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HK$
74.8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HK$
129.8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HK$
74.8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模型思维入手,帮助相关人员建立起对数字化的系统性思维,让业务人员快速理解数字化,让IT人员快速理解业务。推荐架构师、业务咨询顾问、数字化咨询顾问等相关人员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主体内容共分为16章,第1和第2章对模型思维的作用、定义、特点、分类等做了概要性的介绍;第3~11章分别从事物和系统的九个不同视角对模型思维进行引申性介绍;第12~14章以模型的视角对企业的研发、运营和供应链、营销等业务进行概括性提炼;第15章则重点阐述系统思维的特点,帮助读者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快速认知新鲜的事物;第16章阐述数字化转型思维的本质,对模型思维进行小结。
|
關於作者: |
丁少华,字肇之,现任杭州三之一智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丁少华先生是行业资深数字化专家,拥有20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咨询服务经验,专注于企业运营和流程咨询、IT诊断与规划、数字化转型、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曾为吉利汽车、银轮股份、钱江摩托、顿力电器、双环传动、春风动力、金轮蓝海、冠盛股份等数十家集团型企业提供过IT项目实施、IT诊断与规划、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著有《重塑:数字化转型范式》,在行业主流媒体上发表过《智能制造漫谈》《工业互联网理论与实践》等系列专业文章,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好评。
|
目錄:
|
前言
第1章 概论 1
1.1 数字化的本质形式是“以虚驭实” 2
1.2 数字化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
1.3 数字化建设需要模型思维 3
1.4 单模型思维不如模型多思维 4
1.5 模型多思维不如多模型思维 5
1.6 数字化思维的重点在于模型思维的修炼 5
1.7 扩展阅读:数字化模型思维与解决方案的开发 6
1.7.1 解决方案中对技术的考量 7
1.7.2 解决方案中对人员的考量 9
第2章 模型思维的定义、分类和形式 12
2.1 模型思维的定义 12
2.2 模型思维的分类 13
2.3 模型思维的形式 13
2.4 扩展阅读:数据建模思想概述 21
2.4.1 概念建模 23
2.4.2 逻辑建模 29
2.4.3 物理建模 29
第3章 社会技术系统模型思维 30
3.1 财富分配 32
3.2 决策落实 33
3.3 美感营造 35
3.4 知识共享 35
3.5 冲突管理 36
3.6 扩展阅读:解读ERP 38
3.6.1 ERP的内涵 38
3.6.2 ERP的本质 39
3.6.3 ERP的定位 39
3.6.4 ERP的挑战 41
第4章 企业架构模型思维 44
4.1 企业架构的三个层面和六类构件 44
4.2 IT和业务的六个主要沟通点 47
4.3 企业架构的三种实践过程 50
4.4 扩展阅读:制造企业的战略、流程与IT系统 52
4.4.1 战略 52
4.4.2 流程 53
4.4.3 IT系统 57
第5章 立体和合模型思维 59
5.1 多与一合 59
5.2 内与外合 61
5.3 下与上合 63
5.4 后与前合 65
5.5 知与行合 66
5.6 器与道合 67
5.7 扩展阅读:战略思考—企业IT规划框架 68
第6章 流程管理模型思维 71
6.1 企业整体层 73
6.1.1 业务流程与战略的策应 73
6.1.2 流程架构的定义与开发 74
6.1.3 流程绩效的度量 77
6.2 业务流程层 77
6.2.1 业务流程的清晰定义 77
6.2.2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平衡 78
6.2.3 业务流程的运行监控 79
6.2.4 业务流程的持续改善 79
6.3 实施与资源 81
6.3.1 人力资源的开发 81
6.3.2 IT系统的实施和应用 82
6.4 扩展阅读:制造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几个方向 84
6.4.1 策应 84
6.4.2 致同 85
6.4.3 集成 88
6.4.4 贯通 93
6.4.5 深化 96
6.4.6 赋能 97
第7章 生命周期模型思维 102
7.1 价值 102
7.2 方法 104
7.2.1 生命周期管理 106
7.2.2 生命周期评价 107
7.3 对象 108
7.3.1 产业生命周期 109
7.3.2 企业生命周期 109
7.3.3 产品生命周期 110
7.3.4 用(客)户生命周期 112
7.3.5 员工职业生涯周期 113
7.3.6 信息生命周期 114
7.4 周期 115
7.4.1 阶段的划分 115
7.4.2 量变和质变 115
7.4.3 无形和有形 116
7.4.4 生生不息 117
7.5 模型 117
7.5.1 功能模型 117
7.5.2 行为模型 118
7.5.3 结构模型 119
7.5.4 模型综合 120
7.6 实施 121
7.7 扩展阅读:从数据的生命周期看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123
7.7.1 数据 124
7.7.2 信息 125
7.7.3 知识 125
7.7.4 洞察 127
7.7.5 决策 128
7.7.6 行动 129
第8章 成熟度模型思维 131
8.1 成熟度模型的特点 132
8.2 成熟度模型的变式 133
8.2.1 能力成熟度 134
8.2.2 流程管理成熟度 134
8.2.3 IT架构成熟度 135
8.2.4 系统集成成熟度 135
8.2.5 业务分析成熟度 137
8.2.6 IT管理成熟度 137
8.2.7 项目管理成熟度 138
8.2.8 工厂运行成熟度 139
8.2.9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 139
8.3 扩展阅读: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与实施路径 141
8.3.1 进化阶段和路径 141
8.3.2 组织范围和能力要求 143
8.3.3 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145
第9章 规模定制模型思维 147
9.1 需求者视角的“定制” 150
9.2 生产者视角的“规模” 151
9.3 产品、流程和工厂的解耦 153
9.3.1 产品结构的解耦 153
9.3.2 流程结构的解耦 154
9.3.3 工厂结构的解耦 155
9.4 小结 156
9.5 扩展阅读:柔性制造的实施愿景、逻辑与策略 157
9.5.1 实施愿景 157
9.5.2 实施逻辑 158
9.5.3 实施策略 160
第10章 全息信息模型思维 163
10.1 整体系统论 164
10.1.1 背景 164
10.1.2 功能 164
10.1.3 过程 164
10.1.4 结构 165
10.2 决策与执行 165
10.2.1 PDCA经营管理循环 166
10.2.2 5W1H决策考量 167
10.2.3 推式和拉式计划流 167
10.2.4 PPT能力模型 168
10.2.5 SIPOC流程模型 169
10.2.6 5M1E执行模型 169
10.3 精益求精的实践 170
10.4 扩展阅读: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四化”策略 170
10.4.
|
內容試閱:
|
有人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就曾提出,管理实践需要关注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提升。从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来看,数字化建设从业人员无疑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同样面临自身工作效能和生产率的问题。
知识工作者之所以被称为知识工作者,是因为他们贡献给社会的是知识。根据《未来简史》的定义,知识指的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结果的总和。虽然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知识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其实用性,应从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等方面来考量。
从知识实用性的角度来看,知识与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突破式、颠覆式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起赋能作用的数字化技术和工作,更不能脱离组织和业务的实际来谈所谓的创新。另外,对大多数的数字化从业人员来说,容易实现且组织需要的是整合式、系统式创新,强调的是跨专业、跨领域的整合和集成,以及基于整合和集成的新模式和新范式。
整合式创新需要大量的具备π字形知识结构的知识工作者和数字化从业人员。数字化从业人员π字形知识结构中的“左撇”,代表软件设计和开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知识,而其中的“上横”,则代表各个领域的业务知识,比如产品研发知识、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知识、市场营销和服务知识等。数字化从业人员π字形知识结构中的“右勾”,代表的是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因此,π字形知识结构的数字化工作者不仅需要有大量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还需要有系统性思维能力,能够执简驭繁,从已知推测未知。
储备知识的捷径是阅读,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就要求读书不仅要有量,要有选择,还要有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读书方法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是“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怎么把书读厚呢?无非是读书时多做笔记,对书本的内容进行对比、联想、引申和演绎。怎么把书读薄呢?各人有各人的高招,比如对书本的内容做总结报告或是绘制思维导图,笔者的做法则是模型化提炼—绘制各种形式的模型,尝试把书本的要点尽量浓缩到一张或几张模型图上。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数字化从业人员的职业成功,其基础不仅仅是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更取决于对商业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对此,模型思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如果数字化工作需要所谓的数字化思维的话,笔者认为,那就是模型思维,而对模型思维的修炼则是数字化从业人员无止境的学习之路。
本书的主体内容共分为16章,第1章和第2章对模型思维的作用、定义、特点、分类等做了概要性的介绍;第3~11章分别从事物和系统的九个不同视角对模型思维进行引申性介绍;第12~14章以模型的视角对企业的研发、运营和供应链、营销等业务进行概括性提炼;第15章则重点阐述系统思维的特点,帮助读者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快速认知新鲜的事物;第16章阐述数字化转型思维的本质,对模型思维进行小结。
本书可作为数字化从业人员的工作参考,具体包括企业中的CIO、IT经理、架构师、咨询顾问等;也可以供各类组织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参考,帮助他们系统地整理各类业务知识,并寻求业务变革与数字化之间的契合点;还可以作为高校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作为《重塑:数字化转型范式》的姊妹篇,是笔者工作之余对数字化工作的思考和感悟,虽有拾人牙慧之嫌,但也算是本人对现有知识的再次整理、加工和诠释,目的是希望把数字化从业人员的应知应会浓缩在几本小册子中。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她老人家虽然已经离开了,但音容笑貌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感谢她言传身教,教育我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要感谢我的妻子,没有她对我工作的支持,我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来阅读和写作。还要感谢曾经和现在的同事以及曾经和正在服务的客户,没有与他们思想的碰撞,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灵感和启发。更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王颖老师,没有她的鼓励和支持,也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和上市。
2021年3月于杭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