的影响,一直到无限远。然而,不管什么因素,只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以上5个因素,才能影响价格水平。在我看来,倘若某个经济学分支探究的是这5个购买力调节器,这个分支就值得被看作一门精密科学——能够精确阐述、证明并进行统计检验。
这一百年来,世界一直饱受价格水平周期变动之苦,十几亿人的利益受影响,贸易扩张与贸易萧条交替发生。可以说,在所有文明必须面对的经济祸害中,一个多变的货币本位的祸害是严重的。
我们将见证上述原理在美国的一些极其有趣的应用。这多亏了美国国会在1913年底通过的两个伟大法令——《安德伍德关税法》和《联邦储备法》。比如,关税降低,外国商品流入,从而促使黄金流出,这种流出会因国内价格下降或国外价格上涨而逐渐减少。通货法则可能倾向于增加银行存款,从而抑制美国价格水平的下降,延长黄金外流(时间)。如果这些结果接连发生,许多人可能会很吃惊,并对此发表一些评论。因此,让公众准确明白当下发生了什么,就变得尤为重要。不然,人们可能会提出许多愚蠢的建议。更糟糕的是,这些建议还可能被采纳。针对价格水平波动问题,我还在写另外一本书,在书里我提出了一套补救方案——“美元标准化”。希望这本书可以尽快出版。
欧文·费雪
耶鲁大学
1914年4月
对生活成本高昂的流行解释
在所有对生活成本高昂的解释中,用生产的货币成本高昂来解释肤浅。这种解释,仅仅是用一相关物价解释某个物价而已。我们承认,许多物品价格是相互关联的。面包价格跟小麦价格相关,其中一个会随另一个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其中一个没有大幅上升,另一个也没法大幅上升。
但是,如果面包师告诉我们,面包价格上涨,是因为小麦价格上涨,那么他其实既没解释面包价格上涨,也没解释小麦价格上涨。他只是把解释这件事丢给跟他无关的另一件事物而已。当然,商人有义务研究对其经营的产品价格有影响的直接原因(近因),但如果我们想要解释价格变动,我们必须看得更远,跳过这些近因去找更远的原因(间接原因)。换句话说,如果面包师真的要解释面包价格的上涨,他也必须解释小麦价格的上涨,他不能把解释的任务推给另一种商品。这种方法永远没法触及问题的根源。这只是在不停地转移解释。这就像古代哲学家说地球是由一个巨人举起的解释一样。当被问到那是什么支撑巨人时,他们说他是站在一只乌龟身上。我们仍然需要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乌龟,不管我们往前追溯多少步,只要我们不得不假设存在另一个支撑物,我们就没法得到根本的解释。我们要解释的,其实是所有物品(即整体)的价格上涨。杂货店老板说他之所以要价高,是因为别人给他的价格本身就高了。而这种说法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当然,零售商喜欢把责任推给批发商为自己开脱,而批发商则解释说他的生产成本涨了,把责任推给了大批发商,说他们要价高了。大批发商则将责任归咎于生产商,而生产商就说它的工资支出涨了。可是,即便追溯到这,也没有给出任何终结果。领工资的人告诉我们,他们必须获得更高的工资,因为各种物品的零售价格更高了。因此,这种解释高生活成本的努力只是回到了高生活成本本身。
这样的推理让人想起几年前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几个男人围成一个圈,每个人身上都贴着标签,并用手指责他旁边那个人,从零售商到批发商,再到大批发商,然后到生产商,再到领工资的劳动者,然后又再次回到零售商。
近有位作家强调了土地的高成本,特别是在城市。他声称,土地成本数据“证明”了高生活成本就是高土地成本造成的,但他完全忘记了一个事实:在他拿来跟现在的房地产价格比较的历史时期,生活成本比今天还高!过去18年里,房地产成本确实上涨了,但我们必须记住,当其他一切物价都上涨时,土地价格也必然上涨。许多人不知不觉就掉进了那个十分常见的陷阱:用一个价格(一种物品价格)的上涨来解释另一个价格的上涨。而土地成本这种解释,就是这个陷阱的又一例子。这就像马萨诸塞州的渔民把该州的涨潮,归因于缅因州海岸的涨潮,并错误地将其作为涨潮的一般解释一样。没错,如果缅因州海岸的潮水上涨,马萨诸塞州海岸的潮水也必涨。但是,反过来说也同样正确,所以两者的上涨根本就没被解释。用某一特定价格上涨的简单事实来解释一般价格的上涨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找到那个提高所有价格的根本原因。
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原因就是通货膨胀,货币和信用的膨胀。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者接受,但尚未为公众所认识,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被刚才讨论的谬误和粗心的说法误导,但更多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影响货币购买力的原理或历史事实。本书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简单地阐述这些原理和事实。
简言之,本书目的是表明: 一般价格水平(P)由交易方程式中的其他因素—货币、存款、它们的流通速度,以及交易量(分别是M、M‘、V、V’、T)决定。解释高生活成本的其他理论都与事实不符。
生产和消费状况对贸易进而对物价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物价水平受交易量、货币和存款的流通速度、货币和存款的数量影响。但其实这些只是对物价水平的直接影响。任何其他因素要对物价产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这五个因素。这类(在交易方程式之外的)其他因素为数极多。在上一章,我们已经讨论了利率变化或缺乏变化在过渡期间对物价的影响。本章则主要讨论始终影响交易方程式的因素的一些外部(即间接)影响因素。
我们首先考虑影响交易量进而影响物价水平的外部因素,其中重要的分类如下:
影响生产者的因素:(1)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2)劳动分工;(3)生产技术相关知识;(4)资本的积累。影响消费者的因素:人类需求的大小和多样性。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因素:(1)交通便利;(2)贸易的相对自由程度;(3)货币制度与银行体系的特点;(4)商业信任。
其中许多因素促进了贸易,这非常明显且众所周知,无须再解释。显然,地球上某些地区生产小麦,另外一些生产香料,还有一些生产毛皮,这往往会促使这些地区之间的贸易流动;同理,有的群体投身农业,有的织布,还有的从事建筑,等等,这也会使这些群体之间发生交易。同样明显的是,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法的知识状态会刺激贸易。例如,由于土著的无知,非洲和澳大利亚的矿产几个世纪一直埋在地里,没有被利用起来,但后来被拥有冶金知识的白人开采了。另一方面,有用的知识显然需要被应用,而应用往往又需要资本的帮助。不管在哪个社会,资本越多、资本的生产力越高,可用于交易的物品就越多。一家工厂使一个城镇成为贸易中心。码头、起重机、仓库和铁路枢纽能推动港湾变成通商口岸。
由于交易量的增加往往会使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因而任一可使交易量增加的因素,往往都会使一般价格水平下降。据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地区与个人专业化程度加深、生产技术的改进、
资本的积累,都是容易导致物价下跌的因素。
几乎同样明显的还有人类需求的大小和多样性与交易量的关系。需求一直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并使整个经济世界运转不息。那种想穿得和别人一样好或更好或穿得与别人不同的欲望,使得丝、缎、蕾丝等制品层出不穷。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家具、娱乐活动、书籍、艺术作品,以及其他任一能满足欲望的手段上。需求增长一旦到了导致交易量增长的程度,就往往会导致物
价水平下降。
第三组因素是那些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因素,它们影响了贸易,进而影响了物价。
如麦考利所言,除字母和印刷术外,没有什么发明对文化变更的影响程度,比得上那些缩短距离的发明—如铁路、轮船、电话、电报以及传播信息与广告的报纸等。因此,这些发明往往 会导致物价下跌。
至于贸易壁垒,不只是物理上的,还有法律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税对贸易减少的影响,跟一条山脉分隔两地的影响是一样的。贸易越自由,交易量越大。在法国,许多地方在当地收商品入市税,阻碍了当地的贸易。美国自己国内的贸易的确自由,但美国对外国则有较高的保护关税。交通便利的增进,地理上的壁垒降低或消除,激起各国及各地方改用法律上的壁垒。关税不仅降低了交易的频率,还使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分工受阻,各国的生产更相似,生产力也都较弱,还减少了可供交换的物品数量。终,物价也会因此而上涨。这里说的是一般价格水平上涨。除了这种普遍影响,还有一些特定影响,也就是对那些被征收关税的商品的影响。不过这跟本书主题无关,不再赘述。
另一种对贸易的限制是垄断或联合的贸易限制。显然,它们与其他减少商品出售量的因素一样,往往会提高一般价格水平。
有效的货币制度和银行体系的发展会有很多影响,增加贸易便是其中之一。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货币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以至于当时许多贸易合约人们不愿签,因为他们不知道履行合约时他们需要付出多少。同理,当银行不稳定或信不过时,他们也会犹豫要不要从事大量的贸易。
对银行要有信任,对一般商业往来也要有信任,可以说,信任是贸易的灵魂。南美有很多地方尚未开发,原因很简单,就是资本家觉得在那合同没保障。他们担心,他们的任何开发成果, 都会被他人不择手段地夺走。
由此可知,物价往往因交易量的增加而下跌,而交易量的增加,又是由交通改善、贸易自由增加、货币制度和银行体系改进,以及商业信任带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