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align: center;”>欧美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哲学权威陈荣捷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著名哲学家及哲学史家陈来教授 陈荣捷先生(1901—1994),已故著名的世界朱子学权威,一生朱子学著述甚多,他的中文著作原皆在台港印行,现在大陆出版社将出版陈老先生的朱子研究著作的简体字本,这是我国朱子学研究的要事和喜事! 陈荣捷先生1901年生于广东开平县,幼入私塾开蒙,后在塾师指导下习读“四书五经”等书。1916年春赴香港,考入拔萃书院,学习英文和中文,同年秋考入广州岭南学堂。1917年入岭南中学,“五四”运动时,在广州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曾代表岭南学生参加广州学生联合会,被选为会部长。1920年秋入岭南学院(后更名为岭南大学)文科专业,继续投身文化运动,并服务于岭南工人夜校,任副校长。1924年岭南学院毕业,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英语系,1926年改入哲学系。1929年以题为《庄子哲学》的毕业论文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29年秋应母校岭南大学之聘,任大学教学秘书、教授。1930年起任岭南大学教务长。1932—1934年兼任中山大学教授,教授美学、英文。1933年曾出任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评议会主席。 1935年秋赴夏威夷大学任交换教授,讲授中国哲学,1936年离任岭南大学,任夏威夷大学东方研究所访问教授。1937年起改任夏威夷大学正式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和中国文明课程。1939年与哲学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创设“东西方哲学家会议”。1940年兼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主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夏威夷大学暂时关闭,于1942年转赴位于美国东北的名校、长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任比较文学系访问教授,次年转为中国文化教授,后改为中国哲学教授。值得一提的是,陈荣捷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常常在集会上和巡回中发表演讲,达数百次之多,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战和中国文化。1951年任达特茅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这是当时东方人在美国担任的学术职位。1966年,陈先生六十五岁时自达特茅斯学院退休,被授予中国哲学和文化荣誉教授称号。是年他应宾州匹兹堡的查塔姆学院(Chatham College)之聘,出任格利斯派讲座教授。1971年任期届满,他继续在该学院讲授中国思想课程,至1982年完全退休。1975年起,陈先生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思想课程兼任教授,与时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的狄百瑞教授联合执教哥大新儒学讨论班,直至晚年。1978年,他被选为台湾地区“中研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美国“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学会”会长。1994年8月病逝于美国匹兹堡家中,享年九十三岁。 陈荣捷先生在美国讲授中国哲学五十余年,在不同的时期其学术活动的重点有所不同。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由于美国的中国研究尚在起步阶段,陈荣捷先生的著述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艺术、宗教的总体性论述,在此期间著有英文著作《现代中国的宗教趋势》(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3年)、《中国哲学历史图表》(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1955年)、《中国哲学大纲及附注参考书目》(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1959年)等。1960年陈荣捷先生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中国哲学概要以及诸思想家传记文章。在20世纪60年代,他还为其他许多百科全书撰写有关中国哲学中儒家、道家及理学的文章和条目。事实上,他几乎成了这一时期各英文百科全书关于中国哲学的撰稿人,一时被欧美学术界誉为把东方哲学文化思想为完备地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大儒。 从夏威夷时代起,陈荣捷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资料的英文翻译。1963年,陈荣捷先生的四部重要的英文译著在美国出版,它们是:《坛经》(纽约圣约翰大学出版社)、《王阳明〈传习录〉及其他著述》(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老子之道(道德经)》(鲍波斯?麦瑞尔出版社)和《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又名《中国哲学资料书》)。前三者分别为释、儒、道三家的重要经典,其中《传习录》的翻译尤有意义。《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集作者十余年之功,全书共四十三章,八百五十六页,所有的条目、名称、名词都有解释,所有的引文皆有溯源或说明,注释多达三千余条。该书开创了将中文翻译为英文的一个很高的标准,至今无人超越。该书一直是美国院校教授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对英文世界的中国哲学的传习贡献极大。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后,陈荣捷先生除了为诸百科全书撰文外,主要精力渐渐转向新儒学(理学)的研究。他的英译《近思录》在1967年出版,其中参考日韩著作甚多,注释说明尤为精详。在他生命的后二十年,他全部的学术关注几乎都集中在对朱熹的研究和对朱熹研究事业的推动上。1982年由陈先生组织、筹备和担任大会主席的“国际朱熹会议”在夏威夷檀香山举行,会议汇聚了当时东西方著名的朱熹研究专家。这次会议成为当时世界朱子学术研究的高峰。此次大会的圆满举行,不仅大大促进了朱子研究,也突显了陈荣捷先生自己的学术地位和重要成就,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1982年以后,陈荣捷先生出版的朱子研究著作大都以中文发表,计有:《朱子门人》《朱学论集》《朱熹》《朱子新探索》《近思录详注集评》。此外,由台湾地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出版的陈荣捷先生的论文集《新儒学论集》和《宋明理学之概念与历史》,也都是主要与朱熹有关的论文汇集,与陈先生的朱子学专著相互发明。 1946年H. F. MacNair出版的英文书《中国》中即有陈荣捷先生所写的“新儒学”一章,这是战后西方叙述理学专篇之始,也是叙述朱子思想专篇之始。1957年陈荣捷发表了《新儒学对恶的问题的解决》和《新儒学与中国科技思想》两篇文章。1960年出版的陈荣捷先生与狄百瑞等合编的英文版《中国传统诸源》,其中理学七章,包括朱子一章,出自陈荣捷先生之手。1963年陈荣捷先生的《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出版,其中理学部分共有十三章,朱子占一章。当时西方学界还没有研究新儒学和朱子的学者,陈荣捷先生是战后欧美朱子研究的先驱。 六十岁到八十岁之间,陈荣捷先生越来越专注于朱子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成就体现在1982年出版的两部中文著作中:一是《朱子门人》,对朱子门人的人数构成、地理关系、社会背景、学术贡献等详加考证研究,显示出他的朱子学研究的深厚功力。此一卓越著作之贡献与地位,衡之于世界汉学的朱子学研究,已居于前列。二是《朱学论集》,收入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朱子学论文,如《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论朱子之〈仁说〉》《朱子之〈近思录〉》《朱陆通讯详述》等,都是陈荣捷先生在这一时期撰写的重要论文,其立论高屋建瓴,分析深刻,资料丰富,对推进朱熹思想的理解甚有助益,也充分体现了陈荣捷先生重视“朱子研究新材料之发见”的研究特色。这两部一流的朱子研究著作与国际朱熹会议的非凡组织,确立了陈荣捷先生在世界朱子学研究的领导地位。八十岁以后,他老当益壮,在朱子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1986年他以八十五岁高龄完成了中文巨著《朱子新探索》,于1988年出版,全书分一百二十六节,所论多日韩及我国学者历来所不及论者,涉及朱子生平、思想及其所关联之人物、事迹的诸多课题,无所不包,发掘了大量以往不被注意的新材料,大大细化和深化了朱子研究的课题。此书充分显示出陈荣捷先生的朱子学研究造诣之精深,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陈老先生亦自认为这本书代表了他学术研究的成就。1990年先生为台湾的“世界哲学家丛书”撰写的《朱熹》出版,其中吸收了他历年的有关成果,并在义理分析和资料考辑两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1992年《近思录详注集评》出版,此书“集评”采自《朱子语类》《朱子文集》《四书集注》《四书或问》等朱子书的资料达八百余条,又从中国注释本十八种、朝鲜八种、日本三十七种以及笔记四十八种之中,采录所引用的张伯行、茅星来、江永等人的注释及朝鲜、日本学者之评语五百余条,极为丰富;此书还对《近思录》所载六百二十二条资料皆考列其出处,所引用评论一千三百余条亦皆列出其出处,极便学者。其“详注”部分则对《近思录》本文涉及的典籍、术语、引语、人名、地名等详加注释。对各卷所引“程子”之言,他都根据《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之实据,确定其为明道或伊川语。至于明道语误为伊川语或伊川语误为明道语者,亦皆为之改正。此书功力深厚,完备翔实,超迈前人,对学界的宋代理学研究贡献实大。 除以上所述数种关于朱子的中文著作外,先生尚有英文朱子学论著如下:《〈近思录〉——新儒学文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67年;《新儒学词释:〈北溪字义〉》,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6年;《朱熹的生活和思想》,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年;《朱子新研究》,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9年。编著者有《朱熹与新儒学》,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6年。陈老先生的英文朱子著作的贡献,在英语学界的新儒学研究中无疑也是首屈一指的。 值得一提的是,陈荣捷先生尊朱子而不贬阳明。就新儒学研究而言,陈荣捷先生亦著有阳明学的中英文重要著作,除前述1963年出版的英文著作《王阳明〈传习录〉及其他著述》外,中文著作还有《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学生书局,1983年);《王阳明与禅》(学生书局,1984年)。在新儒学之外,陈荣捷先生还有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英文著作多种。 陈荣捷先生的学问方法,在于重观念史的分析,而不忽视史实考证,有深厚的西学学养,而倡导以朱解朱,注重原始资料,超越门户之见,特别重视利用日韩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从历史的脉络观察思想发展,从概念的分析探讨学派流变,学风平实缜密,治学精审严谨,他的学风和方法是朱子学研究当之无愧的典范。 陈荣捷先生是20世纪后半期欧美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哲学权威,英文世界中国哲学研究的领袖,也是国际汉学界新儒学与朱熹研究的泰斗。美国在“二战”前和“二战”后初期都不重视理学研究,至20世纪70年代始为之一变,以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中心,新儒学和朱熹的研究一时兴起。1977年,陈荣捷先生海外教学四十年纪念时,他曾作诗三首,兹录其二: 海外教研四秩忙,攀缠墙外望升堂。 写作唱传宁少睡,梦也周程朱陆王。 廿载孤鸣沙漠中,而今理学忽然红。 义国恩荣固可重,故乡苦乐恨难同。 “而今理学忽然红”是指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国思想研究的变化,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神州大陆也同样再现了。“写作唱传宁少睡,梦也周程朱陆王”,传神地写出他对理学先贤的景仰。我想,在他生命的后二十年,梦中所见已唯有朱子。他在朱子身上贯注了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感情,朱子研究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了他的终极关怀。 我认识陈老先生时他已八十五岁,他九十岁时仍神采奕奕,步履如常,神思敏捷,笔力甚健,所以朋友们一直相信他必然要寿至百岁。他对我和我的朱子研究,可谓爱掖独厚,我现在保存的他晚年和我的通信有几十封。他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提携青年学者的风范,至今仍使我深深地感动。在我的了解中,他的人格气象和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理学所推崇和倡导的仁者的境界。今天,在有幸为他的著作集写序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深切的怀念,久久不能平静。 陈荣捷先生的朱子研究著作是朱子学研究的宝贵财富,我衷心地期望读者们能够认真研究他的学术成果,努力学习他的治学精神,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朱子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卷之一 道体 7.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周易程氏传》卷一,页二下,释《乾卦?彖辞》)。 朱子曰:这个理在天地间时只是善,无有不善者。生物得来,方始名曰性。只是这理在天则曰命,在人则曰性。(《语类》卷五,第十五条,页一三四/八三) 又曰: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命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而四时五行,庶类万化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礼智,而四端①五典②万物万事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在天在人,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同。(《中庸章句》,页三上,总页五) ①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辞让为礼之端,是非为智之端。(《孟子?公孙丑第二上》第六章) ②五典,即五常,仁义礼智信。 …… 卷之二 为学大要 22.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页六上下) 佐藤一斋曰:所见是着眼处,所期是规摹处。(《近思录栏外书》卷二“所见”条) 37.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四,页一下。卷十四皆明道语) 朱子曰:为学不进,只是不勇。(《语类》卷八,第四十一条,页二一七/一三五) 张伯行曰:学期日进。然既学矣,自当有进境,而亦有学而不进者,或诿诸气质,或托之时势,皆非也。原其故,非懦无志,则馁而因循,直不勇耳。若勇往直前,则食可忘,忧可忘,何论时势?愚必明,柔必强,何论气质?有不进者,断无是理也。(《近思录集解》卷二,页二十二下) 103.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张子全书》卷五,《气质》页六下) 朱子曰:“心大则百物皆通”。通,只是透得那道理去;病,则是窒碍了。(《语类》卷九十八,一一条,页四〇一九/二五二九)。 居甫①问:“心小则百物皆病。”如何是小?曰:此言狭隘,则事有窒碍不行。仁则流于姑息,义则入于残暴。皆见此不见彼。(《语类》卷九十八,一二条,页四〇一九/二五二九)。 又曰:此心小是卑陋狭隘,事物来却没奈何打不去,只管见碍,皆是病。如要敬则碍和,要仁则碍义,要刚则碍柔。这里只看得一个,更着两个不得。为敬便一向拘拘,为和便一向放肆没理会,仁便煦煦姑息,义便粗暴决裂。心大便能容天下万物。(《语类》卷九十五,四五条,页三八九三/二四五一)。 潘子善②以书问:横渠云,“心要洪放”③。又曰:“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孙思邈云:“胆欲大而心欲小。”④窃谓横渠之说,是言心之体,思邈之说,是言心之用。未知是否?答曰:心自存要大处,有合要小处。若只着题目断了,则便无可思量矣。(《文集》卷六十,《答潘子善第三书》页二十六下至二十七上) ①居甫,徐寓之字。参看卷一,第十三条,注③。 ②即潘时举,子善乃其字,朱子门人。录《语类》近四百条,问答亦七八十处。参看拙作《朱子门人》页三二八。 ③参看本卷,〇一条。 ④参看本卷,第四十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