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編輯推薦: |
我愿意把哲学比作一块有很多切割面的巨大钻石,在我自己的视角上,我看得清楚的那个切割面是真的。当我后退一步后退一步,我认识到钻石的其他面——其他的合法视角——跟刚才那面一样真。当我退到足够远、看到了整块钻石时,我突然认识到有一个模式:尽管有不同单个面的巨大多样性,但每个面都以某种方式相联系,使钻石的整体呈现出一种的(固定的)设计。
那些仍然认为哲学完全是主观意见的人,看不到哲学将我们带往客观真理的潜力,这只是因为他们将自己捆绑到哲学的个别面上,很像柏拉图洞穴中的囚徒,除了局部墙面上的影子,他们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已经开始从适合你自己的哲学走向对每个人都真实的哲学,我想你至少要懂得认识自己的无知的重要性:无论我们退后多远,都不可能一次看到钻石的所有面。
——庞思奋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根据庞思奋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开设的哲学启蒙课而成,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者将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内容和西方哲学探讨的重大问题严密地编织在循序渐进的讲授之中,并不时打破欧洲中心的视角,站在中国哲学的角度进行反观比较,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对哲学的理解。
全书呈现为12周的哲学课,既有课堂的机智灵活,又有行文结构的科学严谨。作者庞思奋博士在本书中充分展现了其哲学家的禀赋以及哲学教师的教授智慧,并在融合东西方哲学遗产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
關於作者: |
庞思奋(Stephen R. Palmquist),1987 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曾在香港教授哲学34 年,现居洛杉矶。著有《康德的视角体系》(1993)、《圣经的神权政体》(1993)、《康德的批判性宗教》(2000/2019)、《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综合评注》(2016)、《康德与神秘主义》(2019)等12 部著作和多篇论文。
|
目錄:
|
新版译序 …… Ⅰ
总 序 …… Ⅵ
英文第四版序 …… Ⅸ
中译本序 …… ⅩⅢ
部分·树根 ·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 …… 1
第1周 洞识:为生活做准备 …… 3
1.什么是哲学? …… 3
2.写洞识论文的几个原则 …… 10
3.作为神话的哲学 …… 17
第2周 哲学的起源 …… 27
4.形而上学祛神话的哲学 …… 27
5.理性对话的哲学 …… 34
6.目的论科学的哲学 …… 43
第3周 现代遗产 …… 53
7.沉思怀疑的哲学 …… 53
8.先验批判的哲学 …… 62
9.后批判哲学 …… 71
第二部分·树干·逻辑与理解语言 …… 83
第4周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 …… 85
10.什么是逻辑? …… 85
11.两种逻辑 …… 93
12.综合逻辑 …… 102
第5周 逻辑的几何学 …… 114
13.分析关系的映射 …… 114
14.综合关系的映射 …… 124
15.以新视角映射洞识 …… 131
第6周 语言哲学 …… 142
16.分析哲学:实证主义与日常语言 …… 142
17.综合哲学:存在主义与言说上帝 …… 152
18.诠释哲学:洞识与返回神话 …… 161
第三部分·树枝·科学与爱智慧 …… 173
第7周 科学哲学 …… 175
19.什么是智慧? …… 175
20.科学与对智慧的剖析 …… 184
21.因果律与科学的界线 …… 194
第8周 道德哲学 …… 208
22.自由与道德的界线 …… 208
23.价值重估:一个道德突破? …… 219
24.视角主义:重建界线 …… 229
第9周 政治哲学 …… 239
25.权力与政治的界线 …… 239
26.神权政体:终的突破 …… 250
27.置身界线的智慧:理念(ideas)vs.意识形态(ideology) …… 259
第四部分·树叶·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 …… 271
第10周 多样的经验:感到统一 …… 273
28.什么是静默? …… 273
29.终极与美的悖论 …… 283
30.再统一与爱的神秘 …… 294
第11周 象征化的惊奇:怀有宗教信仰 …… 307
31.超自然及其象征 …… 307
32.恶与恩典的悖论 …… 318
33.团体与礼拜的神秘 …… 327
第12 周 意义: 为死亡做准备 …… 338
34.忧惧与勇气的悖论 …… 338
35.死与生的神秘 …… 349
36.什么是哲学? …… 356
参考书目 …… 365
术语表 …… 373
I.康德的术语 …… 373
Ⅱ.《哲学之树》使用的其他术语 …… 384
|
內容試閱:
|
想象一棵树。也许我画在这里的这幅画(见图Ⅲ.1)会对你有帮助(尽管它也证明了:你不必非得是个画家,才能成为哲学家)。哲学究竟怎么样像一棵树呢?事实上,运用这个类比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位哲学家,就提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对于引导我们这门课的这个神话,他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哲学像一棵树,形而上学是树根,物理学是树干,其他科学是枝条。这个解释也许很准确地反映了哲学在17世纪的动态。在这里,树的叶子也许应该与知识关联起来,尽管这位哲学家并没有把他的类比推进到这一步。就我们这门课的部分的任务而言,我们至少可以同意,形而上学的确起着类似于树根的作用。我希望当我们学完前面的九讲之后,这一点会变得十分清楚。但稍后,我会建议对这个神话版本的某些其他方面作出修改,使它符合现代的情况(见图Ⅶ.1)。
因为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在数学领域的建树,你们当中有些人对他的名字已经很熟悉了。他不仅为代数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发明了我们在学校里学过的几何坐标系。当他把注意力转向哲学时,他发现了哲学传统中的一个固有的问题。两千年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统治了西方几乎所有的哲学思想。当基督教登场时,大多数早期教父采用柏拉图的理念主义的某种版本作为他们的神学基础。这一趋势在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Hippo,354—430)建立的哲学与神学体系那里达到了。在所谓“黑暗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奥古斯丁的影响保持着统治地位,以至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几乎被遗忘了。所幸的是,很多阿拉伯学者在此期间保存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以它们为基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伊斯兰哲学与神学。亚里士多德的Aquinas,1225—1274)的工作。阿奎那的庞大的神学体系至今仍是天主教神学有影响的源头。在笛卡尔出场之前,没有人提出过其他重要的观点可供理念主义(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及实在主义(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主义)学派的人选择。是不是这两个体系出了什么问题,妨碍了其他哲学家在哲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呢?笛卡尔相信,这两个传统都受到同一个缺陷的损害。他认为,这一僵局的产生是因为缺少完全确定的真理,只有有了这样的真理,才可以用它作为无可争议的起点,在此之上建立真正的知识体系(即一门科学)。这一洞识在笛卡尔的头脑中引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建立这种的确定性呢?无论是柏拉图的对话方法,还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方法,都不能单独为真正严格的科学建立起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的基础?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笛卡尔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能使我们一劳永逸地建立起确定性。他的新方法就是怀疑(doubt),是用孤独的沉思(solitary meditation)代替对话。他希望通过系统地怀疑我们自以为知道的关于世界和自身的一切事情,终就能到达不可能被怀疑的事物。那么这个事物就可以作为确实的起点,进而建立一套确实的哲学体系。
那么我们可以怀疑什么?我们的感觉怎么样?你能相信自己的感觉吗?搬到香港之后不久的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去本地的一家商场购物。时间很晚了,我们开始找吃东西的地方。当我们走进一家前厅堆满了食品的超市时,我注意到摆在远处售卖的日本食品非常好看。我很饿,立刻觉得口舌生津。尽管很拥挤,但我们一致同意就在那儿吃。离得更近了,那些样品看上去那么好,真让我动心。但走到柜台时我才发现,那些样品根本就不是食物,而是塑料 !我的感官完全被营销代理商的精巧设计给愚弄了。而且你们的笑声告诉我,你们中有很多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笛卡尔在《哲学沉思集》(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里描述了六个“沉思”。在个沉思中,他对确定性的寻找正是从这类几乎普遍存在的被愚弄的经验开始,怀疑感官的可靠性。如果我们这一次被愚弄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没有更经常地受愚弄呢?的确,如果此时此刻感官给我们的任何印象都可能是假的,那么看来就不可能在感官中发现任何确实性。这就使亚里士多德的实在主义变得不可信,因为它是以这样的假设为基础的:主要通过感官而感知到的实体,终是实在的。
那么我们的理念又如何?也许柏拉图终究是对的,理念是所有知识的恰当的基础。但笛卡尔发现,将怀疑投向这一领域也很容易。只要我们想那么做,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确定的理念,那些大多数人从未想过要加以怀疑的理念,都是可以被怀疑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对日常经验的时空特性进行怀疑。很多人会梦到空间定律被打破了,例如重力(比如当我们在梦中飞的时候);或者在梦中,时间似乎比我们醒着的时候走得更慢一些,或是更快一些。我们如何知道现在的日常经验不是一场随时都会从中醒来的梦?也许有一个邪恶的魔鬼在欺骗我们,让我们都错把这个长长的梦当作真实世界。即使没有这样的魔鬼,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突然意识到,某个自己长期以来信以为真的理念,事实上却是假的。任何理念终都有可能被证明是这样的幻象,因此没有什么能使我们的一切理念免于成为幻象。因而,在对确定的事物的寻找中,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并不比亚里士多德的实在主义更有用处。
数学呢?笛卡尔自己就是数学家,他当然相信数学是真的。的确,他那个时代的很多哲学家都在哲学研究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比如,有可能怀疑“2+2=4”吗?为了鼓励你独立阅读笛卡尔的著作,我请你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在此指明这一点就可以了:笛卡尔相信,即使是数学,也不能为知识提供确定的基础。
那么,有不可能被怀疑的事物吗?当笛卡尔在漆黑的房间里,躺在床上做这个漫长的思考试验时,突然发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他无法怀疑此刻他正在怀疑。因为,没有人进行怀疑而怀疑却存在,这样的事情只有在荒谬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笛卡尔在第二个沉思中论证:怀疑是思考的一种形式,因而思考必定是他本人之实存(existence)的确定性能得以证明的基础。于是他得出了如今非常著名的格言:“我思,故我在。”(拉丁语就是:Cogito ergo sum。)这个“思考着的存在者”(thinking being)的实存是一切知识的确定的基础。这个“我”或是“自我”(ego)作为基本的形而上学前提,置身于历史与文化之外,它不依赖于任何信念,因为只要我知道我正在思考,它就不可能不存在。
笛卡尔一得出这个结论,就马上意识到它带来了有待解决的新问题。他拒绝跟柏拉图站在一起,认为身体不过是幻象。因为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相信身体跟人的心智(mind)一样真实。于是他采取了一种被称作“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视点,认为心智与身体都是同样真实的,前者是一个“思考实体”(res cogitans),后者是一个“广延实体”(res extensa)。然而,他现在已经证明了:关于身体以及关于整个广延本质的知识,永远都不可能像关于思考本质的知识那么确实。那么,相信身体的实在性的基础是什么呢?另外,心智又是怎样与身体联系起来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