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HK$
96.8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思想会·诺曼底1944: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
售價:HK$
196.9
《
黄金定律:智慧泥板与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全球畅销书!来自古巴比伦的财富课,教你摆脱贫困,智慧管理财富,实现财富持续增长!)
》
售價:HK$
52.8
|
編輯推薦: |
词学大家写给大家的诗词鉴赏入门书,兼具学术性、普及性;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陈水云教授整理编选,万字导读诠释夏氏成就;引你深入品读古典诗词之大美
|
內容簡介: |
夏承焘先生是词学界公认的“一代词宗”。他创作和研究兼擅,说诗深中肯綮而又浅近有趣。本书由在现代词学史研究上卓有建树的陈水云先生编选,从夏先生各类著述中精选既能代表其说诗成就又适合大众阅读的70余篇文章,分为“谈诗”“说词体”“论词史与词人”“月轮楼说词”“西溪词话”“说词论”六类编排,并在卷首撰有“导读”。读者从中既可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深层次地品味诗词之美,也可揣摩诗词创作、鉴赏的方法。
|
關於作者: |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别号梦栩生。浙江永嘉(今温州)人。词学家、诗词作家、教育家。
1918 年从温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等。
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籍笺校诸方面均有卓越建树,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海内外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代表作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放翁词编年笺注》《唐宋词欣赏》《夏承焘词集》《天风阁学词日记》《域外词选》等。
陈水云,湖北武穴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词学、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著有《二十世纪清词研究史》《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清代词学思想流变》等。
|
目錄:
|
导?读 陈水云 ? 1
谈?诗
“采诗”和“赋诗” 18
东风世界话梅花 ? 30
杜甫与高适 ? 40
杜诗札丛 46
读《长恨歌》 63
读《琵琶行》 75
说苏轼的西湖诗 ? 83
说词体
词的形式 86
长短句 ? 89
词的分片 92
词的转韵 99
唐宋词声调浅说 ? 103
词调与声情 ? 118
词调约例 122
填词怎样选调 ? 134
宋词用典举例 ? 137
填词四说 142
释令词 ? 186
说小令的结句 ? 189
论词史与词人
唐宋词叙说 ? 200
唐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风格 ? 215
论韦庄词 228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 238
论陆游词 247
辛词论纲 259
读辛弃疾的词 ? 277
论陈亮的《龙川词》 288
姜夔的词风 ? 301
《楚辞》与宋词 ? 316
西湖与宋词 ? 326
月轮楼说词
盛唐时代民间流行的曲子词 348
敦煌曲子词 ? 351
中唐时代的文人词 354
不同风格的温(庭筠)、韦(庄)词 ? 358
花间词体 364
南唐词 ? 367
冯延巳和欧阳修 ? 372
范仲淹多样风格的词 ? 376
漫谈柳永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 382
苏轼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391
苏轼的悼亡词 ? 394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397
秦观的《踏莎行》和《鹊桥仙》 401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405
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409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11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20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423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 426
鹅湖之会 429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34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438
高登《好事近》 442
陈维崧《南乡子?江南杂咏》 445
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 448
西溪词话
温庭筠的小令 ? 452
苏轼的《江城子》 455
陆游的《鹊桥仙》 457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459
辛弃疾的农村词 ? 461
文及翁的西湖词 ? 46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68
“欲说还休” 471
“千峰云起” 474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477
周邦彦的《满庭芳》 480
谈有寄托的咏物词 484
说词论
词论八评 490
评李清照的《词论》 500
谈范开的《稼轩长短句序》 506
读张炎《词源》 508
|
內容試閱:
|
总 序/叶嘉莹
我从小喜欢读诗、背诗,1945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登上讲台教授古典诗词。我所以一生以诗词为伴,不是出于对学问的追求,而是古典诗词生发的精神力量对我的感动和召唤,这一生命感发蓄积着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我一生经历很多苦难和挫折,在外人看来,我一直保持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
诗歌价值在于滋养精神和文化。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古典诗词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读诗、讲诗有三个层次。个层次是直觉的、感性的。比如李商隐“无题诗”到底说些什么,你可能不懂,可是你一读,觉得它意象很美,声音也很美,这就是你对一首诗的直觉感受。第二个层次是知性的、理性的,即考察一首诗的历史、背景、思想。第三个层次则完全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读,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意思。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就曾经提出来一个术语“创造性背离”,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阐释有自己的创造,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古人写爱情的小词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探讨作者原意,更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东西。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老的、孔子说诗的方法。孔子说诗可以“兴”,是说诗可以给读者兴发感动,引起读者更多感发和联想——这样的感发正是诗歌强大的生命力所在,这样讲诗词才是真正的诗教传承。
我一向认为,“兴”是中国诗歌精华所在,使你内心涌动生生不已的活泼的生命。几千年来,中国有这么多伟大诗人留下这么多诗篇,让千古之下的我们读过之后内心震动,从而豁然兴起,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今天我们诵读诗词,如果只为能背会写,无异于买椟还珠。诵诗读诗,重要的是体会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当下修为。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也曾经讲过“中国说‘诗教’,不是教作诗,是使做好人”。今天我们提倡中华诗教,就是要透过诗词,用今人的生命体悟和古人交流,用诗人的生命品格滋养今人的生命质地,这个过程本身将产生强大的感发作用,使作者、讲者与听者都得到生生不已的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的活动中,自有极大的乐趣。
这些年有关部门和机构推进《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读工程”,2019年开始举办“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比赛以我的别号命名,专门面向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古典诗词的读诵与讲解。去年暑期,虽然我还在病中,但仍然和决赛选手们在南开大学见面,与大家一同齐声高诵我的小诗:“中华诗教播瀛寰,李杜高峰许再攀。喜见旧邦新气象,要挥彩笔写江山。”我衷心希望这个大赛能选拔出一批优秀语文教师,大家一起把古典诗词薪火传续下去。如闻一多先生指出的:“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我们这些诗教传薪者的使命,就在于发掘古典诗词中的感发力量,让中国古典诗词成为更多人生命中的指路明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学人文科学的人更应该担当起传承民族精神命脉的责任。
此时此刻全球抗疫,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从中华诗词中获得慰藉和勇气。作为一位96岁的老人,我一生经历过很多苦难。记得2007年冬季我因肺炎住院,病愈后曾写过一首和友人的小诗:“雪冷不妨春意到,病痊欣见好诗来。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有承传,千百年来传诵的古典诗词也必将滋养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
(本文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整理,原题为《红蕖还向月中开》,初刊于2020年3月20日《人民日报》。经叶老授意,作为本丛书总序。)
??附记:
余初学诗,读叶嘉莹先生以兴发感动解说诗词的论著,甚为心契。后来读顾随、俞陛云等先生的说诗文字,读《唐诗解》《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等明清诗解、诗说,才慢慢明白,由叶嘉莹先生发扬光大并注入新质的说诗理路,在我国由来已久。当我自己也走上诗词研究之路、对学界状况有所了解后,又恍然觉得:这种真正能够接续中华诗词命脉的说诗理路,在当下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盖说诗和引诗不同,引诗可以断章取义、各取所求,说诗则必须符合诗词自身的表意规则及互文语境。诗词表意具有含蓄性、暗示性和跳跃性,“语码”系统更为独特,不像散文语言那样直白、连贯、易解,更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社会话语相去甚远。《文心雕龙?知音》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诗是抒志摛文、将情志外化为文字的“编码”过程,而说诗则是沿波讨源、通过文字探求情志的“解码”过程。现代学术将“研究”与“创作”断为二事,部分学者的国学功底相对比较浅狭,且缺乏创作体验,对诗词这套独特的“语码”系统不甚了解,难以还原互文语境,故其说诗,难免隔靴搔痒、支离破碎。而一切研究,不管选题、理论、方法如何,都应该奠基于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之上,否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欲提高对诗词文本的感悟力和解读力,除了学习写诗丰富创作体验外,揣摩擅于说诗的名家的理路、方法,亦必不可少。
我把自己的这个“杞忧”说给叶嘉莹先生和三联书店的郑勇先生,并提议编选一套“名家谈诗词”丛书,对近代以来国学功底深厚且研究与创作兼擅的名家的诗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具体来说,“名家谈诗词”丛书拟分辑陆续推出,每辑十家,每家一本。每一名家,均邀请对其治学比较熟悉的门生弟子或与其研究领域相近的领军学者进行编选:从该名家的所有说诗文字中撷取精华篇章都为一集,以普及性为主,兼顾学术性和代表性。每本卷首,由编选者撰写一篇“导读”,介绍该名家的生平和说诗理念、方法、特点、成就、影响等。整体而言,“名家谈诗词”丛书既由点成线,串联起了近代以来诗词研究的学术史,同时也撷英采华,凝聚了近代以来诗词研究的成果精华,非但普通读者可藉此走近、了解中华诗词的“正脉”,专家学者也能由此揣摩路数,提高感悟力和解读力。
“名家谈诗词”丛书从动议到编选都受到叶嘉莹先生的关心、指导。王兆鹏、刘跃进、陈水云、蒋寅四位先生欣然出任丛书编委并进行把关。葛晓音、罗时进、张伯伟、彭玉平、戴伟华、曹辛华、缪元朗等先生愉快地接受编选邀请,他们不仅在选目上精心斟酌,而且撰写了精彩的“导读”。这些“导读”,既通俗扼要,亦不乏学术洞见,有些已先期在《文学遗产》《清华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颇受好评。丛书策划动议与三联?生活书店一拍即合,郑勇、廉勇等先生为丛书的出版费心费力,他们不放过任何细节、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动。对于以上诸位先生的支持与付出,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好诗凝聚了人生美好的心志和情感,读诗可以变化气质、涵养灵魂。中华诗教也就在这“好峰随处改”的快意阅读中传承、光大,社会风气也就在这“润物细无声”的陶冶煦育中好转、净化。希望大家喜欢这套多方殊胜因缘共同襄赞而成的“名家谈诗词”丛书,一起欣赏好诗,共同创造美好的人生和世界!
陈?斐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花间集》里两位大作家温庭筠和韦庄,他们的风格是不同的:温密丽而韦疏宕。这两种风格就是后来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苗头。如周邦彦等是婉约派,辛弃疾等是豪放派。
但是这两派作家作品风格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豪放派作家像辛弃疾有许多婉约的作品,婉约派作家也有豪放的作品。现在举李清照来谈谈。
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我们注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荡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
可能是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想的境界。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来呢?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是更其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
|