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內容簡介: |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一书是有关女性存在的新科学,旨在通过还原生命科学领域性别研究的基本路径,揭示出人们对性别(尤其女性)的刻板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性别差异带来的社会差异使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次等地位,时至今日,在非洲等一些落后地区女性的基本生存状态仍然令人堪忧。人们普遍认为,她们体格虚弱、思想软弱,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连达尔文也声称女性处于进化的较低阶段。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主要是男性)不断发现所谓新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既有主张。从智力到情感,从认知到行为,科学在不断地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是根本不同的。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一波巨大的研究浪潮如今正在刷新我们的固有偏见。两性之间的差异正在被重新定义。
本书作者安吉拉·赛尼将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其必要的关于女性的新科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揭示女性的身体和思想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她结合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中的性别研究,探索了更加深层的个人和社会意义。与此同时,作者以一种较为中立的科学表述向读者还原性别研究在科学领域的困难之处,借此传达出克制且理性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所有科普作品应有的价值内涵。
|
關於作者: |
安吉拉·萨伊尼,牛津大学工程学硕士,麻省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科学记者、节目主持人,曾出版:《极客帝国:一个宅在实验室里的古怪民族如何撼动世界》。同时为《科学》《连线》《卫报》《新科学家》等各大刊物供稿。她也是BBC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曾获得由英国科学作家协会和美国科学进步协会颁发的奖项,并被评为欧洲年度科学记者。
|
目錄:
|
导 言
章?女性逊色于男性
第二章?女人更容易生病,但比男人活得更久
第三章?生而不同
第四章?女性大脑中缺失的五盎司
第五章?女性的工作
第六章?挑剔而不忠贞
第七章?为什么要由男人统治
第八章?不死老妪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导言(节选)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影响着决策者,诸如堕胎权、赋予女性投票权,以及学校该如何教育我们,等等。这批人塑造了我们对自身心灵和身体的看法,也影响着我们彼此的关系。当然,人们期待科学家给出客观事实,同时也相信,科学所讲述的肯定是没有偏见的故事。这个关于人类的故事,起始于人类演化的开端。
可是,一旦这个故事牵涉女性,其中就有太多的错误。我当时大概16岁,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下午,在位于伦敦东南部的学校操场上,我仰头看着自己制作的火箭直冲云霄。当时我被选为学校首个科学兴趣小组的组长,刚从这个书呆子式的胜利中走出来,我便组织了一个小型火箭制作活动,这一天是火箭升空的日子。一切都非常完美。发射前一晚,我还计算了现有制作材料对于确定要来的人是否充足。
我根本用不着担心这些。因为当天我是到场的人。不过,我的化学老师,善良的伊斯特布鲁克(Easterbrook)先生,后还是留下来帮我完成了活动。
如果你是一个这样成长起来的怪咖,应该知道自己有多孤独;而如果恰好你又是一个女怪咖,就会觉得越发孤独。当我读到中学六年级时,我是化学班的8个学生中的女生。在数学班的12个学生中,我也是的女生。几年后,当我决定学习工程专业时,我发现自己是9个人的班级中的女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没什么变化。妇女工程协会(Women’s Engineering Society) 在2016年收集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只有9%的工程人员是女性,而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女性的比例也刚过15%。一项来自WISE(Women in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缩写,这是英国一家旨在促进女性在科学、工程学和技术等领域发展的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女性在这些领域中的人数比例略高于14%。按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提供的数据,尽管有接近一半的科学工作者是女性,但她们在工程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仍表现出弱势。
16岁的我,一个人站在学校操场上,当然想不通。我家一共有三个女孩,数学方面都非常出色。在我就读的学校,女孩和男孩在成绩表现上向来势均力敌。根据妇女工程学会的数据,在英国中学的入学水平考试中,参加人数和核心科学与数学科目的考试成绩中几乎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实际上,如今女生比男生更有可能在这些科目上取得分。在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和工程学学位差不多有一半都颁发给了女性。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坚持从事科学工作的女性似乎越来越少。在各个领域的层,她们都是明显的少数。无论我们把目光放到什么时代,情况大抵都是如此。从1901年到2016年,共有911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女性只有48位,这些女性获奖者中有16位是诺贝尔和平奖,14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菲尔兹奖是当今数学领域的荣誉,目前只有出生于伊朗的数学家玛丽安·米尔札哈尼(Maryam Mirzakhani)在2014年得过一次。
我从大学毕业几年以后,2005年1月,哈佛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对这一差距给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解释。他在一次私下会晤中表示,精英大学中缺少女性科学家的背后原因,或许某种程度上涉及“固有天分问题”这样一个“不幸的事实”。换句话说,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差距。虽然仍有少数学者为他辩护,但总体而言,萨默斯的言论引起了众怒。不到一年,他就辞去了校长职务。
但是,始终存在各种轻微的质疑之声。
或许萨默斯敢于把这种话说出来,但有几个人没有产生过诸如此类的念头呢:两性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与生俱来的本质差异,这种差异让我们彼此分立;女性大脑与男性大脑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解释了为何我们很少看到女性在科学领域中担任职务。这种半遮半掩的不确定性正是本书的核心。疑虑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女性注定无法与男性平起平坐,就是因为女性在身体和思想方面不如男性。
即便到了今天,我们对宝宝的期望仍以粉色和蓝色填充;我们给男孩买玩具卡车,给女孩买洋娃娃,当他们喜欢诸如此类的玩具时,我们就会很开心。这些从小就有的差别对待,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想法:男女之间存在着一条生物学分界线,也许正是这种差异塑造了我们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受到观念的引导,而数十年的科学研究则强化了固有观念,比如男人喜欢见异思迁,女人更愿意从一而终,等等。放眼历史,到处都充斥着此类性别迷思。当我们想象早期人类的生活时,映入脑海的是强壮的男子飞奔在丛林中寻找猎物,而柔弱、温柔的女人待在家里照看炉火和孩子。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由于身体更高大、更强壮,男性天然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更好地理解自己、去伪存真的过程中,我们当然会求助于生物学。人们相信只有科学才能够解除这些暗暗的、吹毛求疵的感觉,因为似乎无论通过多少平权立法,这种感觉永远挥之不去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可实际上,我们的生物学甚至可能会对已然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将继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做出解释。
很明显,这是一个危险的领域。女权主义者尤为强烈地反对由生物学来定义我们的生活。许多人相信,在争取基本权利的过程中,科学说法不应成为考虑因素。他们说,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当然没错,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忽视生物学。如果两性之间确实存在差别,我们当然想要知道。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就需要能够理解这些差异、适应这些差异。
问题在于,科学给我们的答案并不总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当我们向科学家寻求解决方案时,会假设他们是中立的。我们觉得科学方法不可能带有偏见,也不会算计女性。但我们错了。为什么科学领域中女性如此之少?这个谜题对于理解为什么存在诸如此类的偏见至关重要。不是因为它透露了女性的能力,而是因为它解释了:虽然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为之奋斗,但科学仍然未能使我们摆脱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危险迷思。女性在现代科学领域中所占的比例严重不足,因为在大多数历史时期,人们认为她们在智力上逊色于男性,故意将其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因此,科学机构同样歪曲了关于女性的整体情况,也就毫不奇怪了。这反过来也扭曲了科学的面貌,甚至扭曲了如今它所表达的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