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
》
售價:HK$
85.8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HK$
250.8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HK$
85.8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HK$
107.8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HK$
74.8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HK$
305.8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HK$
76.8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1.中国概念史领域权威集刊之一。
2.和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合作项目。
|
內容簡介: |
《亚洲概念史研究》是由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主办、著名学者孙江主编的历史类书籍(辑刊)。概念史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来揭示该时代的特征。《亚洲概念史研究》刊载海内外学者与语言、翻译、概念、文本、学科、制度和现代性等主题有关的论文和评论,旨在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概念的互动关系来揭示东亚圈内现代性的异同,推动亚洲概念史研究的发展。
分馆已编辑出版4卷(第4—7卷),并再版第1—3卷
本书为《亚洲概念史研究》的第8卷,收录了宋寅在、朴根甲等韩国学者围绕韩国概念史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章。本卷从韩国概念史的研究角度入手,关注韩国概念史的理论定位与发展,通过对具体概念的研究来揭示其特征,对于亚洲概念史的整体研究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卷内容涉及“东洋”“实学”“浪漫”“文化”等概念在韩国的起源与流变。
|
關於作者: |
孙江,长江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和历史学院特聘教授。1993年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后在早稻田大学法学部、驹泽大学文学部等教授东亚史;2000年赴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国际文化系工作。致力于从社会史和思想史角度研究16—20世纪中国和东亚世界,研究方法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代表性的研究如下: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政治史和思想史。记忆研究。关注历史叙述、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等问题。概念史(思想史)。从全球史角度考察西方知识移入中国/东亚的过程及其变异。日本政治思想史。主要为与“京都学派”“近代超克”有关之问题。
|
目錄:
|
代序 孙江
韩国概念史的理论探索及其定位 宋寅在
文明的时间 朴根甲
1909年大韩帝国社会的“东洋”概念及其起源——以报刊媒体的意义化过程为中心 金允嬉
东学的“道德”概念语义化与思想意义 李幸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韩中日三国的“实学”概念 李垧丘
国=家与国/家:为了获取王权的政治斗争与大韩帝国 金钟学
俞吉浚的宗教与国家,朝向朝鲜自由、独立的根本教导 李礼安
韩国近代转换期“身分”“身分制”用语的成立与变迁 白光烈
东学、天道教之“天”概念的发展——从天到神,又从神到生命 许洙
启蒙期文化概念的运动性与社会理论 金玄珠
20世纪20年代大众文学概念研究——以卡普大众化论与“通俗”“民众”“大众”的意义论争为中心 金芝英
近代词汇“浪漫”溯源 都在学
征稿启事
|
內容試閱:
|
概念史业已成为中国学界的香饽饽,其方法被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扬州大学主办的“学校历史教育”学术研讨会邀请我做主旨演讲,并给我出了一道命题作文:概念史与历史教科书。作为研究历史的人,不消说对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感同身受。犹记初中一年级正当历史转折前夕,《社会发展史》教科书扉页上印着这样一句话:“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阶级斗争概念曾覆盖一切,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看历史的角度。这句出自《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话,堪称我涉足历史的课。那么,概念史与历史教科书有关系吗?有。所谓历史,是被表象(representation)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写于教科书里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乃是基于表象的再表象(re-representation),读者通过再表象了解表象,进而接近历史的本真(reality)。作为再表象的历史教科书是基于一定宗旨和方法编纂而成的,如果没有概念做支撑,叙事就会平淡无奇,形同VENI,VIDI,VICI——我来,我看,我征服,是大事记。反过来说,如欲了解历史教科书这一知识装置的内部结构,也需要从解析其中的概念人手。
历史教科书里被再表象化的知识可以一分为三:是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历史教科书呼应国家对“历史”的需求,书写于其中的“历史”理应求同存异,体现国民公约数的要求。当然,要让每个人都接受教科书里的公共知识绝无可能。第二是官方知识(official knowledge)。官方知识与公共知识是有交叉的,我之所以分而谈之,乃是要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了使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公共知识必须超越党派和时代的制约;而官方知识则反其道而行之,试图在教科书中贯彻自身的意志。第三是普遍知识(general knowledge)。普遍知识不只是全球史学(global history)所张扬的超越“我族中心”的历史叙述,还指以促进相互理解与和解为旨归的历史叙述。比照这三点,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是点和第二点的混合,如果第二点完全笼罩点,教科书里的“历史”就如同克罗齐名言的翻版:一切历史都是政治史。
历史教科书里有很多概念,可以运用概念史的方法进行研究。关于概念史的方法,科塞雷克(Reinhart Koselleck)有道:“历史性基础概念既是历史转折的标志(Indikator),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要素(Faktor)。”概念有大有小,一些概念之所以成为历史性基础概念,乃是因为其所积淀的“历史”不仅反映了以往历史变迁,还预示了其后历史的走向,科塞雷克认为,历史性基础概念大都经历过民主化、时间化、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根据中国的近代经历,我提出衡量中国历史性基础概念的四个标准——标准化、大众化、政治化和衍生化,似亦可用以概观历史教科书在概念史研究中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